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单晶硅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分析报告

宁夏单晶硅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分析报告
宁夏单晶硅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分析报告

宁夏单晶硅项目实施方案

参考模板

报告说明—

硅棒在2018年和2020年能分别达到1942万片/月和2130万片/月,预计2015年到2020年之间符合年均增速为5.4%。硅棒指的是作用主要是耐火耐高温材料,做高温发热的元件,为无色立方或六方晶体,表面氧化或含杂质时呈蓝黑色。

该单晶硅棒项目计划总投资895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823.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22%;流动资金2129.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78%。

达产年营业收入1542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575.29万元,税金及附加161.90万元,利润总额3844.71万元,利税总额4536.91万元,税后净利润2883.5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53.3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94%,投资利税率50.67%,投资回报率32.21%,全部投资回收期4.60年,提供就业职位243个。

从生产工艺来看,单多晶生产工艺差别主要体现在拉棒和铸锭环节,其中单晶硅棒工艺对设备、生产人员的要求严格,早期单晶硅片因长晶炉投料量、生长速率、拉棒速度等方面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多晶硅锭使用铸锭技术成本优势明显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宁夏单晶硅项目

单晶硅产品自2015年开始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近年来,单晶组件在我

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目前单晶

多晶出口比例基本维持在6:4的比例,单晶组件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从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的角度来看,出口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的光伏组

件以单晶居多,这些国家更偏向高效组件产品,我国单晶出口比例的上升

与荷兰市场的开辟有着直接关系。巴西、印度则具有价格导向型市场的特征,以多晶组件占据大多数。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单晶硅片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兴盛(2007年以前)——低迷(2008-2016年底)——逐渐复苏(2017年以来)。兴盛期间,

行业市场规模曾经超过120亿美元。低迷时期,下游需求不振,市场供过

于求,导致单晶硅片价格屡屡下滑,行业规模不断下降,2009年达到了67

亿美元的低值,且本已进入众多企业研发范畴的18英寸单晶硅片技术也因

此而搁浅。直到2016年,全球单晶硅片行业仍未走出低迷状态,年销售额

仅72亿美元左右。

(二)项目选址

某高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界于北纬35°14'-39°14',东经104°17'-109°39'之间,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宁夏地形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丘陵沟壑林立,地形分为三大板块: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宁夏地处黄河水系,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截至2018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2019年常住人口694.6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5.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79.85亿元,第二产业1650.26亿元,第三产业1775.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4094元。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4565.61平方米(折合约36.83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2.56%,建筑容积率1.7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9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5.28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4565.6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2911.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761.5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9000.6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501.1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06台(套),设备购置费2307.25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989898.76千瓦时,折合121.66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8304.77立方米,折合0.71吨标准煤。

3、“宁夏单晶硅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989898.76千瓦时,年总用水量8304.77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22.37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6.55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5.50%,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高新区发展规划,符合某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895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823.86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6.22%;流动资金2129.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78%。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542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575.29万元,税

金及附加161.90万元,利润总额3844.71万元,利税总额4536.91万元,

税后净利润2883.5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53.3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42.94%,投资利税率50.67%,投资回报率32.21%,全部投资回收期

4.60年,提供就业职位243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

员和施工队伍投入本项目施工。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

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

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高新区及

某高新区单晶硅棒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高新区

单晶硅棒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

的推动意义。

2、xxx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宁夏单晶硅项目”,

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高新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

位243个,达产年纳税总额1653.38万元,可以促进某高新区区域经济的

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94%,投资利税率50.67%,全部投资回

报率32.21%,全部投资回收期4.60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60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对

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没有变”的判断:“非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同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

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

离场,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

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

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等

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信息库,并在中国中

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网站公布,供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选用,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

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施企业经

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50万中小

企业经营管理者和1000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立足我省省情,发挥制造业特色优势,集中力量化解过剩产能、发展

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整体素质提升。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

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

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

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

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

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

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除国内

市场外,公司还具有强大稳固的国外市场网络;项目承办单位一贯遵循

“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率,以服务求信誉”的质量

方针,努力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优质的服务奉献社会。公司是按照现代

企业制度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高机构为股东大会,日常经营管理

为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设有技术、质量、采购、销售、客户服务、生产、

综合管理、后勤及财务等部门,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品质优良的项目产品,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全新服务理念,不断为顾客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已形成一支多领域、高水平、稳定性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团队。公司团队始终立足自

主技术创新,整合公司市场采购部门、营销部门的资源,将供应市场的知

识和经验结合到研发过程,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打造公司研发队

伍的核心竞争优势。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大的支

持作用。公司一直注重科研投入,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多年的

产品研发、技术积累和创新,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研发体系,掌握了一

系列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支撑公司取

得了多项专利和著作权。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

与服务创新为根本,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继续在

细分领域内稳步发展,做大做强,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保持企业行业领先地位和较快速发展势头。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07.38万元,同比增长13.51%(1096.05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单晶硅棒生产及销售收入为8716.0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4.66%。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478.1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7.20万元,增长率17.95%;实现净利润1858.61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6.78万元,增长率17.50%。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第三章建设背景

一、单晶硅棒项目背景分析

从生产工艺来看,单多晶生产工艺差别主要体现在拉棒和铸锭环节,其中单晶硅棒工艺对设备、生产人员的要求严格,早期单晶硅片因长晶炉投料量、生长速率、拉棒速度等方面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多晶硅锭使用铸锭技术成本优势明显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截至2018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510GW。光伏年新增装机量已由2007年的2.9GW增至2018年的103.9GW,装机规模增长了近35倍。2018年全球共有103.9GW的光伏装机并网,相比2017年的105GW,呈现出下跌的现象,下跌幅度1.1%。

近几年,全球发电结构中,化石燃料和核能均占75%左右,而再生能源占比虽然在逐步提高,但也在25%左右,其中,光伏发电占比仍然较低,2017年度,通过光伏的发电量仅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9%,成长空间巨大。

2018年全球光伏发电渗透率为2.6%,仍处于较低水平。光伏渗透

率较高的国家包括洪都拉斯(14%)、德国(7.9%)、希腊(7.5%)、

意大利(7.3%)、智利(7.1%)等。

2019年1-10月,光伏组件出口容量达到54.47GW,同比增长

75.41%,海外光伏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效弥补了国内光伏市场的下滑。

市场分散化导致单一市场的政策影响力降低。同时,光伏组件出

口市场的集中度持续降低,2017年CR5为67.1%,2018年CR5为53%。以南美、中东北非为主的“去中心化”和“遍地开花”的局面继续发展。2018年年度装机容量中,澳大利亚、墨西哥、土耳其、荷兰并非

传统光伏装机大国,说明光伏装机新兴国家正在崛起,全球装机呈现

出多点开花的局面。集中度降低将减少产业链对于单一市场的依赖度,更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光伏系统成本下降主要来自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一方面价格不断

下降,另一方面单晶PERC等技术应用,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升,单片

组件功率提高,摊低了系统成本,光伏项目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带动

光伏行业整体发展。

二、单晶硅棒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硅棒在2018年和2020年能分别达到1942万片/月和2130万片/月,预计2015年到2020年之间符合年均增速为5.4%。硅棒指的是作

用主要是耐火耐高温材料,做高温发热的元件,为无色立方或六方晶体,表面氧化或含杂质时呈蓝黑色。

截至2016年12月底为止,全球晶圆产能(按照8寸晶圆计算)达

到1711.4万片/月,其中中国大陆产能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0.8%。大陆的晶圆代工份额将从2015年的9.3%增长至2020年的19.2%。预计到2020年,大陆晶圆制造产能将达到405万片/月。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迸发了今年硅晶圆价格的持续上涨及供不应求。

国内至少已有9个硅片项目,包括上海新昇、重庆超硅、宁夏银和、浙江金瑞泓、郑州合晶、宜兴中环晶盛项目、西安高新区项目等。合计投资规模超520亿元人民币,正在规划中的12寸硅片月产能已经

达到120万片,远期看可缓解硅片缺货的问题,预计未来大硅片行业

未来几年仍将会有新玩家加入。

硅棒市场规模研究数据显示硅晶圆市场基本被日韩厂商垄断,五

大供货商全球市占率达到了92%,其中信越半导体市占率27%,胜高科

技(SUMCO)市占率26%,环球晶市占率17%,Silitronic市占率13%,

LG市占率9%。

信越集团于1967年设立了“信越半导体”,对高质量半导体硅的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信越的半导体硅事业始终奔驰在大口径化及高平直度的最尖端。最早研制成功了最尖端的300mm硅片及实现了SOI 硅片的产品化。

SUMCO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硅晶圆供货商,已于近日宣布投资约3.97亿美元增产旗下伊万里工厂,是近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增产,硅棒市场规模预计于2019年上半年将12寸硅晶圆的月产能提高11万片。

环球晶圆是中美矽晶的子公司,2012年收购通过前身为东芝陶瓷的CovalentMaterials(现为CoorsTek)的半导体晶圆业务,扩大了业务范围。后通过收购全球第四大半导体硅晶圆制造与供货商SunEdisonSemiconductor一跃成为第三大硅晶圆供货商。

在我国积极发展半导体产业大力投资12寸晶圆厂和智能手机、云端服务器需求的驱动下,硅晶圆的市场需求大增。SEMI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达2,978百万平方英寸,连续5季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硅晶圆价格持续走高且几大厂商少有扩产动作,因此普遍认为硅晶圆将持续供不应求。

第四章市场调研

一、单晶硅棒行业分析

单晶硅产品自2015年开始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近年来,单晶组件

在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的趋势开始得到遏制,

目前单晶多晶出口比例基本维持在6:4的比例,单晶组件仍占据大部

分市场份额。从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的角度来看,出口日本、荷兰、

澳大利亚的光伏组件以单晶居多,这些国家更偏向高效组件产品,我

国单晶出口比例的上升与荷兰市场的开辟有着直接关系。巴西、印度

则具有价格导向型市场的特征,以多晶组件占据大多数。

光伏行业发展早期,单晶硅片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处于劣势,硅

片环节主流技术路线为多晶硅片。目前隆基股份已经成长为单晶硅片

行业的绝对龙头,产能与产量连续多年未行业第一。产能第二到第五

分别是:中环股份、晶科能源、环太集团、晶澳。

单晶硅片已经形成两强垄断的格局,隆基与中环两家基本垄断80%

市场份额,且由于单晶硅片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况,两家公司

对单晶硅片的议价能力极强,单晶硅片价格自2018年下半年因“531”影响快速下降后,已近一年半保持在3-3.1元/片左右,隆基硅片价格

更是9个月保持3.07元/片不变,仅3月份因增值税率调整而调整了

含税出厂价,不含税价已近1年未作调整,而今年单多晶硅片价差已

经从年初0.95元/片扩大至1.45元/片,隆基在行业内的议价能力和

龙头地位由此可见。

单晶拉棒与多晶铸锭的成本主要由设备折旧费、人工费、水电费、辅料费、原料损耗等构成,单炉产出差异是单晶拉棒与多晶铸锭成本

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得益于连续直拉单晶技术(CCZ)的应用,单晶

投料量大幅提升,2018年单晶炉单炉投料量为950kg,较2017年的

530kg提升80%,较早期200-300kg投料量提升3-4倍,未来随着热场

的增大以及连续拉棒技术的提升等催化因素,投料量将逐年增大,预

计到2020年可达到1100kg;另外得益于机器的改进,单炉出棒数也由1根增加至3-5根。设备的改进降低单晶长晶成本,为单晶的发展带来机会。

单晶和多晶电池组件每瓦成本差距逐渐缩小。多晶凭借成本优势,一度占据较高市场份额。2017年前后,随着单晶连续投料、金刚线切

割等技术的发展,单晶和多晶的成本差距越来越小。2017年年初,单

晶组件和多晶组件成本约相差0.2元/W,到2018年底两者仅相差0.06元/W。

多晶硅在单晶炉内形成具有单一晶向、无晶界、位错缺陷和杂质密度低的单晶硅棒,而通过简单铸锭的形成的多晶硅棒是由众多小单晶颗粒组成,颗粒间的晶界会影响降低电池的发电能力。单晶材料结构单一,晶体结构更稳定,使得单晶材料相比多晶材料具有强弱光响应、低光致衰减、低工作温度和低线损的优势,带来的结果是同等条件下较多晶更多的发电量。

光致衰减现象是指在光照下,电池组件发电功率发生衰退,是影响单晶组件和多晶组件稳定性和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单晶组件的初始光衰在光照2-3个月之后达到顶峰3%左右,在继续接受光照3-4个月之后,输出功率会恢复到接近初始水平,随后以较低的稳定水平缓慢下降;多晶组件几乎不存在初始光衰,组件功率在投入使用后持续衰退。从第二年起,单晶组件平均每年输出功率衰减不超过0.55%,多晶组件平均每年衰减0.71%-0.73%。到使用年限25年时,单晶组件的衰减后功率比多晶高出将近4个百分点。

弱光响应是电池组件在光照有限的条件下发电能力的重要参考因素,弱光响应越强,说明组件光敏感性越强,电池发电量更稳定。在辐照高时单、多晶相差不大,但在辐照低时,单晶电池的弱光响应明显高于多晶,造成单晶组件相比多晶组件全年的发电量更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