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倒伏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一)

合集下载

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邓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农业发展较为发达,夏玉米是该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气候不稳定、管理不当等原因,夏玉米倒伏频发,导致产量大幅减少。

本文将对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候因素:夏季是邓州市雨量较多的季节,而玉米生长期需求较多的水分。

如果遇到大雨或暴雨,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根系松散,失去对植株的支撑力,从而引发倒伏。

2.土壤因素:邓州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通透性较差、持水能力差,极端天气条件下,会因土壤软化导致玉米植株倒伏。

3.病虫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玉米腰斑病,会导致玉米植株抗倒性下降,容易倒伏。

4.栽培方式:有的农民在种植玉米时,栽植密度过大,或者未按照正确的株行距和行距进行栽植,导致玉米植株相互竞争,根系生长不良,易发生倒伏。

由于夏玉米倒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为了提高产量稳定性,农民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选地和调整播期: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并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合理调整播种期,避免遇到大雨或暴雨。

2.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

3.防治病虫害:加强农田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防治,减少土壤中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定期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合理的剂量。

4.调整栽培方式:合理调整玉米的栽培密度和株行距,避免玉米植株相互竞争,生长不均衡。

栽培时注意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性。

5.加强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监测,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倒伏迹象,并采取支撑措施,如添加支撑杆或使用绑架法等,防止倒伏加重。

总之,邓州市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多种多样,预防对策也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选地、调整播期,加强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调整栽培方式,并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夏玉米倒伏的发生,并提高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及防治

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及防治
病 品 种 , 黑穗 、 黑 粉 、 丝 瘤 茎腐 病 的 普 遍 发生 , 造 成 玉 米空 秆 率 是
度至 4 ~5 . 5 万株 /a可减少空秆 、 h, 倒伏的发生 , 使其达到较 高的 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 . 2合理供应 适时 、 适量地供应肥水 , 使雌穗的分化和发育
获得 充足 的营 养 。苗期 注意 蹲 苗 , 使根 系 下扎 , 部茎 节缩 短 。 促 基
形, 叶缘 4 6裂 , ~ 先端渐 尖 , 部心 形 。 基 花小 黄 绿色 , 雄异 株 , 雌 雌 花 序单一 下垂 , 黄色 。蒴 果 椭圆 形具 三翅 , 似炮 弹 翅 , 熟 后 绿 形 成 黄 褐色 。 2生 物 学 特性 .
穿山龙 栽培技 术
文 / 韧 强 李 英 淑 姚 红 杜
寒 , 温 度 1" ~ 8(, 长初 期 要 求 温 度 1℃ ~ 02 开 花 适宜 5 C 2 ̄ 生 2 O 2 ̄ , (
结果期要求温度 2 ̄ 2 q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 0C~ 8C 以疏松肥沃 , 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为佳 。种子发芽率为 4%~6%, 0 0 适宜发 芽温度为 2 ̄ ~2  ̄ 达到发芽适宜温度 2 天即可 出苗 , 0 2 8C, ( 6 低于
I ̄或 高于 3'种 子发 芽 均会 受到 抑制 。 O C 0C  ̄
3选地做床 . 穿山龙根状茎在地下横走 , 需要选择 土壤疏松 , 土层深厚, 土 质肥沃、 腐殖质层厚、 H值在 5 ~6 之间 , p . . 5 5 排水良好的地块 。 4 月上旬耕翻 , 每亩撒施腐熟的农家肥 50k , 00 g深耕 3c 结合耕 0m, 翻使粪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 耕翻后耙细耙平地面 。 然后做床 ,
增高的I 素。 2 . 4田间管理 苗期应控大苗、 促小苗 , 使幼苗整齐健壮 。另 外, 及时防治病虫害 ,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也有降低空秆和倒伏的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倒伏是指玉米植株在遭遇强风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无法维持正常生长姿态,而发生倒伏的现象。

在玉米生产中,倒伏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因此预防玉米倒伏是农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1.生长阶段:在玉米一生中,转折期(拔节-开始抽雄)和生育期(开始抽雄-灌浆)是倒伏的高发期。

转折期时,玉米抽雄、抽秆速度加快,而根系尚未完全发育,导致植株稳定性较差,容易倒伏。

生育期时,随着玉米结实和鲜秆重量的增加,对植株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容易导致倒伏。

2.外力作用:强风、暴雨等自然气候因素是引起玉米倒伏的主要外力因素。

强风可以通过对玉米植株施加较大的压力,使其无法保持直立姿态而倒伏。

暴雨则会使土壤变得松软,减少了植株与土壤的粘结力,进而减弱了植株的支持力,导致倒伏。

3.农艺措施不当: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排水不良、虫害和病害等因素也会导致倒伏。

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造成植株生长不均匀,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倒伏。

施肥不当会导致根系分布不均匀和根系生长不良,减弱了土壤粘结力,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排水不良会导致土壤过湿,减少植株根系对土壤的粘结力,易发生倒伏。

虫害和病害的侵害会削弱植株的生长能力,使其无法支撑自身重量,容易倒伏。

为了预防玉米倒伏,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品种选择:选择抗倒伏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具有较粗壮的秆径、较小的叶片角度和较深的根系,能够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的侵害,减少倒伏的风险。

2.适当控制种植密度: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是防止倒伏的关键。

密度过大会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容易导致倒伏,而密度过小则容易造成产量低下。

种植密度的选择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品种特性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3.注意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合理施肥是减少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出现过浓或过稀的施肥现象。

同时,应注意水肥一体化,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提高植株的抗风性。

夏玉米倒伏原因及预防

夏玉米倒伏原因及预防

11 肥 水 运 用 不 合 理 。 氮 肥 、磷 肥 、钾 . 肥 搭 配 不合 理 ,尤 其 是氮 肥施 用 过 多 ,植
株 生 长 过 快 , 根 系 不 发 达 ,容 易 发 生 倒 伏 。拔 节前 后肥 水 过猛 ,生 长偏 旺 ,节 间
细长 ,机 械组 织 不发达 ,易 引起 茎 倒 。
来争取 热 量 ,有利 于 增加 粒 重 。这 一种 植 形式 ,一
般 窄行 1 2~1 m,宽行 2 3c 5~3 m,小 麦 平 均 行 0c
距 1. c 8 m 右 ,与 “ 距 等 行 ”播 种 形 式相 比 , 3 窄
小 麦 “ 密一稀 ”种植 形 式 ,兼顾 了 “ 密一 四 三
夏玉 米是 河 北 省 的主 栽作 物 ,产量 的
成 孔洞 ,茎 腐病 ( 枯) 害茎 秆等 也造 成倒 伏 。 青 危
害 。 风 、冰 夏 玉 的重要 因素是 倒 伏伏 。随着 耐 机. 及 灾预 大防 伏等 自然 灾 害 ,对 植 株 米 倒 问题 原 因14 自然 ,导致 大面积 倒雹 。 高产 稳产 械性 损伤 密 性 强 的 品种 在 河 北 省 各 地 的推 广 种 植 ,
足 的矛盾 突 出 。在实 际操 作 中 ,窄距 等 行种 植 因行
问距 小 ,小 麦 田间作 业 不便 ;玉 米 种肥 同播 ,很难 保 证 玉米 播在 行 间而 影响播 种 质量 。
3 “ 密 一 稀 ” 种 植 形 式 的 好 处 四
生育期 短 ,灌 浆 时期 相对 不 足 ,通过 麦 垄套 种 玉 米
普 遍接 受 。主 要 原 因是夏 播 时 间紧 ,且 受到 播种 机
小麦 “ 三密 一 稀 ”种植 形式 长期 被赵 县 乃 至 周 边 县 市广泛 应用 而 难 以改 变 ,主 要原 因是 该地 区地 处黄淮 海玉 米种 植 区 的北 缘 ,热 量 资源 紧 张 ,玉 米

玉米化控防倒又增产

玉米化控防倒又增产
施肥不当
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植株之间相互竞争光 照、水分和养分,导致茎秆细弱,容易倒 伏。
病虫害
施肥不当可能导致玉米营养过剩或不足, 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使茎秆变得脆弱, 易倒伏。
某些病虫害如茎腐病、纹枯病等会影响玉 米的生长,使茎秆变弱,易受风灾影响而 倒伏。
玉米倒伏的危害
产量下降
玉米倒伏会导致植株倾斜,影响光合 作用和养分积累,导致产量下降。
合理密植和群体结构调整
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 或过疏,以确保植株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增强抗倒 能力。
群体结构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株行距、调整播种方式等方法,优化玉米群体 结构,提高通风透光性,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抗倒能力 。
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
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偏施氮肥,以促进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和抗倒能力的提高。
生长调节剂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控制玉米茎秆伸长、促进根系发育,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 伏能力,同时增加叶片光合作用,提高玉米产量。
化控技术实施方法
01
02
03
选择合适时机
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 如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等 ,进行化控处理。
确定用药量
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土壤 肥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 用药量。
喷施方法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规 定的用药量兑水搅拌均匀 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叶面 喷施。
化控技术效果
防倒增产
通过化控技术处理,可以 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同时 增加玉米产量。
提高品质
化控技术还可以提高玉米 的品质,如蛋白质含量、 淀粉含量等。
提高效益
采用化控技术可以降低农 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种植 玉米的效益。

玉米倒伏的五个因素及预防

玉米倒伏的五个因素及预防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7月中旬至8月上旬正好是高温、多雨、多风的季节,既容易引起玉米茎秆徒长,又为玉米的倒伏提供了诱因;2.夏玉米进入到拔节期以后,茎秆生长速度较快,茎组织幼嫩、脆弱,极容易发生倒伏或折断;3.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植株郁闭、茎秆徒长;4.施肥时期不当,拔节期大量追施氮肥促进了茎秆不必要的旺长;5.肥料单一、重氮、缺磷、少钾的地块更容易发生倒伏。

二、玉米倒伏的类型:玉米的倒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根倒,即玉米植株自地表处连同根系一起倾斜歪倒。

2.茎折,即玉米植株未发生根倒,而是从基部某节位折断。

3.弯倒,即玉米植株既没有发生根倒,也没有发生茎折,而是植株中上部弯曲、匍匐。

三、玉米倒伏后的对策:发生根倒的地块,在雨后应该尽快人工扶直植株并进行培土,以便重新将植株固牢。

发生弯倒的地块,雨后可用长秆轻轻挑动植株,抖落雨水(抖落雨水时要注意尽量不要翻动植株,以防人为造成茎秆折断)以减轻植株压力,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

由于目前雨水较多,有的丘块玉米发生倒伏或田间渍水,应采取的措施有:1、防治洪涝灾害,抢排田间积水,对倒伏的玉米进行绑架。

叶片因田间渍水出现紫红色的丘块,应增施磷肥,严重的田可先喷施“肥料王”或磷酸二氢钾溶液。

2、密切注意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根据历年纹枯病的发生情况,穗期多雨会严重发生,一般应防治1~2次玉米纹枯病,尤其是稻田春玉米。

药剂有井冈霉素等,第一次施药后7~10天加喷一次效果更佳,防治时药剂应对准玉米中下部施用。

3、注意小斑病的发生,高温高湿易造成小斑病流行,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用50%代森铵8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媾施

玉米茎倒 或根倒对玉 米的高产 、稳 米 。 展型稀植 品种 ,每 6 7 伸 6 平方米留苗 产都有 较大影响 。造 成玉米倒 伏的原 因 3 0 株 左 右 , 、 距 2 厘 米 ×7 厘 米 。 50 株 行 7 0 有以下五个方面 : 采用 宽窄行种植 方式 ,以改善群体 的光 1 自然条件 造成 的。玉米 是高秆作 照条件 。 .
方式 因地 制宜 , 确定适宜 的种植密度。 竖 茎 干节间伸 长 ,促进茎干增 粗 ,根 系发
叶 紧 凑性 品 种 ,每 6 7 方 米 ( 亩 ) 留 达 ,增 强抗 倒伏能力 。( 6平 1 赵春香 马和 东
苗 4 0 株左右 , 、行距 1 厘米 ×8 厘 嘉祥县 万张 乡农技 站 邮编 :2 20 50 株 7 0 7 4 0)
5管理粗放 。在玉米苗期 , . 对有些有 水 , 要 控 制 水 量 , 勿 大 水 漫 灌 。玉 米 但 切 旺长趋 势的地 块未能及 时蹲苗 。在 玉米 穗 期阶段要 灌好两 次水 ,一是大 喇叭 口 大 喇叭 口期未 能正常使用 植物生 长调 节 期前后 , 结合追穗肥进行浇水。 次, 第2 抽 剂 ,造成植株过高 ,抗倒能力差 。
劣环境 时植株 易倒伏 。 保叶攻粒肥。 壮苗攻秆肥 , 当玉米 5 叶 ~7 3种植密度过大。 . 密度大导致 田间郁 展开时 ,6 平方米施氮磷钾复合肥 ( 5 67 2- 蔽,通风透光差 , 茎秆徒长 , 再加上有些 1-1 )1 千克 。壮秆攻穗肥 ,当玉米有 0 5 5 玉米地块播 种后不 问苗 ,造成 田间群体 9 1 叶 片 时 , 行 第 2 追 肥 , 6 平 方 ~ 2 进 次 67
过大 , 、钾肥及微量元素较少,造成茎 应 ,使 地 上 部 节 间缩 短 ,根 系 入 土 深广 。 磷

玉米倒伏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玉米倒伏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0年7~8月份,狂风暴雨接连不断,致使玉米生产田出现大面积倒伏。

狂风暴雨过后玉米出现倒伏,令农户头疼不已,尤其是种地大户。

针对倒伏原因以及目前农户最关注的问题“玉米倒了怎么办”“到底是不是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应对措施。

一部分人说如果不扶任其自然生长的话,玉米地里不通风透光,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就不会结穗。

有些人认为,雨后倒伏的玉米不要扶,理由是扶玉米时会伤害到根系,后期生长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对待,现就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1玉米倒伏的原因1.1苗期浇水太多,容易出现徒长,使植株节间过长,容易引起倒伏。

1.2根系欠发达。

磷肥用量不足,影响根系生长;再者整地质量差,扎根浅,影响气生根生长。

1.3处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重心在植株上部,在遇到狂风暴雨时易发生倒伏。

1.4密度过大。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高密度为4000~6000株/亩,低密度为3000~3500株/亩,中密度为3500~4000株/亩。

超过品种适宜的密度10%以上,遇到不良气候就极易发生倒伏。

1.5氮肥过多,钾肥不足,茎部韧性差,容易发生倒伏。

1.6玉米病虫害。

玉米螟、青枯病等病虫害容易引起玉米茎部折断。

2玉米倒伏类型玉米倒伏分为根倒伏、茎倒伏、茎折断3种情况。

2.1根倒伏。

灌水后遇大风或因暴雨而引起,主干不弯不折,植株根系在土壤发生改变,多发生在玉米拔节以后。

2.2茎倒伏。

玉米根系固定在土壤中的位置不变,而植株弯曲现象出现在中上部分。

茎秆坚韧的品种或密度过大的地块易发生茎倒伏。

2.3茎折断。

在土壤中玉米根系不发生移动,茎秆不弯曲,从茎的某一个节间折断。

个别抗倒性不好的品种,或者受到病虫害影响的玉米,遇到狂风暴雨容易发生。

3预防玉米倒伏的措施3.1合理密植。

严格按照品种说明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密度太大的玉米田,可采取间苗、定苗的办法,保证合理的密度,防止发生倒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倒伏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一)
摘要根据在玉米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生倒伏的问题,从玉米倒伏发生的时期和倒伏类型入手,分析玉米倒伏发生的原因,提出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倒伏;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此,从玉米倒伏发生的时期和倒伏类型入手,分析玉米倒伏发生的原因,提出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供农民参考。

1玉米倒伏的危害及特点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倾斜、茎折或根倒的现象。

分为根倒、弯倒、茎倒。

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玉米倒伏的时期多发生在7—8月。

6月以前,玉米植株较矮,一般在1.0~1.5m,暴风雨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很少发生倒伏。

7—8月,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大,茎秆脆弱,木质化程度低,而且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是玉米倒伏的多发期。

从立地条件看,高产地块较中低产地块容易发生倒伏、高水肥地块较一般水肥地块容易发生倒伏。

2玉米倒伏原因
2.1品种与密度不合理
玉米品种是倒伏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的玉米品种抗倒伏的能力差别明显;植株过于高大、穗位高、秸秆较细、秆软、根系欠发达的品种抗倒伏的能力较差,这些品种易倒伏;反之,则不易倒伏。

窄行密植的地块,种植密度过大,片面追求高密度增产,株行距过小,会引起植株拥挤,田间郁闭,光照不充足,茎秆徒长,节间细长,组织疏松,易引起茎倒或茎折。

尤其是行距小于50cm、密度大于7.5万株/hm2的地块。

2.2栽培管理不当
耕作层浅,培土少,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易出现根倒。

不合理的水肥管理是造成倒伏的主要栽培原因,拔节期水肥过猛,玉米生长偏旺,植株节间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引起茎倒伏。

抽雄前生长过旺,茎秆组织嫩弱,遇风即出现折断现象。

偏施氮肥,少磷少钾;拔节期大量追施氮肥,基部节间过长,植株过高,茎叶生长过于旺盛,根系生长不良,容易发生倒伏1-2]。

拔节期至抽雄期玉米螟蛀茎危害茎秆也易引起茎折倒伏。

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是引起玉米倒伏的天气原因。

3预防措施
3.1合理选种与密植
选用茎粗、矮秆、抗倒、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是防止玉米倒伏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玉米丰产丰收的保证。

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植株高度适中、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耐水肥能力强、穗位较低、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

依据品种特性和不同地力来确定相应的种植密度,根据土壤条件和品种自身要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辅之以微肥。

种植形式采用宽行密株,行宽在60cm以上,留苗6.75万株/hm2左右。

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对防止玉米倒伏有一定作用。

3.2配方施肥
根据地力确定玉米目标产量,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量,合理施用氮、磷、钾、微肥,增施有机肥,实行平衡施肥。

缺钾地区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茎秆强度,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

避免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过多的氮肥;改“炮轰”施肥方式为实行叶龄施肥方式,当叶龄指数达30%前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当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叶展开时,追施剩余的40%氮肥。

及时中耕培土,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3],以促进次生根发育,提高植株的
抗倒伏能力。

3.3抗旱排涝
适时排灌,玉米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

但在苗弱、墒情不足或干旱严重影响幼苗生长时,应及时灌溉,但要控制水量,切勿大水漫灌。

玉米穗期气温较高,植株生长旺盛,蒸腾、蒸发量大,需水多,抽雄前后是水分临界期,缺水严重时,会造成“卡脖旱”和花期不遇。

抽雄前后一旦出现旱情要及时灌溉,最好采用沟灌或隔沟灌的节水增效办法。

土壤水分过多、湿度过大时,会影响根系活力,导致大幅度减产。

因此,遇涝要及时排除。

花粒期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根系活力、叶片功能和决定粒数、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视具体情况灌好2次关键水:第1次在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2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