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史

合集下载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动荡的政治局势中,社会不稳定,人们渴望通过艺术来寻求安慰和心灵的寄托。

山水画正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主要以描绘山川河流、悬崖峭壁为主,注重表达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恢弘。

二、中期发展与繁荣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山水画的中期发展时期,也是山水画达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家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他们通过运用墨色的深浅、线条的变化以及构图的布局来表现山水的变幻和气势。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王维、李思训、顾恺之等。

三、宋代的山水画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也是山水画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宋代,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他们通过构图、墨色运用、笔墨的力度和变化等手法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和韵味。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李唐、郭熙等。

四、元代以后的山水画元代以后,山水画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明代(1368年-1644年)山水画家注重对山水景色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清代(1644年-1912年)山水画家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引入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山水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融入到山水画中,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总结: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表现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手法,来表达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审美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时期的壁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阶段(古代至秦汉):中国山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壁画艺术,这些壁画多以神话传说和狩猎场景为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水画开始脱离壁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秦汉时期,山水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雅好,并开始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意境和气氛。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至北朝):这一时期,山水画开始强调墨色的运用和笔墨的表现力。

画家们注重用墨勾勒山石和水流的形态,并运用淡墨法来表现远近和层次感。

同时,山水画逐渐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结合,强调意境和诗意。

3.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

画家们注重山水的写实性和细腻表现,同时也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多以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题材,注重通过构图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同时,山水画也开始注重写生和写意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4. 元明清时期:元代山水画家赵孟頫和明代画家沈周等人的出现,使得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注重以笔墨表现山石的质感和形态,强调笔墨的力度和变化。

清代山水画家石涛和郑燮等人则注重山水画的构图和用色,强调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气势。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既注重写实性,又强调艺术表现力,使得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原始阶段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山水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成为了中国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表达了画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也传递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一、起源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岩石绘画和篆刻艺术。

在古代,人们通过在岩石上刻画山水图案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

这种岩石绘画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后来山水画的基础。

二、发展阶段1. 唐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

在唐代,王维、李思训等画家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而到了宋代,范宽、郭熙等画家则更加注重表现意境和气氛,形成了“写意山水”的艺术风格。

2. 元明时期:在元代,董其昌、黄公望等画家提出了“山水有形,有神,有意”的艺术理念,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意境的创造。

明代的文人画家们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将山水画与诗词相结合,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代表的新风格。

3. 清代以后:清代的四王(石涛、郎世宁、唐伯虎、文徵明)和八大山人等画家,进一步发展了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他们注重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使山水画更加富有内涵和艺术性。

三、代表作品1. 《洛神赋图》:这是唐代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洛水和神女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精细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表达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2. 《溪山行旅图》:这是宋代画家李唐的代表作品,通过简洁明快的笔墨和富有变化的构图,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宁静。

3. 《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繁复的细节描绘了北方城市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城市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4. 《秋山图》:这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代表作品,以淡墨轻柔的笔法描绘了秋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岩石绘画到唐宋时期的写实主义,再到元明时期的意境表达,以及清代以后的技法创新,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起源阶段(公元前500年-公元618年)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水画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山水”观念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山水是宇宙间最具象征意义的事物,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起源阶段,山水画主要以线条勾勒为主,表现出山水的轮廓和形态。

画家注重表达山水的气势和神韵,追求笔墨的简洁和纯粹。

代表性的作品有《郑燮山水图》和《张僧繇山水图》。

二、发展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911年)隋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山水画的发展阶段,绘画技法逐渐成熟,艺术风格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逐渐从线条勾勒转向注重色采和构图。

画家开始运用水墨和颜料来表现山水的变化温和氛。

代表性的画家有王维、李思训和顾恺之。

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达到了巅峰。

画家开始注重细节的刻划和景物的写实性。

南宋时期的画家范宽和北宋时期的画家李唐成为了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明代画家沈周和文征明注重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清代画家石涛和郑燮则注重山水画的气势和神韵。

三、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山水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其次,山水画强调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山水画注重表达山水的气势和神韵,追求笔墨的简洁和纯粹,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

最后,山水画传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要内容。

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早期山水画(唐宋时期)早期山水画主要浮现在唐宋时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壮丽和神奇之处,追求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

代表性的画家有李思训、李成等。

他们的作品以山峦起伏、水势奔腾为特点,给人以浩渺的感觉。

2. 宋元山水画宋元时期,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意境温和氛,追求以少入多的艺术效果。

著名的画家有范宽、郭熙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细腻的笔墨和构图,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精准描绘。

3. 明代山水画明代山水画的发展更加成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著名的画家有沈周、文徵明等。

他们的作品以山水的灵动和意境的深远为特点,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4. 清代山水画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著名的画家有石涛、郑板桥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山水的变化温和概,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情感表达。

5. 近现代山水画近现代山水画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

著名的画家有张大千、黄宾虹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结: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早期的壮丽气势到后来的意境和神韵,再到近现代的个人情感表达。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山水画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展现出多样化的风貌。

它既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也是对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山水画都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达情感和审美观念。

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1. 起源和初期发展(唐代以前)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岩石铭刻和壁画。

但真正的山水画在唐代开始浮现,当时的画家以描绘山川河流为主,追求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图》。

2. 宋代的繁荣(10世纪-13世纪)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追求以笔墨表现自然山水的气韵和意境,注重构图和笔墨的运用。

代表画家有范宽、李成等,代表作品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3. 元代的变革(13世纪-14世纪)元代山水画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画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

他们注重运用色采和光影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

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4. 明代的独特风格(14世纪-17世纪)明代山水画在元代的基础上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画家们注重山水的构图温和概的表现。

他们追求以线条和墨色表现山水的变化和层次感。

代表画家有沈周、文徵明等,代表作品有文徵明的《水墨山水图》。

5. 清代的继承和发展(17世纪-20世纪)清代山水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也浮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画家们注重表现写意和意境,追求以简约的笔墨表达复杂的山水景色。

代表画家有石涛、郑板桥等,代表作品有石涛的《巨石行旅图》。

6. 现代山水画的创新(20世纪至今)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艺术家们尝试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和材料。

他们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以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方式表现山水景色。

代表艺术家有吴冠中、张大千等,代表作品有吴冠中的《巴陵春晓图》。

总结: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从唐代的写实主义到宋代的意境表现,再到元代的色采运用和明代的线条表达,山水画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以下是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原始山水画(公元前1000年-公元220年)最早的山水画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艺术时期。

这些作品通常以岩石、树木和水流等自然元素为主题,以简单的线条和纹样表现出山水的形象。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主要出现在陶器、石刻和青铜器等器物上。

2. 唐代山水画(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出现在这个时期。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使山水画具有更加丰富的意境和表现力。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王维、李思训和顾恺之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3. 宋代山水画(960年-1279年)宋代山水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细节和变化,追求写实主义的效果。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范宽、郭熙和李唐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而著称。

4. 元代山水画(1271年-1368年)元代山水画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新的风貌。

元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壮丽,追求笔墨的豪放和奔放。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黄公望、赵孟頫和王蒙等,他们的作品以气势磅礴和笔墨浑厚而著名。

5. 明代山水画(1368年-1644年)明代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艺术家们对于山水的表现更加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明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的神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细腻和精巧。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沈周、文征明和唐寅等,他们的作品以情感丰富和笔墨细腻而著称。

6. 清代山水画(1644年-1912年)清代山水画受到文人画的影响,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的意境和艺术家的情感,追求笔墨的洗练和意境的深远。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石涛、郑板桥和高剑父等,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和笔墨洗练而著名。

7. 近现代山水画(1912年至今)近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山水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景观的漂亮与壮丽。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以及山水画的五个发展阶段为主线,详细阐述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山水画的发展1.1 原始山水画的形成:原始山水画主要浮现在先秦时期,艺术家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表现出山水的基本轮廓和纹理。

1.2 唐宋山水画的繁荣:唐宋时期,山水画进入了繁荣期,艺术家开始注重山水的构图和细节表现,通过墨色的运用,创造出富有气韵的山水画作品。

1.3 元明山水画的创新:元明时期,山水画开始追求写实性和透视效果,艺术家注重山水的光影变化和远近关系的表现,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二、近现代山水画的发展2.1 清代山水画的变革:清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艺术家开始注重意境的表达,运用不同的笔法和色采,创造出更加抽象和富有情感的山水画作品。

2.2 水墨山水画的兴起:近现代,水墨山水画成为山水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水墨的渲染和笔墨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山水意境。

2.3 西方绘画与山水画的融合:近代,西方绘画的影响逐渐渗入到山水画中,艺术家开始运用西方的透视和色采理论,使山水画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三、当代山水画的发展3.1 抽象山水画的崛起:当代山水画中,抽象山水画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抽象的线条和色采,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的内在感受和情感体验。

3.2 数码山水画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山水画开始浮现,艺术家通过计算机和数码技术,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和虚拟的山水画作品。

3.3 生态山水画的关注:当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生态山水画成为一种热门的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山水画作品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传递出环保意识。

四、山水画的国际传播4.1 山水画的海外影响:山水画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少西方艺术家受到山水画的启示,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溪山清峻图》
黄宾虹
END
END
END
山水画到了明代,画风更迭,画派丛生。 明代早期,宫廷院画和浙派盛行于画坛,形 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为主的时代风 尚,使得明代宫廷山水画一时呈现南宋院画 的面膜。 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崛起了吴门画派,他们 主要继承了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影响逐渐 扩大,一跃而为画坛主流。


以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 他们的山水画多描写江 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抒 写宁静幽雅的情怀,注 重笔情墨趣,讲究诗书 画的有机结合。
中国古代山水 画发展史
讲解:蔡 洁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 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 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 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 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 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 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在清代山水画家中,具有开 拓性的画家是活动于清初的 石涛、朱耷、髡残、弘仁四 人,四人均出家为僧,故画 史上并称“清初四僧”。 石涛和朱耷是明朝皇族宗室 后代,清王朝取代明朝后两 人都撑了明代遗民,他们借 画抒写身世之感慨,宣泄抑 郁的愤懑之气和对故国山河 的炽热情感。 “四僧”之中以石涛的山水 画成就最高,他的山水画富 有创新精神,景色郁勃新奇, 构图大胆新颖,笔墨酣畅流 利,格调昂扬雄奇,在运笔 用墨、设色构图上皆突破陈 法,令人耳目一新。
《山水十二帧册》之一
石涛
石涛书画作品
石涛书画作品


近现代山水画取得了重大的 变革和发展。黄宾虹是继往 开来的山水画大家,他的山 水画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 勃深邃,自成一家,呈现出 前无古人的面貌,对于民族 绘画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 献。 张大千、傅抱石、林风眠等 现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 础上重视写生,借鉴西洋画 法,使中国山水画突破了辗 转相承的老程式,进入了新 的艺术天地。



钱选是位隐居的处士,绘画的题材广泛,具有创新 精神,比较突出的是青绿设色复古山水画方面。
《 山 居 图 》
钱 选

赵孟頫的画风大致有两种,一是工整秀雅的重彩画, 一是豪放简率的水墨画,或强调书画同源,以书法 入画,或博采晋、唐、北宋诸家之长,以气韵生动 取胜。
《 鹊 华 秋 色 图 》
赵 孟 頫

元代中晚期的代表画家 是黄公望、吴镇、倪瓒、 王蒙,史称“元四家”。 他们弘扬文人画风气, 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 旨,反映消极避世思想 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 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 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 行,文人画山水画的典 范风格至此形成,对明 清两代影响很大。
《容滕斋图》 倪瓒
明清及近现代山水画
《 雪 溪 图 》
王 维
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北方,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 在江南,以董源、巨然师徒为代表

荆浩为五代后梁时代的 儒生,因避战乱隐于太 行山洪谷,擅画云中山 顶,四面峻厚,气势磅 礴,深得北方气象。他 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 的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 并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 的水墨创造出富有质感 的画面,表达了既雄伟 又深远辽阔的意境,有 “全景山水”之称。
《匡庐图》 荆浩

董源的山水,好 以淡墨轻岚写出江南平淡天真只趣。尤擅 长用披麻皴,线条圆润细长,如麻线下披,并缀以点子皴, 描绘出江南山峦土厚林茂、草木花滋的特色。山水之中又以 人物渔舟点缀其间,人物工细设色,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 了无限生机。
《 夏 景 山 口 待 渡 图 》
董 源
宋辽金时期的山水画

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水画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 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中 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绘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绘画创 作活动十分活跃,南北画家汇集京都,提供 了相互切磋技艺的良好条件,不同题材和种 类的绘画开始出现,一些画家开始从事独立 的山水画创作。

李思训父子在形式上 进一步发展了以山水 为主体、人物为点景 的格局,采用青绿勾 斫,开创了“青绿为 质,金碧为纹”的 “金碧山水”画,亮 丽壮观,工致动人, 把传统的色彩表现形 式更进一步发挥得绚 丽灿烂。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

李昭道
明皇幸蜀

王维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进行绘画创作,山水以渲染为主, 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即便设色,也讲究自 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多描写自身生活的 环境,表现了恬淡闲居的生活理想,被苏东坡称为“画中有 诗,诗中有画”。
《空林积雨图》
沈周

明代后期的画坛中心人 物是董其昌,他极力鼓 吹纯“文人画”,写得 一手好字,善于把书法 渗透到画法之中,所作 注重笔墨技巧,书画同 体,讲究气韵,慕求风 神,带有主观抒意,虚 和萧散,追求似与不似。
《赠稼轩山水图》 董其昌
清代山水画




清代的山水画分为两种形态,一种重自我表达,以 “四僧”为代表:一种重摹古守旧,以“四王”为 代表。 “四僧”指石涛、朱耷、髡残、弘仁四位高僧。不 随人俯仰,不入流俗,重视人格的修炼和澄澈。 “四王”指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影响于董 氏画理,呈明时院体的临摹之风,把对传统士者笔 墨的理解达于致极,迎合了清庭政治文化追求,左 右了后市百年格局。

李唐,北宋山水画风向 南宋画风过渡性的关键 人物。作品雄浑坚实、 刻画繁复、细致精到。 北宋亡后,辗转来到南 方,画风也开始转变, 以水墨淋漓一挥而就的 “大斧劈皴”表现岩石 雄壮坚实的形质,气势 磅礴,开创了豪放简括、 水墨苍劲的山水画风。
《万壑松风图》 李唐




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江南秀丽 的风景便成为宫廷画师们摹写的 对象。 江南山水以疏淡奇秀见长,与北 方雄浑壮伟之势不痛,为了展现 江南烟笼雾罩、清旷空灵的美景, 画家马远创造了布局简妙、以偏 概全的方法,将复杂的自然景色 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和剪裁, 使主题表现得集中而突出。 马远的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 使之空旷邈远,给人以遐想的余 地,具有诗一般的境界,突破了 前人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章法,人 称“马一角”。 在笔法上,马远以饱蘸墨汁的大 斧劈皴法表现坚实奇峭的巨壁山 崖,造型棱角分明、刚劲挺直。

北宋时期,反映自然美的山水画空前兴盛。

北宋初年水墨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有齐鲁画 派的李成、关陕画派的范宽。
李成善画烟林平远
之景,变雄劲、深 厚为清旷萧疏。
《读碑窠石图》
李成

范宽喜用全景式构图, 常以雄壮陡起的巨峰为 主景,环之以群山、坡 地、林木和瀑流,点缀 以行旅、渔舟、寺观、 栈道和山居,气格雄阔 壮美,深厚峻拔。笔法 苍老势劲,树石刻画精 谨,皴法多用雨点、解 索,画面墨色森然,真 实地再现了中原一带峻 厚巍峨、土质干燥的山 岳面貌。
《踏歌图》
马远
元代的山水画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大部分汉族文人士大 夫在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主要借山 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给元代绘画带来了以文人画为主 流的重要转折。 元初以钱选、赵孟頫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 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形成了元画 的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风气。 “文人画”不但强调以书入画,而且要求画家具有文学修养, 把绘画作品变成实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使中国绘 画艺术更富有文学气息和民族特色。
隋朝:成为独立的画科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因此绘画受到重 视。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 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与董伯仁齐名,与东 晋顾恺之、南朝齐陆探微及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前唐 四大画家。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与隋朝,曾在隋 朝任朝散大夫,后任帐内都督。画过佛教画《法华 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但均没有传 世。其山水画《游春图》,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绿。 空间透视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 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这证明了隋 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 元代《画鉴》认为《游春图》是山水画正式的始祖。
《溪山行旅图》 范宽

北宋中期郭熙的山水, 以幽奇神奥取胜,布 臵巧妙,变化多端, 画山石形如“鬼面”, 皴如“乱云”,写瘦 树枯枝,妆如“蟹 爪”。
《早春图》
郭熙


《春山瑞松图》
米芾
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画,由于北 宋文人画家的努力,进行新的尝 试,由以往注重写实、客观再现 山川景物,逐渐向注重写意、忽 视形似、强调表现艺术家主观感 受的方向发展,创造出了新颖的 风貌,从而使中国山水画艺术能 更加细腻地表达出艺术家的主观 感受,更加充满了诗歌的抒情意 味。 米芾、米友仁父子创造的“米氏 山水”便是这种转化过程的重要 表现。他们擅长“墨戏”,善用 多层烘染和卧笔横点成块面,使 水墨画的积墨、破墨、渍染、渲 染等技巧得以充分发挥,达到云 山空濛、烟云幻灭的效果。这种 不求形似而求神韵的画法,为后 世文人画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

但从汉魏壁画看,山川景物还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只能 约略窥见其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 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山石与任务大小比例不合,树木造型 尚处于稚拙阶段。 到了东晋,山水画才得以发育滋长。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他的这两幅画 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体的,虽然山水只是人物背景的衬托,却 是山水第一次出现在美术的的舞台。顾恺之是人物代表性的 高手,他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是以人物为主题的叙事性 手卷,也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人物题材卷轴画,是画家依据 曹植有名的《洛神赋》而画的。而他的《画云台山记》算是 山水画的开山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