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通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从两个角度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一、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
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召开了“七大”,会议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美、苏、中联合对日打击,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知识梳理】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同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3、中共七大(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2)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3)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4)历史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的胜利(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在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023中考历史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

【巧记+精讲+典练】: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全程攻略中国近代史概述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点叙述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13概述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巧记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2.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3.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基本概况及重要历史意义。
2.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重要史实及历史意义。
3.知道正面战争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情况,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5.了解日本对华政策调整和汪精卫叛变及皖南事变的基本史实,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结合历史资料,考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2.联系当前实际,从历史发展观角度考查中共七大。
3.结合甲午中日战争,考查日本的两次侵华战争。
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⑴梳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线索、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练习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练习第1题【单选题】“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地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通电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南京大屠杀D、西安事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
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 )A、八路军一一五师B、十七路军C、二十九军D、东北义勇军【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洗雪了近代以来百年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这是庆祝( )A、百团大战胜利B、台儿庄战役胜利C、《双十协定》签订D、日本无条件投降【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评价是(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③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7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鲁教版复习巩固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7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鲁教版复习巩固十六第1题【单选题】某班同学对“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B、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C、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说: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这种暴行发生在( )A、南京B、济南C、上海D、广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
”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A、割占台湾B、侵占东北三省C、制造南京大屠杀D、灭亡中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台儿庄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
八年抗战是指从___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____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划线处应填的时间依次是( )A、1937 1933B、1938 1931C、1939 1945D、1931 1937【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B、南昌起义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台儿庄战役——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A、七七事变B、南京大屠杀C、西安事变D、九一八事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 )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双十二事变【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南京大屠杀中30万中国军民被杀是保守估计。
2023年中考历史考点梳理课件-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

5.影响: (1)_九__一__八__事__变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 战争(局部抗战)。 (2)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史料实证 1.日军占领沈阳
事件: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考点2一二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考点4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 (1)时间、地点:_1_9_3_7_年_7_月_7_日、北平。 (2)英雄壮举:_佟__麟__阁__、_赵__登__禹__壮烈殉国。 (3)事变影响: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 (2)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_ _战__线__正式建立。_全__民__族__抗__战__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时间范围: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 局部抗战
考点3西安事变 1.背景: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_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_战__线__的主张。 (3)张、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4)蒋介石坚持内战。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经过:1936年,_张__学__良__、__杨__虎__城__在_西__安__扣押蒋介石,实行“_兵__谏__”。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 _扭__转__时__局__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_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_战__线__初步形成。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共26张PPT)

勿忘国耻——野蛮的侵略
侵华日军的罪行一:发动侵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东北,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
第9课 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1.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 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 2.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 胜利的根本保证。体会中华儿 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 牺牲的斗争精神
勿忘国耻——野蛮的侵略
勿忘先烈——不屈的反抗 勿忘使命——历史的反思
勿忘国耻——野蛮的侵略
日本侵华的原因:
全面侵华
各阶层的态度
(1)中共
A、9.18后发表宣言,驱逐日寇 B、1935年“八一宣言” C、1935、12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东北人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 (3)国民党 爱国将领
A、1932、十九路军抗战 B、1933、山海关、长城抗战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D、1936、12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两条路线, ⑴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三个战场
抗日战争过程与意义
相 持 百 团
1945年8月15日
衰 落
振 兴
重要 组成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向中国战 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呈降书
密苏里号战舰授 降仪式(1945年 9月2日)
日本代表重光葵、 梅津美治郎签字, 然后盟军最高统帅 麦克阿瑟、美国五 星上将 W· 尼米兹将 军、中国徐永昌将 军,接着其它各国 代表签字。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血肉筑长城鲁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血肉筑长城鲁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以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正党章的报告。
”文中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八七会议【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38年指挥徐州会战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 )A、蒋介石B、彭德怀C、何应钦D、李宗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两次侵华战争,二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在中国建立了伪政权②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血腥的屠杀③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④都是日本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② 重庆大轰炸开始③卢沟桥事变④日本投降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45年4月B、1945年5月C、1945年7月D、1945年8月【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38年初,日军分兵沿津浦路北上和由山东南侵,其目的是( )A、夺取战备要地徐州B、进攻上海C、占领南京D、剿灭八路军【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
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C、中共一大中共十四大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阳泉狮垴山上有百团大战纪念碑,战役的指挥者是( )A、贺龙B、彭德怀C、朱德D、毛泽东【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5年山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

21
2.战略方针的提出——《__论_持__久__战___》: (1)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__亡__国_论___”和“__速_胜__论___”的错误观点。 (2)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__人__民__战__争__的路线,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3)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__抗__日__持__久__战__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 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 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延_安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2
【家国情怀】 1.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任何党派团体, 都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易混警示】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 为党的指导思想。
33
【历史解释】 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为了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重要地位,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志, 提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史料实证】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 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 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面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敌,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 抗战
的伟大胜利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及阐释、领悟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 2、利用师生搜集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提供丰富的素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铭记耻辱,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感。 (2)、感悟爱国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爱国情感。
解放,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开辟了现实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说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单元。在中国
本单元在整 新民主革命的历史中,它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单元。正是因为抗日战争,带来了国共两
党力量对比的大变化,才有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说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举
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性逆转。这场战争留在中国人记忆
之中的不只是两军对垒的场面,还有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万人坑、慰安妇、
杀人比赛、荒淫强奸、刺刀挑婴儿、割乳流肠、活体解剖等残忍画面。战争虽然早已结
束,但是严重的伤害,是中国人的对日感情处于一种十分敏感、十分微妙的状态。
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
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内容标准]
(1)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本单元的 (2)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曲,知道一些抗日英雄及他们的事迹。知道几个重要的历史史实如:七七事变、南京大
屠杀。对日本右翼势力肆意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有一些了解。
学
但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的、多侧面、深层次的认识,基本上是全新的内容。
3、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课堂气氛掌握不好,本单元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要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
归纳抗日救亡洪流包括哪些阶
级、阶层和社会团体的活动。
思考:从五四运动到一二 九运
动,反映了青年学生的什么精
过渡(略)
神?
播放:《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仔细观看
音像资料。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 行动说明了什么?你们怎样评价西安 分组探究,代表发言 事变前后过程中,爱国学生、张杨等爱 国将领、中国共产党以及蒋介石的行 为? 小结(略) 出示课后探究问题(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又要让学生不出现
生
过于偏激的情况,这也是教师的一门技巧。
4、现有知识大致获得途径: 分
①学校历史课堂教学②历史常识、影视作品等③网络
5、预计主要在哪些方面让学生有所发展:
析
①识图能力②总结历史经验,记取历史教训和激励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主义,
教师借用文学语言,复现历
前的“残历碑”图片并介绍之:
史情境。
出示史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分析史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借助史料学习历
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演示:九·一八事变动态示意图
简述九·一八事变
师问:作为中国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蒋介 阅读教材并回答
石持什么态度呢?
师问: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分析原因、各抒己见
本单元的 重点:众志成城———全民族抗战 重点难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从这段历史的学习中展开反思
1、学生调研:
(1)、学生需求的调研:
①、在小学社会课中,学过抗日战争吗?
②、你对抗日战争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③、你知道哪些有关抗日战争的电影、电视、歌曲?
④、200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你知道这件事吗?我
师:现在沈阳市每年 9 月 18 日的晚上 9
点 18 分鸣响警报,届时在沈阳市区行
驶的机动车辆停车并鸣笛,广播电台和 分组探究
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播出“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音响或画面。假如你置身
沈阳街头在听到鸣笛或音响播出的那
一刻你会有何感想?请结合今天的中
日关系谈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过渡(略)
以说,让他们学这种课,让他们能充满感情学好这个课,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
设计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氛围,使学生了解真相,进入角色。②学
生现有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听说过“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但不能说
出具体内容。③预计主要在哪些方面让学生有所发展:识图能力、表达能力、历史思维
个教材中的 足轻重的地位。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它作为一个学习主题,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
地位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教学的意义挖掘应该包括以下四
个层次:①铭记耻辱:日军的侵略暴行和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是近代以来加诸于中华民
族身上的最大灾难和耻辱。②胜利反思: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作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密云五中
姓名
赵建军
授课年级 初一年级
教材版本
北京版
单元题目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具体内容 第 12 课 抗日救亡运动
1 课时
第 13 课 众志成城
课时节次
1 课时
第 14 课 日寇暴行
1 课时
第 15 课 抗战胜利
2 课时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抗
本单元各部 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影响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不顾个人安危发动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捐弃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中国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良好
分之间的内 大局。蒋介石终于接受和顺应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意,应予肯定。西安事变
振奋民族精神,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认识
到国家必须富强,人民必须团结才不会被欺辱这一道理。③历史思维能力及阐释、领悟
历史问题的能力④合作探究。
1、采取的主要教法:活动探究 教
2、教法选择的依据:
法
①课标所体现的三维要求。
②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
分
③我校学生基本素养及已具有的学科能力。
本单元基本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概念
本 本单元主要揭示全民族的抗战,贯穿着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九一八事变
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面对日军
的残暴侵略,国共合作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第 12 课《抗日救亡运动》主要讲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作了重要准备。在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及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抗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过全中国人民长达 14 年的浴血奋战,中华民
族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洗刷了百年耻辱。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通过探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及抗日战
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本原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③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反思和教训的吸取:国家必须
富强,人民必须团结 ④现实意义:“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希望“中日永不再战”,
共同面向和平的未来。
另外,在教学中也应该关注侵华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武力侵华使中日关系长期
处于战争状态之下。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
(3) 简述七七事变后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课标表述 (4)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
(6)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
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中国人民
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雪百年耻辱,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
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各阶层、各党派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情怀,不计前嫌,携手
合作,共赴国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反抗侵略。因此说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国民党“顺应历史潮流”对于夺取抗战胜利的作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景,让 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 人物一样思考、行动,能充 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思 维的积极性。
2、能够从典型史实提取历史信息,分析理解抗战的全民族性,提高联系现实认识历史的
本单元的三 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维目标
1、通过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历史资料,进一步学会收集、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课堂分组探究,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铭记耻辱,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 使命感。 2、认识抗战的全民族性,感悟抗战中的爱国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爱国情感。 3、培养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和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