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
杀鼠剂中毒

防治MODS 毒鼠强中毒临床上可序贯 引起脑、骨胳肌、胃肠、心、肝、肺、 脾、肾等多脏器功能不全。其中以脑、 胃肠、心、骨胳肌损害相对明显。因此, 治疗上除制止抽搐及清除毒物外,应加 强综合治疗,积极防治MODS。
二.有机氟类杀鼠剂
有机氟类杀鼠剂,常见有氟 乙酸钠、氟乙酰胺等。
氟乙酰胺及氟乙酸钠中毒
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 FCH2CONH2
又名敌蚜胺、氟素儿、邱氏灭鼠药 氟乙酸钠:sodium ouroacetate
FCH2COONa 又名1080、氟醋酸钠等。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 我国已经禁止使用。
尸检发现毒鼠强中毒后,患者脑、胃肠 粘膜、心、肝、肺、脾、肾等脏器均有 充血、水肿和广泛出血点。严重的可见 到蛛网膜下腔出血、肺水肿及肺间质淤 血。
临床表现
10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病。 恶心、呕吐、抽搐及意识丧失。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强直性抽搐呈癫痫样发作、惊厥及
昏迷为其特点。 严重病例可表现为序贯发生的以颅脑损害症状相对突
固相萃取- GC/NPD法检测速度较快而简便、 准确。该方法30分钟内可得结果,而且还可 检出水中的毒鼠强浓度。
治疗
洗胃 中毒后8小时内胃肠道粘膜毒物浓 度最高,故洗胃应尽早在此时期内完成, 以减少毒物吸收。重者24小时也需洗胃。
导泻、利尿。 活性碳吸附残留的毒物。 控制抽搐 尽快、彻底地制止抽搐是挽
中度中毒 全身抽搐、发绀、意识模糊、抽搐期 间无昏迷,脑电图轻至中度异常,血毒鼠强浓 度70-180ng/ml,可治愈。
急性灭鼠剂中毒

抽搐可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冬眠合剂等。
对症治疗,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氟乙酰胺中毒治疗
对症治疗:
敌鼠钠中毒
作为杀鼠剂用量少、效果好,成品有1%敌鼠粉和1%敌鼠钠盐。
02
敌鼠钠盐为黄色针状结晶,无味,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01
敌鼠钠中毒
临床多见误食敌鼠钠中毒。
毒理作用:干扰肝脏利用维生素K,干扰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也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
1
2
毒鼠强中毒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中需注意:
毒鼠强中毒治疗
生产性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控制抽搐:静脉注射:地西泮10mg, 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可反复应用 清除体内尚未吸收毒物:彻底洗胃,催吐导泻。 清除体内已吸收毒物:血液净化。 促进神志清醒:无特效解毒剂,可使用纳洛酮。 二巯基丙磺酸钠。
第五节 急性灭鼠剂中毒
51页
第四章 急性中毒
常用灭鼠剂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灭鼠剂: 毒鼠强、氟乙酰胺 等 抗凝血类灭鼠剂: 敌鼠钠、溴鼠隆等 其他: 如无机化合物类(磷化锌)等
病 因
01
误食
Please add content 1
02
故意服毒或投毒
Please add content 2
03
生产加工
04
脑电图:呈癫痫样棘慢波放电。
05
头颅CT:正常。
06
毒鼠强中毒实验室检查
毒鼠强中毒实验室检查
毒物分析:血、尿、胃内容物均可检出毒鼠强。
毒鼠强中毒诊断和鉴别诊断
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23
特效解毒药应用注意事项
维生素K1静脉注射应缓慢<1mg/min; 静脉注射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胸闷; 应避光,也不宜加入维生素C中,因其遇光 易分解,遇酸碱易失效。
24
17
治疗
解毒治疗
关于维生素K的治疗剂量,不同文献报道各不 相同,从20mg/d到800mg/d,差异较大。 人体维生素K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0.03~0.5υg/kg。 美国食物营养委员会推荐的维生素K每日适宜 摄入量为男性120υg,女性90υg. 有专家推荐成人维生素K摄入量为每天2υg/kg 体重。
3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保留了第一代鼠药 的4-羟基香豆素母核,但增加的侧链有 很高的亲脂性,使半衰期和毒性增加, 单次服用后即可发挥毒性作用;急性毒 力高,且急、慢性毒力差不明显。目前 我国市场上以大隆、溴敌隆杀鼠剂最常 见。
4
中毒机制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主要引起凝血功能的 障碍,目前的动物实验证实其机制主要 有有两方面:(1)影响维生素K依赖因 子Ⅱ、Ⅶ、Ⅸ、Ⅹ的活性,引起凝血功 能障碍。(2)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增加 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出血。
6
由于该类灭鼠剂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对抗作 用,其对凝血因子的抑制程度主要是与这些凝 血因子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有关。因子Ⅶ的半 衰期约4~6小时,故首先受到影响,因子Ⅸ的 半衰期为16~30小时,因子Ⅹ为30~34小时。 而凝血酶原的半衰期较长,约36~72小时,一 般在中毒后5~10天才可使其降低到最低的浓度。
7
因此该类鼠药中毒潜伏期较长,一般在1 周后才出现症状。 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亲脂性增加,代谢 时间更为延长,半衰期为16~69天,因 此,治疗周期也较长(8~10周),个别 中毒患者需治疗12个月之久。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分析李林【摘要】目的观察抗凝血类灭鼠药溴敌隆和溴鼠灵中毒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情况,并探讨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56例溴敌隆和溴鼠灵中毒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因子Ⅱ、Ⅶ、Ⅷ、Ⅸ、Ⅹ、Ⅺ等,与纠正试验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6例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患者中,7例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指标正常或部分正常;49例患者入院第1天凝血指标出现异常,表现为PT、APTT延长,PTR、INR 和凝血因子Ⅷ升高,PTA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减少;纠正试验显示,上述凝血指标全部正常,纠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12.23±1.39比98.71±45.32,APTT(s):30.06±13.28比90.29±36.44,PTA:(91.25±29.34)%比(36.05±17.02)%,PTR:1.12±0.49比7.09±4.62,INR:1.12±0.94比6.93±5.46,均P<0.05〕.结论抗凝血类灭鼠药溴敌隆和溴鼠灵中毒可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入院第1天凝血功能即可出现障碍;部分及时送医或中毒量较少的患者入院时凝血指标可能暂时正常或部分正常,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期刊名称】《实用检验医师杂志》【年(卷),期】2018(010)001【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抗凝血;灭鼠药;中毒;凝血功能;异常;误诊【作者】李林【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部【正文语种】中文灭鼠药是指一类可以杀灭鼠类的化学物质,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例溴敌隆中毒患者伴谵妄的急救护理

1例溴敌隆中毒患者伴谵妄的急救护理溴敌隆属高毒类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机制为溴敌隆结构中所含4-羟基香豆素,在肝内与维生素K1竞争,抑制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Ⅸ、Ⅹ的生物合成,导致凝血障碍;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中毒后发生严重的内脏和皮下出血;且药物脂溶性高, 可能因清除缓慢而有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等的可能。
如不及时救治,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我科于2015—12—27收治一例溴敌隆中毒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1岁,因服用溴敌隆后呕吐5小时于2015—12—27人院,该患者因近期赌博失利后5小时前自服溴敌隆后开始出现剧烈呕吐,由家人发现后送我院急诊科,立即予洗胃对症治疗。
洗胃后患者开始出现意识障碍,肢体不自主活动,呈谵妄状态,收住我科进一步治疗。
人院查体:神志呈谵妄状态,狂燥不安,体温36.5℃,脉搏112次/min,呼吸18次/min,BP 150/128mmHg,皮肤粘膜正常,无瘀斑,四肢肌张力增高。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1.8*109/L,凝血酶原时间逐渐延长甚至检测不出。
入院后即给予适当镇静,约束,护肝,护胃补液,输注血浆,血液灌流,静脉推注维生素K1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4d的有效治疗与护理,患者意识恢复,查凝血四项正常,生命体征平稳,于2015-1-4出院。
2护理2.1急救与护理口服中毒患者,尽早催吐、洗胃、导泻,可阻止毒物继续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溴敌隆中毒禁用碱性液洗胃。
该患者在急诊已予清水彻底洗胃,收入病房后予禁饮食,大量补液,利尿及口服硫酸镁导泻治疗。
2.2 意识障碍的护理溴敌隆造成的中枢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血管及脑组织内血管扩张、淤血,脑组织结构疏松,神经元胞体及脑内小血管周围间隙增大,部分脑组织有灶状出血,垂体高度淤血,临床上则表现为意识障碍;在治疗上该患者使用氢化可的松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甘露醇脱水治疗以减轻水肿损害,从而改善症状。
溴敌隆中毒怎么急救

溴敌隆中毒怎么急救
郭永宁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22(12)2
【摘要】溴敌隆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类杀鼠剂,适口性好、毒性大、靶谱广。
人类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服或者自杀服用。
中毒早期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1~3天出现出血症状,轻者多在创口处,如创伤、刷牙后出现渗血,重者呈现自发性全身出血症状,可因内脏器官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或颅内出血,甚至死亡。
当接诊到疑似患者,主要通过服药史或者留取呕吐物、血液标本进行药物检测来诊断。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郭永宁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溴敌隆杀鼠剂中毒的护理
2.溴敌隆致中毒1例
3.溴敌隆、溴鼠灵亚急性中毒死亡1例
4.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毒样品中杀鼠灵、溴敌隆、大隆的含量
5.血液灌流联合维生素K_1治疗急性溴敌隆、溴鼠灵中毒1例急救与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杀鼠剂中毒诊疗常规

杀鼠剂中毒
目前,杀鼠剂品种很多,常遇到的鼠药中毒,有抗凝血杀鼠剂,如敌鼠、杀鼠灵等。
另外,有致惊灭鼠剂如氟乙酰胺,毒鼠强等。
后者为国家禁用的剧毒灭鼠剂,但仍有销售和使用,个体或群体中毒也时有发生。
【诊断标准】
(一)病史 有灭鼠剂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1.抗凝血杀鼠剂中毒 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粘膜、内脏出血,严重失血者可致贫血。
2.致惊灭鼠剂 经消化道途径中毒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头晕、头痛、阵发性抽搐、无力、肌震颤,严重者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呼吸和循环衰竭。
(三)毒物检测 取中毒者的血和尿,可检测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消化道中毒者胃内容物也可检测毒物。
【治疗原则】
1.经消化道中毒者,立即引吐或用温清水彻底洗胃,并予导泻。
2.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者,可予维生素K110mg,静脉小壶滴人,每日3次。
静滴维生素 C,有助止血。
皮肤、内脏出血较明显者可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控制出血。
3.致惊灭鼠剂中毒者,抽搐时,以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抗痉止抽。
4.有机氟杀鼠剂中毒可用乙酰胺 2.5~5g,肌注,每 6~8 小时一次,用药依病情决定,一般 3~7 天。
5.昏迷者应予以防治脑水肿、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治疗。
6.对症与支持治疗。
鼠药中毒的护理

抢救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毒鼠强中毒后出现抽搐.口吐白沫并昏迷, 易造成窒息;重症抽搐.昏迷者注意呼吸状态的变化,必要时气管插 管予以机械通气. 遵医嘱给予吸痰,同时注意观察并记录分泌物量及形状。
迅速改善缺氧状态给中流量的吸氧,预防脑水肿和减轻脑 部缺氧状态,改善患者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口唇及指端重 度发绀,以及强制性抽搐。如患者在入院后1.5小时后面色、 口唇及指端转红润,表示缺氧状态得到改善。 遵医嘱静脉滴注20%甘露醇。
洗胃液温度 :通常以35~37℃为宜,水温偏高,促进毒物胃内吸 收;水温偏低,刺激胃壁,促进肠蠕动,使毒物快速进入小肠,增 加毒物吸收机会。 洗胃量:每次灌入量以300~500ml为宜,胃液过多引起胃扩张, 胃内压上升,幽门括约肌开放,使毒物进入小肠,增加毒物吸收; 胃液注入过少不易与胃内容物混合而排出。每次灌液后尽量排出 ,应注意灌入量与抽出量平衡,以免引起水中毒,如此反复灌洗 直至抽出液与灌入液颜色相同,无气味,洗胃液的总量无具体规 定,一般约需2~3万ml。
五、硫脲类杀鼠剂
硫脲类杀鼠剂包括: 安妥(Antu,a一奈基硫脲,人口服致死量为4—6g) 灭鼠特(氨基硫脲) 灭鼠肼(捕灭鼠、灭鼠丹、鼠硫脲) 双鼠脲等 临床表现:口服后对局部黏膜有刺激性作用而引起胃肠道 症状;吸收后主要损害肺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引 起肺水肿、胸腔积液和肺出血,并可引起肝、肾损害,体 温偏低、一过性血糖升高。肺水肿是其主要致死原因。
磷化锌口服后首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口腔、咽部有烧灼感和蒜臭味。剧烈呕吐可 带有胆汁和少量咖啡样液体。逐渐出现烦躁不安、血压 下降、全身麻木、运动不灵,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 搐、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惊厥、肺水肿、呼吸衰竭、 心肌及肝、肾损害等。呼气及呕吐物有特殊的蒜臭味(磷 化氢的气味),多个脏器损害特别是肝、肾损害的表现, 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抗凝血类杀鼠剂主要包括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两大类,前者如溴敌隆、杀鼠灵、杀鼠醚、杀它仗等,后者有敌鼠、氯敌鼠、杀鼠酮等。
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是指短期内接触抗凝血类杀鼠剂后引起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概述抗凝血类杀鼠剂多数为黄色/白色粉末或结晶,难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大多稳定。
抗凝血类杀鼠剂大多为高毒或剧毒化学物(附件1)。
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途径主要为经口摄入,绝大多数为食源性中毒,如食用抗凝血类杀鼠剂污染的食品和饮料,偶见于鼠药的生产和分装。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调查人员进入杀鼠剂生产、储存现场调查时,必须穿戴防颗粒物口罩、工作服、乳胶手套或化学防护手套。
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穿戴防颗粒物口罩、工作服、乳胶手套或化学防护手套。
医疗救护人员在救护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防护装备。
2.2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生活性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等。
生产性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储存场所,调查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环境状况、通风措施、防护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
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
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2.3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如某一地区反复出现此类事件,则调查内容还应包括现场周围是否同时有动物大量死亡,动物死前的症状表现,现场周围鼠药使用情况(包括鼠药的种类、投放时间和数量、储存等),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如饮水、饮食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中毒事件现场采集的可疑中毒食物、水、毒饵、鼠药以及中毒病人的呕吐物等样品可在现场进行快速定性检测。
主要的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杀鼠剂的分类及稳定性见下表。
测定毒饵、鼠药中的其他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杀鼠剂,建议使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测定(附件2和附件3)。
考虑敌鼠钠中毒时,可使用硫酸铁试纸目视比色法定性测定(附件4)。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抗凝血类杀鼠剂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c)血液、呕吐物和食物等样品中检出抗凝血类杀鼠剂。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群体性中毒事件通常容易确认,在数天内出现多名相互关联的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时应注意考虑此类事件的发生。
2.5 现场医疗救援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后有较长的潜伏期,通常不需要在现场进行特殊处理。
如病人出现大量呕血或咯血,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中毒病人应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观察和治疗。
3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3.1 采集样品的选择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和血液是首选样品。
另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初步确定还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 样品的采集方法呕吐物、胃内容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密闭盛放,采样量50g~100g;液体样品(血液除外) 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盛放,采样量300ml~500ml;血液样品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采血量应大于10ml。
3.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所有样品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h内进行实验室检测。
所有实验室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一周,以备实验室复核。
3.4 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3.4.1血液、尿液和动物组织中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类鼠药的定性、定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附件5)。
3.4.2血液、尿液和动物组织中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抗凝血类鼠药的定性、定量(确证)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附件6)。
4医院内的救治4.1 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收医院的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4.2诊断和诊断分级救治医生向中毒病人或陪护人员询问病史,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a) 观察对象有抗凝血类杀鼠剂接触机会,而无临床症状者。
b) 轻度中毒: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及紫癜等症状。
c)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i 血尿;ii便血;iii 阴道出血;iv 球结膜出血。
d) 重度中毒:出现下列之一者:i消化道大出血;ii颅内出血;iii 咯血。
4.3 治疗接收医院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观察对象应进行至少1周医学观察,轻、中度中毒病人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监护抢救治疗,重点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4.3.1 清除体内毒物意识清晰者,早期可进行催吐。
对经口中毒不足6h的病人应进行洗胃。
4.3.2 特效解毒药物维生素K为抗凝血类杀鼠剂的特效解毒剂,需早期、足量应用。
轻、1中度中毒病人每次10mg~2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2~4次;重度中毒病人每次20mg~40mg,静脉注射,每日3~4次。
在给予特效解毒剂期间,应密切监测中毒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
在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后,维生素K逐渐减量,停药后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14.3.3 其他止血措施重度中毒病人可予以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因子以迅速止血,并可早期、足量、短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3.4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合理膳食,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密切监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应急反应的终止中毒食品和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附件1:抗凝血类杀鼠剂的理化性质和毒性毒性毒物名称CAS 分子式 物理特性 化学性质 动物途径LD50(mg/kg)备注溴敌隆 28772-56-7 C30H22O3Br 白色或微黄色粉末,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高湿度时暴露在阳光下可分解。
大鼠经口1.1有二次中毒的可能溴鼠灵 56073-10-0 C31H23O3Br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石油醚,微溶于乙醇、苯、乙酸乙酯等,可溶于三氯甲烷。
化学性质稳定大鼠经口0.26又名大隆、溴鼠隆,有二次中毒的可能氟鼠酮 90035-08-8 C33H25O4F3灰白色或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稳定大鼠经口0.46又名杀它仗、氟鼠灵杀鼠灵 81-81-2 C19H16O4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和苯,可溶于乙醇、甲醇,易溶于丙酮。
遇光可变色。
雄大鼠经口323连续多次使用,毒性明显增加。
敌鼠 82-66-6 C23H16O3黄色粉末,微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稳定大鼠经口1.4~2.5杀鼠醚 5836-29-3 C19H16O3黄白色纯晶或粉末,难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
150℃以下稳定, 暴露在阳光下或紫外光下水溶液中分解。
大鼠经口16.5又名立克命、杀鼠萘6附件2薄层色谱法快速测定鼠药、毒饵中的香豆素类抗凝血鼠药1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鼠药、毒饵中香豆素类鼠药的快速定性测定,测定结果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可用其它分析方法进一步确定具体鼠药品种和含量。
2 原理含有香豆素类鼠药类的毒饵和鼠药样品与标准品同时点样在适合的薄层板上,使用展开剂展开达到分离,经紫外灯照射或显色剂染色确定其Rf值,据被测物值与标准品Rf值的比较进行定性测定,或用薄层扫描仪对斑点进行原位扫描,则可进行定量测定。
3 方法重要参数最低检出范围:2μg~5μg。
4 仪器和设备4.1 试剂层析缸:电吹风;微量注射器;紫外灯。
4.2 高效薄层板:硅胶GF254或高效薄层板。
5 试剂和展开剂5.1 鼠药标准品:纯度99%。
5.2 展开剂:5.2.1 苯-丙酮(9+1);5.2.2 二甲苯-丙酮(9+1);5.2.3 甲醇-醋酸-二氯乙烷(8+2+98);5.2.4 氯仿-甲醇(97+3);5.2.5 环已烷-丙酮-醋酸(7+2.5+0.5);5.2.6 二氯甲烷-甲醇-冰醋酸(90+8+2)。
6 操作方法6.1 样品提取:称2g粉碎过筛(40目)的毒饵样品(根据样品中鼠药含量,确定样品量),置于50ml离心管中。
用10%盐酸调节pH值至3~4,加lOml甲醇,在混悬器上提取5min,离心lOmin(300Orpm),将上清液移入25ml容量瓶中定容,待测。
6.2 点样:在薄层下端lcm基线上,用微量注射器点lOμl样品制备液,然后根据样品的浓度决定标准溶液的用量,一般为10μl。
在同一块板上同时点标准,空白和样品。
6.3 显色: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预先盛有展开剂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层析缸内。
待溶剂展至约8cm以上时,取出吹干或自然挥干。
在紫外灯下,观看被测物的斑点呈现明显的紫蓝色荧光。
展开剂为酸性时,斑点的荧光强度较弱,如于薄层板上喷10%的氢氧化钾溶液或将薄层板置于氨水瓶口熏片刻,可提高荧光强度。
定位也可采用化学显色剂,如22%(W/V)三氯化锑氯仿溶液、8%(W/V)氢氧化钠乙醇溶液、5%(W/V)硫酸乙醇溶液等。
7 定性及定量方法根据样品所呈现斑点的Rf值作定性测定。
若在紫外灯下定位后,用薄层扫描仪对斑点进行原位扫描,则可进行定量测定。
附件3薄层色谱法快速测定毒饵中茚满二酮类抗凝血鼠药1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毒饵中茚满二酮类鼠药的快速定性测定,测定结果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可用其它分析方法进一步确定具体鼠药品种和含量。
2 原理含有茚满二酮类鼠药类的毒饵和鼠药样品与标准品同时点样在适合的薄层板上,经展开剂展开达到分离,经紫外灯照射或显色剂显色确定其Rf值,据被测物值与标准品Rf值的比较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或用薄层扫描仪对斑点进行原位扫描,则可进行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