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ppt)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 的加拿大、中国、委内瑞 拉、俄罗斯等地。
稠油资源储量
全球稠油资源储量巨大, 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和中 国的克拉玛依油田。
热采开发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热采开发技术定义
热采开发技术是一种利用热能将 稠油资源转化为可流动状态,然 后进行开采的技术。
热采开发技术特点
率的稠油开采方法。
原理
火烧油层法通过向油层注入空气 或氧气,并点燃油层中的轻质组 分,使燃烧反应持续进行。燃烧 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
原油流向生产井。
适用范围
火烧油层法适用于粘度高、油层 厚度大、渗透率较高的稠油油藏。 该方法可以提高采收率,但开采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火势和燃烧
条件。
热水驱法
投资回报低
由于技术难度和开采效率问题,稠油热采项目的 投资回报率较低。
市场风险
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稠油热采项目的经济效 益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环境挑战
排放控制
稠油热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需要严格的排放控制 措施。
生态保护
稠油热采活动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生态 保护措施。
案例二: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
蒸汽驱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稠油热 采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蒸 汽,将稠油驱赶到生产井,进一
步提高采收率。
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改善井网布 置等方式,提高了蒸汽驱的开发
效果和经济性。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蒸汽驱 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稠油油藏的开 发,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有
其降粘并提高流动性。
采收和运输
通过采油树和采油管线将稠油 采出地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油田资源逐渐枯竭,对于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
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通常含有大量的沥青质和杂质,传统开采技术对其开采存在很大的难度。
研究并应用适合稠油开采的工艺技术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为完善稠油资源的开采提供参考。
一、稠油特性及开采难点稠油资源通常是指油井出口处原油的粘度在100厘波以上的原油,其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粘度:稠油的粘度远高于常规原油,这使得常规的采出工艺对其不适用。
2. 高密度:稠油的密度一般较大,采出后需要进行稀释才能满足运输和加工的需要。
3. 高凝点:稠油中的树脂、沥青等杂质含量较高,使得其凝固点较高,对于输送和处理造成了困难。
由于以上特性,稠油开采具有以下难点:1. 开采困难:由于粘度大、密度大等特性,传统的采出工艺对稠油的开采难度大,采油效率低。
2. 输送困难:稠油的输送难度大,需要借助特殊的热力设备或添加稀释剂。
3. 加工困难:稠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对于提炼和加工设备要求高。
二、稠油开采工艺技术针对稠油的开采难点,石油行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针对稠油的开采工艺技术:1. 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指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或热介质,对稠油进行加热以降低其粘度,再通过泵功传播、压力差等将稠油推向地面。
热采技术有效克服了稠油高粘度的问题,提高了采油效率。
2. 溶剂辅助采油技术溶剂辅助采油技术是指通过注入溶剂,降低稠油的粘度以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技术可以使用天然气、液体碳氢化合物等作为溶剂,有助于提高稠油的流动性。
3. 微生物驱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是指通过在稠油地层中注入适当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变地层中原油的理化性质,提高采油效率。
以上工艺技术主要是针对稠油的高粘度、高密度、高凝度等问题而设计的,在稠油开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是在以下领域:1. 加拿大稀油沙地区:加拿大稀油沙地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稠油资源富集地之一,采用了大量的热采技术和溶剂辅助采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对稠油开采几种主要技术分析

284 企业导报 2012 年第 12 期
技术市场
对稠油开采几种主要技术分析
孔卫杰
(河南油田采油一厂,河南 南阳 473000)
一、热采技术 注蒸汽热采的开采机理主要是通过加热降粘改善流变性, 高温改善油相渗透率以及热膨胀作用、蒸汽(热水)动力驱油作 用、溶解气驱作用。当油、水总蒸汽压等于或高于系统压力时, 混合物将沸腾,使原油中轻组分分离,即为蒸馏作用。蒸馏作用 引起混合液沸腾产生的扰动效应能使死孔隙中的原油向连通 孔隙中转移,从而提高驱油效率。高温水蒸气对稠油的重组分 有热裂解作用,即产生分子量较小的烃类。在蒸汽驱过程中,从 稠油中馏出的烃馏分和热裂解产生的轻烃进入热水前沿温度 较低的地带时,又重新冷凝并与油层中原始油混合将其稀释, 降低了原始油的密度和粘度,形成了对原始油的混相驱。注蒸 汽热采的乳化驱作用同样很有意义,蒸汽驱过程中,蒸汽前沿 的蒸馏馏分凝析后与水发生乳化作用,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乳 化液,这种乳化液比水的粘度高得多。在非均质储层中,这种高 粘度的乳状液会降低蒸汽和热水的指进,提高驱油的波及体 积。热采井完井时的主要问题是,360℃高温蒸汽会导致套管发 生断裂和损坏。为此,采用特超稠油 HDCS 技术,将胶质、沥青质 团状结构分解分散,形成以胶质沥青质为分散相、原油轻质组 分为连续相的分散体系。 二、出砂冷采 1986 年,为了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稠油开采经济效益,加拿 大的一些小石油公司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的探索性矿场 试验。到 90 年代中期,稠油出砂冷采已成为热点,不注热量、不 防砂,采用螺杆泵将原油和砂一起采出。文献指出,螺杆泵连续 抽吸避免了稠油网状结构的恢复,稠油形成稳定的流动地带, 在油带前缘,油滴被启动而增溶到油带中,因此,油带具有很好 的流动能力,表现到生产上就是含水下降。而抽油泵的脉动抽 吸,使得地层孔隙中的油流难以形成连续流,水相侵入到油流 通道,微观上表现为降低了油滴前后的压差,油滴更难启动。稠 油出砂冷采技术对地层原油含有溶解气的各类疏松砂岩稠油 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它通过使油层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 和形成稳定泡沫油而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形成地层中“蚯蚓 洞”,可提高油层渗透率;形成泡沫油,则给油层提供了内部驱 动能量。 三、加降粘剂 据研究,乳化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 机游走过程,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毛管数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 效果。向生产井井底注入表面活性物质,降粘剂在井下与原油 相混合后产生乳化或分散作用,原油以小油珠的形式分散在水 溶液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体系。比较常用的有 GL、HRV-2、PS、碱法造纸黑液、BM-5、DJH-1、HG 系列降粘剂。鲁克
稠油开采技术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稠油油藏概述 1.2、稠油油藏一般地质特征 1.2.2 稠油油藏类型
1、主要稠油油藏类型 (1)普通稠油油藏 ②边底水块状稠油油藏
以辽河曙光油田曙175块大凌河油层、胜利单家寺油田单2块沙河街组油 层为代表。具有与气顶巨厚块状油藏相似的特点,但底水厚度大,水体体积 大,一般为油体体积的8-10倍以上,在开采过程中,边底水较活跃,对注蒸 汽开发有重要影响。
⑦超深层稠油油藏
以吐哈油区的吐玉克油田为代表。埋深3000m以下。
22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稠油油藏概述 1.2、稠油油藏一般地质特征 1.2.2 稠油油藏类型
1、主要稠油油藏类型 (2)特稠油、超稠油油藏 ①边水薄层砂砾岩特稠油油藏
以胜利乐安砂砾岩特稠油油田为典型代表。埋深900-1000m,单层有效 厚度10-15m;岩性疏松,砾石含量高、粒径大,孔隙度较低(15%),渗透 率高(4-6μm2),非均质性严重;砾岩导热系数大,热物性劣于砂岩油 藏;且原油粘度高,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000-3000mPa.s。注蒸汽 开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之
第二章油藏概述
1.1 稠油的定义、分类标准及基本特征 1.2 稠油油藏一般地质特征 1.3 稠油原油物性特征
2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稠油油藏概述
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稠油油田或油藏有30多个,主要分布在: ①辽河油区(曙光油田、欢喜岭稠油区和高升油田),②新疆克拉 玛依油区(九区、六东区、红山嘴油田和风城稠油区),③胜利油 区(单家寺油田、勒安油田、胜坨三区、孤岛油田、陈家庄油田、 金家油田等),④河南油区(井楼油田、古城油田等),⑤吐哈油 区(吐玉克油田),⑥大港油区(枣园油田、羊三木油田、王官屯 油田等)。 在我国,稠油油藏储层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以碎屑岩为 主,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胶结疏松的特点;油藏类型多,地 质条件复杂。
稠油开采技术

26
(二)稠油冷采工艺技术
1、螺杆泵抽稠油工艺技术
螺杆泵(PCPs)是80年代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采油机械,由于它匀速运转,无机械和液 流的惯性损失,既能适用于一般原油井的生产,又能 适用于高粘度、高含气、高含砂油井的生产,因此, 螺杆泵技术在稠油冷采中的推广应用大大高于几 乎所有的其它开采技术,现在稠油井设施的最优化 方法通常就是用螺杆泵代替有杆泵。
28
2、电动潜油泵举升稠油
电动潜油泵(ESPs) 耐温达149℃,泵效4470%, 免修期一般为1419个月。优点是具有处理大流量 的能力,排量一般在164100m3/d;下井深度可达 4500m。缺点是耐温问题限制了下泵深度;不适 用于低产井、高含气井、出砂井和结垢井等。
通过改进, 对于开采稠油,应选用大型马达和 泵,并可调泵级。利用修改的数据设计泵级以处理 高粘度的研究非常成功;现在在委内瑞拉Orinoco 稠油区用电潜泵每天产油400m3以上,并且设备工 作期平均在14个月以上。
8
在河南油田开展了浅薄层稠油油藏出砂冷采 可行性研究及矿场试验,形成了普通稠油出砂冷 采开采技术,成功地将特薄互层和中深层普通稠 油难采储量投入开发。第一口出砂冷采先导试验 井日产油量是常规试油产量的8倍以上、是蒸汽吞 吐产量的4倍以上,开采成本比蒸汽吞吐降低47%。 同时,还成功地将出砂冷采技术应用于普通稠油 低周期蒸汽吞吐井中,日产油提高13倍,进一步 拓宽了该技术应用领域。
27
螺杆泵在工作过程中,工作制度(主要指螺杆泵 的转速)的确定尤为重要,合理的工作制度应当与油 井的工况及螺杆泵的结构参数相匹配。螺杆泵的 理论排量与转子的工作转速成正比:并且螺杆泵的 转速的合理确定,是影响螺杆泵生产井正常运行的 重要因素。而对螺杆泵转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原 油的粘度,原油粘度越高,其流动性越差,泵的容积 效率下降的越厉害,并因充满度不够,造成螺杆泵、 衬套间的局部干摩擦,对泵的寿命就会产生严重的 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粘度选择相应的转速。
稠油开采技术介绍

大港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a、油稠,流动性差; b、胶质沥青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在生产中造成抽油杆断脱,打架等 多种问题致使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经过室内评价实验,最终
选择碱性化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化学吞吐处理,解
除稠油在近井地带堵塞,改善原油流动状况。
(50℃)1185.9mPa· s,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经室内评价实验,选用耐高温的碱性化 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蒸汽前的化 学处理,达到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的目的,
工艺做法选用化学吞吐液处理 → 注蒸汽
稠油油藏化学吞吐机理
5、解堵机理
吞吐液可溶解沉积在近井地带的重质有机 物,恢复其油层渗透率,从而达到疏通油流 孔道,降低流动阻力的目的。稠油井由于近 井地带压力下降,使原油脱气,加之温度降 低,造成稠油粘度大幅度升高,在近井地带 形成稠油堵,以及油包水乳化堵等,吞吐液 均可使这些高粘流体乳化,成为低粘的水包 油型流体。此外,吸附滞留在孔隙中的化学 剂具有预防沥青质沉积的作用,从而使有效 期大大延长。
泥质含量12.7%。其原油物性为:密度(50℃)0.8867g/cm3,
原油粘度(80℃)34.42mPa· s,胶质含量为28.6%,含蜡量
15.38%,凝固点59℃。
枯竭式油藏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油藏分析及对策:
a、属于枯竭式开采油田,无外来补充能量; b、原油凝固点高、胶质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 关井 → 下泵投产。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3、化学吞吐应用小结
辽河油田蒸汽吞吐生产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通过进 行化学地层降粘后,目前已正常生产4个月,且继续有效。 冷56-561井2002年5月25日投产,投产前一个周期累计产油 1440吨,投产后一个周期累计产油达2700吨。冷43-566井5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

分析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是一种针对稠油资源的开采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热能将粘稠的稠油变得更加流动,从而方便提取。
随着全球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稠油资源的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就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一、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原理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替法、地热法、电阻加热法等几种方法。
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通过将高温的蒸汽注入稠油层,使稠油受热膨胀并形成气相驱动油的运移。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稠油产量。
蒸汽驱替法是将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高温高压破坏稠油的粘度结构,从而使得稠油与油藏底部的水形成乳状液,提高了油品的可采性。
3. 地热法地热法是利用地下热能来提高稠油层的温度,使稠油在地热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流动,并且可以减少热能的消耗。
4. 电阻加热法电阻加热法则是通过在井筒中加入电阻加热器,通过电流产生的热能来加热稠油,降低其粘度,从而方便提取。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主要应用于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地区,使用传统采油技术提取稠油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稠油生产国之一,其阿尔伯塔地区的稠油储量巨大,但由于粘度高,采油困难。
加拿大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地区拥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大部分是非常高粘度的稠油,传统采油技术效果不佳。
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公司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3. 俄罗斯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在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大量的稠油资源。
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在热力开采稠油技术方面经验丰富,在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采油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采收率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稠油资源的采收率,从而增加了石油产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由于其黏度高,相比于常规原油,开采过程更加复杂且困难。
本文将介绍稠油开采的方案,涵盖一些常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和方法。
2. 稠油开采技术2.1 热蒸汽注入法热蒸汽注入法是常用于稠油开采的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的蒸汽来减低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降低黏度后,使得原油更易于抽采。
热蒸汽注入法可以分为直接蒸汽驱和蒸汽辅助重力排油两种。
直接蒸汽驱是将高温蒸汽注入到油藏中,通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辅助重力排油是通过注入蒸汽从而提高油温,使得原油流动性增加,同时借助地层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原油通过重力驱出。
2.2 转矩驱油技术转矩驱油技术是一种基于转子引动原理的稠油开采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井下安装转子设备,利用转子的运动来产生剪切力和推动力,使得原油流动起来。
转矩驱油技术主要用于黏度较高的胶体状原油开采。
2.3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特定的溶剂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包括丙酮、苯和二甲苯等。
该方法可以与蒸汽驱、转矩驱油技术等相结合,提高稠油开采效果。
3. 稠油开采方法3.1 增注增注是指向油层注入特定的驱油剂以改善油层的流动性。
这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增注方法包括水驱、聚合物驱、碱驱、聚合物-碱联合驱等。
水驱是指注入水来增加原油流动性和驱出原油。
聚合物驱是指注入具有降低粘度的聚合物溶液来改善原油流动性。
碱驱是指注入具有碱性的溶液来降低油藏中的黏土含量,改善原油流动性。
聚合物-碱联合驱是将聚合物驱和碱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稠油开采效果。
3.2 高压气体驱油高压气体驱油是指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提高砂岩孔隙中的压力,从而驱使原油流动。
常用的高压气体包括天然气和二氧化碳。
该方法可以提高原油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3.3 超声波驱油技术超声波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在井下注入超声波来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油粘度显著下降,如图1-1所示。 (5)稠油油藏大多数地层疏松,易出砂。
图1-1原油粘温曲线 稠油开采技术
(1)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稠油粘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粘度下降。
目前国内外采用注蒸汽开采稠油,就是利用原油粘 度随温度变化这一特点进行。 (2)原油组分对粘度的影响
由NordriDesign提供
中国石油
1、稠油的概念 1.1稠油的基本特点 1.2影响稠油粘度的因素
2、稠油开采的方法 2.1稠油常规开采 2.1.1稠油深井泵掺活性水开采 2.1.2掺稀油降粘开采 2.1.3稠油掺热液(油、水)降粘开采 2.1.4稠油大井眼开采
2. 2热力开采稠油 2.2.1蒸汽吞吐开采稠油
稠油中由于轻质组分含量低,而胶质、沥青质 含量高,使稠油粘度高、密度大,稠油之所以稠,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3)压力和溶解气量大影响 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在原油中的
天然气开始分离出来,使原油粘度上升,因而,压 力越高原油中溶解天然气量就越多,则粘度相应的 越低,在大多数稠油油藏,所溶解的气量都比较低, 因此其粘度相应较高。 (4)原油乳化对粘度的影响
蒸汽干度是衡量蒸汽含热量的指标,蒸汽干度 越高,单位蒸汽量所含热量就越多,为了保证油层 有足够的热能来降低原油粘度,要求井底蒸汽干度 达到50%以上。
2. 焖井 焖井是指注汽油井停注关井,使蒸汽的热量与
底层充分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一般2~7天,使注入 热量分布尽可能均与。
3. 饱和水、饱和蒸汽及蒸汽干度。当水沸腾汽化后, 汽化电水分子与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相等时达到动 态平衡,这种状态成为饱和状态。处于饱和状态的 蒸汽和水成为饱和蒸汽和饱和水。饱和蒸汽的体积 所占饱和水与饱和蒸汽体积之和的百分数成为蒸汽 干度。 4. 吞吐周期。是指从向油层注汽、焖井、开井生产 到下一次注汽时的一个完整过程叫一个吞吐周期。
6、25光杆
7、盘根盒
8、3英寸×2英寸双管热采井口
9、Φ3英寸油管
10、Φ2英寸副管
11、Φ193、Φ50.3mm副管筛管
14、副管丝堵
23
15、Φ70mm管式泵
图
16、进油筛管
17、人工井底
热力开采是当前应用非常普遍和有效的稠油开 采方法,它可以大大提高油井产量,提高油田采收 率。究其对油层加热的方式可分为两类:
图2-1
图2-2
1稠-单油流开阀采;技2-术封隔器;3-筛管
泵下掺活性水,见图2-2掺水进油层,对油层有 污染,倒灌影响产量,可取压力资料,工艺简单。 2、基本原理
乳化降粘 稠油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在适当温度下搅拌,稠油以微小油珠分散于水中, 形成水包邮乳状液,使稠油分子间摩擦转为水分子 间摩擦,是粘度降低。
基本概念 蒸汽吞吐开采过程 蒸汽吞吐增产机理 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 组合式蒸汽吞吐开采技术
2.2.2蒸汽驱开采稠油 油气分布状况 蒸汽驱采油机理
2.2.3火烧油层 2.2.4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2.3稠油热采相关配套技术 2.3.1完井技术 2.3.2井筒隔热技术 2.3.3井下注汽管柱 2.4、稠油出砂冷采
蒸汽吞吐工艺包括注汽、焖井和开井生产三个 阶段。
注汽阶段
焖井阶段
开井生产阶段
1. 注汽。 在注汽阶段主要是控制注汽量、注汽速度和蒸汽
干度三个参数。 注汽量是指注入油层蒸汽的质量,蒸汽量是按水
当量来计算的,每米油层一般注入70~120t蒸汽。
注汽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注入油层的蒸汽量, 应在低于油层破裂压力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注汽速 度,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4.1稠油出砂冷采的适用条件
2.4.2稠油出砂冷采采油机理
2.4.3出砂冷采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完井方式 应用螺杆泵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出砂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亦称重质原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
度大于50mPa·s,或者在油层温度条件下脱气原油 密度大于100mPa·s,在温度为20℃时相对密度大于 0.934的原油。
95 8
英寸(244mm)
主油管3寸,副油管2寸,用两根管采油,即一根管
装Φ70mm管式泵(或50.8mm泵),副油管进行蒸汽
吞吐,(实际吞吐与泵抽相结合)采用3寸×2寸双
管热采井口,见图2-3,一根副管注蒸汽后,焖井,
后大泵开抽。
1、注采两用管线
2、伴热管线
3、油管堵头
4、套管堵头
5、CYJ-2.5-18抽油机
指标
第一指标
第二指标
分类
粘度mPa·s
相对密度(20℃)
稠油 501(或100)~10000
>0.92
特稠油
10000~50000
>0.95
超稠油
>50000
>0.98
1:指油层条件下粘度,其余指油层条件下脱气原油粘度。
(1)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是稠油的突出特点。 (2)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含
(1)把热流体注入油层,如注热水、蒸汽吞吐、 蒸汽驱等;
(2)在油层内燃烧产生热量,即火烧油层。
基本概念 1. 蒸汽。注蒸汽开采稠油所用的水蒸汽是在一定的 压力条件下得到的,其过滤出口蒸汽压力一般在 10~20Mpa之间,蒸汽温度为250~300℃。 2. 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稠油注蒸汽开采中的蒸汽 压力和蒸汽温度指的是锅炉出口和井口两种情况下 的压力和温度。采油生产中一般指的是井口蒸汽压 力和蒸汽温度。
降低磨阻 在有杆泵抽油中,减少杆、管、泵的套与柱塞
间的摩擦并起一定润滑作用。
稠油中掺入稀油已大幅度降粘。由于均属于油 类,掺入比较容易,影响因素少,主要是掺稀油数 量和掺稀油温度及掺入方式,开采工艺可借鉴掺活 性水。
掺热液(油、水)数量、温度方式有关工艺可 参考掺活性水工艺。
新疆在超稠油区块采用大井眼
稠油被乳化后形成水包油或者油包水型乳状液,
对于水包油型乳状液,由于油珠表面被水包围,故 粘度低;而油包水型乳状液,由于水珠表面被油包 围,这种乳状液的粘度高。
稠油开采技术
2.1.1稠油深井泵掺活性水开采 1、工艺方法
泵上掺活性水降粘开采稠油,见图2-1特点是设 一个单流阀,封隔器掺水不进油层,减少倒灌油层 污染,印象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