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小麦后期要防倒伏

小麦后期要防倒伏

小麦后期要防倒伏
五河县东刘集大毛村一小麦种植户给本报来电反映,他种植的1000亩烟农19基本倒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农户在种植烟农19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五河县农技推广中心崔主任告诉记者,烟农19是适宜黄淮地区种植的一个不错的小麦品种,综合抗性好,纹枯病也偏轻,但小麦秸秆偏软和偏高,在生长后期容易倒伏。

农户在种植时如果基本苗过稠,密度过大,早造成个体发育不壮,秸秆细软柔弱,因而后期导致倒伏。

特别是今年阴雨天过多,小麦根系生长不好,纹枯病易侵染根系,容易造成倒伏。

同事,农户氮肥施用过量,分蘖成穗率过高,小麦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后期也会发生倒伏。

为防治小麦倒伏,农户要提高整地质量,在小麦播种前就要对过旺的田块喷施防倒伏药剂。

播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群体的大小和个体生长,农户还需控制小麦播种量,亩播20斤-22斤,不能超过25斤。

在种植过程中要氮磷钾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

在起身期每亩喷施15%多效唑水剂20克-30克,兑水30公斤-4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控制小麦第一节的长度,防止后期倒伏。

- 1 -。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人达 1 g 磷素 只有 6k , 7k , g 氮磷 投 入 比为 2 8: . 1 由于氮 代 谢 旺盛 , 麦 营( ) 理施 用 肥水 。灌 区高 水 肥地 在 配肥 上 3合
要稳 氮 、 增磷 、 补钾 。同时要 注意肥 水 的巧妙 配合
均匀 , 稍 矮 、 量 、 个 产 品质 优 的品种 。
长 , 心上移 , 重 抗倒 能力 下 降。据调查 , 7 7混杂 陕 5 种 较原种株高 增 加 1 . m, 3节长度 增 长 9 4 6 2c 底 . c 茎壁厚 度减少 0 1c 倒伏率上升 5 。 m, . m, 4 () 3 肥水 运筹 不 当 , 管理 疏忽 。只注重 化肥施 用, 有机农 家肥 施用 量严 重不 足 。氮 素 6 7m。 6 投
出合 理 指标 l 一 3 %。究其 根 源 , 要是 大 播 O 0 主
量造 成的 。 目前种植 面积较大 的小偃 2 、 2 西农 8 、 8 西农 9 9 。条播 6 7m 播量 突破 1 以上 , 7等 6 z O 撒
播 超 过 1 g以 上 , 本 苗 偏 多 , 后 期 群 体 偏 大 , 5k 基 中
和促控 技术 的灵 活运用 。调节 重心 由攻穗 争粒 转 向稳穗 争粒 上来 。可在 施 足 基肥 的基 础 上 , 当 适
减少越 冬及 返青 肥 , 以控 制 分 蘖过 多 。越 冬 前 抓 好 冬灌 水 , 锄 , 低 位 蘖 出生 和 根 系下 扎 , 育 划 促 培 冬 前状 苗 。早 春控水 控肥 , 蹲节 壮杆 , 拔节 期视墒
() 2 品种混 杂退 化 , 株 变高 。如一 些主 栽 品 植
种陕 7 7等 , 5 推广年代较 长 , 提纯 复壮 和选 、 留措施 未能跟 上 , 成 混 杂 退 化 比较 严 重 。株 高 明显 增 造

冬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冬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冬小麦是新源县则克台镇主栽作物,因气候、耕作方式、管理因素的影响,冬小麦生育中后期常出现倒伏。

本文总结了冬小麦倒伏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倒伏原因;预防措施一、倒伏原因1.气候异常的影响在小麦灌浆期及灌浆后期,会遭遇连续降雨或大风天气,造成部分种植过密地块或种植高秆品种地块小麦倒伏严重。

2.耕作栽培方式的影响①翻耕土地因大土块较多,需要耙碎,耙地对土壤有镇压作用,而旋耕地块土壤间隙大,因此,翻耕土地种植的冬小麦比旋耕地块倒伏要轻。

②种植过密的地块,冬小麦茎秆细,采光、通风不良,加之春季降雨较多,气温较低,病害较重。

③播种量在160千克/公顷的地块,比播种量在120千克/公顷地块倒伏严重。

④撒播地块播种量大,条播地块播种量相对较少,后期过密地块比密度适宜地块倒伏严重。

3.后期管理的影响①667米2单独施磷、钾肥在6千克以上的地块比667米2施肥量不超过5千克地块倒伏轻,即使是同一品种,氮肥晚施,磷、钾肥667米2用量超过6千克的麦地倒伏不严重,氮、磷、钾同时施,磷、钾肥667米2用量低于5千克的地块倒伏较严重。

②如果病虫害预防不及时,冬小麦产生病害会造成小麦基部茎秆坏死,遇刮风下雨易倒伏。

③在冬小麦拔节期,667米2氮肥用量控制在20千克以下、浇水次数控制在2次以下的地块,植株不易倒伏。

④小麦起身期667米2追施尿素量小于17千克的地块,可以浇起身水,不能浇拔节水。

可见,磷、钾肥是否充足将影响冬小麦茎秆粗细程度及根系的生长。

二、预防措施1.选择优良品种选好品种是防止冬小麦倒伏的关键,则克台镇种植冬小麦宜选用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22号等品种,不宜选择秆高和茎秆较细的品种。

2.严格控制密度通过冬小麦不同播量抗倒伏性对比试验得出:旱地小麦667米2产量超过250千克,基本苗18万~ 28万株;667米2产量150~200千克,基本苗13万~ 18万株。

水地667米2产量300~400千克,基本苗23万~28万株;667米2产量400~500千克,基本苗20万~30万株。

临夏州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临夏州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临夏州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分析了临夏州川塬灌区冬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倒伏的原因,简要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冬小麦;倒伏原因;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和种植条件的改善,冬小麦逐渐北移,大部分春小麦区逐渐变成冬小麦区,但在冬小麦主产的川塬灌区,在多雨年份或遇到灾害性天气,冬小麦往往发生大面积严重倒伏,并伴有条锈和白粉病的发生。

尤其是倒伏麦田通风透光性差。

因高温高湿使病情危害程度加重,严重影响冬小麦的产量、质量和市场价格。

课题组针对2002-2006年小麦子粒秕瘦,颜色灰暗,千粒重下降,容重不高,面粉质量差,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合多年的科研及生产实践,对临夏州小麦倒伏的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

1倒伏的主要原因1.1小麦灌浆期光照不足,降雨偏多临夏州小麦倒伏一般发生于小麦生育后期(开花~成熟),据2002-2006年,这几年的气象资料反应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冬小麦灌浆期)。

临夏冬小麦种植区阴雨时间长,降水偏多、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可达110~135cm,表现为植株过高,茎秆纤细,穗粒重不断增加,此期遇到较强降水或多雨天气,伴随刮风等不利的气象因子,即可发生大面积倒伏。

1.2播量过大,群体密度过高在冬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应注重成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协调发展,而临夏州冬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播量过大的问题,特别是生产水平较高的川塬灌区更为突出,使其成为第一要素,而当地成穗数形成的途径则是以主茎成穗为主,分蘖成穗为辅。

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冬小麦成穗数过高,在正常年份影响了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和提高,进而影响产量,而如遇到多雨年份,在植株徒长增高,茎叶密集,茎秆变得十分细软,特别是第1、第2节茎秆韧性和弹性差,容易倒伏。

据2005年7月2日在北塬调查,播种量为30~35万粒/亩,数成穗40、56~46、80万穗/亩的麦田未发生倒伏。

而播种量为40~45万粒/亩,数成穗59、10~63、40万穗/亩则发生(2~3级)倒伏,以上调查说明播量过大,群体密度过大是造成倒伏的重要原因。

怎样机收倒伏的小麦

怎样机收倒伏的小麦

怎样机收倒伏的小麦汇报人:2024-01-06•小麦倒伏的原因•小麦倒伏对机收的影响•机收倒伏小麦的策略目录•倒伏小麦的预防措施•倒伏小麦的补救措施01小麦倒伏的原因03大风大风天气可能导致小麦倒伏,特别是在地势低洼或风口地带种植的小麦。

01暴风雨暴风雨天气可能导致小麦倒伏,特别是当小麦处于乳熟期或蜡熟期时。

02冰雹冰雹对小麦的机械损伤可能导致倒伏,尤其是在小麦生长后期。

自然因素种植密度过高施肥不当病虫害过量施肥可能导致小麦徒长,茎秆细弱,容易倒伏。

病虫害可能导致小麦茎秆受损,降低抗倒伏能力。

0302 01人为因素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导致小麦茎秆细弱,容易倒伏。

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密度过高可能导致小麦茎秆细弱,密度过低则可能使小麦根系发育不良,降低抗倒伏能力。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和气候特点的抗倒伏品种是预防小麦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

种植密度和品种因素品种种植密度02小麦倒伏对机收的影响收割效率降低由于小麦倒伏,收割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切割和处理倒伏的小麦,导致整体收割效率降低。

倒伏的小麦在收割过程中容易堵塞收割机的割台和脱粒装置,需要频繁清理和维护,增加了作业时间和成本。

小麦倒伏会使麦粒与秸秆混合在一起,增加了分离难度,导致麦粒损失。

由于倒伏的小麦不易被收割机处理,部分小麦可能无法被完全收获,导致收获损失增加。

收获损失增加机器磨损加重收割倒伏的小麦需要更高的动力和更剧烈的机械运动,增加了收割机的负荷和磨损。

由于需要频繁清理和维护,收割机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机器磨损加重。

03机收倒伏小麦的策略选择具有较高切割质量的收割机,以确保能够将倒伏的小麦顺利切割并收集起来。

考虑收割机的功率和容量,以确保能够高效地完成收割任务。

根据小麦倒伏的程度和地形,选择能够适应不同情况的收割机,如履带式收割机或轮式收割机。

选择合适的收割机根据小麦的高度和倒伏情况,调整收割机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切割器能够顺利切割小麦。

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

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

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预防作者:周丙伟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09期近年来,小麦倒伏年年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笔者对此作了大量的调查,小麦倒伏虽然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但是人为的种植管理不当也是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

如果种植管理得当,小麦倒伏就可以避免。

小麦倒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

倒伏麦田一般密度过大,密度过大的原因主要是播种量偏多造成的,播种时没有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肥力状况、播种季节合理确定播种量。

存在着“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的错误观念。

以为多下种,苗子多,麦穗多,产量才高。

很多麦田在适宜播种期内播种量每667平方米15~20千克,有的多达20~25千克。

播种量过大易造成麦田郁闭,通风透光性差,植株营养不良,茎秆细弱,基部节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

当后期遇到大风天气,特别是降雨大风天气,麦秸支撑不住上部茎秆和雨水的重量就会倒伏,这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大力推广精播和半精播技术。

在播种适期内,每667平方米8~10千克,播种适期过后每晚播1天,播种量可增加0.25~0.5千克,晚播麦田最大播种量也不应超过22.5千克。

2.化肥施用不合理。

农户没有根据各自的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水平合理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和方法,特别是钾肥用量偏少,氮肥用量过大的麦田,均易造成小麦无效分蘖增加,茎秆细弱,抗倒能力下降。

预防措施:根据各自的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水平,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秋种时每667平方米施用农业技术部门推荐的测土配方肥40~50千克,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保证小麦健壮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倒能力。

倒伏麦田多为中高产田,春季追肥要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中高产田应将追肥时间后移到起身至拔节期;对于土壤肥沃的高产麦田可推迟到拔节后追肥。

以减少无效分蘖,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抗到能力。

3.根系不发达。

主要是麦田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通常耕作深度12~15厘米,造成犁底层上移,土壤结构不良,保肥保水性变差,小麦根系难以下扎,次生根数量少而弱,不能支持后期的地上部重量而倒伏。

小麦倒伏及应对措施

小麦倒伏及应对措施

三 、 麦 倒伏 后 的应 变措 施 小
为使倒伏小麦不减产或少减产 , 应
采 取 以下 措 施 。 ( ) 扶 不 扎 把 , 其 自 然 一 不 顺
( ) 肥 防 早 衰 三 喷
倒伏小麦光合作用差 , 抗干热风能 力弱 , 响灌浆结 实 , 影 应采用加 强营养 的补救措施。 在小 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喷 施液肥 , d 1 , 每5 喷 次 连喷3 。喷肥 时 次
1 对 于 群 体 偏 大 或 徒 长 且 底 肥 充 、 足 的 麦 田 。返 青 后 要 严 格 控 制 氮 肥 , 适 当施用一些磷钾肥促进根系发育 。 2 对 于 底 肥 不 足 、 地 瘠 薄 、 田 、 土 麦
小 麦 倒 伏 有 2 类 型 , 根 倒 伏 和 种 即
茎倒 伏。茎倒伏在 生产 上普遍存在 。 造
本 苗 超 过 4 万 。冬 前群 体 超 过 8 万 的 0 O
麦田有倒伏的可能 。从麦苗长势上看 ,
当基部第 l2 、 片叶 垂 度 达 到 全 叶 的 1 3 / 以 上 时 。 麦有 倒 伏 的危 险 。 小
( ) 控 水 肥 三 调
的主要制约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 一。


小麦 倒伏 的成 因
成倒 伏 的 成 因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 。
( ) 一 播种 量 过 大
长势较弱的地块 , 要采取促控结合的方 法 。控制 返青肥 。 苗追施拔 节 、 看 孕穗
肥 , 使植株健壮成长。 促
播 量 过 大 造 成 群 体 密 度 过 大 , 茎 主
和分蘖拥挤 , 通透不 良, 植株 细弱 , 旺而
不壮。
3 对氮 肥施 用 过 量的 麦 田 , 控 、 要

施用春泉矮壮丰防止小麦倒伏粮油,栽培技术

施用春泉矮壮丰防止小麦倒伏粮油,栽培技术

施用春泉矮壮丰防止小麦倒伏粮油,栽培技术
烟农19是灌云县的主栽小麦品种,近几年受暖冬气候影响,小麦冬前普遍旺长。

由于该品种株高较高,成熟期偏迟,在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的水平时,易造成丰产性倒伏,特别是中后期遇台风暴雨等不良气候倒伏严重。

针对这一情况,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推广应用“春泉矮壮丰”防倒增产效果明显。

XX年在下车乡林庄村进行试验,土质为黏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品种为烟农19,茬口为旱茬。

3月25日进行试验处理,处理1每亩喷施“春泉矮壮丰”50克,处理2每亩喷施“春泉矮壮丰”50克(于4月15日再喷50克),外理3为喷清水对照。

3月25日调查,麦田长势一致,株高42.9厘米,叶龄7.9叶,亩总茎蘖数113.4万,植株严重旺长。

4月15日调查,处理1和处理2株高、第一节间长度、第二节间长度分别为52.5厘米、6.2厘米、8.6厘米,分别比对照矮3.1厘米、0.7厘米、1.2厘米,说明在拔节期喷施“春泉矮壮丰”具有明显抑制节间长度的作用,控旺效果明显。

5月10日调查,处理2控旺效果最明显,对各节间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能安全抽穗,分蘖成穗不受影响。

处理1株高83.5厘米,比处理2高2厘米,比对照矮11.8厘米。

6月份成熟期田间调查,处理1和处理2株高明显矮化,均未发生倒伏,而对照小区倒伏程度为3级,倒伏严重。

试验结果表明,“春泉矮壮丰”于返青拔节期喷施,控旺效果明显,可以有效防止小麦倒伏。

对植株严重旺长的田块,在孕穗期再喷施一次“春泉矮壮丰”安全可靠,抗倒效果明显。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伏是影响高产麦田增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一般在抽 
穗开花前的倒伏,减产20%~50%,开花后灌浆期间的倒 伏,减产10%~20%。目前,廊坊市大部麦田正处于中产变 高产的发展阶段,预防倒伏已成为小麦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 题。 1 小麦倒伏类型和分级 1.1小麦倒伏有两种类型 1.1.1根倒伏。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根少细弱,入土较浅, 遇风雨和水量大时,土壤处于泥烂状态,根系支撑不了地上 部重量而引起倒伏。 1.1.2茎倒伏。主要是由于茎秆基部节问组织发育不良,节 间过长而细弱,不能承载上部的重量,茎秆发生弯曲而致。 生产上此类倒伏发生普遍。 1.2按小麦茎秆倾斜的角度不同,将倒伏分为3级。 1.2.1 倾斜。植株倾斜的角度小于15。,主要影响小麦叶 片的光合作用,一般对产量影响较小。 1.2.2倒伏。植株的倾斜角度大于l5。,小于45。,影响 叶片的同化作用和养分向穗部的运输,导致千粒重下降。 1.2_3严重倒伏。植株的倾斜角度大于45。,茎秆输导组 织受到严重创伤,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加之茎叶重 叠,通风透光不良,常引起茎叶霉烂,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很大。 2小麦倒伏的原因 2.1 小麦品种自身抗倒能力差。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能差异 很大,品种抗倒伏力与株高和基部节问长度有密切关系,节 间越长越易倒伏。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将成为后期倒伏的隐 患。若品种株高不超过90 cm,前3节节间长度不超过30 cm,一般不会发生倒伏现象。 2.2种植密度过大。由于播种量过大,群体过火,封垄过 早,麦株和分蘖拥挤,透光不良,下层叶片光照不足,光合 作用效能低,输入基部节间的光合产物减少,茎秆就会软 弱。加之茎节伸长时竞相争光而徒长,就易发生倒伏。 2.3前期和中期水肥(主要是氮肥)施用量或施用时间不当。 氮肥过多,叶片肥大遮光,易引起节间徒长,水分充足节间 伸长快,节间长,易倒伏。 2.4种植基础差,根系发育不好。 2.5后期浇水不当,遇上风雨造成倒伏。 ・12・ 预 防 措 施 3预防倒伏的措施 3.1选用抗倒伏品种。一般茎秆粗壮,植株较矮,叶片挺 立的品种抗倒性能较强。但也有的品种茎秆虽高,但茎秆粗 壮或坚韧,也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因此,引进和选择品 种要根据麦田肥力状况和产量水平而定。高产麦田一般应选 用矮秆和抗倒伏力强的品种,中产麦田应避免忙目引进矮秆 品种,避免因土壤肥水条件不足而减产。 3.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高产麦田的合理群体指标是: 
在适时播种条件下基本苗为20万株,冬前总茎数为7O万~ 
90万,春季最高总茎数为100万~120万,亩成穗40万~ 
45万,不宜超过5O万穗。要实现上述丰产型群体结构,应 
根据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力强弱和播期早晚,确定基本 
苗数。 
3-3科学施肥。高产小麦对磷钾的需求相对较多,应在施 
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控制氮肥,调整氮 
磷肥的施用比例。钾肥有抑制节间伸长,加厚茎壁机械组织 
的作用,缺钾地块要增施钾肥。 
3.4有旺长倒伏征兆的麦田提早预防。 
3.4.1控制肥水。①停水蹲苗。在浇过起身水后,一定要停 
水蹲苗,这是防倒伏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一般停水15~ 
20 d,甚至1个月。停水时间视苗情转化而定,过旺麦田可 
等到“一节硬、二节停、三节伸”时,即达孕穗期再浇第2 
水,对促进一、二节茎秆短、粗、硬有显著效果。②返青后 
要严格控制氮肥,适当施用一些磷钾肥,以促进根系发育。 
3.4.2 中耕培土。在起身前进行深中耕,深度为8~10 cm, 
并结合培土,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生长发育,控上促 
下,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 
3.4.3适当镇压。于起身后期、拔节前期进行,可控制基部 
节间的伸长,使株高降低,重心下移,有利于防倒伏。可视 
旺长程度镇压1~2次,要掌握“地湿、早晨、阴天”三不 
压原则。 
3.4.4适时化控。多效唑有抑制茎秆节间过长、增加基部节 
间粗度、降低植株株高的作用,并可促进叶片及叶鞘变宽、 
变短、变厚。喷施多效唑要严格掌握喷药时期、浓度和药液 
用量,一般4月初喷施,不能超过4月15日,过晚下部节 
已伸长,防倒效果不大,且易贪青晚熟。用药量每亩230~ 
240g,兑水40~50 kg,浓度过大会抑制过头。喷药要匀, 
防止苗高矮不齐,避免烈日中午喷药,严格掌握药量,以免 
烧叶。 
3.5合理灌水。后期麦田管理应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浇水 
后遇大风、暴雨而倒伏。对氮肥施用过量的麦田,要控制灌 
水,以防贪青晚熟而倒伏。 
065000河北省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阚玉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