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需要的同学赶快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需要的同学赶快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需要的同学赶快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需要的同学赶快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

首先感谢郭新帅老师出色优异的讲解,生动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所以从内心开始热爱经济学原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中科大这个理科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也是该多读点文史类书目。——与2013/6/1。

第一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

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

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第二章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免费品是不用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好品;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过的东西,而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财富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

若一个计划或者项目的额外效益高于额外成本,那么就被称为是有经济效率的。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效率的看法。

当产权是清晰、稳定而且可交换的时候,稀缺资源会倾向于产生一个能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然后决策者就会使用这些价格信息追求(其所认为的)效率。

当有人批评某些价格没有反映特定成本或收益的真实价格因而是“错误”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反对决定这些价格的市场过程不合理——并非对“效率”这个概念本身的批评,而是对现存产权制度安排和其所构成游戏规则的批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