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鉴赏解题技巧PPT课件

16
•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描摹出 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 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 个景物都要写到,但要写 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 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 情境的 氛围特点:幽静、萧瑟、孤清、安谧美好、生 机勃勃、清新自 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离愁别 绪……
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 问题: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 分析: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
芭蕉和秋雨等 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 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 了游子身处异地, 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 景, 情景交融。
19
例3
• 一鹭图 刘羽 •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忧国的忧情民感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物?(2分) • • • 6.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
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2分) • • • 7.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
“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 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 点错在何处?(2分)
•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描摹出 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 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 个景物都要写到,但要写 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 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 情境的 氛围特点:幽静、萧瑟、孤清、安谧美好、生 机勃勃、清新自 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离愁别 绪……
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 问题: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 分析: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
芭蕉和秋雨等 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 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 了游子身处异地, 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 景, 情景交融。
19
例3
• 一鹭图 刘羽 •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忧国的忧情民感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物?(2分) • • • 6.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
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2分) • • • 7.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
“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 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 点错在何处?(2分)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 具体地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古诗词中表达方式通常用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少用记叙和说明这 两种表达方式。特别要注意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因 篇幅原因,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要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象和联 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这些手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 燃衬衣”。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法时,可调出顺口溜,一一快速对照,这样,可以马上 识别出表现手法。 属于结构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结构,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 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三、比较炼字 【答题思路】 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不同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 比较等。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语言来达成,所以,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妙 处,就是炼字。 怎样炼字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般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 叠词,最后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 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就是凝练展开,如同将茶叶泡开一样。 最后,还要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惯(模式)。所谓的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第三 步是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比较技巧 【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有两大块:一是该诗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了什么),二是该诗词用什 么技巧表达情感的(怎么写的)。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重要。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上课)(精编课件).ppt

•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 情饮酒。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 曲的夏日景色。
•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 反说,有曲折之妙。
•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 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精品课件
(三)命题实质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 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 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 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 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 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 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 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 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 曲的夏日景色。
•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 反说,有曲折之妙。
•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 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精品课件
(三)命题实质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 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 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 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 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 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 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 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 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古代诗歌鉴赏课外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课件ppt优质精选

一、课内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秋词(其一)
古代诗歌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木兰诗(节选)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约客
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 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3.“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
(二)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咏牡丹(其二) 卜元亨① 草堂松菊晚凋残, 独有西园旧牡丹。
(四)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1.指出并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3分)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万山”赋予人的活力,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了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
山阻着溪水不让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的一幅画面。 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2分)
专题训练
(一)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潮 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 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古代诗歌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木兰诗(节选)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约客
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 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3.“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
(二)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咏牡丹(其二) 卜元亨① 草堂松菊晚凋残, 独有西园旧牡丹。
(四)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1.指出并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3分)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万山”赋予人的活力,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了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
山阻着溪水不让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的一幅画面。 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2分)
专题训练
(一)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潮 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 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 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 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 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内心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 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 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 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讳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 (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 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 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 与留恋(步骤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 技巧
一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课件(共43张PPT)

考点一: 感知形象,理解诗意
鉴赏诗歌最主要的是要读懂诗句,理解整首 诗的意思,其次要感知形象,形象是诗歌的基 础,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理 解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把握主题,体 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俗来讲,理解诗歌的内容,即写了什么 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揭示了 什么理等。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指的是诗人借助表达主观情感 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意象浸染了 作者的情感,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 趣。 意境则是作者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相融合 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整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勾画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整首诗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 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 出了一个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 旅人的愁苦心情 。
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 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 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 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 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____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的品质。(3分) 意境、 意象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 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表达技巧、炼 字
2025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8张PPT).ppt

起,组合成一种 桥流水人家。
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场景。
表的效果。
省略句 指诗句省略了某 省略主语:散发乘 使句式更为浓缩、精练。
些成分
夕凉,开轩卧闲敞。
对偶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无边落木萧萧下,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 字数相等或基本 不尽长江滚滚来 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相等的语句
分类
传神显旨的词 以动衬静的词 以动写静的词 以实写虚的词
以乐衬哀的词 叠词
表颜色的词
拟声形象的词
示例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 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 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 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生动传神的字 【解题思路】词+词义+代入句中后句意+技巧+情感 【参考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内容上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
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修辞上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 词性上 以最少的词汇表达最多的思想内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或它)生动逼 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 舜帝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 的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舰已 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 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 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 谊因梁王坠马抑郁而终,诗人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 知音难觅之伤:“人不至”“与谁同”,写出了诗人的无人 可诉,难以释怀。(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 诗: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 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
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
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
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
错项示例: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
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错用分析: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 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 料,内心忧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 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