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初中生物PPT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图片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拓展、延伸部分内容
七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生物圈Ⅱ号、克 植物组织培养、参
隆哺乳动物(多 观养鸡场、中国拥
莉羊)、脱僵之 抱“基因世纪”、
马(癌细胞)、 微藻与生物柴油、
探索地球外的生命、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 争
无土栽培、节水
农业、森林可以
减缓气候变化
七年级下册
膳食纤维、森林浴、 有氧运动和高压氧 治疗、干细胞和造 血干细胞研究、血 液透析和肾移植、 温室效应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液泡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质
表 达
与
交
细胞核 细胞膜
流
细胞质 线粒体
动物细胞模式图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线粒体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植物细胞模式图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植物细胞
第二节 动物细胞 第三节 细胞的生活
第三单元
单元之间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课
案例二:
八年级上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重点:心脏的结构、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观察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过程血液成分的变化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 侧
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 心房 侧
心室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形成原尿:
原尿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都可以经过肾小球 过滤到肾小囊中, 形成原尿。
第二步,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七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生物圈Ⅱ号、克 植物组织培养、参
隆哺乳动物(多 观养鸡场、中国拥
莉羊)、脱僵之 抱“基因世纪”、
马(癌细胞)、 微藻与生物柴油、
探索地球外的生命、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 争
无土栽培、节水
农业、森林可以
减缓气候变化
七年级下册
膳食纤维、森林浴、 有氧运动和高压氧 治疗、干细胞和造 血干细胞研究、血 液透析和肾移植、 温室效应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液泡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质
表 达
与
交
细胞核 细胞膜
流
细胞质 线粒体
动物细胞模式图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线粒体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植物细胞模式图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植物细胞
第二节 动物细胞 第三节 细胞的生活
第三单元
单元之间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课
案例二:
八年级上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重点:心脏的结构、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观察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过程血液成分的变化
上腔静脉
肺静脉
右 侧
下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 心房 侧
心室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形成原尿:
原尿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都可以经过肾小球 过滤到肾小囊中, 形成原尿。
第二步,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初中生物课件ppt

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伦理
总结词
探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生态伦理观念
详细描述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环境污染 、生物栖息地破坏等。讨论生态伦理观念, 强调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
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动物的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介绍动物的呼吸系统组成和功 能,如鼻腔、气管、肺等。
循环系统
介绍动物的循环系统组成和功 能,如心脏、血管等。
气体交换
介绍动物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等。
体温调节
介绍动物如何调节体温以适应 环境变化。
04
人体生理学部分
人体骨骼与肌肉系统
总结词
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课件
• 生物基础知识 • 植物学部分 • 动物学部分 • 人体生理学部分 •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
01
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
详细描述
介绍生物的定义,阐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介绍 生物的分类原则,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02
植物学部分
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总结词
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植物 的识别特征。
详细描述
介绍植物分类的依据,如形态、生长 环境等,以及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如叶形、花色、果实等,帮助学生掌 握常见植物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植物的光合作用
总结词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植物 生长的能量来源。
详细描述
05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历程
总结词
阐述生物起源与进化的科学理论
生物的分类(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卵生有卵壳 肺
化 的
鸟类
恒温动物 卵生有卵壳 肺
规 律
哺乳类 恒温动物 胎生
肺
吗 ?
课堂总结
动物
有脊柱
无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鸟类
பைடு நூலகம்
体表有羽毛,能翱翔,用肺呼吸,体内受精, 卵生,体温恒定。
哺乳类
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体温恒定。
脊椎动物小结
你
变温还 卵生还 呼吸器官 是恒温 是胎生
能 总 结
鱼类
变温动物 洄游
卵生无卵壳
鳃
脊 椎
两栖类 爬行类
变温动物
冬眠 变温动物
冬眠
卵生无卵壳 鳃(幼体)
动 物
肺和皮肤(成体) 进
家鸡和家鸭也是鸟类, 为什么不会飞?
鸡、鸭的翼圆而短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最显著的特征:胎生、哺乳
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类型
主要特征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生活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 片,水中体外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 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幼体生活水中,用鳃 呼吸;成体水陆两栖,主要用肺兼皮肤呼吸, 水中体外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 可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用肺呼吸,体表覆 鳞片或甲,体内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
物体
是否能进行 生命活动
是否能自己 生物体
制造养料
非生物体
植物
动物
是否有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骨
脊柱
作用:支持身体,保护脊髓。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生物初三ppt课件ppt课件ppt

重要的代谢过程,它们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 总结词:物质循环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能量流动则是指能量 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 详细描述:物质循环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些物质包括水、二氧化碳、氮、磷等。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和水等无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氧气,动物则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维持生命活动。能量流动则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发生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给其他生物。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 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 2
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森林砍伐、过度 捕捞、城市化等,这些行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01
02
03
04
线粒体
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负 责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
量。
叶绿体
存在于植物和某些藻类中,负 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
学能。
内质网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 及物质的转运。
高尔基体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转 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
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
落的垂直分层和水平格局,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 总结词:物质循环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能量流动则是指能量 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 详细描述:物质循环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些物质包括水、二氧化碳、氮、磷等。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和水等无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氧气,动物则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维持生命活动。能量流动则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发生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给其他生物。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 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 2
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森林砍伐、过度 捕捞、城市化等,这些行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01
02
03
04
线粒体
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负 责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
量。
叶绿体
存在于植物和某些藻类中,负 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
学能。
内质网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 及物质的转运。
高尔基体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转 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
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
落的垂直分层和水平格局,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初一生物上册ppt课件

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 光合作用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生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定义与重要性
呼吸作用的定义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 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 式,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生理 过程。
呼吸作用的原理与过程
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01
02
03
细胞生物学
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 代谢过程,揭示细胞的生 长、分裂和分化等基本生 命活动。
遗传学
研究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表达和改变,探索遗传 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基因 治疗的可能性。
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探讨生物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生态平 衡和环境保护。
初一生物上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生物与生物学 • 生命的基石 - 细胞 • 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 光合作用 • 生物的呼吸作用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01
生物与生物学
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学定义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的结构 、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
生物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现代医学、农业、环境 科学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对于人 类健康、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03
04
提供氧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 气,是地球上生物呼吸的主要
来。
调节气候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蒸腾作用调 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
净化环境
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 害物质,如二氧化碳、甲醛等
,有助于净化空气。
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绿色植物为许多动物提供食物 和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
生物七年级下册ppt课件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土壤污染
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废渣等。
水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
噪音污染
交通工具的噪音,工业噪音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会引起中毒和消化系统疾 病,土壤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种群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环境。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部分。动物通过口腔摄取食物,经过食道到 达胃,在小肠中进行消化和吸收,最后在大肠中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排泄系统
包括肾脏、膀胱、尿道等部分。动物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储存在膀胱中,最后通 过尿道排出体外。
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包括鼻子、喉、气管、肺等部分。动 物通过鼻子或口进行呼吸,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 的主要器官。
03
04
均衡饮食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取足 够的营养物质,避免暴饮暴食
和偏食。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 体素质和免疫力,避免过度疲
劳和运动损伤。
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 睡眠和休息,避免熬夜和不规
律的作息。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 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寻求适当
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眼科检查和治疗。
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洗衣服等,不与 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牙刷等。
公共卫生
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活动,如接种疫苗、消毒公共场所等,遵 守公共卫生法规和规定,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土壤污染
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废渣等。
水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
噪音污染
交通工具的噪音,工业噪音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会引起中毒和消化系统疾 病,土壤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种群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环境。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部分。动物通过口腔摄取食物,经过食道到 达胃,在小肠中进行消化和吸收,最后在大肠中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排泄系统
包括肾脏、膀胱、尿道等部分。动物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储存在膀胱中,最后通 过尿道排出体外。
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包括鼻子、喉、气管、肺等部分。动 物通过鼻子或口进行呼吸,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 的主要器官。
03
04
均衡饮食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取足 够的营养物质,避免暴饮暴食
和偏食。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 体素质和免疫力,避免过度疲
劳和运动损伤。
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 睡眠和休息,避免熬夜和不规
律的作息。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 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寻求适当
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眼科检查和治疗。
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洗衣服等,不与 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牙刷等。
公共卫生
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活动,如接种疫苗、消毒公共场所等,遵 守公共卫生法规和规定,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初中生物ppt课件

06实验与探究:生物Fra bibliotek的应用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结词: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 重要性,掌握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 系。
3. 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植物的 光合作用效率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和产 量。
2.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植物 生长的基础,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必要的 氧气和有机物质。
03 植物的形态特征
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可进行光合 作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01 脊椎动物
具有脊椎骨,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
02 无脊椎动物
没有脊椎骨,包括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等。
03 动物的形态特征
具有运动能力,可感知环境,通过呼吸、摄食等 维持生命活动。
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根据有关法律和科学依据,将一定面积的陆地 和水域划分出来,并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自然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它也是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原核生物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包括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体积小、繁殖快,可适应 各种环境,包括寄生在动 植物体内。
真核生物
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包括真菌、原生动物等。
0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01
植物细胞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等结构,具有维
初中生物ppt课件
目录
生物ppt初中课件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定义
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即动物 、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 因和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法律法规、推 广科普教育等。
生态平衡、物质循环、遗传资源、文 化价值等。
0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 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
自然选择和遗传学证据
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演化的 直接和间接证据。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环境的性状在种群中逐 渐增加,遗传学研究揭示了物种之间的遗 传差异。
06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理解生态学的基础。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群落中的生物通过食物 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非生物环境则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细胞质的功能
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 息传递等过程,对细胞的生长、分裂 和分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 用。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A
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主要功能是进 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叶绿体
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主要功能 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生物ppt初中课件
目录
• 生物学的定义与分类 •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物的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分类与演化 •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01 生物学的定义与分类
生物学的定义
生物学
研究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 胞膜进入细胞,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分离出红细胞膜,通过进一步化学分析表 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 过琼脂片向下部传递。 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 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通过实验得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 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使胚芽鞘下 面某些部分的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 学物质吲哚乙酸,后来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 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为吲哚乙酸。
子的主要结构;人类的运动系统;植物的有性生殖的方式和过程。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几种重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
分裂的过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花酌主要结构;花与果 实和种子的关系;植物的蒸腾作用;常用的急救方法。
应用:能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能够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1912年,英国生化学家霍普金斯用实验肯定了维生素的存在,并提出 营养缺乏症的概念。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指出已经被加 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 某种转化因子;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 物质进衍提纯和鉴定,实验得出转化因子就是DNA,证明了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细胞 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生物科学发展简史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 雾;‘细胞’。 1677年,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 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 18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是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 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2.假说和实验 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问题,为了要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先提出 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说。例如,孟德尔的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模型研究 常用的生物学模型有以下几种: ①生物模型:又叫模式生物,如大肠杆菌、果蝇、小鼠等。 ②物理模型:又叫机械和电子模型,如细胞立体结构模型、人体结构模型、 花的结构模型等。 ③数学模型:又叫抽象模型,如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等
1735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著的《自然系统》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 矿物分成纲、目、属、种。首先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其 后又使用了国际化的双名制。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防治天花;实现了 人体的主动免疫。 1859年,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出版,为进化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已成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一个巧妙实验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 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目标要求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学说;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知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 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植物的矿质代 谢;人类的起源;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青春 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差异及其对 动物生存的意义;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植物无性生殖的方法。
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DNA的确是 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1967年,科学家们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子,并且编制出了密码子表。 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发现细胞膜具 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
昆虫类、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动植物的主要 类群;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面临
的威胁及其原因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传染病的病因、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理解:生物的特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种
初中生物专业知识
生物的特征
生物和生物圈
显微镜的使用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怎绿色植物与生物固氮 .
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 人体的营养 人体的呼吸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生命活动的韵节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了光合 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水。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索进行实验,发现卡 尔文循环。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 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三人共同获得了诺 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 由于细胞分化而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初中生物ppt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前。 • 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1953 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 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至
今。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生物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客观世界获得原始的第一手材 料的方法。观察包括人的肉眼观察及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观察结果必须是可 以重复的。只有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