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狼》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狼》教案一等奖3篇

语文《狼》教案一等奖3篇

语文《狼》教案7【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

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缀行甚远。

屠大窘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眈眈相向目似暝意暇甚止露尻尾前狼假寐狼亦黠矣二、二读,重翻译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止增笑耳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弛担持刀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翻译下列语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积累虚词的用法: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之以而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1、名结构: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2、析形象:①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

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怎么写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生词,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

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

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

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①出处。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导语: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

(豺狼成性)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人物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故事导入师讲述《狼三则》之一。

课件出示: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很晚了。

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夫担子里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再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他感到非常害怕,焦虑地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

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2.了解作者及作品师:这真是一只愚蠢的狼,这个故事就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对于蒲松龄,你了解多少呢?资料助读:课件出示: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他童年随父读书,青年时热衷于科举。

19岁时,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皆列第一,考中秀才。

但从此以后,科场不利,始终未得一第。

43岁时补廪膳生。

51岁时到济南参加乡试,不料第二场抱病退场,结果落第而归。

从此,他绝迹科场,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

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

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

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篇1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字音。

(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三、读——读懂词意。

(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

(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四、读——读顺句子。

(6分钟左右)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

(14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

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

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

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狼的形象特征,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狼的形象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狼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 狼的形象特征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主题思想的挖掘。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思考:狼的形象特征有哪些?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狼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欣赏:(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1)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2)联系生活实际,谈论自己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学生谈收获,反馈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探讨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估:进行单元测试,全面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狼》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Wolf"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狼》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
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他知道自
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
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
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 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

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

(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

(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八、作业
A1.课后练习二。

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狼(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
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

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

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

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

由被动转为主动。

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A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2.预习短文两则
B3.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结合说写讲的方法。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