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1例杀鼠剂致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

1例杀鼠剂致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摘要】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杀鼠剂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的血液透析患者。
经治疗和护理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保证了患者安全有效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关键词】杀鼠剂;凝血功能障碍;无肝素血液透析;病情观察。
【Abstract】Coagulation dysfunction refers to hemorrhagic diseases caused by deficiency or dysfunc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 Our department successfully treated a hemodialysis patient with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caused by rodenticide poisoning.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corrected, an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which ensured the safe and effective hemodialysis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Keywords】Rodenticide;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Hemodialysis without heparin; Condition Observation.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出血,临床以软组织,肌肉,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甚至发生颅内出血。
抗凝是血液透析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高危出血风险病人的透析期安全,一般使用绝对无肝素透析,两种不同的疾病伴发,病人需要同时防止出血和抗凝, 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的难度和风险[1]。
鼠药中毒的凝血“乱象“

鼠药中毒的凝血“乱象“★华山论践★近日,发现几起鼠药中毒的病例,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相似,故选取其中一例进行分析。
患者纪某,男,57岁,家住农村,2018年2月24日因鼻出血、血尿就诊于血液内科门诊。
医生行凝血六项、 vWF、FⅧ、FⅨ的检查,报告如下:从图1中PT、APTT延长说明:①内源和外源的某些因子缺乏或受到抑制;②应用大剂量肝素或标本被肝素污染。
上述两种情况皆可造成PT>120秒、APTT>180秒,应用肝素时也使TT延长,但从TT13.50秒来看,后者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图2中的FⅨ活度极低,如果单看FⅨ活度,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血友病B,假设是血友病B的话,那么由于FⅨ缺乏造成APTT延长,但PT延长又怎么解释呢?所以假设血友病B不成立。
通过患者主诉,有可能接触过鼠药,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一致认为:纪某可能是鼠药中毒的患者。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实验室加做了FⅡ、FⅤ、FⅪ的活度,结果分别为:2%、109%、134%。
灭鼠剂按其作用的快慢可分为两种:急性灭鼠剂与慢性灭鼠剂。
前者属于急性剧毒鼠药,会造成极大危害,我国明令禁止使用。
慢性杀鼠剂如抗凝血杀鼠剂(华法林类鼠药)数天后毒性发作,属高效低毒类。
抗凝血鼠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类似,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1,这类鼠药中毒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抑制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影响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形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PT和APTT延长。
鼠药可以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使得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从而导致慢性、进行性广泛性出血,潜伏期较长,大多在第7天以后才开始出现症状,并有蓄积作用,且持续作用时间长。
FⅡ和FⅨ的低活性我们已测出,PT延长说明外源性凝血因子Ⅶ缺乏,因子Ⅹ本实验室目前还不能检测。
通过临床症状和询问患者接触史,并且由于补充VK而症状缓解判断:纪某为鼠药中毒患者。
2018年3月1日,此患者再次以鼻出血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凝血三项检查,结果如下:2018年3月5日再以血尿入急诊科。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分析李林【摘要】目的观察抗凝血类灭鼠药溴敌隆和溴鼠灵中毒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情况,并探讨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56例溴敌隆和溴鼠灵中毒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因子Ⅱ、Ⅶ、Ⅷ、Ⅸ、Ⅹ、Ⅺ等,与纠正试验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6例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患者中,7例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指标正常或部分正常;49例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指标出现异常,表现为PT、APTT延长,PTR、INR 和凝血因子Ⅷ升高,PTA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减少;纠正试验显示,上述凝血指标全部正常,纠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12.23±1.39比98.71±45.32,APTT(s):30.06±13.28比90.29±36.44,PTA:(91.25±29.34)%比(36.05±17.02)%,PTR:1.12±0.49比7.09±4.62,INR:1.12±0.94比6.93±5.46,均P<0.05〕.结论抗凝血类灭鼠药溴敌隆和溴鼠灵中毒可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入院第1天凝血功能即可出现障碍;部分及时送医或中毒量较少的患者入院时凝血指标可能暂时正常或部分正常,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期刊名称】《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年(卷),期】2018(010)001【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抗凝血;灭鼠药;中毒;凝血功能;异常;误诊【作者】李林【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部【正文语种】中文灭鼠药是指一类可以杀灭鼠类的化学物质,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40例临床分析

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
方法:2012年4月-2015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贵州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考虑诊断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的40例患者,采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120~160mg/日等治疗,监测患者出血症状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好转后维生素K1减量至10~20mg/日,维持治疗2~6月。
随访半年。
结果: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给予补充血浆、维生素K1治疗后全部治愈。
结论:抗凝鼠药中毒以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单纯补充血浆可快速纠正出血症状、改善凝血功能,但维持时间短,维生素K1为特效解毒药物,凝血功能纠正后仍需维生素K1维持治疗。
【关键词】抗凝血杀鼠剂;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1【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181-03抗凝血杀鼠剂是国家批准使用的慢性杀鼠剂。
在农村,常常因误服或自杀口服此鼠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致全身出血而就医患者。
中毒量小者无出血表现,达到一定剂量时,表现为广泛性出血,如血尿、鼻出血、齿龈出血、皮下出血、重者咯血、吐血、便血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
维生素K1为此类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特效解毒剂[1]。
由于鼠害的持续存在,抗凝血杀鼠剂仍广泛应用,尤其在居住环境较差的农村地区,因卫生条件差,食物、空气等容易受到此类鼠药污染而致病,并且由于对此类药物作用认识不足,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
现就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诊治的40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贵州一颗大学附属贵州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所致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患者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2~71岁(平均38岁),病程1~20+天。
抗凝血鼠药中毒28例临床分析

抗凝血鼠药中毒28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目的研究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28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结果所有灭鼠药中毒患者出血倾向明显,经补充维生素K1后治疗后PT、APTT、TT、Fib、INR、HDD恢复正常。
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出血、无基础病、既往无出血和家族病史,并有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一定要警惕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同时重点询问流行病史和药物、毒物接触史,抗凝血灭鼠剂中毒为获得性维生素K1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1治疗有特效。
对这类患者应该重视病史采集,并在治疗有效后仍应较长时间维持治疗。
【关键词】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维生素K1缺乏由于急性毒鼠药物的不安全性,国家已禁止使用,现已使用慢性毒鼠药。
慢性毒鼠药物属于抗凝血毒鼠药,近年来鼠药中毒患者明显增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鼠药中毒不同,容易造成临床医生的误诊漏诊。
第二代长效抗凝血灭鼠剂,具有高效、低毒,鼠类适口性好,抗耐药性好的特点[1]。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接触抗凝血鼠药中毒的患者,与急性鼠药中毒明显不同,这类患者具有突出的出血倾向,我科经使用维生素K1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抗凝血鼠药中毒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0-59岁(平均38岁),起病时间20+d-2+月。
3月内患者家中曾投放过鼠药。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多种出血表现:皮肤瘀斑(28/28),牙龈出血(6/28),鼻出血(5/28),肌肉及关节腔出血(9/28),腹痛(6/28),血尿(8/28),黑便(4/28),呕血(2/28),生育期女性患者还有月经过多(3/10),患者往往同时或先后有多种出血的表现,多数出血症状较重,常规止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灭鼠药中毒的血液学特点

灭鼠药中毒的血液学特点简介灭鼠药是一种用于控制鼠类和其他害虫的化学药剂。
然而,如果灭鼠药被错误使用或被误食,会造成人类和动物中毒。
本文将讨论灭鼠药中毒时血液学上的一些特点。
灭鼠药的分类灭鼠药主要分为两大类:抗凝血剂和神经毒剂。
抗凝血剂主要是因其对凝血过程的干扰,而神经毒剂则通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实现对害虫的控制。
抗凝血剂主要有华法林(Warfarin)、毒鼠强(Brodifacoum)、迈素灭鼠胶囊(Bromadiolone)等。
神经毒剂主要有敌鼠钠(Sodium fluoroacetate)、敌鼠嘧啶(Sodium monofluoroacetate)等。
灭鼠药中毒的血液学特点1. 抗凝血剂中毒的血液学特点抗凝血剂中毒的主要特点是出血倾向。
这是由于抗凝血剂影响了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导致血液凝固时间延长。
血常规检查在抗凝血剂中毒时,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下列结果:•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
凝血因子检查凝血因子检查是确定抗凝血剂中毒的重要手段。
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的活性处于一定的平衡状态。
然而,在抗凝血剂中毒的情况下,抗凝血因子(主要是凝血酶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会过度增加,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
胶原凝血时间检查胶原凝血时间是一种敏感的凝血功能指标,可反映出凝血过程的整体状态。
在抗凝血剂中毒时,胶原凝血时间常常大幅延长,显示出显著的凝血障碍。
2. 神经毒剂中毒的血液学特点与抗凝血剂中毒不同,神经毒剂中毒的血液学特点主要是呈现中毒性休克的表现。
神经毒剂中毒引起的休克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其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输出量降低等。
血液学检查的特点主要是提示全身性严重损伤。
总结灭鼠药中毒时的血液学特点与药物的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抗凝血剂中毒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血液学检查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
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急性中毒病情,涉及到了对中毒病人的及时诊断和紧急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诊断方法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以下是诊断的方法和步骤:1. 病史询问:病人或病人家属提供的关于接触或摄入抗凝血类杀鼠药的详细情况对于诊断意义重大。
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病人的皮肤、黏膜和其他可视化指标,如皮肤淤血、紫癜和鼻出血等。
3. 凝血功能检查: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液凝固指标如PT(凝血酶原时间)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凝血功能是否受损。
4. 毒物检测:使用毒物检测设备分析病人的血液或尿液等样本,检测是否存在抗凝血类杀鼠药的成分。
二、治疗措施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治疗应尽早进行,以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措施:1. 洗胃:在中毒后的早期进行洗胃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洗胃的方法和时间应由专业医生来进行操作。
2. 抗中毒药物:维生素K是治疗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首选药物,通过补充受损的凝血因子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其他如抗体制剂、止血药物等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监测和支持性治疗:对病人的心血管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同时,对病人进行补液、输血、氧疗等支持性治疗,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细胞代谢的平衡。
4.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针对不同情况和病人的特殊需要,可以及时寻求专业毒物控制中心或医院的医生进行诊治。
三、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储存安全:将抗凝血类杀鼠药隔离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储存容器牢固密封,防止意外中毒。
2. 标示明确:在储存容器和包装上明确标注杀鼠药的成分和相关警示信息。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杀鼠药储存是否完好,过期或受潮的药物应及时清理和更新。
毒鼠药中毒致凝血异常19例临床分析

( De p a r t me n t o f He ma t o l o g l y,T h e F 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Xi n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c e s o f b l o o d c o a g u l a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r a t s b a n e t o x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Ch o o s i n g 1 9 s u b j e c t s f r o m t h o s e o u t —
d e f i c i e n c y c a u s e d b y r a t s b a n e t o x i c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me d i c a l h i s t o r y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e x a mi n a t i o n .we u s e d v i t a mi n K1 4 0 —6 0 mg a d d e d i n 5 ~ 1 O g l u c o s e s o l u t i o n t o d r i p i n f u s i o n o n c e p e r d a y .S e r i o u s l y — i l l p a —
因此当临床怀疑患者有抗凝血性杀鼠剂中毒可能时即使查体无出血表现结合患者出现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肝功能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原均正常等特点排除血友病dic严重肝脏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过敏性紫癜等相关疾病即可给予维生素k1作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poisoning
Li Lin. Department ofLaboratory Medicine,the Affilated Hospital o f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bromadiolone and brodifacoum poisoning on the 1 st day after adm ission,and to explore its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M 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May 2017,56 patients with the conf irmed diagnosis of bromadiolone and brodifacoum poisoning in the Af i 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their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icators on the f irst day af ter admiss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Si Chuan,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 Lin,Emaih 376704909@qq.cor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ity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
analyzed;the indicators detected included prothrombin time(PT),activ), thrombin time fiT),prothrombin activity(PTA),prothrombin time ratio(PT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f ibrinogen(FIB)and coagulation factorsⅡ ,VII,vm,ix ,x ,xi ere,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tested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 3月第 10卷第 1期 Chin J Clin Pathol,March 2018,V01.10,N0.1
· 47 ·
抗凝血类灭 鼠药 中毒 患者凝 血功能分析
李林
作 者单 位 :646000 四川 泸州 ,西 南 医科大 学 附属 医院 医学检 验部 通 讯作 者 :李林 ,Email:376704909@qq.con DOI:10.39690.issn.1674-7151.2018.01.015
【摘要 】 目的 观察抗 凝血类灭 鼠药溴敌隆和溴 鼠灵 中毒患者人 院第 l天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情况 , 并探讨其对诊 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015年 1月一 2017年 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 的 56例 溴敌 隆和溴 鼠灵 中毒患者入 院第 1天凝血功 能指标 ,包 括凝 血酶 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凝血 酶时 间 (TT)、凝血 酶原活动度 (PTA)、凝 血酶原 时间 比值 (PTR)、国际标准化 比值 (INR)、纤 维蛋 白原 (FIB)及凝血 因子 Ⅱ、Ⅶ 、Ⅷ 、Ⅸ、X、Ⅺ等 ,与纠正试 验后的结果进行 比较分析 。结果 56例抗凝血类灭 鼠 药 中毒患者 中,7例患者人 院第 1天凝 血指标正 常或部分正常 ;49例患者入院第 1天凝 血指标出现异 常, 表 现 为 PT、AP1 延 长 ,FFR、INR和 凝 血 因子 Ⅷ 升 高 ,PTA和 凝 血 因子 Ⅱ、Ⅶ 、Ⅸ 、X减 少 ;纠 正试 验显 示 , 上 述 凝 血 指 标 全 部 正 常 ,纠 正前 后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T(s):12.23± 1.39比 98.71±45.32,APTT(s): 30.06± 13.28比 90.29±36.44,PTA:(91.25±29.34)% 比 (36.05± 17.02)%,PTR:1.12±0.49比 7.09±4.62, INR:1.12±0.94比 6.93±5.46,均 P<0.05]。结论 抗凝血类灭 鼠药溴敌隆和溴 鼠灵 中毒可影响患者的凝 血功能 ,入院第 1天凝血功能 即可出现障碍 ;部分及时送医或 中毒量 较少的患者入 院时凝血指标 可能暂时 正常或部分正常 ,临床应引起 足够重视 。
after treatment and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In the 56 patients with anticoagulant rodentieide poisoning,on the f irst day after admission,there were 7 patients whose coagulation indicators were norm al or partially norm al and 49 patients with abnormalities in coagulation indicators,showing PT and APTY prolonged,PTR, INR and the coagulation factor vm elevated,the levels of PTA and coagu lation factors II,VlI,ix ,X reduced;After treatment for the poisoning.the t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coagulation indicators were within norm al range.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