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最新)
部编版三年级上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汇总(完美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日积月累单元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单元3:单元4: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单元7: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元2: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单元6: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单元8:不迁怒,不èr贰过。
爱人若爱其身。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bó帛;伤人以言,深于máo 矛jǐ戟。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wènɡ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bènɡ迸,儿得活。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件第一首古诗:《人月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诗歌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表达了岁月如梭,人事如梦,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
诗歌分析该诗以描写春天的梨花开放为开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映衬人事的薄凉和匆忙。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句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瞬息万变相连结,凸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
而“狐裘不暖锦衾薄”一句则形象地表达出人们在富贵之中所感受到的苍凉和虚幻。
授课要点1.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写的花开和时间的变迁,感受岁月的流转和变化;2.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识到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个当下。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和人生追求的主题。
诗歌分析诗中以作者登高望远的景象为描写开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大自然的广阔和壮丽。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对事物不断追求和超越的观念。
这种追求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生不断追求的态度。
授课要点1.给学生讲解诗歌中的山河景色,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三首古诗:《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松露一丝。
柔筋缠岩屋,鬼火载骤帷。
诗歌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描绘了夜晚牛渚江上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的怀念之情。
诗歌分析诗中以夜晚的牛渚江为,“牛渚西江夜,青松露一丝”以江、树的形象描绘出江边的静谧与孤寂。
诗的后两句“柔筋缠岩屋,鬼火载骤帷”则以对比手法来表现过去历史的巨大变迁和文化的消逝。
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诗歌既展示了当下的景色,又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思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列表:1.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悯农》(其一)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悯农》(其二)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些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最新优质的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状元成才路
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朋友的敬佩
参考答案:(1)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 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 还要红艳。(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1.试背古诗。用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组
赛背等方式熟背古诗。
2.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视频资料实在太大,请大家根据下面方法单独下载
梧桐树。 使客人产生了思 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 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我们
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受?
悲凄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朗读指导:《山行》朗读前两句时,语调可平稳柔 和,快慢有致。朗读后两句时,要把诗人舒畅愉悦 的心情读出来。《赠刘景文》朗读第一句语调平直 舒缓,声音稍低,表现秋末的萧瑟凄清。第二句声 音稍高,强调“犹有”,重读“傲霜”。朗读第三 句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最后一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山 行
tánɡ mù hán jìnɡ xiè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实用课件

课堂演练
2.按提示从这三首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山势奇险的句子。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把山比喻成人的句子。 (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课堂演练
3.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写 了西湖怎样的景象?
晴天、雨天各自不同的美景。
晴方好
水光山色
即景抒情
雨亦奇
比西子
浓妆谈抹
比喻贴切
总相宜
西湖美景
资料宝袋
刘 禹 锡 : ( 772842)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人,有“诗豪” 之称。
主要作品: 《 陋 室 铭 》《 竹 枝 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 等。
资料宝袋
洞庭湖:湖外有湖,湖 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 美。 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 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 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 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 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
多音字
mó(磨刀) 磨
mò(磨盘)
知道儿子今天回家,大爷早早就开 始准备了,自己去院里捉鸡,让老 伴去磨(mò)盘上磨(mó)刀, 。
资料宝袋
李 白 : ( 701 一 762 年 )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 欢交朋友。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duàn 断开
chǔ 清楚
zhì 至此
ɡū
孤独
fan 船帆
yǐn 饮食
chū 初次
jìnɡ 明镜
wèi 未来
m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中心思想汇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汇总古诗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词义:①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rónɡ):这里指泥土湿软。
③鸳鸯(yuān yānɡ):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译文:在初春明媚的阳光里,江山是多么秀丽,温暖的春风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洲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古诗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词义:(1)惠崇(huì chónɡ): 是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2)蒌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lú)芽:芦苇的嫩芽,可食用。
(4)河豚(tún):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5)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中心思想:《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古诗3《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词义:①三衢(qú):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称“三衢”。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fàn)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⑤绿阴:苍绿的树荫。
阴,树荫。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古诗词PPT(附译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诗画面: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 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赞 美了采莲女的劳动,借景抒情,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 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诗画面: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 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 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早发白帝城
画面:爆竹声中
1
旧的一年已经过
去,迎着和暖的
春风开怀畅饮屠
苏酒。初升的太
阳照耀着千家万
户,都把旧的桃
符取下换上新的
桃符。抒发了作
者革新政治的思
想感情,充满欢
快及积极向上的
奋发精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画面: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字里行间流露出忧伤、失意和思乡之情。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画面: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拓展阅读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拓展阅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课堂演练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三首
17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天门山
洞庭湖
西 湖
祖国江山美如画,千言万语夸不完。
第一课时
望天门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圏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天门山
长 江
太 阳
孤零零的船
自读提示
再读诗歌,想象画面,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
描写了诗人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统领全诗
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分开,断开。
自读提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长江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以至于连天门山都像被它劈开一样。
读前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