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农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以河南郸城县为例

合集下载

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增收 ” 的过程 。三是 可 以发 挥农 机 的吸 纳功 能 , 置部分农 民 安
的作 业 都 是 靠 机 械 设 备 来 完 成 的 。根 据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A ) F O 统计 , 国平均 每千公 顷耕 地上 拖拉 机使 用 量 只有 6 4 我 . 台 , 日 为 408 韩 国为 1 . 而 本 7 , 台、 0 7台; 国平均 每 千公 顷耕 3 我 地上 联合 收割 机使用 量 只有 16台 , 日本 为 2 8 7台 、 国 . 而 4. 韩 为4. 94台。要实现农 业 的现 代化 , 成农 业竞 争力 的核心 能 形 力, 必须大力发 展农 业机械化 , 用现代物 质条件装备农业 , 高 提

农业机械化是 发展现代农业 的重要 物质基础 。现 代农业 , 是继原始农业 、 传统农业 之后 的又一个农业 发展新阶段 。衡 量
农业现代化水平 的主要指标是农业 劳动生产率 , 而农业机械 化
是提高农业劳 动生 产率的主要手段 , 农业机 械化水平是现代农
业发展程度 的重要 标志 。农 业机 械化 突破 了人 畜力所 不能 承
他们能够充 分地 享受 现代物 质文 明 的成 果。二是 可 以促 进农 业劳动 者文化素质 的提 高 , 造就新型农 民。我 国的农业机械化 作业水平 和农 业劳动 力文化 素质 的历 史数 据 (90—20 年 ) 19 O2 分析结果 显示 , 业机械化水平 与农业 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显 农 著正相 关 , 农业 机械化水平 每提 高 1 百分点 , 个 农业 劳 动力文 化素质指数 就 提高 0 2 89 .3 。农 业 机械 化 水平 很 高 的美 国农 民, 普遍受 到 1 2年义 务教育 , 中受高等 教育 的 占 3 %以上 , 其 0 无论是农 场主还是一 般农 民 , 都会使 用农业 机械 。 目前 , 农业 机械 已进入我 国农村 的千家万户 , 而且主要为农 民个人所有 和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摘要】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得农民收入得以增加。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环境。

农业机械化还改善了农村的就业环境,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农民劳动强度、农民收入、农村就业环境、积极影响。

1. 引言1.1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机械设备和技术,以取代人力和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村就业环境。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可以及时、准确地完成播种、施肥、收割等各项工作,提高作物的成活率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机械化还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释放农民的劳动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有益的工作,提升农民整体生活质量。

农业机械化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因长时间劳动而导致的身体损伤和疲劳,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拉动农村消费市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还可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正文2.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之一是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业机械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其所带来的利弊。

一、提高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农作业转变为机械化作业,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工的参与,并且采用先进的种植、施肥、灌溉等技术手段,使得农作业操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相比于传统人工操作,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劳力成本,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提升土地利用率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土地的科学利用。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由于人力劳动的限制,土地的利用率较低。

而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布局,实现精准化、高密度的种植管理。

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使得土地利用更加高效,减少了闲置土地的数量,最大化地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改善耕作环境农业机械化还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传统的手工操作在进行土地耕作时,常常会导致土壤的压实和损毁,使得土壤硬化、流失,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而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减少对土壤的损伤,通过避免机械的过度压实和过度耕作,保护土壤的疏松结构和营养元素的平衡,从而改善了耕作土壤的环境,并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农业机械化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机设备的价格高昂,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购置农机设备的成本十分高昂,难以承担。

同时,农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操作和保养,对农民的技能要求较高,进而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此外,农机设备的供应和后续维护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农业机械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业机械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业机械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民们在农业生产中已经逐渐转向使用机械化设备,这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业机械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发展前景。

一、农业机械发展的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田面积的减少,农民们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满足人民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

传统的人工耕作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还容易受到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引入农业机械成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农业机械对农民收入的积极影响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传统的人工劳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农业机械的使用能够节省时间和劳动力,从而加快了农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规模。

农民通过农业机械的帮助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耕种、收割和灌溉等作业,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收入。

2. 降低劳动强度: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传统的农耕作业需要长时间的弯腰劳动,而农业机械能够代替和减少农民的体力劳动,使得农民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劳动强度的减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农民更好地投入其他经营活动,实现多元化收入。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农业机械的使用能够确保农产品在种植、养殖、收割等各个环节的质量。

机械作业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远远高于传统的人工作业,能够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和浪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优质的农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价格,因此农民在农业机械的帮助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三、农业机械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前景1. 技术更新换代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农业机械技术在不断更新换代。

农民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机械设备和操作方法,以保持自己在农业生产中的竞争力。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2. 机械化投资成本高昂:农业机械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这对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民来说是一项挑战。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劳动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劳动,机械化生产能够更快、更精确地完成各项农业操作。

例如,农业机械化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土地耕作,使得农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耕种工作。

此外,农业机械化还可以提高种植、养殖和收获等环节的效率,减少了劳动力的浪费和资源的消耗。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其次,农业机械化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相比于人工劳动,机械化生产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此外,农业机械化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浪费和损耗。

例如,农业机械化可以实现农田灌溉的自动化,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农业机械化还可以通过科学调控、精确施肥等手段,减少了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业机械化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村地区需要更多的农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

这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同时,农业机械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机制造、农机维修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然而,农业机械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投资。

购买和维护农机设备需要农民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

其次,农业机械化还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操作能力。

如果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无法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农机设备,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收入的增加。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典型案例

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典型案例

全程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全过程都依靠机械设备完成,包括耕种、播种、施肥、除草、喷洒农药、收割等环节。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通过一个综合农事的典型案例来说明全程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一、前期准备在农业生产的前期准备阶段,全程机械化包括利用大型拖拉机进行田地的耕作和整地,可以提高整地的均匀度和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种植作物的生长。

利用农业机械还可以进行土壤的平整和翻转,为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种植作物在作物的种植阶段,全程机械化可以利用播种机进行种子的精准播种,避免了传统人工播种中可能出现的密度不均匀和浪费种子的情况。

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种植还可以提高播种速度,缩短播种时间,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田间管理在作物的生长期,全程机械化可以利用喷灌机具进行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精准控制用药量,避免了因施药不均匀而导致的作物病虫害和营养不良的情况。

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田间管理还可以进行机械除草,避免了人工除草时可能损伤作物的问题,保证了作物的良好生长。

四、收割作物在作物成熟后的收割阶段,全程机械化可以利用收割机具进行作物的快速收割和打捆,提高了收割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利用农业机械进行收割还可以减少作物的损耗和破碎率,保证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全程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利用农业机械完成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推广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将从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的优势、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农业机械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农业机械化这玩意儿,在咱们的农业发展里可太重要啦!就像给农业生产开了个强力的“外挂”。

先来说说啥是农业机械化吧。

简单讲,就是以前咱农民伯伯种地靠双手、靠牛拉犁,现在呢,有各种各样的大机器来帮忙,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等,那家伙,可省了不少力气。

我记得有一次去农村亲戚家,正好赶上收麦子的季节。

那场面,真是让我开了眼。

过去,人们都是拿着镰刀,弯着腰,在大太阳底下,一下一下地割麦子,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效率还特别低。

一亩地,几个人得忙活好几天。

可那次我看到的是,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轰隆隆地跑着,一会儿的功夫,大片大片的麦子就被收进了机器里,麦粒直接就被分离出来,麦秆也被粉碎还田。

农民伯伯们就在地头看着,脸上洋溢着轻松和喜悦。

这就是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那农业机械化到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啥样的影响呢?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以前人工种地,那速度慢得像蜗牛,一个人一天能种多少地、收多少庄稼,那都有数。

可现在有了机器,一台机器顶好多个人干活儿,速度快得惊人。

就拿播种来说,人工播种得一颗一颗地撒种子,还不一定撒得均匀。

但播种机一上场,又快又准,种子的间距、深度都控制得恰到好处,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其次,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

好的农业机械能够进行更精准的作业,比如施肥、灌溉。

过去施肥,都是凭着感觉,一把一把地撒,不仅浪费肥料,还可能造成土地污染。

现在有了施肥机,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情况,精确控制施肥量,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养分,庄稼自然长得好,产量也就上去了。

再者,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机械往往融合了最新的农业技术,比如说智能化的植保无人机,能够通过遥感技术,准确识别病虫害的发生区域,然后有针对性地喷洒农药,既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又提高了防治效果。

还有啊,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欠发达农区种植业结构转型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中牟县姚家乡罗宋村为例

欠发达农区种植业结构转型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中牟县姚家乡罗宋村为例
安徽 农 业科 学 。ora o . hi g .c. O 。 (4 :53 —122 Junl f ̄ u A , Si2 83 3 )120 53 m i O 6
责 任 编辑
李玮
责任 校对
张 士敏
欠发达农 区种植 业结构 转型对农 民收入影响 的实证分 析
以河南省 中牟县姚 家 乡罗宋村 为例
Ke yw0 s L s eeo me trrlrgo I esd v lp n ua e in;Pa t gs utr W n omain;P a a t’ic m ln n t cue a f r t i r o e sns n o e
中国共产党在第 十六 届五 中全会 上提 出了建设 社 会主 义新农村的战略 任务 。新 农村 建设 的根本 是 实现农 民增 收 和农村经济发展 。 目前 , 国农 民收入 的构 成 中 , 然非 农 我 虽 收入 比重增长趋势 明显 , 但是农 民家庭 来 自农 业的收入 依然 占相当大的 比重 , 因此农 业是否增收依 然是农 民收入增 长 的 关键…。2 0世纪 9 0年代末 以来 , 中央先 后 出台 了一 系列政
S IMi譬咖 H I‘ l
Hale Waihona Puke ( ea giut a V ctnl ol e2eghu H nn4 15 ) H nnA r lrl oa oa lg ,l nzo , ea 540 c u i C e a
A s at T e fc o t l tg t c  ̄ t n o xi 3 e at i o e a  ̄ e ce t D曲 i e i tg1 fn l o 0 f lg n bt c r h etfh p nn ¥M t m s m ao o a n ’ n m w s s r d I u n sg i 2 K  ̄8 f s l vl ei e e ai l u f tn 1 s s c p ah l I v t an 0 l ' J 0g i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农 民收入构 成情况
郸城 县 农 民收入 主 要 由家 庭 经 营 收入 、 资 性 收 工 入、 转移 性 收 入 和 财 产 性 收 入 构 成 , 表 1所 示 。 由 如 表 1可知 ,9 9—20 19 0 8年 , 城 县 农 民总 收 人 持 续 增 郸
长 , 19 由 9 9年 的 1 4 . 0元 增 长 到 20 53 7 0 8年 的 528 5 9 .0 元 ,O年 间 共 增 长 35 3 2元 , 长 了 2 3 5 % 。 其 1 5 . 增 0.9 中 , 庭 经 营 收入 由 1 9 家 9 9年 的 1 7 . 0 2元增 长 到 2 0 0 08 年 的 30 5 9 9 . 0元 , 长 了 1 9 2 % , 增 8 . 8 占农 民 总 收入 的 比重 最 高 , 本 上 稳 定 在 6 % 左 右 ;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基 0 而
中 图分 类号 :S 3- 1 2 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3—1 8 2 1 ) 1- 2 5—0 8 X( 0 0 1 0 4 4
0 引言
发 展农 业 机械 化 是 提 高我 国农 业 物 质 装 备 水 平 、 发展 现代 农 业 的 客 观 要 求 , 我 国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对
增 收 的能力 ; 次农 业 机 械 化 大 大 提 高 了节 本 增 效 能 其
间 的关 系 , 以期 为 当地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 高农 民收 入 提 提供 参 考 。
力, 提高 了资 源 利 用 转 化 率 、 地 产 出率 和 劳 动 生 产 土
率 。 因此 , 要充 分 发挥 农业 机 械 在农 民增 收 中 的重
要作用 ,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 切实促进农 民增收。 郸 城县位 于河 南 省东 部 , 地 总 面积 1710 m ; 土 4 0 h
现有 户籍 人 口 1 5万 , 地 面积 1 91 3 3 ;0 8, 3 耕 0 3 . h 2 0 20 0 9年 连续 两 年小 麦 单 产 超 过 5 0 g 粮 食 总 产 超 过 0 k,
会 、 施“ 实 科教 兴 农 ” 略 、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和 贯 战 建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 ¨ 。加 快 农 j
增 加 ,0 9年 农 机 经 营 纯 收 入 达 到 85 5万 元 。 可 20 2
见 , 业 机 械 化 已成 为 当地 现 代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强 劲 农
67 .9万 台 ; 连续 3年年 均完 成 机耕 面 积 166 6 7 m , 0 6 . h
主要 来 源 于农 业 收入 , 比重 占家庭 经 营收 入 的 9 % 其 0
以上 。实 际 的调查 结 果 表 明 , 业 收 入 的稳 步 提 高 主 农
要得益于郸城 县政府近 年来积极 实施农 机购置 补贴 和装备项 目, 在土地机械深耕 、 精少量播种 、 化肥机械 深施 、 联合收获 、 秸秆还 田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 , 农
业 机 械化 发 展水 平 稳 步 提 高 。 因此 , 过 加 强农 业 机 通 械 化 的使 用 程 度 和 提 高 农 业 机 械 化 的 使 用 效 率 来 实 现农 民增 收是 一 个 重 要 的途 径 。 其 次 , 城 县 农 民 的 郸 工 资性 收 入也 快 速 增 长 , 19 由 9 9年 的 6 3 3 5 .0元 增 长 到 20 0 8年 的 18 3 1 7 . 0元 ,0年 间增 长 了 16 7 % , 1 8. 1
21 0 0年 l 1月
农 机 化 研 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1 1期
平 原 农 区 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与 农 民 增 收 的 关 系

以河 南郸城 县 为例
孙 水娟 文 ,
(. 1 湖南 农 业 大学 资 源 环境 学 院 ,长沙

倩 ,崔 卫 国
4 02 1 1 8;2 中 国科 学 院 地 理科 学 与资 源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0 ) . 0 1 1
引擎 。
基 于 上 述 情 况 , 文 采 用 郸 城 县 19 本 9 9—2 0 0 8年 统 计数 据 , 统 分 析 了 近 1 系 0年 来 郸 城 县 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水 平 和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变 化 情 况 以 及 二 者 之
业 机械 化 发展 的步 伐 , 能带 给农 民许 多 实 惠 。 首 先农 业 机械 化 改变 了传 统农 业 生 产 方 式 , 强 了促 进 农 民 增
械化 发 展水 平 有 显著 的相关 性 。在 此基 础 上 , 合 郸 城 县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出 了 几 点建 议 , 促 结 提 对
进郸 城 县农 民增 收 和发 展农 村 经 济 具有 参 考 意 义 。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 民增收 ;郸城县
要 : 增 加农 民收 入 是 当前 农业 和农 村 工 作 的 中心 任 务 , 力 发 展 农业 机 械化 是 有效 增 加农 民 收 入 的 重 要 途 大
径之 一 。 为此 , 以河南 郸 城 县 1 9 9 9—2 0 0 8年 统计 资料 为 数 据 源 , 析 了 近 1 分 0年 来 郸 城 县 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水 平 和农 民收入 的变化 情 况 , 利用 回归 分 析进 一 步 探 讨 了两 者 之 间 的关 系 。结 果 表 明 , 城 县 农 民收 入 与农 业 机 并 郸
85亿 k , 国家商 品粮 生产基地 县 , . g是 也是 国家粮 食
工 程 战略 河 南 粮 食 生 产 核 心 区之 一 。 近 年 来 郸 城 县 加快 发 展 农 业 机 械 化 的 步 伐 , 机 装 备 总 量 明 显 增 农 长 , 20 至 0 9年 郸 城 已拥 有 农 业 机 械 原 值 7 8 . 5亿 元 , 农 机 总 动 力 1 2 7万 k , 中小 型拖 拉 机 、 割 机 4. W 大 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