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合集下载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及其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及其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及其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著名画家层出不穷。

其中,郭熙是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中的巨匠,他的山水画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郭熙,字东篱,是南宋时期杭州上虞县人,是中国画坛上享有盛誉的画家。

他的山水画深受大家的追捧,被誉为“熙山熙水”,这其中,他的绘画手法更是独具匠心,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一、郭熙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山水画一直都是重要的绘画类别。

而在崇尚“真趣”的宋代,山水画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俊秀连贯的线条,简逸而不失饱满的笔墨,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郭熙的山水画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的绘画风格充满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观赏者可以感受到他的笔下山水不仅仅是外在世界的再现,更是精神上的凝聚与体现。

他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文化的融合,融入到了自己的画作之中,从而达到了艺术的意境。

二、郭熙山水画的特色及其表现手法郭熙的山水画,主题以山水为主,常常描绘大自然中的风光胜景。

作品中,山峦峻峭、泉水湍急、云雾变幻,如诗如画,宛如置身其中。

他的山水画颜色明亮,笔法流畅,构图严谨,丝毫不失清雅之感。

他以用笔勾画出山峦的起伏变化,而且手法灵活,用墨厚薄有致,笼罩山峦的祥云、流水飘逸自然。

他在创作山水画时总是注重画面的清灵流畅和整体的色彩效果,表现自然景象的同时巧妙地加入了人文意义。

三、郭熙山水画对之后山水画的影响郭熙的山水画不仅运用了自己的艺术技法,同时也吸收了前人的艺术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宋代的山水画。

郭熙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笔墨技法已经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家。

他运用了多种变化的笔法和颜色,表现出细腻的造型和呈现出亢奋的气势;同时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绘画技巧,使得画中的景物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郭熙的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艺术价值非常高的代表作品,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也在现代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对于山水画的阐述,采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流派,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美术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美术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它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2、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子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4、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9、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战国)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3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选择(每题2分6题共12分) 简答(每题10分4题共40分) 论述题(每题15分2题共30分)一填空:1.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夏商周美术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字行彩绘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写了天上、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景象。

4.最早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_,晋代杰出画家,________时期的______顾恺之_____,他创造的线形被称为_________。

5.中国的三大石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隋代著名画家是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

7.五代山水四大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____a________-。

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C铁器时代 D 青铜时代。

2.西周后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是__c_______。

A铭文长B形制厚重C纹饰繁琐D流行兽面纹。

3.周坊所画仕女多是___c_________。

A苗条俊秀B乐观活泼C浓丽丰肥D长袖善舞4.麻皴技法的创造者是__a________。

A董源B荆浩C关仝D巨然5.元代绘画的主流方向是_a_______。

A文人画B宫廷绘画 C 风俗画 D 花鸟画6.明宗室后代以写意花鸟书写亡国恨的是___c______。

A弘仁B髡残C朱耷D石涛三.简答:1.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宋画家郭熙与山水画的发展

北宋画家郭熙与山水画的发展

北宋画家郭熙与山水画的发展1. 简介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北宋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郭熙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对于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郭熙对山水画的贡献以及其对后世艺术家影响。

2. 郭熙的生平和背景郭熙(约1020年-约1090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祖籍河南开封,在宫廷中任职并得到皇帝赏识。

他擅长绘制山水画,并有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

郭熙对于山水画注重人文情感的抒发,追求境界悠远幽深,具有很高的造诣。

3. 郭熙山水画风格特点3.1 指挥笔墨精准并注重笔触变化郭熙在绘制山水图时,能够准确地表现各种物体和景物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并且通过变换笔触的浓淡、轻重来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营造出独特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3.2 强调山水画的叙事性和情感表达郭熙善于通过布局和构图,将山、水、人物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以传达具体场景和情感。

他注重作品的叙事性,通过细腻地描绘人物活动以及山水物态变化等细节,使观者能够产生共鸣并且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4. 郭熙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4.1 影响后世画家创作风格和技法郭熙的山水画风格对后世诸多画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他强调笔墨精准和情感表达,在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中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许多后来学习绘画的艺术家们积极借鉴郭熙的创作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4.2 新概念引领中国山水画走向新纪元郭熙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尤其是他对山水画中人文情感的强调和表达,使得中国山水画不仅停留在写实和技巧层面上,还拓展了情感共鸣的空间。

这为后来诸多艺术家提供了启示和指引,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新纪元。

5. 结论郭熙作为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在其生平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且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他注重笔墨精准、情感抒发以及景物叙事等特点,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借鉴的对象。

同时,他带领中国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纪元,开创了情感共鸣与创造力相结合的新局面。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引言中国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家为这一艺术流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无疑是其中之一。

作为宋代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郭熙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绘画界崭露头角。

本文将深入探讨郭熙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以期更好地了解他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贡献。

郭熙的艺术成就1. 代表宋代山水画的高峰在宋代,山水画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而郭熙正是代表这一时期山水画世家的杰出人物。

他的作品在技巧和创作思想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使其在宋代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

### 2. 精湛的构图技巧郭熙擅长利用前景、中景和远景的组合,巧妙的运用大小物体的布局,使整幅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他的构图不仅能够展现山水的广阔,还能够呈现出人物的活动和景物的细节,展现出真实的自然景象。

### 3. 独特的笔墨技法郭熙画笔的力度和轻重感极其准确,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山水中的质感和纹理。

他善于利用传统的墨韵,使山石的质感得以完美呈现。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各种水波纹理以及树木的枝叶,使整幅画面充满生机。

### 4. 精准的气氛表达郭熙的作品能够通过氛围的营造给观者一种深刻的感受。

他善于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气氛,使整幅画面充满激荡的情感。

他的作品能够将观者带入画面中,使其感受到山水的宁静和壮丽。

### 5. 对后人的影响郭熙的作品对后世的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为后来的山水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后来的艺术家纷纷追求自然的表现和内心的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上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郭熙的风格特点1. 追求自然的表现郭熙追求山水画的真实反映,力图将自然景色准确地呈现在画布上。

他能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表达出山水的壮丽和美丽。

他擅长捕捉自然的细节,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观者能够仿佛亲临其境。

浅谈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浅谈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浅谈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作者:杨彦炜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郭熙是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有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资料不多,很多都已经失传。

据宋代郭若虛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中所说,郭熙是“河阳温(河南孟县以东)人,进为御画员艺学”。

郭熙的儿子郭思所整理出来的《林泉高致》一书中,题为“翰林待诏直长赠正议大夫郭熙淳夫撰”。

关键词:山水画;《林泉高致》;郭熙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158-01一、郭熙的艺术成就郭熙的作品的主题很多着重表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气候的特征,这不仅是李、范二位大師的共同特点,也是我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

在显存郭熙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造境和经营位置这一方面,有很独到的地方。

如《山庄高逸图》,近处坡旁路上,二老人正指点前进。

转过山坡,正是那种文人隐士的茅屋。

左边开阔的水面有渔人在舟山捕鱼,岸上有骑马戴帽的人即将过桥。

右方绕过那座草堂背后的山峦,一片小小的平地上有一个酒店。

从酒店前面,可以直上一个小山坡,坡上有亭子,可以在那里看到山崖侧面的瀑布和坡下面的溪流。

如果从右方载绕过去,跨过一重山岗,那里明显有道路、行人,可以到达一座巍峨的庙宇,庙前面高坡上还有一座宝塔。

庙左方是一个威武壮丽而奇特的高峰。

画面包含了这样丰富、有变化的内容,自能引人入胜。

也正说明了郭熙自己对山水画的造境要求,不能仅仅使观看者感到“可行”和“可望”,还要做到“可游”和“可居”。

所以像这样的山水画,绝不局限于对某一真景的描绘,而是经过对自然环境的深切体会,再加以概括集中的苫心经营。

郭熙的山水画,早期以巧赡致工,中期在早期基础上又益精深,取李成之法。

布置愈造妙处。

晚期作品,落笔益壮,多所自行。

至抒发胸臆,则于高堂索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岩,岩帕峻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崎霭之间,千态万状。

郭熙的绘画艺术到了晚年更有进步,用笔益壮,境界开阔,气势昂扬,可以代表他的绘画成就。

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重点

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重点

简答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唐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及画家。

王维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发展了水墨山水画,以水墨代替青绿颜色,用笔随意自然,意境优美。

多以雪景、栈道、农作等具有田园气息的题材为主。

在艺术手法上创“破墨”技法,使用浓淡不同的的墨色相互渗透,大大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被后世称为“文人画之祖”。

王维将诗和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苏轼称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面具有诗意、抒情恬淡,被董其昌称为“南宗之祖”。

代表作有《江山雪霁图》、《雪溪图》、《辋川图》、《伏生授经图》等。

王维的水墨山水影响了唐代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吴镇的艺术特点及成就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是元四家之一。

吴镇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绘画方面,他山水、梅竹、人物俱擅,但奠定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使他名列“元四大家”之一的乃是他的山水画。

吴镇与黄、倪、王等许多山水画大家均提倡墨戏、士气、逸气,从而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人山水画,使元代画坛大放光彩。

吴镇画山水喜用湿墨,其实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之所以吴镇在山水画中多用湿墨,这与吴镇欲借山水画表达的境界有极大的关系。

北宋山水画追求一种可游、可居之景,用笔用墨都服从于山水真实体感的表达;而元人则以山水为媒,追求一种有我之景,笔墨除用表现形体外,更是充作了情感流露的媒介。

在元四家中吴、倪均以画水著称,倪喜用干墨,吴则喜用湿墨。

倪用干墨草草点染,创造一种荒芜、澹泊之境;吴则用湿墨,渲染出一种凄清、静穆之境。

细观吴镇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的感觉。

无论是山、树、水,还是船、渔父、房屋,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均如淋浴在水中,从而更使远方景物有千里之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旷、寂寥的艺术氛围。

吴镇画中的水墨效果是与他多种笔法、墨法的灵活运用密切相关的,湿墨决不是简单化的水量的增加。

考研考老师必备《中外美术史试题及答案汇总》(内容全)

考研考老师必备《中外美术史试题及答案汇总》(内容全)

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2.西周后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是纹饰繁琐。

3.周坊所画仕女多是浓丽丰肥。

4.麻皴技法的创造者是董源。

5.元代绘画的主流方向是文人画。

6.明宗室后代以写意花鸟书写亡国恨的是朱耷。

.四、论述: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

神宗时奉诏入宫廷画院,初为“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

以山水画知名于时。

初为自学,后临摹李成之画,画艺大进。

画石多用卷云皴,所谓的“蟹爪枝”大概是他的创造。

他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作为职业画家的他却受到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的赞扬,他们都有吟咏郭熙作品的诗。

其传世作品相对较多,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树色平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早春图》及《关山春雪图》、上海博物馆藏《幽谷图》、南京大学藏《山村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秋山行旅图》和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等。

他的山水构图多变,重“三远”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

对后世影响很大,追随者院内院外者不可胜数,他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

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响下,到北宋中后期,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南宋,山水画系无旁出,李唐左右了山水画坛,他及刘、马、夏等又另辟溪径,出现了“水墨刚劲”的风格。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与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像”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张家祥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前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熙是北宋宫廷画院的重要成员。

他的山水画有熟练的技巧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善画大幅作品,具有创造性,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追求和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和季节气候的细致变化,真实、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山水画中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

《早春图》是郭熙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敏锐的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

郭熙的绘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郭熙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

《林泉高致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

文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理想和情趣的意境。

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有助于画家从中受到启示,产生意境新奇的构思。

郭熙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有“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才能克服作品中的诸种毛病。

他对山水画的取景与结构、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笔墨与色彩的运用
等方面也都有具体论述。

对山水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和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论述,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郭熙的绘画创作和理论主张显示宋代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尤其是他重视意境的创造更影响了后来山水画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