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北京建筑大学-王文亮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习题及答案

1、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2015年4月,从130多个申请城市中选出试点城市()座。
16.02、最早提出LID理念与绿色基础建设,要求在源头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强调还原开发前水文循环的国家是()。
美国3、由于水多,强调排水,并利用源头管理方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排”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国家是()。
英国4、由于水少,采用水敏感城市设计,通过雨水源头控制,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也增加供水的国家是()。
澳大利亚5、城市发展带来许多城市水问题,下面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水环境污染B.水生态破坏D.水资源短缺E.水安全风险6、由降雨径流给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A.初期径流污染C.合流制溢流污染7、国家提出“以水定城”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容易给城市带来涝等灾害,从而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B.错误8、海绵城市建设应因城因地而异,科学规划、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会一蹴而就。
()A.正确9、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够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A.正确10、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A.正确11、国家提出“以水定城”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容易给城市带来涝等灾害,从而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B.错误12、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C.降低地表径流量13、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要求将多少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问题刍议——以泉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福 建 建 筑Fuiian Aechiieciuee& Consieuciion 2020年第12期总第270期No 12 - 2020V o I - 2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问题刍议----以泉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洪&&(泉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福建泉州362000)摘要:在国家住建部大力推广下,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的公式设计却显得过于简单,不分我国南北差异、地区差异情况,似有不妥(基此,以泉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 总体规划为例,参考比较了洋西新城、厦门等地的部分水文情况,探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公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若 干建议(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泉州;建议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6135(2020)12 -0013 -04Disccssion on tie calcclation of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Base on tie case of Quanzhou sponge city master planHONG Liangliang(Quanzhou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Administration , Quanzhou 362000)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y in China is flourishing with the viforous promotion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 Ru ral Development. Howevee, the formula desifn of "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the annual rainfal" in the "Technical Guide for Sponge CityConstruction" is too simple, regardless of the north - south and regional diferences in China. Based on this , and taking the overaH plan ning of the sponge city in Quanzhou downtown area as an example , this papee compared some 11丫41'01000 refime in Fengai New City andXiamen , etc. , explored the formula shortcomings of "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the annual rainfal" ,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worUs :Sponge city ;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maH ; Quanzhou ; Suggestionso 引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 性”,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地表水资源、污水资源、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下 水等统筹管理、保护与利用。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与分区管控——以河南省淮滨县为例

图1.一级管控分区规划水面率较高,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较好,规划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可适当提高。
第二步,计算指标分解结果。
根据以上因素,将规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至一级分区内,计算各一级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通过面积加权平均得出不小于规划区总体控制目标,一级分区指标分解结果如表1所示。
5.二级指标分解为方便运行和管理,二级分区的边界可结合主要道路进行局部调整,以雨水管网的排水单元作为划分依据,体现规划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第一步,进行管控单元划分。
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道路竖向、雨水管网布局等因素,将中心城区划分为28个二级分区。
第二步,获取各项指标分解依据。
用地性质是识别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条件的重要指标,绿地、广场等适宜作为海绵体的用地,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适当提高;工业、物流仓储等用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较差,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适当降低。
现状建设情况是判断海绵城市改造难度的主要依据,新建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应高于改建区域,建成区比例越高的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越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越低。
第三步,进行指标分解调试。
根据管控单元内规划建设情况和各类建设用地的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等因素,计算各管控单元的年径流总量序号 一级分区 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9.34 80%2 银河分区 1.51 82%3 金河分区 4.49 81% 7.42 74%5 龙翔河分区 2.02 71%6 红云河分区 1.96 72%7 延昌河分区 6.75 72%8 天镜湖分区 7.31 75%9 兴业河分区 3.40 69% 潼湖港分区 6.07 75%11 东西湖分区 7.11 72%一级分区控制指标分解汇总图2.二级管控分区规划。
注册给排水考试——海绵城市设计计算

注册给排水考试——道路型海绵城市计算说明:1、道路建设工程位于深圳2、本次设计道路为**路,道路红线宽度18m;行车道宽度(半)分别为3.5m;绿化带宽度1.5m;人行道宽度4m;道路长度1000m。
3、求道路范围内最小需要调蓄容积4、绿化带平均下凹0.15m,下凹比例为80%,是否能满足要求。
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曲线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深圳市属于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为:60%≤α≤85%。
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根据深圳40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统计出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要求,深圳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在60%≤α≤85%,对应设计降雨量在23.1mm-52.2mm之间。
二、最小调蓄容积计算道路范围内汇水面积为18000m2,机动车道总面积为7000m2,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面积为8000m2,绿化带面积为3000m2。
根据6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查表得到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3.1mm。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道路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φ:φ=∑φiFi ∑Fiφ=(φ车行道F车行道+φ绿化带F绿化带+φ透水砖步行道F透水砖步行道)/(F车行道+F绿化带+F透水砖步行道)=(7000x0.85+3000×0.15+8000x0.3)/18000=0.49调蓄容积核算:该道路应具有的调蓄容积即控制容积V:V=10HφF道路总面积=10×23.1×0.49×18000/10000=203.28m³三、绿化带最小下凹深度经核算,本项目绿化带经简单下沉处理,平均下沉按15cm考虑,下沉比例80%,下沉式绿地可调蓄容积为:3000×0.15×80%=360m³,360>203.28,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目标。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对应设计降雨量推求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对应设计降雨量推求作者:董娜杨蓉冯子格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8期摘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银川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指标数据只能从国家2014年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获取,且数据具有局限性。
本文立足于该《指南》,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控制范围扩大至40%≤a≤95%,为银川市海绵城市的渐进式建设提供更精确的指标数据。
本文利用1960~2017年58年的银川市日降雨量数据,通过Excel软件对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进行全面精准推求,使银川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为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银川市海绵城市设计降雨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推求方法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1银川市的现状1.1银川市水文的特点根据对银川市1960—2017年平均降雨数据分析可知银川市多年降雨量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总量的60.2%,呈降水季节差异大,夏秋多、冬春少的特征,且降水形式多为暴雨,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银川市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
流域面积大、范围广且历史悠久。
1.2银川市土壤特点银川市处于宁夏平原,土壤类型主要为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
灌淤土土质适中,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
多样的土壤类型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1.3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海绵城市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各个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
随着银川市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越来越多的自然下垫面被改变成为不渗水的水泥或硬质人工地表,加之银川市区排水工程设计不尽合理。
到了多雨的夏秋季节,急降的暴雨使城市内雨水无法及时下渗,极易发生暴雨内涝灾害,而在降水较少的春冬季节,各个湖泊便面临干涸的危险。
径流总量控制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2015-04-26中国给水排水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王文亮1,2,李俊奇2,3,车伍3,赵杨2,4(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44;3.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4.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4)摘要:基于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及其量化分解方法,并通过案例,利用SWMM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典型年的连续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规划区域内各地块进行控制指标分解,很好地达到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可用于指导我国实施径流总量控制。
近期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并给出了具体的规划控制指标作为土地出让的约束条件,而在具体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在不具备广泛使用模型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将控制指标分解到各类用地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场地径流控制模式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落实途径包括雨水下渗减排和直接集蓄利用,主要技术措施有渗透技术和储存技术,设施以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生态设施为主,包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狭义)、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等源头分散式的小型设施,及相对末端集中式的大型设施,如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及大型(多功能)调蓄设施等。
径流控制模式包括场地内控制和场地外控制,场地内控制一般指在本地块内实现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场地外控制一般指对于径流总量大、绿地及其他调蓄空间不足的地块,统筹周边地块或开发空间内的调蓄空间共同承担其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如利用城市公共绿地消纳来自周边道。
路和地块内的径流雨水。
两种控制模式及主要区别分别见图1和表1表1 径流控制模式比较2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落实要点①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应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提出用地布局等相关要求,并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重点建设区域等;相关专项(专业)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有力支撑,总体规划应协调水系、绿地系统、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将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大型(多功能)调蓄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地表行泄通道等的用地布局等要求纳入其中。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效果分析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效果分析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不透水硬化路面面积大,科学合理的设计城市道路海绵设施,控制道路径流总量,消减径流污染,对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述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海绵城市效果评价要点。
结果表明:侧分带、人行道绿化带和后排绿地等生物滞留措施对控制道路径流总量具有重要作用;对雨量控制影响较大的参数依次为:生物滞留设施面积,渗透层深度,蓄水层深度;采用加权计算各分区雨量控制率获得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方法评价项目径流总量控制率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城市道路、海绵设施、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透水下垫面面积逐渐增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从源头解决城市内涝、消减径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涵养城市水资源,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新构想,提倡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达到15~24%,城市道路以不透硬化路面为主,径流系数大,雨量控制能力弱,科学合理的设计城市道路海绵设施,控制道路径流总量,消减径流污染,对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述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海绵城市效果评价要点。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三是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 Design,LID)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LIUDD)。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_李俊奇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李俊奇1,2,王文亮2,3,车伍1,刘超1,赵杨2,4(1.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2.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44;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4.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4)摘要:为切实贯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科学合理地确定控制目标,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对我国大陆地区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我国大陆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的原则、方法及应用的注意事项,以指导相关规范标准和地方性技术导则的编制,及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目标。
关键词: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4602(2015)08-0006-07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20-002)Explanation of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Technical Guide :RegionalDivision for Total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TargetLI Jun-qi 1,2,WANG Wen-liang 2,3,CHE Wu 1,LIU Chao 1,ZHAO Yang 2,4(1.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tormwater System and Water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2.Beijing Coope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on Architectural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3.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4.Beijing Yuren RainwaterEco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o carry out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Technical Guid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deter-mine the control target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nd implement the annual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design rainfall were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target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notes in regional division for total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target in Chinese mainland were discussed with the purpose of giving guidance in compilation of relevant codes ,standards and local technical guidelines ,determining th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runoff volume and its design rainfall targe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Key words :rainfal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egional division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runoff volume ;design rainfall第31卷第8期2015年4月中国给水排水CHINA WATER &WASTEWATER Vol.31No.8Apr.2015为大力推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排放的“海绵城市”,指导各地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缓解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内涝问题,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住建部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8
18.3
25.8
36.3
43.5
52.8
65.0
19.5
27.2
37.8
44.8
53.8
65.6
19.3
28.0
40.7
49.5
60.7
76.0
21.5
30.4
44.0
53.7
66.4
84.6
三、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成因
中国暴雨分区
(邹进上,王梅华,张薇.中国暴雨区划研究[J].地理学报,1987,42(2):151-163.)
10.1
14.4
20.7
25.0
30.8
38.4
……
……
……
……
……
……
14.0
19.8
28.3
34.4
41.9
51.5
14.0
20.1
28.9
35.0
42.5
52.3
15.9
22.1
30.5
36.0
43.0
53.0
16.7
23.5
33.1
40.0
49.5
63.4
17.4
24.6
34.7
41.8
51.4
13.1
17.8
21.0
24.9
30.3
9.8
13.4
18.1
21.3
25.4
30.8
……
……
……
……
……
……
10.8
15.1
21.1
24.9
29.9
36.6
8.8
12.9
19.0
23.4
29.1
36.7
10.6
14.9
20.9
25.0
30.4
37.8
11.0
15.7
21.9
25.9
31.2
38.2
六、规划指标
1、综合指标——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溢流口 接雨水管渠
蓄水层200-300mm 覆盖层50-100mm 原土
2、单项指标——
(1)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 (2)透水铺装率 (3)绿色屋顶率 (4)其他
进水
调节水位
调节容积(可选)
调节水位 前置塘
溢流竖管 格栅
储存容积 常水位
溢洪道 堤岸
碎石
站名
冷湖 格尔木 吐鲁番
…… 牡丹江 崆峒 通河 延吉 临沧
…… 彰武 赣州 沈阳 杭州 潍坊 …… 惠民 宜宾 天津 营口 高坪区 …… 赣榆 万源 汕头 海口 琼海 钦州 汕尾 东方 阳江
年均降雨量 (mm) 10.1 30.5 9.7 …… 519.1 447.2 528.7 496.2 1085.4 …… 490.9 1394.0 676.1 1411.2 554.5 …… 536.2 952.7 503.3 629.2 962.0 …… 899.3 1234.5 1574.2 1668.8 1985.6 2091.7 1900.9 968.1 2364.7
图 原方案与LID耦合模式内涝风险评价 (P=20年)
图 新方案内涝风险评价 (20年)
二、径流总量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VCRa)
当地多年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得出,指通过自 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腾)等 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 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图 不同设计降雨量管网达标率
LID雨水系统设 计降雨量/mm
20 25 30
主干管 提标率/%
63 88 94
支管 提标率/%
88 90 100
表 城市内涝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 1 2 3
积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m 0.2 0.4 0.8
积水时间/min ≥60 ≥30 ≥10
图 设计降雨量为25mm时原方案管网运 行情况
➢ 分散、集中 ➢ 源头、末端 ➢ 场地内、场地外
六、规划落实
1、总体规划
策略、原则; 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提出用地布局等相关要求,并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重点建设区域等。
相关专业规划(专项规划)
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大型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用地布局等要求。
2、详细规划
径流总量控制指标; 设施的类型、空间布局及规模等内容。
因结合总量控制及相关径流控制目标要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如 预留可实施场地外控制的公共绿地等。
2、如何落地——用地、绿地 单项控制指标涉及具体的设施,因此,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分解应
根据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落实途径及主要设施的特点,并结合不同类型 用地的绿地率、建筑密度等指标合理确定。
六、规划指标——小结
2、下限——特殊情况特殊考虑
对于受土地利用布局、绿地率、建筑密度、土壤渗透性能、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确实无法 达到控制要求的特殊地区或建设项目,(如I区-IV区部分绿色空间局促的老旧城区等),可适当降低 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般也不应低于60%。
五、径流总量目标的落实途径 3、实施
谢谢!
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
50%
60%
70%
75%
80%
85%
2.2
2.8
3.5
3.9
4.6
5.5
2.3
2.9
3.7
4.2
4.9
5.8
2.5
3.2
4.1
4.7
5.5
6.5
……
……
……
……
……
……
5.9
8.1
11.1
13.2
15.9
19.3
6.2
8.4
11.4
13.4
16.0
19.6
序号
1 2 3 …… 68 69 70 71 72 …… 115 116 117 118 119 …… 149 150 151 152 153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一览表
省、市
青海 青海 新疆 …… 黑龙江 甘肃 黑龙江 吉林 云南 …… 辽宁 江西 辽宁 浙江 山东 …… 山东 四川 天津 辽宁 四川 …… 江苏 四川 广东 海南 海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广东
2、设计降雨量H
VCRa与H为对应关系,当以径流总量为控制 目标时,设计降雨量可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 施的设计规模。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北京 VCRa&H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日降雨量(mm)
二、径流总量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与规划控制指标
王文亮 李俊奇 wwl841012@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4-12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图 美国雨水管理标准及新型技术体系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直接成因:不同城市全年降雨(多 年平均)的分布特征。
内在成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与地形地貌
四、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
四、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小结
1、上限——最大程度实现、也可突破
各地应参照上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限值,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尽量达 到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上限,当有特殊排水防涝需求时,也可突破上限,以综合实现径流总量减 排及内涝防治目标。
6.4
8.8
12.0
14.1
16.8
20.4
6.2
8.5
11.7
13.9
16.9
20.8
7.1
9.6
12.8
14.9
17.6
21.0
……
……
……
……
……
……
8.6
11.9
16.6
19.6
23.6
29.3
9.8
13.3
17.9
21.0
24.8
29.8
9.3
12.8
17.5
20.8
25.0
30.3
9.7
碎石 沉泥区 配水石笼
沉泥区
排水孔 阀门 放空管
出水
透水面60-80mm 透水找平层20-30mm 透水基层100-150mm 透水底基层150-200mm 土基
PVC排水管DN50
排水口 排水管
建筑屋顶
植物
基质层 过滤层 排水层 保护层 防水层
六、规划指标——小结
1、红线内、红线外——多部门统筹、多专业配合 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法与规划区域中的径流控制模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