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最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最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最新)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完整word版)部编版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竞赛试卷

部编版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竞赛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道,每道题一分,共32分): 1、以下古诗不是李白的作品是:() A、《望庐山瀑布》(二上) B、《静夜思》(一下) C、《登鹳雀楼》(二上) D、《早发白帝城》(三上)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等赞美()的诗。(三下) A、友情 B、父爱 C、母爱 D、师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作者是( C)。 (一下) A. 李白 B.苏轼 C. 贾岛 4、李白的号是() A、香山居士 B、太白居士C、青莲居士D、少陵野老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这两句诗出自( C )的《村居》。 A、郑燮 B、袁枚 C、高鼎(二下) 6.《敕勒歌》出自于(D )。(二上) A、《诗经》 B、汉乐府 C、古诗十九首 D、北朝民歌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的意思是()(二上) A、听见 B、看见 C、同“现”,呈现、露出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的是()修辞手法。(一下)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出自( B )的《山行》。 A、杜甫 B、杜牧 C、李绅(三上)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 )。(三上)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1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是( D )的诗句。(二上) A、孟浩然; B、杜牧; C、杜甫; D、胡令能 12、李白的《古朗月行》中“又疑瑶台镜”的下句是(C )。(一上)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教案)【最新】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古诗三首……………………………………………………………………………… 2~3课时 2.燕子…………………………………………………………………………………… 2~3课时 3.荷花…………………………………………………………………………………… 2~3课时 4*.昆虫备忘录……………………………………………………………………………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 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1.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的作品,这首诗是他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悦的心情,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再借助注释和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春光和大自然的美好。

【强烈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日积月累

一、古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单元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第三单元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四单元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六单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七单元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八单元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选一选,填一填。 1.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 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 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 2.《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A.唐叶绍翁 B.唐王维 C.唐李白 D.宋苏轼 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对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二、积累与运用。 1.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明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 的枫 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 B.因为 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A.qíng B.qíng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 (填人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 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 《所见》(必背)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必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必背)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必背)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必背)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睛后雨》(必背)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必背)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必背)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必背)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部编版三年级(下)

《绝句》(必背)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必背)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必背)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元日》(必背)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必背)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必背)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江南》(必背)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滁州西涧》(必背)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林寺桃花》(必背) 唐·白居易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 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部编版三年级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上)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部编版三年级(下)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 1.创设情境,感知美点 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 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 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汇总

三年级下册古诗汇总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 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必背古诗文汇编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必背古诗文汇编 三年级(上) 1、《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5、《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7、《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9、《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年级(下) 10、《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3、《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5、《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8、《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斜人家 深秋美景 近景:枫林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

部编本一至三年级古诗word版本

一上语文书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日积月累(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日积月累(二)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下语文书古诗 日积月累(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桃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精品资料》》》》》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日积月累(二) 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2.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3.芝麻开花——节节高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日积月累(三)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3.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4.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日积月累(四)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董遇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上语文书古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精品资料》》》》》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17.《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①认识5个字。会写13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④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202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试题及答案

202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试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pūchuáng nítǔshuǐjīng qiáng jiǎo yuàn lu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ìn xiàng pái duìlièchēmáng luàn chíd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词语。 葱葱茏茏(A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圆溜溜(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又香又脆(ABAC式)__________ 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酒(_______)异(_______)佳(_______)符(_______)换(_______) 洒(_______)导(_______)住(_______)附(_______)唤(_______) 四、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___)摇(___)摆②大吃(___)(___)③密密(___)(___)④(___)山(___)海⑤各式(___)(___)⑥翻山(___)(___)(1)请再写三个与词语④结构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词语⑤的近义词是________,词语②的反义词是_________。 五、你知道括号里填哪组词最合适吗?请填一填。 爱护保护爱惜 1.我们从小应该(______)粮食。 2.每个人都应该(______)小动物,不要捕杀。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金色秋天”为主题,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一篇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和“习作:写日记”以及“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的内容都和秋天有关联,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雨、秋色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本单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秋天的美丽风景。三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带给我们的方便。“习作:写日记”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语文园地”,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3 《山行》中,诗人眼中的秋天并不是 萧瑟的,而是满目艳丽,给人美的享 受。《赠刘景文》中描写了秋末的景 色,诗人也没有用悲秋的文字,而是 用橙子和橘子艳丽的颜色,描绘了一 幅硕果累累的秋收景象。《夜书所 见》通过对儿童挑促织的描写引起对 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 1.会认35个生字,会写39个生 字。掌握多音字“挑”。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 文的主要内容,背诵三首古诗 以及《秋天的雨》第2自然 段。默写《山行》。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秋天的美好,在朗读、理 解中积累语言;并在反复诵读 中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欢和赞 美。 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2 本篇课文描写了在上学的路上那条铺 满金色梧桐树叶的小路。一条普通的 小路,在作者的描绘下,成了一条令 人向往的小路,一条有趣的小路,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及日积月累 一、古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单元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第三单元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四单元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六单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七单元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八单元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三首古诗词,《绝句》这首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衣服怎样的画面。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处我缺乏教学激情,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几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的改写最后两句诗,丰富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山中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生动美妙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领略到诗文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深层次的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性的改写最两句诗,既是进行仿写古诗文训练,也是对学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华。有的学生一人改写出几句,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让学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全诗又一次加深理解。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

部编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

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