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壶趣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壶趣》教学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壶趣》教学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壶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了解壶的分类;
技能目标:能利用壶为主题进行简单的国画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国画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传统的茶壶分为哪些种类吗?不同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壶趣》;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4页四种不同种类的壶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传统的茶壶分为哪几类?不同种类的茶壶,都有哪些特点?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十分准确,说明你们刚才学习的十分认真;
三、实践展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尝试画一幅以壶为主题的国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第四课 壶趣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第四课 壶趣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 第四课壶趣 | 湘美版一、课题分析本节课以陶瓷器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制作、欣赏等全方位的体验,了解壶的形式美、功能美与意义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绘画中的线条、颜色、形体、空间、形式等基本要素;•了解陶瓷器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文化背景;•通过陶艺体验,了解陶瓷器壶的形态特点;•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学会欣赏陶瓷器壶艺术形式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创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讲解陶瓷器壶的起源、地位、文化背景等基本概念;•对比陶瓷器壶与其他陶瓷器的区别;•教授绘画和陶艺制作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进行陶艺制作实践活动,并进行现场指导;•欣赏陶瓷器壶的艺术魅力,发现陶艺制作的美感。

2.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案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陶瓷器壶的基本概念和文化背景;•示范法:向学生展示如何绘画和制作陶艺,并进行实践指导;•体验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评价法:鼓励学生欣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课堂设计1. 调动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展示陶瓷器壶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讲故事、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瓷器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导入知识的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陶艺品,并将其旁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描述;•然后以陶瓷器壶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陶艺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3. 综合实践的环节•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陶艺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分别向各小组提供指导,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创作;•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壶趣》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壶趣》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壶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壶趣》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壶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壶的图片,以及制作陶瓷壶的步骤说明,方便学生参考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陶瓷壶的制作相对复杂,需要学生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此外,学生对陶瓷壶的认识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对其结构和制作过程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陶瓷壶的基本结构,掌握制作陶瓷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陶瓷壶的制作方法。

2.陶瓷壶的装饰设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3.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审美意识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陶瓷泥、制作工具、参考图片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陶瓷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陶瓷壶的特点和结构。

提问:“你们知道陶瓷壶是如何制作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作陶瓷壶的步骤图,讲解制作过程。

重点讲解陶瓷泥的揉捏、成型、修整等步骤。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装饰陶瓷壶,如刻划、上色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独特的陶瓷壶。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陶瓷壶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学生可以尝试模仿创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陶瓷壶的制作方法和装饰设计的重要性。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4壶趣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4壶趣教学设计
例题4:请举例说明壶趣的主题。
答案:壶趣的主题包括发现美、创造美和分享美。发现美是观察生活中的壶,发现其美感和特点;创造美是动手制作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分享美是展示和交流壶作品,分享创作乐趣。
例题5:请分析壶的线条、色彩和构图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答案:壶的线条可以勾勒出壶的轮廓和细节,表现出壶的形状和结构;色彩可以增加壶的艺术效果,使壶更具视觉冲击力;构图可以使壶的形象更加突出,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绘画软件,辅助学生进行壶的设计和创作,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壶艺术资料,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习资源。
(4)实物展示:展示真实的壶作品,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5)互动平台:利用教学互动平台,进行线上交流和作业提交,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壶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壶的制作过程:学生需要掌握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包括选择材料、造型设计、装饰等方面。
(2)掌握绘画技巧: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出壶的形象和特点。
(3)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壶形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4. 壶趣》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4. 壶趣》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4. 壶趣》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壶趣》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以欣赏和创作陶瓷壶为主题,让学生了解陶瓷壶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以及陶瓷壶制作的基本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案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陶瓷壶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陶瓷壶制作方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陶瓷壶的历史、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具有个性的陶瓷壶,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陶瓷壶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以及陶瓷壶制作的基本技巧。

2.重点:让学生了解陶瓷壶的历史、分类和特点。

3.难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具有个性的陶瓷壶。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陶瓷壶,让学生感受陶瓷壶的艺术魅力。

2.讲授法:讲解陶瓷壶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以及陶瓷壶制作的基本技巧。

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陶瓷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交流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陶瓷壶样品、图片、视频、制作材料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制作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陶瓷壶,引导学生关注陶瓷壶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陶瓷壶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以及陶瓷壶制作的基本技巧。

让学生了解陶瓷壶的制作过程,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陶瓷壶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壶趣|湘美版(201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壶趣|湘美版(201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壶趣 | 湘美版(201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壶趣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壶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壶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则,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壶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壶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壶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壶与茶文化的关系。

2. 壶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则:讲解壶的结构、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壶的设计原则和审美标准。

3. 壶的创作实践: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壶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壶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则,壶的创作实践。

2. 教学难点:壶的设计原则和审美标准,壶的制作工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壶的实物、图片、制作工具、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纸、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的实物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壶的历史、文化背景,壶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则。

3. 示范:示范壶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壶的设计和制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壶趣 | 湘美版(2012)2. 内容:壶的历史与文化、壶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则、壶的创作实践。

作业设计1. 作业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设计一个壶。

2. 作业二: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壶的短文,内容包括壶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壶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则,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壶的创作。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否能够充分展示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第4课 壶趣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4课 壶趣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4课壶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瓷壶的特点和种类;2.掌握陶瓷壶的造型方法及制作过程;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陶瓷壶的特点和种类通过展示陶瓷壶样品,让学生了解各种陶瓷壶的特点和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壶的特点和造型风格。

2. 陶瓷壶的造型方法及制作过程1.教师通过投影仪讲解陶瓷壶的造型方法和制作过程;2.班级分组,教师带领学生到陶艺室进行实践操作;3.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制作陶瓷壶;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壶的制作过程,包括制作壶体、壶盖、壶嘴等。

3.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1.提供多种装饰陶瓷壶的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2.指导学生探究陶瓷壶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鼓励学生创新和尝试,在不破坏陶瓷壶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加入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陶瓷壶的特点和种类;2.掌握陶瓷壶的造型方法及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投影法;2.实践操作法;3.讨论法。

教学手段1.展示陶瓷壶样品;2.投影仪;3.物料制作;4.茶席摆设。

五、教学过程1. 陶瓷壶的特点和种类1.展示陶瓷壶样品;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陶瓷壶的特点和种类。

2. 陶瓷壶的造型方法及制作过程1.教师通过投影仪讲解陶瓷壶的造型方法和制作过程;2.班级分组,教师带领学生到陶艺室进行实践操作;3.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制作陶瓷壶;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壶的制作过程,包括制作壶体、壶盖、壶嘴等。

3.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1.提供多种装饰陶瓷壶的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2.指导学生探究陶瓷壶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鼓励学生创新和尝试,在不破坏陶瓷壶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加入自己的个性特点。

六、评价标准1.制作出符合题意、造型精致的陶瓷壶;2.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并装饰出符合个人审美的作品。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4. 壶趣》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4. 壶趣》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4. 壶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4. 壶趣》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壶的结构、造型和装饰,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各种壶的特点,以及制作壶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壶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壶的结构和装饰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教师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传统壶艺术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壶的结构、造型和装饰,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壶的结构和装饰技巧。

2.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壶的质感和立体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壶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壶的艺术魅力。

2.讲解法:讲解壶的结构、造型和装饰技巧,为学生创作提供指导。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壶作品,提高绘画技巧。

4.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壶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展示用的实物壶或其他装饰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壶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壶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壶的结构、造型和装饰技巧,让学生了解壶的制作过程。

呈现实例,分析壶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绘制壶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壶的结构、比例和装饰,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了解壶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壶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难点: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

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