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6例临床体会

1 一 0 0 1月腹腔镜下剔 除术的患者 ,年龄2 5 岁,平均 月 2 1年 2 9 2 4. 0 岁。已婚4 例 ,已生育4 例,单发子宫肌瘤 1例,多发子宫 2 5 4 9
术一样 ,一期缝合还是T 管引流仍然倍受争议。
可经T 管处理胆道残余结石。但由于T 管引流术后需较长时间留
置T ,从而使患者丢失胆汁 、降低生活质量及增加医疗费用 , 管
同时可发生与T 管有关 的并发症 ,影响了L B E C D 的优越性。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优点[】 1:①避免了大量的 l 4
女性 的2 %~ 5 0 2 %,3 ~5 岁这个年龄段较为多见…。 目前子宫 0 0 肌瘤剔除术是女性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 微创已是现代手术方向。笔者将4 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 6 同期2 例 开腹子宫肌瘤剔 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现报告 如 1
下。
C 2 O ,待腹内压达1 7k a Im Toa穿刺进腹 ,置人腹腔观 . P ,1 m rcr 8
【 词】 关键 腹腔 镜 ;子宫 肌瘤 ;剔 除术 子宫 肌瘤 是女 性生 殖器 官最 常见 的 良眭肿瘤 ,发生 率 占育龄 1 手 术 方法 :采 用持 续 硬 膜外 神 经 阻滞 联 合静 脉 复 合 麻 醉 , . 3 取 头低 足高 仰 卧位 。进行 常 规消毒 铺 巾 ,然 后 在脐 轮处 上缘 或 下 缘 做 长 约 1 0mm的弧 形 切 口,气 腹针 穿 刺进 腹 ,充人 2L 右 的 左
体液 、电解质和多种消化酶丢失 ,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②避免 了T 管滑脱形成腹膜炎的危险 ;③避免了T 管留置时间长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效果观察及注意事项探讨

规 检查 无 手 术 禁 忌 者 。
8d 平 均 ( . , 3 4±17 , 后 3~ . )d 术 6个 月 盆 腔 检 查 及 B超 复 查 无 异常发现 。
3 讨论
子 宫 肌 瘤 主要 由子 宫 平 滑 肌 细 胞 增 生 而 形 成 , 生 长 在 可
子宫的浆膜下肌层 间或 黏膜下 , 因部 位不 同 、 大小不 等 , 可以
董 小艳 谢 诚 文
观察腹腔 镜下 子宫 肌瘤 剥除术 的 临床效 果及 注意事 项。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2 0 0 6年 6月至
【 摘要 】 目的
20 0 9年 6月笔 者所在 医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 15例子宫肌 瘤患者 的临床资 料。结果 15例患 者均顺 2 2
利 完 成 手 术 , 术 时 间 (7 9± 4 7)m n 术 中 出 血 ( 3 5±1. 手 8. 2 . i, 9. 7 6)ml无 脏 器 损 伤 , 口全 部 甲 级 愈 合 , 后 住 院 , 切 术 (. 3 4±17 。 术 后 3~ . )d 6个 月 盆 腔 检 查 及 B超 复 查 无 异 常 发 现 。 结 论 腹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剥 除 术 疗 效 确 切 , 为 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展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展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开腹手术为主,如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但由于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的并发症,使近年来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备受瞩目。
近几年,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就其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及术后面临的问题、4种最新辅助技术及与其他4种治疗的比较做一综述,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展研究子宫肌瘤作为妇产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病情发展较慢,易致月经量增多,较大的瘤体还可引起压迫症状,也是育龄妇女造成流产和不孕的因素之一[1]。
2%~3%的不孕患者有子宫肌瘤,1.4%~2.0%的妊娠者合并子宫肌瘤,其中约10%可能出现妊娠合并症[2,3]。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不孕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治疗后,受孕率达到16.0%~53.1%[4]。
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LM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如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局部粘连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5]。
1 LM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1 LM适应证及禁忌证有资料认为腹腔镜肌瘤切除术的指征[1]为:①无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②年龄7cm;③子宫肌瘤位于子宫肌层深部;④与子宫肌瘤有关的出血引起贫血;⑤有子宫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⑥阔韧带肌瘤[3]。
1.2 LM禁忌证①子宫肌瘤>10cm;②多发性子宫肌瘤,>3cm的子宫瘤多于4个以上;③子宫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并有30%突出于宫腔内;④过于肥胖的患者;⑤怀疑子宫腺肌病时;⑥子宫增大如妊娠16孕周[3]。
1.3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术者的手术经验及技巧相关。
腹腔镜子宫瘤剔除术精品文档

【手术相关问题】
⑴全面检查,设计切口。 ⑵深切入。 ⑶是否进入宫腔,各有利弊。 ⑷恶变。 ⑸并发症、中转开腹率。 ⑹术后复发及影响生育情况。 ⑺阔韧带子宫肌瘤 ⑻子宫颈肌瘤 ⑼辨清移位后输尿管解剖:⑽复杂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剥除术 手术难度评分系统。
项目 肌瘤位置
肌瘤大小 包膜类型 肌瘤数量
特征 浆膜下
图表 1肌注催产素3分离假包膜
图表 4剔除肌瘤
图表 5电凝瘤蒂
图表 6电凝止血
图表 7缝合浆肌层
图表 8连续内翻缝合
图表 9缝合后的创面
图表 10取出瘤体
⑶带蒂的浆膜下肌瘤。镜下打结或套扎线圈结扎肌瘤蒂部, 于结扎线之上切下肌瘤,创面予以电凝止血即可。 ⑷阔韧带肌瘤。镜下明确输尿管走向,切开阔韧带前叶或 后叶,深达肌瘤,在真包膜内牵拉旋转、分离、剥离肌瘤 核。创面尽量电凝止血,缝合时应避开输尿管及宫旁大血 管。 ⑸剥除之肌瘤采用子宫粉碎器旋切取出。然后冲洗盆腔, 排出CO2气体,取出器械,拔出套管针,关闭穿刺孔,手 术结束。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步骤】
(1)切开肌瘤伪包膜; (2)剥除瘤核; (3)缝合瘤腔; (4)取出瘤体,
【 手术操作要点】
⑴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气腹穿刺,气腹压力为 l.73kPa 。 腹部做4点穿刺(也可做常规 3点穿刺),第 1穿刺孔为脐缘或脐中置镜 10mm,第2穿刺孔为右下腹麦氏点置助手钳 5mm ,第3穿刺孔为左下腹对称 于右麦氏点位置 15mm或20mm 放入操作钳,第 4穿刺孔为耻骨联合上 4--5cm 左旁开3--4cm 置入主术者辅助操作钳 5mm 。从宫颈置入举宫器,摆动子宫以 利手术操作。根据肌瘤生长部位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⑵肌壁间肌瘤及无蒂的浆膜下肌瘤。于子宫肌层注入催产素 l0--20U 。用单 极电钩于肌瘤正中纵行切开子宫肌层,长度约肌瘤的 3/4,深达肌瘤,可见 肌瘤核呈白色。大抓钳钳夹瘤核边牵拉边旋转、包膜内完整分离、剥离肌瘤。 将之从子宫肌层分离出来,边分离边电凝止血。镜下弯针、 DEXON —Ⅱ线8 字全层间断缝合创口。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论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对照组患者按照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流程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术后发病率均远远好于对照度,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并未对任何脏器造成损伤,也不存在术后血栓性静脉炎、肠粘连等不良情况。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美观等特点,对治疗子宫肌瘤有良好效果,且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97-02腹腔镜运用于各大妇科手术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临床治疗具良好的效果。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肌瘤,采取科学正确的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我院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选取其中观察组25例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患者年龄维持在25-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
在手术进行之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判断全部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胸片均无问题,并且不存在任何患者是宫颈病变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经过详细的超声检查和妇科检查以后全部患者都确诊为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子宫肌瘤数量、体重等因素,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麻醉及手术方法1.2.1麻醉方法手术进行前对全部患者进行阴道灌洗,还要做好肠道方面的准备。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探究。
方法本文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20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实验组则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性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且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性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不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性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现阶段,全子宫切除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手术,在当前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以及微创技术更加成熟的背景下,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因为具有手术切口小、康复快等优势而在妇科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此,本文对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妇科治疗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实验组则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中有21例患者为单发性肌瘤,9例患者为多发性肌瘤;年龄在23-59岁;实验组患者中有23例为单发性肌瘤,7例为多发性肌瘤,年龄在25-54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主要操作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其膀胱结石位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以此进行三孔法腹腔镜手术。
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探查患者的腹腔,从患者的膀胱上动脉寻找子宫动脉,并且需要在髂内动脉分支的10mm位置进行凝固切断操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常见方法,其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局部切除或者剔除。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本文将介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原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疗效评价,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术后恢复情况一项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术后一般可以在2-3天内出院,恢复期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缩短了约一半。
术后疼痛感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子宫功能保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对子宫的创伤更小,对子宫功能的保护更好。
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手术组的子宫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保护子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一些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术后的生育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对子宫的影响更小,术后生育的可能性更高。
在一些关于术后生育的研究中发现,腹腔镜下手术组的生育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恢复、子宫功能保护以及术后生育等方面的效果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肯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将会得到更多的提升和改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治疗体验。
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评估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34期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各38例。
对照组年龄30~54岁,平均(43.24±2.24)岁;腹腔镜组年龄30~53岁,平均(43.91±2.43)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
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开腹进入腹腔探查,将肌瘤剔除之后缝合和关腹。
②腹腔镜组: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膀胱截石位。
将举宫器置入,以更好地暴露肌瘤部位。
行四孔法操作,在脐下做10mm 纵切口,穿刺气腹针并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并做两个5mm 和1个15mm Trocar 穿刺孔作为器械置入孔。
对腹腔情况进行探查,明确子宫肌瘤部位和大小、数量,根据患者子宫肌瘤部位情况进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创面电凝止血,并用可吸收线缝合瘤腔,避免形成死腔。
腹腔用生理盐水冲洗之后吸尽,确定创面无出血和腹腔内气体排空后常规缝合腹壁切口。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剔除术完成时间、胃肠复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血情况和子宫肌瘤剔除效果、术后并发症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子宫肌瘤剔除,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②有效:子宫肌瘤基本剔除,创面愈合较好,出现轻微并发症;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统计学方法: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剔除术完成时间、胃肠复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血情况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剔除术完成时间、胃肠复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而出血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17T15:20:56.65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1期作者:陈春梅
[导读]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为子宫肌瘤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妇科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为子宫肌瘤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参照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试验组。
对比2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手术用时、术后恢复用时均短于参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均<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uterine myomectomy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une 2017 to September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for open uterine myomectomy and the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Therapeutic test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surgical 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uterine fibroid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surgical bleeding volume was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less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Laparoscopic uterine fibroids removal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high safety. It has a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laparoscopic myomectomy,surgical recovery,surgical complications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主因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
患者年龄增长过程中,体内子宫肌瘤也有增大情况,严重者有癌变风险,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针对子宫肌瘤首选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明显。
相关资料指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1]。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例,对比开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6月-2018年9月,总计90例。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签署手术方案知情同意书;(3)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耐受。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合并精神、认知类障碍疾病;(3)妊娠、哺乳期特殊阶段患者。
进行子宫肌瘤患者分组,2组例数相同。
参照组:患者年龄介于30-50岁之间,年龄均值(41.55±5.30)岁;病程介于1-10个月之间,病程均值(4.50±1.50)个月;肌瘤情况:单发性肌瘤患者27例,多发性肌瘤患者18例。
试验组:患者年龄介于32-52岁之间,年龄均值(42.25±5.65)岁;病程介于1-12个月之间,病程均值(4.48±1.65)个月;肌瘤情况:单发性肌瘤患者25例,多发性肌瘤患者20例。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组间一般资料接近,P>0.05。
1.2手术方法
参照组——取患者仰卧体位、腰硬联合麻醉,利多卡因(2%、3mL)注入患者L2-3肋间,无呼吸不畅情况下经导管继续注入利多卡因(3mL)。
于患者下腹位置作手术切口(7cm),分离肌肉、相关组织,完全暴露子宫。
剔除子宫肌瘤组织,清理盆腔内部组织物,最后缝合子宫、止血。
试验组——麻醉方式、用药等均与参照组一致,进行气管插管。
取低膀胱截石体位,全部排空膀胱内部尿液后插导尿管,于肚脐上缘(1cm)位置作切口,并建立CO2气腹(13mmHg)。
分离盆腔、肠管,穿刺针插入腹腔探查患者子宫内部情况。
于左、右下腹选择穿刺孔(10mm),子宫注入垂体后叶素促进子宫收缩。
单极电凝钩切开肌瘤包膜暴露瘤体,钳夹往外牵拉、取出瘤块,清除子宫内组织,最后进行创面缝合、排空腹腔气体、止血。
1.3观察指标
记录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性功能障碍、盆腔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观察指标数据。
计数观察指标术后切口感染、盆腔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以%形式展开,X2检验;计量观察指标出血量以及手术、肛门排气、住院时间以形式展开,t检验。
统计学结果P<0.05,表示2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组间观察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计量观察指标比较
试验组、参照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见表1。
2组围术期单项计量观察指标结果经统计学计算,P均<0.05。
表1 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对比()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治疗不及时随着病程延长至中后期有月经不调、排尿不畅以及性冷淡等表现,严重时诱发不孕不育甚至癌变[2]。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常用,虽然治疗效果明显,但是缺陷情况也明显,例如手术切口大且深,增加了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患者不适感主诉强烈。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越发成熟,具有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弥补了开腹手术的明显不足,手术创伤小,降低了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3]。
另外,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视野开阔,肌瘤界限清晰,手术精确度高,术后并发症少[4]。
程开容研究指出,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有实施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康复快等应用价值[5]。
结果显示:试验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参照组20%,且试验组患者手术以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6.28±3.60vs34.35±4.55h)、住院时间(4.50±1.50vs7.55±1.65d)更短、术中出血量(105.50±20.05vs142.80±26.50ml)更少,
P<0.05。
由此说明,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更具推行价值。
和周丽琴,王智慧,吴惠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39.29%,P<0.05[6]。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具有明显多发性,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以及癌变可能性。
针对子宫肌瘤采取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在助于患者病情归转方面价值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明红,黄凤华,常春艳等.阴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西部医学,2017,29(2):207-209.
[2]李妘,赵莉,师亚娥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次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5):603-604,609.
[3]吕明佳.浅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105-106.
[4]陈秀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7):96,98.
[5]程开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5,(3):162-163.
[6]周丽琴,王智慧,吴惠等.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0):1483-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