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与集输过程中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在地下常温常压下呈凝胶状态,难以开采和输送。

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油田的逐渐枯竭,对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油田勘探开发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有效开采稠油资源,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稠油开采技术,以满足能源需求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出发,展望未来的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采和常温采。

热采技术是利用热能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能够流动起来进行开采。

而常温采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可以流动并被开采。

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稠油开采技术将会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热采技术中的蒸汽吞吐采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采方法。

该方法利用注入的高温高压蒸汽使稠油变稀,从而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

虽然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蒸汽的产生消耗大量能源、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层温差较大等。

未来,可以通过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改进储油层结构等途径来改善蒸汽吞吐采油技术的效率和成本。

另一种常见的热采技术是加热采油,它是通过直接加热地下油层来使稠油变稀,再进行开采。

加热采油技术相比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地下温度分布,提高采收率,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来进行加热,同时加热地下油层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开发更加高效的加热设备、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等途径来改进加热采油技术。

除了热采技术,常温采油技术也在稠油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化学驱油技术在常温采油中应用较为广泛。

聚合物驱油技术通过注入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来降低稠油的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有机溶剂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等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稠油开采中。

未来,可以通过研发更加环保的驱油剂、改进注入技术、提高驱油效率等途径来完善常温采油技术。

未来,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稠油降黏技术应用研究

稠油降黏技术应用研究

式 中 , 为稠 油黏度 , a・S T为绝对 温度 , A, mP ; K; B为常 数 , 同稠 油 A, 不 B常数 不 同 。式 ( ) 明 , 1表 稠
[ 稿 日期 ]2 1-20 收 0 i1—5 [ 金 项 目]克 拉 玛 依 市 科 技 项 目(K2 O—6 基 S O 84 )
21 0 2年 6月
中国 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l Colg iaUnv riyo er lu o r a fS e gi l eChn iest fP to e m e
J n 2 1 u.02
Vo . 6 NO 2 12 .
了较 理 想的效 果 , 明 辽河 中深 层 稠 油油 藏 采 用 先 表 蒸 汽吞 吐后蒸 汽 驱 的开采 方式可 以提 高油 田的最 终 采 收率 , 计 该 区块 最 终 采 收 率 可 达 5 。王 胜 预 6
等 [ 对 孤岛油 田 中二 北稠 油 油 藏 的研究 结 果 表 明 , 2 ]
第2卷 6
第 2 期
稠油降黏 技术应用研 究
王 晓璇 雷 毅 刘 更 民 , ,
( . 国 石油 大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8 }. 国 石 油 大学 国 家 大 学 科 技 园 , 东 东 营 2 7 6) 1中 山 6502中 山 50 1
[ 摘 要 ] 稠油具有黏度高、 流动性差的特点。 这是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
() 1
稠 油 的黏 度 随 温度 的变 化 十分 明显 , 黏 度 与 其
温 度 的关 系 满足 An rd da e方程 , 即
一 。
Ae .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标签: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1掺稀油降粘1.1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P3的稀油量,50e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200mPa#s。

1.2降粘规律(1)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2)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3)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e,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4)在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体或假塑性体转变为牛顿流体。

1.3 优缺点轻质稀原油不仅有好的降粘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并对低产、间隙油井输送更有利。

在油井含水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能适应油田的变化。

因此,在有稀油源的油田,轻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采用此种方法大规模地开采稠油时,选用的稀释剂必然是稀原油,因为稀原油来源广泛,可提供的数量大,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稀原油掺入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这就增加了能源消耗;其次,稀原油作为稀释剂掺入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2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2.1稠油原油开发的应用虽然我国稠油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油藏区块分散,含油面积不大,导致造成了我国的稠油开采困难,或者通过电热或蒸汽吞吐等经济方法进行开采所得到的效果低下,为了在稠油原油开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化学降粘方式开采或者辅助开采,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应用在油层解堵、井筒降粘、蒸汽吞吐以及输油管的降粘等几个方面中,在稠油的开采中应用最多,通过化学降粘技术降低稠油粘度,不仅促进稠油的开发,更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以及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还减少稠油中氮、硫等物质产生,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

石油行业中的稠油降黏增效技术

石油行业中的稠油降黏增效技术

石油行业中的稠油降黏增效技术摘要:稠油是石油工业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粘度高、凝点高、流动性低,使得开采这些油相对困难。

降黏增效是成功提取稠油的必要条件。

粘度降低技术可以降低稠油的粘度,便于提取稠油。

为了充分利用降低粘度的附加价值,有必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了解技术原则,深化实质性原则,全面提高厚油层的开采能力。

因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稠油的概念,然后分析稠油开采中降黏增效技术的原则,最后分析稠油开采中降黏增效的物理化学技术。

关键词:稠油开采;降黏增效;工艺技术;分析研究前言稠油是指在层状条件下粘度大于50 MPa /秒的稠油,或在罐壳温度下粘度介于1000 MPa/秒至10000 MPa /秒之间的空气中释放的原油。

世界石油丰富,储量比传统原油多得多。

但是,含油胶和沥青含量高导致粘度高,流动性低。

为了解决稠油开采和运输问题,降黏增效,提高稠油的流动性至关重要。

一、稠油降黏增效原理分析顾名思义,稠油是高粘度、高密度的油,通常在国外称为稠油。

与稀油相比叫它稠油,稠油难流通,稀油像水一样流动。

稠油粘度极高,甚至高达几百万mpas。

从科学角度来看,很难从地下开采,因为太粘稠了。

在20℃环境温度下,地下粘度大于50 %,密度大于0.92的原油通常称为稠油。

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经常使用热油循环、油层燃烧和蒸汽喷射等方法来增加热量和降低粘度,或混合稀有石油、进行模拟和添加活性制剂来降低粘度。

与普通油罐不同,稠油不是液体而是胶状的,这使得稠油开采非常困难。

此外稠油芯是分散沥青束相,分散介质是轻油的分馏和胶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降低粘度、提高效率和完成采油工作,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降低稠油的粘度。

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在π-π作用和氢键作用下,通过橡胶沥青与胶分子有机融合。

稠油的高粘度是由于沥青和胶质的相互作用。

因此,分散介质中束中心的组成过程正在逐步演变。

使用这些力减少沥青和胶质之间的力可以降黏增效,提高稠油产量。

稠油降黏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稠油降黏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朱静等 : 稠油降黏新技术 的研究 进展
一 6 一 5
表 1 近 几年油溶性降黏剂在 国内的应用情况
Ta 1 Do s i p ia i n o i s l b e v s o i e u e si r c n e r b. me tc a pl to f o l o u l i st r d c r n e e t y a c - c y s
景, 进一步研究开发廉价 、 高效降黏剂是今后油溶性
降黏剂 的研 究方 向.
采用合适 的水热裂解催化剂 , 配合适当的注入方式 , 在蒸汽吞吐的条件 下, 可以实现井下催化降黏开采
稠油 的 目的.
2 水 热催 化 裂解 降黏
2 1 降黏 机理 .
稠油水热催化裂解 降黏技术具有用水量少 , 无
21 0 2年 1 月
第2 7卷第 1 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 f i nS i uU iesy N tr cec dtn ora o X hy nvrt( a a Si eE io ) l a o i ul .1 . 7 No
文章 编号 :6 304 2 1 )106 -7 17 -6 X(02 0 -040
稠 油 降黏 新 技 术 的研 究进 展
朱 静 李传宪 , 飞 辛培 刚2 , 杨 ,
(. 1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储 运与建筑工程 学院 , 山东 青岛 2 6 5 ; 65 5 2 海洋石油工程 ( 岛) . 青 有限公司 , 山东 青岛 2 6 5 ) 65 5
密度大、 流动性差 , 给稠油的开采和输送造成了很大 困难. 传统降黏方法包括加热降黏 、 稀释降黏及乳化 降黏. 加热 降黏输油能耗 高 , 允许 的输量 变化范 围

稠油井井筒降粘技术研究

稠油井井筒降粘技术研究

稠油井井筒降粘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稠油井原油粘度高、含水低,开采困难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对井筒举升工艺进行完善配套,优化加药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单井日常管理维护措施,有效提高了高粘原油的开发水平。

主题词:稠油降粘剂井筒降粘加药前言东胜牛庄井区油井特点是原油粘度高、含水低,单井产量高,为了有效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我们对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完善配套,同时加强了单井日常管理维护措施,有效提高了高粘原油的开发水平。

1、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高粘油井的生产现状:日产液量51.4方,日产油量33.5吨,综合含水34.8%,平均原油密度0.9572g/cm3、原油粘度平均3641mPa.s。

在没有实施加药前期,从数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该类油井存在烧皮带频繁现象,年烧皮带次数为18井次,烧电机2井次,换变速箱2井次,断高原机链条2井次,高原机滚筒更换1井次,断杆4井次,由于事故频繁,直接影响着油井的开井时率,生产经营效益差,油井的目标免修期短。

2、实施对策2.1原因分析根据油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与采油组相结合,对这些特殊油井进行了相关技术的分析,通过减小抽油杆的运行阻力,降低驴头最大负荷,避免事故率的发生,来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

通过我们分析论证,认为实施井筒降粘技术比较可行,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便于管理,适用于不加热开采的油井,而且在我矿的相关油井应用过、有效果,技术比较成熟。

它的降粘机理:化学降粘技术是利用某些特殊性质化学剂,使稠油形成以水作为连续相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粘度,减少稠油与油井井筒的摩擦,以达到经济高效开采高粘原油的目的。

2.2制定方案在加药初期,我们按照一定的周期从套管直接加入定量的药剂,从示功图显示的负荷变化,和现场的故障率下降来看,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井筒降粘的作用。

典型井例,针对312X181井油稠未加热开采,在原油举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粘附在油管和抽油杆壁上,增加了抽油杆的运行阻力,造成光杆上行困难,负荷增大,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我们实施每5天加100公斤降粘剂维护。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污 染小 。
含 量相 对较 少 , 中胶质 和 沥青 质含 量 能 达 到 5 其 0
以上 。稠油 组 分 中对 其 粘 度 的 影 响 度从 大 到小 为 :
Ni V一 胶 质 一残 炭 ≈ 沥 青 质 > N> s 蜡 _ 。稠 > > 1 ] 油 的粘 度 大 , 密度 大 , 是稠 油 区别其 他 油 的重要 特 这 征 ] 。常规 油藏 的开采 方法对 稠 油油 藏 的效果 比较

稠 油水 热裂 解开 采 稠油技 术 核心 是水 热裂解 反
应 。水 热裂 解 反应 总 的反应 机理 为¨ : 8 ]
RCH 2 CH 2 CH + 2 2 — 一 RCH 3 C02+ S 3 H O + H2 H : + CH + S
水 热 裂 解 反应 的主 要 物 质之 一 是 有 机硫 化 物 。 Hy e 。 先提 出 稠 油 在 水 热 裂 解 反 应 中 发 生 C n 。 最 S键 断裂 , 为 有 机硫 化 物 是 关 键 物 质 , 认 C—S键
5O O
稠 油井 下改 质降 粘技术 的研 究进 展 机 理是 在 H。的作 用下 c~s键会 加 速断裂 , 而促 。 从
进 水热 裂解反 应 的进行 。超 强酸 催化 剂催 化能力 有
可逆 反 应 , C—S键 断 裂 并 生 成 了 C 、 、 O。 H: H S和 轻 烃 。陈尔跃 等 人[ 研 究表 明 , 1 副 水热 裂 解 反应 除 了
石 油
第4 O卷 第 5期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4 99
CHEM l CAL ENGI NEERI NG k & G AS OF OI
稠 油 井下 改质 降粘 技术 的研 究进 展

井筒降粘技术在稠油油藏开采中应用及探析

井筒降粘技术在稠油油藏开采中应用及探析

井筒降粘技术在稠油油藏开采中应用及探析摘要:化学降粘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井筒降粘工艺,是目前国内外井筒降粘的发展趋势;该工艺应着重开展适合不同油田油藏特点的化学降粘剂的研制,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对化学降粘工艺进行完善、配套,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空心杆电加热是目前井筒电加热降粘的主要工艺,它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成本高的特点,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加热深度受限;高矿化度的地层水对降低其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掺稀降粘工艺是以牺牲稀油资源为代价;油井含水达到一定程度,产出液出现反向乳化的情况下,降粘效果较差,本文调研了常用的几种降粘工艺的应用现状关键词:稠油开采;粘度;井筒降粘技术;电加热降粘稠油储量巨大,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和需要,但其开采难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井筒降粘技术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降低稠油在开采过程中井筒内的流动阻力问题。

不同的油井不同的油藏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降粘措施,因而具�w油井应探索合理的降粘措施以达到更好的经济开采1 井筒化学降粘1. 1 化学降粘原理井筒化学降粘技术是通过向井筒流体加入化学药剂,使流体粘度降低的稠油开采技术。

其作用原理是:在井筒流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溶液,使原油以微小的油珠分散在活性水中,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或水包油型粗分散体系,同时活性剂溶液在油管壁和抽油杆表面形成一层活性水膜,起到乳化降粘和润湿降阻的作用。

其主要的降粘机理如下:由于原油中含有天然乳化剂(胶质、沥青质等),当原油含水后,易形成W /O型乳状液[2],使原油粘度急骤增加。

原油乳状液的粘度可用Richarson公式表示:式中:μ为乳状液粘度;μ0外相粘度;ψ内相所占体积分数;k为常数,取决于ψ,当ψ≤0. 74时k为7,ψ≥0. 74时k为8。

式中可看出,对于W /O型乳状液,由于乳状液的粘度与油的粘度成正比,并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所以含水原油乳状液的粘度远远超过不含水原油的粘度;而O /W型乳状液,由于乳状液的粘度与水的粘度成正比,与原油含水率的增加成反比,而水在50℃的粘度仅为0. 55mPa・s,远远低于原油的粘度,而且含水越高,原油乳状液粘度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稠油改质降粘法
4.1
在大庆、中原、胜利、江汉和任丘等油田添加降凝剂综
合处理后,可使凝固点降低10—15℃,低温降粘率达
80%以上。
井下改质降粘开采法 井下改质降粘开采法就是将地层作为一个廉价可
利用的井下改质降粘反应器,通过向油层中注入高温 高压蒸汽,同时加入适当的催化剂、供氢体及其他助 剂,使稠油的大分子裂解为小分子,不可逆地降低稠油 粘度,提高稠油品质口j。井下改质降粘技术主要有三 种: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技术、稠油注空气低温氧化降粘 技术和稠油离子液体改质降粘技术。 将水热裂解降粘技术应用于辽河油田杜84块 馆陶组8口井,降粘率在初期达到80%以上,30 d内 保持在50%以上[8]。西南石油大学先后在曙光采油 厂10口稠油井使用专利中的方法进行注空气低温催 化氧化采油试验。其中6口水平井合计增产1
2化学剂降粘法
2.1化学驱油法 化学驱油法通常采用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碱溶
注入水中以降低与石油问的界面张力,同时提高注入剂 粘度、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由于复合驱中的聚合物、碱及 表面活性剂之间有协同效应,并在协同效应中起到各自
万方数据
。叭…AS TRANSPORTATION麓姜蓝麓I油与储运f 03
20%一1;。
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有效、经济地开采稠油越来 越受到重视。稠油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流动 阻力大,不易开采和输送,其突出的特点是含沥青质、 胶质较高。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开采、集输、炼制 必然是围绕降低稠油度进行的。常用的降粘方法
目前蒸汽吞吐在美国、委内瑞拉、加拿大等国广 泛应用于开采稠油油藏;在我国蒸汽吞吐工艺开采稠 油的比例占80%。近几年,使用各种助剂改善吞吐效 果的技术逐渐发展,注入的助剂主要有天然气、高温 泡沫及溶剂。 1.1.2蒸汽驱
液等,单独或综合使用。 2.1.1表面活性剂驱 表面活性剂驱降粘机理主要有三种:乳化降粘、 破乳降粘及吸附降粘。这三种机理往往同时存在,但 条件和表面活性剂不同时,主要的降粘机理可能不 同[3。。常用于开采稠油的表面活性剂有:水玻璃、
NaOH、ABS(烷基苯磺酸钠)、207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
二醇醚)、平平加、SPl69、AP22等。为了既能降粘又能 脱水,多采用AP22和SPl69。 该技术在委内瑞拉、美国、加拿大均有应用。由于 储运和长距离运输过程对乳状液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目前这种在井下形成的乳状液一般不能直接作为产 品外输,若外输需重新处理。 2.1.2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是一种改善水驱方法,利用高分子量水 溶性聚合物增加注水的粘度以及在油层孔隙中滞留, 降低油水流度比,减弱粘性指进,提高波及效率和采 收率。有两类聚合物进行了矿场试验且效果较好:即 HPAM(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XG(黄胞胶)。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使用聚合物驱技术规模最大、 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聚合物驱规模以及早产油量已 居世界首位,许多研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 聚合物驱的主战场在大庆油田。孤岛油田的稠油开发 也主要采用聚合物驱方法。 2.1.3碱性水驱 碱性水驱是将碱掺入到注入水中,与原油的有机 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物质,这类活性物质能降低水 与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油水乳化,在一定条件下改 变岩石润湿性,溶解界面薄膜,提高采油效率。碱性水 驱用碱,除一般具备碱结构的物质(如KOH、NaOH、 NH40H)外,还包括盐(如Na2C03、Na2Si03、Na4Si04 等)。碱性水驱时,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0.05%~ 5%。相对密度在0.93左右、粘度低于200 mPa・S、酸值 大于0.5的原油都适合碱性水驱。4]。 国外目前仍在使用单一的碱化物或其混合物,取 料方便、价格便宜,具有一定效果,适合于化学工业不 发达的产油国。碱水一表面活性剂驱、碱水一聚合物驱 以及碱水一聚合物一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应用效果良 好,但成本较高。 2.1.4复合驱 复合驱是将低浓度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加入
万方数据
天熟号与石油
NATURAL GAS
AND OIL
2012年12月
株式会社的“全部重油残渣改质精炼法(CHERRY— P)”用以生产城市煤气、轻质燃料油和炼钢用焦。用热
微生物降粘法和井下改质降粘法应用前景很好。 微生物降粘剂特点是无毒、价格低等,如果能培养合
裂化和重整工艺来加工减压渣油,取代常用的降粘裂
30%。
t稠
油(单井日产量平均提高48%),4口垂直井合计增产
1 107
t稠油(单井13产量平均提高25%)。
4.2改质降粘输送法
3掺稀降粘法
3.1掺稀开采法 掺稀开采法是在稠油中加入石油产品、液化石油 气或低粘原油等稀油,降低沥青质、胶质的含量以降 低粘度。稀油除了可较好地与稠油混合,产生稀释降 粘作用,还可避免因掺水污染油层,减少原油脱水费 用。粘度低于100 mPa・S的稠油,可用掺稀油常规方 法开采。 对塔河油田的7K612井进行掺稀试油开采,效果
剂,以降低原油凝点、粘度、屈服值和结蜡强度,改善
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实现不加热输送。目前使用较 多的是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丙烯酸高碳 醇酯共聚物。工程应用中,可将加降凝剂和热处理两 种方法联合使用[5]。 国外已有10条输油管道采用了加降凝剂输送 法,由于工艺中没有考虑热处理的作用,注入量较大, 大致为200~300 mg/kg。国内降凝剂的试制试验先后
的作用,因此复合驱比单一驱有更好的驱油效果。 国内已完成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和先导 试验研究。大庆油田工业化矿场试验效果显著,较之 水驱采收率提高20%以上;克拉玛依油区化学复合驱 利用石油磺酸盐作为驱油体系,采收率提高24.5%,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2加添加剂输送法 原油管道内所加添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降凝 剂,也称流动改进剂;另一种是减阻剂。 2.2.1加降凝剂输送 加降凝剂输送是在原油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降凝 良好,此法是塔河油田稠油井试油及开采的一种有效 技术措施I 3|。胜利油田某稠油藏经试验得出,生产井含 水率在0%~50%时,25%~50%的掺油比最佳。含水率 高于50%的油井无需掺人轻质油即可正常生产。 3.2稀释输送法 原油稀释输送法是指在稠油中加入低凝点或低 凝度的稀释剂,使原油粘度降低,改善原油流动性的 输送方式。稀释剂主要有石油产品、轻质原油、液化石 油气及有机稀释剂等。中高粘度稠油宜采用掺稀释剂 降粘的集油流程。 稠油的开采与输送采用稀释工艺比较经济合理, 该法已在加拿大、美国、委内瑞拉及我国得到广泛应 用。如加拿大的洛伊德莱姆尼斯一哈尔吉斯基长16 km,直径219 mm的输油管道输送高粘原油就掺人 22.5%的凝析油。我国新疆、胜利、河南等油田较远距 离的接转站,均采用掺稀油降粘方法。但若稀释剂缺 乏,用此法输送将会增加成本晒]。
化和延迟焦化。辽河油田运用改质降粘法解决高含 蜡、高凝固点原油降凝集输问题,凝固点从57.5℃降
692
2.2.2加减阻剂输送 减阻剂是某些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一对一异丁基苯 乙烯(PIBS)、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LMA)。当一定量 的减阻剂加入原油中,能在紊流状态下减少流动阻 力。减阻剂在层流状态时不起作用,在紊流状态作用 显现。 减阻剂抗剪能力差,经泵剪切失效后需要再次加 剂;减阻剂价格较高,用于应急或短期的增输场合瞪]。 目前国内新研制出的油相减阻剂已接近国外同类产 品的水平。美国阿拉斯加州、墨西哥弯沿海、中东、印 度等原油管道应用减阻剂比较多,输量可提高10%一
左毅2
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0前言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
世界稠油、超稠油和天然气沥青的储量约1
000x108
t。
热水驱、火烧油层。其中,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为主要开 采稠油的方法。 1.1.1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一种单井作业,在同一口井中,先将 大量的蒸汽以较高的速度注入,然后关井焖2~7d, 再开井排液采油。蒸汽吞吐的采收率一般为15%~
收稿日期:
2012——03—.02
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092325) 作者简介: 王治红(1974一),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气处理与加工、石油炼制与加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万方数据
02 I悉慧熏黎I
2012,2月
转入蒸汽驱。蒸汽驱采收率较高,一般为30%一50%。 世界上许多油田试验证实了蒸汽驱在目前开采 稠油技术中是应用最有效和广泛的。中国石油新疆油 田公司六区、九区是我国最大稠油面积区生产基地, 蒸汽吞吐转蒸汽驱井组累积达700多个,蒸汽驱年产 量在90×104t以上。 1.1.3热水驱 热水驱即注热水开采是注热流体中最简便的方 法,利用已有的流水设施,应用在粘度较小的稠油油 藏开发中。向油层注热水进行驱替,在保持油层压力 的同时,也保持油层温度,避免油层孑L隙中出现凝固 和析蜡现象。 由于热损失大,开发效果不如蒸汽驱好,通常不
NATURA第L G3。A卷S
U AN第D60韶L l天然号与石油l o 1

l天然号与石油i
开采与集输过程中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王治红1肖惠兰1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流动阻力大的特点,使得开采和输送稠油的工艺难度 大,增加了成本,为了能够合理、经济地开采和输送稠油,必须进行降粘。综述了稠油开采和集输过 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包括加热降粘法、化学剂降粘法、掺稀降粘法、稠油改质降粘法、微生物降粘 法等)的降粘原理及技术应用情况,比较了开采和集输在具体条件下降粘方法的特点。分析认为,化 学剂降粘法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关键词: 稠油;开采;集输;化学剂降粘;加热降粘;微生物降粘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539(2012)06—0001—04
改质降粘输送法是在稠油输送前,用加氢或除碳 方法使高分子烃分解为小分子烃来降低稠油粘度的输 送方法。除碳过程主要为热加工和催化加工。稠油改质 降粘输送法从根本上降低稠油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 性[9]o 近年来,国外采用建立于油田内的一套稠油改质 装置。例如法国的加氢降粘裂化法:原油在油田进行 加压加氢处理,粘度降至可用管线输送,并在下游炼 油厂用普通炼油方法加工。日本瓦斯株式会社和三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