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粉刺(痤疮)

合集下载

常见病食疗——痤疮

常见病食疗——痤疮

常见病食疗——痤疮作者:王国玮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1年第02期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指发于颜面和胸背部的毛囊性红色疹子,是青年人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

为什么会患痤疮引发痤疮的因素很多,现代医学认为在内分泌因素中雄性激素起重要作用,可刺激皮脂分泌增多;另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微生物的感染、免疫学中血清IgG水平提高及脂肪、糖类、可可等摄入过多,均可改变皮肤表面脂类成分或促使皮脂的产生,从而引发痤疮。

情绪紧张,便秘,某些化学因子,如矿物油、碘、氨、溴等同样可引发痤疮。

中医认为痤疮是肺热熏蒸、血热郁滞肌肤或平时油腻、辛辣食物吃得太多,造成脾胃积热生湿,外犯皮肤所致。

中医有句名言:“膏粱厚味,足生大疖。

”说的就是肥腻、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吃得过多,可造成皮肤生疮的疾病。

如何预防痤疮1.饮食应以低糖、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勿过食辛辣食物,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健全消化功能。

2.禁酒戒烟。

酒生湿热,烟助肺热,肺胃热盛,同样可造成或加重痤疮。

3.早晚洗脸,保持面部清洁。

常用温水加肥皂清洗患处,油脂类化妆品尽量少用,以免堵塞毛孔。

4.发生痤疮后不要用手触摸、挤压,以免细菌侵入,发生感染。

5.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及便秘。

无规律的生活和精神紧张可加重痤疮。

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毒素、废物的排泄,减少内热产生,从而预防痤疮的发生。

6.口服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B2、维生素B6、复合维生素B等。

以常用量为好。

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疗粉刺(点状痤疮)粉刺是散在的与毛囊一致的如帽针头大、正常肤色的圆锥形丘疹,中嵌有乳酪状半固体的皮脂。

此时多为痤疮初期阶段,要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如肥肉、狗肉、羊肉、鱼虾、巧克力、糖等;多吃蔬菜、水果,如冬瓜、丝瓜、苦瓜、萝卜、白菜、卷心菜、苹果、梨、西瓜、柚子等。

清炒苦瓜用料:苦瓜300克,瘦猪肉30克。

制法:苦瓜洗好去瓤切丝,猪肉切丝。

痤疮

痤疮

痤疮(pimple)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

基本简介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

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

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你也可以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螨虫。

只要毛孔不堵塞,痘痘就不会轻易冒出来。

病理病因引起痤疮发病的原因较多[1],发病机制也较复杂,主要同下列因素有关:1)、雄激素过多,导致皮脂分泌率增加;2)、皮脂分泌调节的失控;3)、毛囊、皮脂腺过度角化与皮脂腺腺体增生;4)、微生物的增多与聚集;5)、炎性介质启动炎症;6)、遗传;7)、药物:口服含溴、碘制剂、皮质激素等药物或使用含此类药物的化妆品,可引起或加重本病;8)、环境因素;9)、胃肠消化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失调;痤疮的形成过程油光满面,油脂过多→ 毛孔粗大/堵塞→ 皮脂腺分泌油脂→角质层增厚,油脂渐往皮层表面隆起→角质层隆起,油脂堵塞毛孔,隆起的顶点氧化变成黑色→ 细菌在毛孔里和油脂搅和在一起→ 痤疮丙酸杆菌在缺氧情况下大量繁殖→ 导致炎症细菌侵入,变成脓疱、结节→ 整个毛囊变红、发炎→ 细菌扩散到附近的皮肤组织,变得更大,进而形成痤疮。

相关分类痤疮的诱因分类1、环境过敏性粉刺2、压力表现性粉刺3、荷尔蒙反应性粉刺症状分级因个体的反应不同,痤疮造成的损害程度也有不同,其临床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些人只出现轻微的粉刺,有些人却是出现严重的囊肿,留下色素沉着和疤痕。

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的轻重又对痤疮进行了分级:Ⅰ级: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脓疱,总皮损小于30个;Ⅱ级:粉刺和中等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31~50个;Ⅲ级: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50~100个,结节数小于3个;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大于100个,结节/囊肿大于3个。

痤疮

痤疮

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脂分别沿着毛囊和毛根向皮肤表面的方向 扩散,最后分别扩散到皮肤角质层表面和毛 发表面,滋润皮肤及毛发。皮脂腺不受植物 神经直接调节,受温度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当皮肤温度每上升1℃,皮脂分泌就增加10%。 此后雄激素逐渐减少到成人1/3左右,到青 春期又受雄激素影响,皮脂分泌量再次增加; 当女性到绝经期或男性70岁以后,由于性激 素水平明显下降,皮脂分泌量也急速下降, 因此,人进人中年之后,需适当使用一些护 肤品。
51.81
5.0 57.5
55.11
3.7 5.96
47.8
5.1 54.1
36.41
4.8 42.3
单甘油酯
0.7
0.8
1.2
1.1
表2 皮表脂质中皮脂和表皮脂质的组成成分
脂质成分 皮脂(重量%) 57.5 表皮脂质(重量%) 65
甘油三酯、甘油二
酯和游离脂肪酸 蜡酯 角鲨烯
26 12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皮脂成分与功能

皮脂膜因含脂肪酸、氨基酸、乳酸等酸性成 分而略呈酸性(pH值4.5—6.5,男性4.5—6, 女性5~6.5) (表3),可以抑制细菌和其他微 生物生长,是品质优良的天然抗生素。皮脂 膜还有中和弱碱的能力,对酸碱有缓冲作用, 是阻隔环境的有害物质的天然屏障。
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皮脂膜组成(%)
治疗方法
· 抑脂药和角质促成药:主要有维甲酸类,其 中以 13- 顺维甲酸首屈一指,用于严重结节 囊肿型患者。 · 锌制剂:硫酸锌、甘草锌等。 · 其它:甲氰咪呱、安体舒通可拮抗男性荷尔 蒙而起作用;甲硝唑起抗炎作用;维生素B2、 B6、E等均可内服。

治疗方法
· 外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用于炎症性表皮

痤疮治疗

痤疮治疗

痤疮治疗实际应用1)痤疮分级:1.轻度:粉刺。

2.中度1:粉刺+炎性丘疹。

3.中度11:粉刺+炎性丘疹+脓疱。

4.重度: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

2)病因一句话:一油二堵三感染。

3)方法:局部清痘、果酸、中药面膜、红蓝光、IPL(OPT APT)/Q激光(1064/532/755/694)、点阵、射频、微针、护理、系统用药。

4)简单分期(临床实用但不科学)炎症期炎症消退期炎症后期5)按消费能力把治疗分为三个层次:a)炎症期:(红头粉刺、黑头粉刺都较多者)低端:(2000-3000¥)药物(罗红/异维A)+清痘+面膜+红蓝光+外用。

中端:(5000-8000¥)低端+果酸。

高端:(≥10000¥)中端+联合光子/点阵+果酸。

b)炎症消退期:(主要是炎性丘疹,像肉芽肿一样的收口的)低端:(5000-8000¥)果酸/点阵。

中端:(10000¥左右)果酸+点阵(联合治疗)。

高端:(>10000¥)中端+射频<射频恢复皮肤厚度,萎缩皮脂腺>。

c)炎症后期:(主要是色沉/瘢痕)低端:点阵+微针+激素。

中端:果酸+点阵+微针+ 激素。

高端:果酸+点阵+微针+ 激素+注射。

6)各种仪器使用:420——对炎症。

540——血管扩张。

570——去痘印。

Q激光超脉冲1064——打开粉刺顶端。

532——去痘印。

大光斑1064——黑脸娃娃。

柔肤镭射——控油,去痘印。

点阵(2940)瘢痕。

1控油2杀菌3去痘印4瘢痕三期都可用。

7)囊肿激素治疗尤为重要。

8)雄激素源性如:多囊卵巢综合症,达英/醋酸环丙氯地孕酮应用。

粉刺图片

粉刺图片
粉刺图片
• 粉刺和痘痘都统称为痤疮。痤疮是皮肤科的最 常见的病种之一,多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 面疱或粉刺、毛囊炎。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 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 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 表现。治疗要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洗护 习惯。注意不要机械性挤压痤疮,以免引起感 染。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可以加快自身的代 谢。直接涂抹朴.安.堂.祛.痘.精.华.霜,直接涂 抹患处,能有效消炎杀菌、清热解毒,从根本 上阻断病

皮肤科痤疮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痤疮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痤疮患者诊治常规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本病发病率为50%~87%,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有学者发现昆明地区重症痤疮的易感基因为SELL,DDB2,同时发现CYP19al基因单核昔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中重度寻常痤疮有关联。

2.皮脂腺分泌增多痤疮患者血清学检测睾酮(T)、硫酸脱氢异雄酮(DHEAS)、雄烯二酮(AD)、二氢睾酮(DHT)、游离睾酮(FT)水平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

女性经前期痤疮加重者雄二醇降低,使得睾酮相对升高,致使痤疮发生或加重。

3.感染因素大量的研究证实:①痤疮丙酸杆菌(PA)(占痤疮患者皮损细菌分离率的32.72%~61.12%);②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③糠秕马拉色菌。

4.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过度其形成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表皮游离胆固醇/硫酸胆固醇比值下降;②痤疮患者皮肤表面脂质角鲨烯的含量比正常增加;③局部维生素A缺乏和(或)毛囊上皮亚油酸缺乏;④PA引起的一系列促炎因子的产生。

5.炎症反应痤疮的炎症反应不仅参与了早期的亚临床非炎症性痤疮,并且贯穿了痤疮的整个发病过程,包括炎性皮损的形成和后期的炎症后红斑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

【临床表现】本病大多数发生于青春期,最早可在8岁时出现。

青春期后可自然消退或减轻。

美国报道8~10岁儿童约40%出现粉刺。

粉刺是痤疮最早出现的症状,分闭合性粉刺和开放性粉刺。

闭合性粉刺是毛囊口下方漏斗部或皮脂腺的颈部上皮角化增生、阻塞后形成的毛囊导管微囊肿,临床上表现为皮色隐约可见的小丘疹,称白头粉刺。

开放性粉刺是毛囊口的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角化,形成栓塞致毛囊口扩张,阻塞后的角质栓经氧化后形成黑色小丘疹。

粉刺可持续数月后,发展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或毛囊根部互通的窦道。

大部分青少年就诊时,面部可见到有粉刺、红色丘疹、脓疱等多种损害并伴有皮脂腺分泌增加。

治疗痤疮的心得(精选4篇)

治疗痤疮的心得(精选4篇)

治疗痤疮的心得(精选4篇)治疗痤疮的心得篇1痤疮,也叫粉刺、青春痘,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

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荷尔蒙水平变化、皮脂腺过度活跃、细菌感染等。

痤疮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用药物:轻度的痤疮可以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夫西地酸软膏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从而控制痤疮的发展。

2.口服药物:对于中重度痤疮,口服药物是必要的。

常用于治疗痤疮的口服药物有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维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维胺酯等)和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针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进行调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光电治疗:光电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痤疮的新的方法。

主要包括光子嫩肤、激光治疗、红光照射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减轻炎症,缩小毛孔,使皮肤更加光滑。

4.化学剥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痤疮:1.保持面部清洁:每天洗脸2-3次,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化妆品。

2.饮食调理:多吃水果、蔬菜、坚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甜食等刺激性食品。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减少压力。

4.避免摩擦:避免用力摩擦面部,以免刺激痤疮。

5.坚持治疗:治疗痤疮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一定要坚持治疗,定期复诊,不要轻易放弃。

最后,如果您的痤疮比较严重,建议您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

治疗痤疮的心得篇2痤疮,俗称“青春痘”,是青春期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

对于许多人来说,痤疮不仅影响外貌,还给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我的心得体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痤疮的成因及症状、治疗方法和个人护理技巧。

首先,痤疮的成因及症状。

痤疮的形成主要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等因素有关。

痤疮的症状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

我曾经因为痤疮问题困扰,脸上出现了很多红肿的痘痘,有时还会感到瘙痒和疼痛。

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

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

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
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痤疮部位:痤疮通常发生在面部、颈部、胸背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

2. 痤疮形态:痤疮形态多样,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

3. 痤疮色泽:痤疮的颜色可以是红色、黑色、白色等,其中以红色和黑色最为常见。

4. 痤疮伴随症状:痤疮患者可能伴随有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皮肤瘙痒、皮肤红肿、疼痛、瘢痕等现象。

5. 痤疮病程:痤疮的病程较长,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且容易反复发作。

6. 痤疮诱发因素:痤疮的发病可能与饮食、作息、情绪、内分泌失调、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中医皮肤科医生会对痤疮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痤疮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拔罐、刮痧等,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调理。

总之,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包括痤疮部位、形态、色泽、伴随症状、病程和诱发因素等方面,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对痤疮进行准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刺(痤疮)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一、粉刺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粉刺(ICD10编码:L70.901痤疮;TCD编码:BWP200粉刺)。

2、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痤疮专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证候诊断(具体见附件)
(1)肺经风热证
(2)脾胃湿热证
(3)痰瘀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粉刺(痤疮)的中医治疗方案。

(具体见附件)
1、内治法:辨证分型论治
2、外治法
(1)中药面模
(2)外洗
(3)外搽
3、其他
(1)针灸治疗
(2)自血疗法
(3)物理治疗
(四)标准门诊治疗周期
对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门诊治疗周期为4-6周;对痰瘀互结证,门诊治疗周期为8-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TCD: BWP200粉刺疾病编码;
2、皮肤科门诊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纯中医治疗。

5、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4)、暴发性痤疮,或患者有高热;
(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征候观察指标: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1、皮损颜色
2、皮损数量
3、其他:颜面油腻度、消化系统症状、女性月经和舌苔等
(七)检查项目: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检查
1.血常规;
2.肝肾功能;
3.血脂分析;
4.性激素水平检测;
5.子宫附件B超。

(八)就诊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首诊检查有异常者。

(九)完成路径标准
临床治愈或显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皮疹处剧烈疼痛,大量黄白色分泌物,或伴高热等,退出路径
2、经检查发现伴发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需转至其他相应科室、医院诊治。

3、常规治疗疗效欠佳,需转入其他路径。

二、粉刺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粉刺(TCD: BWP200 ICD10:L70.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年月日
重要数据记录单
病案首页粘贴处(可复印)临床医师签名: 2 0
附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粉刺(痤疮)中医诊疗方案
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

一般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皮损为毛囊性丘疹、白头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一、诊断
参照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痤疮协作组制定的粉刺(痤疮)诊疗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
(1)一般青春期开始发病,呈慢性经过。

(2)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皮损为白头黑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常伴有皮脂溢出。

2、证侯诊断:具体见后
二、治疗
1、内治法
(1)、肺经风热证:
主症: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

次症:①颜面潮红,皮肤烘热或灼热,②鼻息气热,③可有痒痛。

④舌红,苔薄黄,⑤脉浮或数。

治则: 疏风清肺
方药: 枇杷清肺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枇杷叶10g 桑白皮10g 黄芩10g 赤芍10g
野菊花10g 白茅根30g 天葵子15g 生地20g
薏苡仁30g 甘草10g
加减:有脓疱加蒲公英15g、地丁15g;口臭加生石膏30g、栀子10g;便干加草决明10g,仍便干者加芦荟1g;皮脂溢出明显者加侧柏叶10g。

中成药:可选清肺抑火丸或当归苦参丸或金花消痤丸
(2)、脾胃湿热证:
主症:皮肤油腻,以疼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

次症:①间有结节,②或伴口臭,③便秘、④尿赤。

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⑥脉滑。

治则: 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茵陈蒿15g 栀子10g 赤芍9g 白芷15g
双花15g 连翘15g 黄芩10g 生地15g
黄连10g 薏苡仁30g 甘草10g
加减:伴脓疱较多者加紫花地丁10g 、败酱草15g;服用两周后加用陈皮6g、厚朴10g、淮山15g;若服用后出现月经延迟或月经量减少加当归10g、香附10g、益母草30g。

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3)、痰瘀互结证:
主症:皮损主要为结节及囊肿,反复发作,容易形成疤痕。

次症:①大便干结,②舌质暗,或有瘀斑或瘀点;③苔腻④脉滑或脉涩
治则: 清热散结,化瘀祛湿
方药: 海藻玉壶汤合桃红二陈汤加减
双花10g 公英20g 黄芩12g 山栀10g,天花粉10g
生地15g 丹皮15g 旱莲草12g 桃仁10g 赤芍15g
夏枯草20g 薏仁30g 橘核15g 大贝12g
山慈姑12g 皂刺12g 甘草6g
伴囊肿成脓难消者,加穿山甲6g。

中成药:丹参酮胶囊或大黄蛰虫丸
2、外治法
(1)、外用药:如意金黄散等
用于炎性丘疹和结节囊肿。

(2)、外用面膜:
取清热解毒类中药等量研细末,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面部成膜状,30分钟取下,清水洗净,每周1-2次。

(3)、外洗方:
取清热解毒类中药适量煎水约500ml外洗,每日一次,每日5-10分钟。

(4)针灸治疗:体针、耳针、刺络拔罐等
(5)、自血疗法
适用于病程长,皮疹重,药物治疗欠佳者,可选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血海等穴位注射,每穴注射1ml左右,每周1次。

(6)、物理治疗:可选用LED红光、蓝光治疗,每周2-3次。

(三)疗效判定路径标准
皮疹疗效评价:治愈:皮疹基本消退;
显效:皮疹≥70%消退;
有效:70%≥皮疹≥30%消退;
未愈:皮疹消退<30%或大量新发皮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