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引言•mdt护理模式概述•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mdt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 CATALOGUE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糖尿病护理模式效果有限,无法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mdt护理模式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探讨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mdt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

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指标。

评价指标02CATALOGUEmdt护理模式概述mdt护理模式的定义定义01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护理模式,即多学科联合护理模式,是指由来自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协同的护理服务。

背景02MDT护理模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医疗和护理领域。

它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目的03MDT护理模式的目的是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协同的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全面评估MDT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以确定患者的护理需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mdt护理模式的特点跨学科性MDT护理模式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医学、护理、营养、心理等,各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团队合作MDT护理模式强调团队合作,各学科专业人员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决策,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多学科团队强化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代谢指标的影响

多学科团队强化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代谢指标的影响
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3年 第 1 9卷 第 1 0期
I M HG N,Ma y 2 0 1 3 ,V o 1 . 1 9 N o . 1 0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 P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治疗过程 中会出现不按时服药、中断治疗等现象 ,影
2 结 果
D O I :1 0 . 3 7 6 0 / c m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3 . 1 0 . 0 0 9 基 金项 目:威海市科技局计划 项 目 ( 2 0 1 2 G N S 0 4 4 — 0 9) 作 者单位 : 2 6 4 4 0 0 威海市 文登 中心 医院 门诊 部 ( 吕召 霞 、贾荣娟 、姜庥每 ) 药学部 ( 李 惠云 );2 6 4 4 0 3 威海 市文 登宋村 中心医院护理部 ( 林治萍 )
年后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血糖 、血脂 、血压 、体重 、脂肪 、肌肉 、蛋 白、骨总量等方 面的变化。结果
干预 1 年后 ,两组研究 对象 除 H D L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外 ,干预 组其他 指标如体 重 、B M I 、脂肪含 量 、血 压 、空腹血糖 、糖 化血红蛋 白 、血脂总胆 固醇 、甘油 三酯 、低密度脂 蛋 白均低 于对照组 <0 . 0 5 ) ;干预 组T C、T G、血糖 、B MI 、血压达标 率较 对照组高 <0 . 0 5 ) 。结论 多学科 团队强化干预对糖尿病 高危人 群代谢指标有显著 的影 响 ,能帮助干预对 象建 立健 康的生活模式 ,从而减少糖尿病 的风险 因素 。
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见表 1 。
表1 两组 患者健康 教育效果 比较 ( %) ]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老年糖尿病具有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等特点,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医护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全面护理需求,因此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概念多学科协作护理是指医生、护士、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等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病人护理工作,通过协作和协调,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医护分工模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为病人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情况等,这就需要护士和营养师参与进来。

护士能够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而营养师则可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体重等指标。

2.除了医生、护士和营养师之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心理医生的关注。

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患者排解焦虑、抑郁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的积极性。

3.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参与。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患者解决就医难题、化解家庭矛盾、协调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等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优势1.全面有效地协调医疗资源。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护、营养、心理、社工等多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的专长,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

2.提高患者护理水平。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避免了传统医护分工模式的局限性,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

(2024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处方审核继续教育答案

(2024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处方审核继续教育答案

4
药物治疗目标与原则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水 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2024/3/26
药物治疗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 、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以及注 意药物副作用等。
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最 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5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口服降糖药物
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等,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 或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 血糖。
21
经典案例剖析:成功控制血糖波动
1
案例介绍
分享一个成功控制血糖波动的经典案例,包括患 者的基本情况、治疗过程、血糖控制情况等。
2
治疗策略分析
对该案例的治疗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药物选 择、剂量调整、用药时机等方面的考虑,以及患 者生活方式的改善等。
经验总结
3
总结该案例的成功经验,如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 要性、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意义等,为其他医生 提供借鉴和参考。
DPP-4抑制剂临床应用
可用于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
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SGLT-2,减少滤过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葡萄 糖的肾阈值,从而增加尿糖排泄。
SGLT-2抑制剂临床应用
可用于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
DPP-4抑制剂注意事项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鼻咽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一些 患者可出现低血糖;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或患有胰 腺炎的患者。
2024/3/26
03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腹泻等;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但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时可能发生低血糖;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强调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皮 肤科等多学科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协 同作用。
综合治疗策略
详细介绍药物治疗、血管再通、创面 处理、截肢等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手段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阐述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在糖尿病足 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相关的教育 和管理建议。
02 糖尿病足防治现状及挑战
身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05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团队建 设与培训
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重要性
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
通过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可以整合内分泌科、血管外科 、感染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糖尿 病足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多学科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领域的优势,提高诊疗效 率和质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 度。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 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6
目 录
• 引言 • 糖尿病足防治现状及挑战 • 多学科合作在糖尿病足防治中应用 • 专家共识解读及临床实践建议 •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团队建设与培训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糖尿病足防治水平
多学科合作有助于综合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糖尿病足 的预防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截肢率和死亡率。
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根据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程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晋升机会等,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糖尿病患者入组MMC管理的价值研究

糖尿病患者入组MMC管理的价值研究

糖尿病患者入组MMC管理的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将糖尿病患者纳入多学科协作(MMC)管理的价值,并评估该管理模式对病情控制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MMC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将糖尿病患者纳入MMC管理具有显著的优势。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糖尿病;MMC;血糖控制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6亿人,这个数字预计将继续增加。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负荷[1]。

传统上,糖尿病常规管理主要由内分泌科医生负责,通过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来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随着糖尿病的复杂性和慢性进展,单纯的内分泌科管理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近年来,MMC管理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MMC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团队协作的方法[2]。

能够提供更为综合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将糖尿病患者纳入MMC管理的实际意义,具体如下:1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3.25±2.91)岁,BMI:24.63-28.24,糖尿病病程:1-4年;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51岁,平均年龄(63.21±2.32)岁,BMI:25.02-28.14,糖尿病病程:1-6年。

糖尿病工作计划

糖尿病工作计划

CHAPTER
07
工作计划风险评估与应对
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病情变化多样性
糖尿病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 变等。
患者依从性差
由于治疗周期长、生活方 式调整困难等原因,患者 可能难以坚持治疗计划。
医疗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难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诊 疗需求。
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 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糖尿病科研和技术支持
加强糖尿病科研投

加大对糖尿病科研的投入力度,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糖尿病 相关研究和创新工作,推动糖尿 病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和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并发症 发生率等,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政策建议和倡导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向政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倡导,推动糖 尿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糖尿病防治 事业的发展。
CHAPTER
06
工作计划预期成果
提高糖尿病患者知晓率和生活质量
普及糖尿病知识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 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 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水平。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饮食、运动、药 物等方面的指导,以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和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6-01T10:30:47.77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孙鸿炀[导读] 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糖浓度过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乐东黎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海南省 572536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糖浓度过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特征就是患者高血糖,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通常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

另外新时期下糖尿病合并其它病症也越来越常见。

所以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关键词:糖尿病;内科护理方法;治疗总有效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

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36例;年龄34~68岁,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44例;年龄46~79岁。

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内科护理,统计临床疗效。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作为判定标准,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者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均认为是罹患糖尿病。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各项护理操作均遵循护理会议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

护理工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指导、病情护理、对症休息、指导休息、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内科护理,下面是采用内科护理的具体情况。

1.3.1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临床护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临床治疗上患者应该更加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以配合医生的治疗,对自己的饮食进行科学搭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
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
糖尿病新世界2019年9月
[作者简介]李彩云(1976-),女,山东潍坊人,硕士,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糖尿病属于一类发病率极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过高,发病群体大都为老年群体。

该疾病是一类根治十分困难的疾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愈方式,只能对其病情的发展进行控制,但是在该过程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1],若没有对其采取有效的配合控制措施,容易加重患者病情,引起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加重患者机体的痛苦及心
理负担。

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措施,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饮食计划以及作息、治疗注意事项等来减少患者血糖受到的影响。

该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120例,主要分析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该研究纳入的患者为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总共有120例,将其采取常规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6例、34例,年龄分布段为60~80岁,年龄均值为(68.4±3.5)岁,病程均在3~11年间,平均病程为(6.8±1.2)年;研究组: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8例、32例,年龄分布段为58~80岁,年龄均值为(67.8±3.2)岁,病程均在3~12年间,平均病程为(6.5±1.3)年。

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展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糖尿病常规诊治措施、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

研究组则采
取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2-3],其具体管理内容如下。

①建立多学科协作管理小组。

进行多学科协作管
理小组的建立时需要做好成员的选择,在小组当中的成员应当包含糖尿病专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心血管科以及精神科的护理人员,选择的护理人员必须是年资在5年以上的,管理小组组长由糖尿病专科护士长来担任,可以将专科医师邀请过来作为团队顾问。

成立小组后需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控制措施、治疗方法、风险因素等,每一位成员都需要考核通过才能正式参与管理。

②进行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小组内进行
合理分工,对糖尿病患者在各科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各个专科护理人员负责该科的问题汇总,其中糖尿病专科主要负责对糖尿病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例如患者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低血糖等,并收集患者饮食、运动习惯;心血管专科则负责评估患者自身心血管情况,心脏状况、是否存在高血压、心功能水平等;神经内科负责分析神经方面的问题,是否存在肢体障碍等;老年科则主要负责针对老年患者制定相关的锻炼措施,包括吞咽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等;营养师则负责对每位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汇总其在营养摄入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环节;精神科则主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心理疏导计划。

小组内进行讨论,探讨个性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在患者身上具有实用性。

③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措施。

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计划制定后,各科配合进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注意事项、血糖检测等方面进行管理,当出现血糖异常或者是发生
DOI:10.16658/ki.1672-4062.2019.17.105
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彩云1,刘全义2
1.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
261206;2.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
262118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其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方法该研究纳入的患者为该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总共有120例,将其采取常规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则接受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接受医院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并记录这两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几率。

结果数据显示,在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出现低血糖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可以采取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对血糖的控制措施,促进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9)09(a)-0105-02
105
·临床护理·
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2019年9月
治疗不良事件时立即采取调节措施;心血管科以及神经系统内科则根据其评估患者心功能、肢体功能等情况为老年科提供相应的数据,必要的情况由心血管科和神经内科进行药物辅助管理措施,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老年科则对结合患者各项指标检测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指导,包括上述的吞咽功能锻炼、肢体锻炼等;营养师则结合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能量消耗情况进行科学的饮食计划的制定,并做好监督措施,保证患者合理进食,避免使用高糖、高脂等食物;精神科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后分析其异常情况,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措施,该专科人员需要多和患者接触,因此需要保证管理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技术水平,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接受不同的管理措施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评估。

并记录两组低血糖发生数量。

1.4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数据进行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不同管理措施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水平对比(x±s)
2.2对比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
对照组出现8例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出现1例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67%。

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4.501,P=0.001)。

3讨论
糖尿病在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一种代谢性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发生变化,该疾病发
病率逐年升高。

该类疾病患者大多数以及大多时间都在
院外接受治疗,没有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患者自
我管理能力不强,在各方面的管理力度不足,对疾病的
控制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促进疾病的发展,影响到患
者的身心健康。

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
展开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辅助护理措施[6],因此针对这些护理的进行还需要采取全面的综合管理措施。

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包括
了糖尿病专科、心血管专科、精神科、营养师等,建立多
学科协作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通过其负责的专科内容
对患者进行评估,寻找存在的问题,讨论相应的管理对
策,可以通过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实施针对性的
管理措施,确保能够对护理各环节的进行实时有效管理,
同时也可以避免患者因为机体某一问题反复到多个科
室会诊的情况,缓解患者治疗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干
预措施的全面性,在多个方面满足患者的需求。

该研究针对该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
措施,通过多个专科护理人员共同配合,对患者进行有
效管理,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很好,
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属于一种十分
高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提高对
患者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文君,白睿敏,邵晴晴.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
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2):102-106. [2]张琼,苗素琴.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路径管理在麻
醉科手术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
(2):253-256.
[3]戈欣,苏娟,高智红.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Ⅱ型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46-49.
[4]高秀秀,王富珍,张沛刚.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不良事件
上报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8,47(21):190-192. [5]张晓,朱琦,彭方苏.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
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3(9):58-61.
[6]王惠丽,阿吉古丽,张荣霞.多学科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
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16,46(3): 361-364,367.
(收稿日期:2019-06-03)
组别空腹血糖(mmol/L)
对照组(n=60)研究组(n=60) t值
P值7.13±1.68
6.61±1.50
9.011
0.001
餐后2h血糖
(mmol/L)
8.21±1.82
6.83±1.75
11.278
0.000
糖化血红蛋白
(%)
6.88±0.98
6.28±1.45
6.643
0.002
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