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日本治未病研究概况-柳承希

韩国、日本治未病研究概况-柳承希
韩国、日本治未病研究概况-柳承希

215

第18卷 第1期 2016 年 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1 Jan .,2016

[ 41 ] 李文菊,严兴海.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

床研究[ J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 ( 4 ):31-32.

[ 42 ] 王小娟,周恒,郭璇,等.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

动力及ENS-ICC-SMC 网络超微结构的影响[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 ( 24 ):134-139.

[ 43 ] 张震.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D ] .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 44 ] 万辉勤.舒肝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J ] .中

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 ( 12 ):1394-1395.

[ 45 ] 黄颖.四磨汤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浆

胃肠激素的影响[ D ]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 46 ] 陈秋萍.疏肝和胃法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 D ]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 47 ] 石亮.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D ] .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 48 ] 肖硕实.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MTL、GAS、VIP 的

影响[ D ]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 49 ] 刘善芝.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疗效观察[ C ] //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

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南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学会,2009:2.

[ 50 ] 贺会刚,李小芬.大黄建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 J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 ( 12B ):45-46.

[ 51 ] 张洪宇.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8例[ J ] .现代中

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 19 ):2398-2399.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学术思想不仅奠定了后世医家对治未病研究的基石,而且形成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治未病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至今中国对治未病的研究最为丰富而完善,而且对韩国、日本的影响较为深刻。在本文通过研究韩国和日本古今治未病的发展概况,以拓展今后治未病研究之思路。

1

韩国对治未病的认识和研究

从1970年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韩国的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至今,对各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方面上,韩医学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对养生方面有欠妥之处。

1997年Sun-Dong Lee 教授[1]首先提出韩国“未病”研究的必要性,而他将“未病”分为健康未病、潜病未病、前病未病、传变未病。Jin-Ha Min 等[2]揭示现代治未病思想的意义,现代治未病思想由西医的预防医学和韩医学的养生观结合而形成,而可能补救现代医学的不足之处。Sang-Jae Lee 等[3]说明治未病为改善和调整半健康(虚弱)状态的一种积极方法,而且提示韩医学辨证为未病诊治的重要因素。

1.1 《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对治未病的研究

1.1.1 《东医宝鉴》对治未病的研究

(1)《东医宝鉴》的概述。《东医宝鉴》于1610年由许浚编著,该书对韩医药学的基础理

韩国、日本治未病研究概况

柳承希,任艳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摘 要:

未病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观出发而建立的中医独特理论。“上工治未病”思想已被广泛接受,其学术思想从古代就影响了韩国和日本,不仅奠定了两国医学的基础,而且促进了本民族独特的医学发展。

关键词:治未病;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四象医学;汉方医学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1- 0215- 03

收稿日期:2015-04-10

作者简介:柳承希(1973-),女,韩国首尔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药理论与应用的研究。通讯作者:任艳玲(1963-),女,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方药理论与应用的研究。E-mail:yanlingren@https://www.360docs.net/doc/8c9321303.html,。

A Survey of Korea and Japan on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LIU Chengxi,REN Yanl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Theory of the undisease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s a guide,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e relationship of form and spirit”from an overall point of view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CM special theory.“Work o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has been widely accepted,the academic thought from ancient times has affected South Korea and Japan,the two countries not only laid the foundation of medicine,and promote the nation's unique med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Dongyi Baojian ;Dongyi Choushi Baoyuan ;Sasang medicine;Kampo Medicine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1.070

21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8卷

论、病证医方、药物方剂和针灸等进行了全面总结,是一部汇集了16世纪以前东亚医学知识的百科辞典,对东亚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韩国至朝鲜时代,大部分依靠从中国传来的医学书籍治病,但中国医书符合对中国的人、地理风土条件所撰写的,因此在临床上时有不合适表现。中医学在临床上以《伤寒论》为中心,强调伤寒和中风,但韩国与中国气候、饮食习惯有所不同,以类伤寒和类中风为多见。许浚在临床上发现这样的问题,要确立符合韩国人特点的东医学,例如缩小伤寒、中风的内容,根据韩国人的

标准,多用乡药、调整药量等。《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之一集例》云:“王节齐有言曰,东垣北医也……丹溪南医也……则医有南北之名尚矣,我国僻在东方医药之道,不绝如线,则我国之医,亦可谓之东医也。”

(2)《东医宝鉴》“未病”相关的辨证。Jae-Chul Lee 等[4]

研究韩医学的“未病”与辨证的相关性,而在《东医宝鉴》五脏六腑辨证基础上,进行了与未病相关的辨证比较分析。见表1。

五脏六腑的虚证均包括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症状,而提示以睡眠障碍、运动系统、疼痛等为诊断指标,气虚、血虚的指标包括体型、面色、饮食障碍、性机能异常等。在五劳、六极、七伤包含与五脏相关器官的虚证,其中在五劳还包括情绪障碍症状,而在六极中与疼痛、运动和感觉障碍有关的症状比较多。七伤大多是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一般经过五劳和六极之后,发展成为七伤。

1.1.2 四象医学对治未病的研究

(1)四象医学的概述。四象医学为一种传统的韩国体质医学,是在韩国本民族固有文化和东医药学的基础上,吸收中医相关理论,结合防病治病的传统经验,融合体质、气质、社会心理学等,从而形成和发展的一门独特的韩国传统医学体系。《东医寿世保元》是李济马所著的第一部四象医学经典专著。他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黄帝内经》的五态人中取其太少阴阳人,舍其阴阳和平人,把人分成四象(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作为辨象施治的纲领。而且他通过人之性情的个别特性,提示生理病理的差异和治疗、预防、摄生等具体的方法论,从而创立了四象体质医学。《东医寿世保元》共分四卷、625条,其中在《广济说》强调论述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而提示治未病思想。(2)四象医学的养生观。《四端论》云:“五脏之心,中央之太极也,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也”,李济马认为四脏是生命活动的主体,强调心的功能,因为心为一身之主宰,所以通过调心,中节喜怒哀乐的发动,才能摆脱偏重的性情而接近圣人的知性,终究预防疾病的发生和维持健康。

《东医寿世保元·医源论》云:“心之爱恶所欲,喜怒哀乐偏着者为病”,《广济说》云:“天下之受病都出于妬贤嫉能,……好贤乐善,天下之大药也”,强调平素精神心理的修养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四象人辨证论》云:“太阴人察于外而恒宁静怯心,少阳人察于内而恒宁静惧心,……如此则必无不寿,又曰太阳人恒戒怒心哀心,少阳人恒戒哀心怒心,……如此则必无不寿”,《四端论》云:“太阳人哀极不济则忿怒激外,少阳人怒极不胜则悲哀动中,……如此而动者,无异于以刀割脏,一次大动,十年难复,此死生寿夭之机关也,不可不知也”。而提出四象人的精神心理因素和哀乐相成、喜乐相资,还有心灵创伤的危害性。他还解释各种生活习惯对健康如何影响,《广济说》云:“懒怠减寿”“勤干得寿”“怠慢则必夭,勤干则必寿”,强调适当的劳役对健康有利。《广济说》云:“饥者之肠,急于得失则肠气荡矣”,“饥而安饥则肠气有守”,提示了规律的饮食习

表1 《东医宝鉴》的五脏六腑辨证与未病相关辨证比较

在《东医宝鉴》上的五脏六腑辨证

与“未病”相关症状

肝气虚则恐,目籁籁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情绪、视觉障碍心心气虚则悲,心气虚者其人多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情绪、睡眠障碍,躯体疼痛脾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运动、消化系统障碍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虚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呼吸系统异常肾肾气虚则厥,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肾虚则心悬如饥,善恐情绪障碍,疼痛胆胆虚则恐畏不能独卧,胆虚则不眠情绪、睡眠障碍胃虚则泄,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二便异常,肥胖,饮食障碍大肠肠虚则鸣

肠运动障碍膀胱膀胱虚则小便不禁小便异常胞淡白者虚也;色淡者气血俱虚;凡行后作痛者虚也,小而淡者血虚也,多者气虚也;过期不来是血虚;久带下阳气虚极

月经不调、带下异常

气虚形肥而面浮白者阳虚;饥饱劳役伤胃气则阳气虚;呼吸少气,懒言语,动作无力,目无精光,面色白,此兼气虚也;脉微弱,少气力,自汗不止者,阳虚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面色、饮食异常,情绪障碍,呼吸系统异常血虚形瘦而面苍黑者阴虚;房劳思虑伤心肾则阴血虚;每日午后恶寒发热,至晩亦得微寒而解,脉必虚濡而数BMI,面色、性机能异常,精神压力五劳忽喜怒,大便苦难,口内生疮,此为心劳;面目乾黑,精神不定不能独卧,目视不明,频频下泪,此为肝劳;口苦舌强,呕逆醋心,气胀唇焦,此为脾劳;短气面肿,鼻不闻香,咳嗽唾痰,两胁疼痛,胀痛喘息不定,此为肺劳;小便黄赤,兼有余沥,腰痛耳鸣,夜间多梦,此为肾劳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二便异常 面色异常,呼吸系统异常虚劳凡饮食减少,精神昏短,遗精梦泄,腰背胸胁筋骨引痛,潮热自汗,痰盛咳嗽,是虚劳常证也

饮食障碍,精神压力,疼痛,性机能异常,寒热感,咳嗽

六极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为筋极;牙齿动,手足痛,不能久立疼痛,为骨极;面无血色,头发堕落,为血极;身

上往往如鼠走,体上乾黑,为肉极;气少无力,身无膏泽,翕翕羸瘦,眼无精光,立不能定,身体苦痒搔之生

疮,此为精极;胸胁逆满,恒欲大怒,气少不能言,此为气极运动系统障碍,面色异常,感觉系统

障碍,疲劳,情绪异常

七伤

阴寒,阴痿,里急,精漏,精少,精清,小便数;阴汗,精寒,囊下湿痒,小便涩数,夜梦阴人,其病皆小便赤热,

或如针刺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8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惯对消化能力有益。《少阴人泛论》云:“盖有病者可以服药,无病者不可以服药,重病可以重药,轻病不可以重药,若轻病好用重药,无病者好服药,脏气脆弱,益招病矣”,“盖有病者,明知其证则必不可不服药,……历观于世之服鸦片烟、水银、山参、鹿茸者,屡服则无不促寿者”,明确地论述了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滥用的危害性。如此,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上所阐述的各方面预防保健、养生之道成为韩国治未病思想的基石。

从前,韩医学重视治已病而忽略治未病,现今越来越重视治未病的研究,对于韩国未病学的理论和实践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 日本对治未病的认识和研究

近30多年来,随着接受中医学理论与各种治疗方法和养生保健,在汉方学界对治未病研究日益兴起和壮大,为了专门研究“未病”,建立了未病研究机构,并创立了一些未病学会。日本对现代医学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后来接受中医学理论的知识,对未病的研究以结合中西医学的知识而发展下来。

日本著名学者有地滋教授的论著[5](徐秉玉译)中,将未病分为两种,一种是脏器相关性未病,另一种是免疫遗传性未病和遗传代谢性未病。脏器相关性未病,是指在《难经》《金匮要略》上的从五脏相关的角度,某一个脏腑的损伤影响其他脏腑,以肝病为例,《难经·七十七难》云:“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免疫遗传性和遗传代谢性未病,是指尚未确定疾病时期的未病,一般统称的未病属于此未病。他还提出在气血津液中,血的病理变化(瘀血)是未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防治瘀血是重要的治未病法则。

武市昌士教授[6]介绍了几位未病专家的见解。永田胜太郎将疾病分为机能性病态(第一阶段)、器质性病态(第二阶段)、致死性病态(第三阶段)的三个阶段,并按阶段顺序来进行。现代医学主要在第二阶段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作用,但在第一和第三阶段的诊治上尚未找到明确的方法,在此所说的第一阶段为未病。他强调医者应该注重疾病在病理学上未完成状态(未病)的诊断和治疗。本多胜一将“未病”定为“走向健康的状态”,而研究治疗和未病的相关性,分为前阶段性、后阶段性的两个阶段未病。前阶段性未病具有从潜病未病态防止传他病的作用,还有后阶段性未病是指在治病过程中出现的非健康并未病态阶段,因此未病具有在健康和现病之间的梯子的作用。下图为他将研究的未病理论的模式示意图。见图1。

日本古代文献永富独啸庵所著《吐方考·六》云:“古曰,上工治未病,岂惟未病之人,既病之人亦有未病”,《吐方考·九》云:“古人之技,不在既病而在未病矣”。在此所谓未病就是遗传有关的未病,发病前必须及时治疗,不然会发展成难治病,因此所谓治未病就是相当于防治的意思。福生吉裕先生认为未病包括有自觉症状但检查结果正常和无自觉症状但检查结果异常,若不采取措施后者状态,不久发展成为疾病的一种状态,例如,在高血压、高血脂症的初期没有症状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等,稳定期的肝炎为肝硬化、肝癌的“未病”。依然如此,未病为疾病前的一种状态,又称为“现代版未病”,还有宫田健教授也认为西医的临界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脂肪肝等可称作为未病,而强调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压力和环境问题是未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现代社会应注重未病的治疗[7]

注:①未病的范围;②疾病的进展或恶化;③好转;④ 潜病时期;⑤走向疾病的未病阶段。

图1 本多胜一未病理论的模式示意图

韩医学和日本汉方对治未病的研究,均在古代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而发展下来。韩国和日本对治未病研究的特色,韩医学在于辨象(体质)与辨证的结合,日本汉方在于结合中西医学知识而从现代遗传学角度来研究。虽然中、韩、日各国的治未病研究性质不同,但它们均重视治未病的研究,因此通过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探讨,治未病研究领域合作进一步加深,期望治未病研究的扩展。◆

参考文献

[ 1 ] Sun-Dong Lee,Myong-Dong Kim. Study on Sigi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of Preclinic Phase Theory(=mibyung)in Orental

Medicine[ J ] .Kor J Oriental Preventive Medical Society,1997,1

( 1 ):105-117.

[ 2 ] Jin-Ha Min,You-Sang Baik,Woo-Chang Jang,et al. A Study on the Theory of Chimibyeong[ J ]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Journal,2010,23 ( 1 ):257-277.

[ 3 ] Sang-Jae Lee,Song-Shi Li,Do-Hoon Kim. A Study on the trends of Meebyung research[ J ] .Oriental Medical Classics Journal,2010,23 ( 5 ):23-34.

[ 4 ] Jae-Chul Lee,Sang-Hyuk Kim,Young-Seop Lee,et al. Overview of relations between concepts of sub-health(Mibyung)and

Korean medicine patterns[ J ] .Kor J Oriental Preventive Medical

Society,2012,16 ( 2 ):31-39.

[ 5 ] 徐秉玉. 用现代医学观点考察中医学的“未病”[ J ] .日本医学介绍,1983,4 ( 2 ):27-28.

[ 6 ] 武市昌士.未病的东西医学[ M ] .朴英培,金荣禼,译.韩国:君子出版社,2008:23-25.

[ 7 ] 沈红艺. 日本对“未病”的认识和研究[ J ] .中医文献杂志,2008 ( 5 ):22-23.

217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第四节:二十世纪以来《长恨歌》研究之三:爱情主题说

在建国后三十年关于《长恨歌》主题的论争中,“爱情主题说”似乎并不占优势。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儒家诗教传统,这一传统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相对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因此往往要求作品就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政治性的看法,而较少涉及极其普泛化的爱情。即使在作品中写到爱情,也往往是作为比兴寄托的手段而出现的,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诗教传统不仅影响文学创作,而且也影响文学批评,因此,在对作品进行批评时,往往以有无讽谕惩劝为重要的最衡量标准——有则称扬之,无则贬斥之。建国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规避或忽视普泛化的感情。在文学研究领域,奢谈封建帝王后妃之间的爱情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即使在持“爱情主题说”者那里,李、杨的爱情也往往被泛化为普通人民大众的爱情,仿佛不如此便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深入,学术空气逐渐活跃,学术禁忌逐渐解除,“百家争鸣”再次也是在更根本的意义上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伴随着学术春天的来临,持“爱情主题说”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并日渐受到比较多的人的注意,此派观点在整个《长恨歌》研究中所占的分量也逐渐加重,以至后来占据了一定的优 势。 持“爱情主题说”者的主要观点,大多与持讽谕主题说者针锋相对, 其大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李、杨可能而且确实存在真正的爱情。持“讽谕主题说”者多从历史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李、杨不可能存在爱情,但持“爱情主

题说”者则认为,探讨《长恨歌》的主题,应完全从作品本身出发,从作品提供的人物形象出发,必须把作品中的李、杨与历史上的李、杨区别对待,而不能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代替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白居易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对历史事实作了筛选和剪裁、改造,剔除了那些不利于表现李、杨爱情的东西,选取和集中了那些最能表现李、杨爱情的真挚、纯洁、缠绵、坚贞的东西。如把杨贵妃描绘成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纯洁少女,而隐去了历史上的杨贵妃曾五年为寿王妃、后为女道士等事实,隐去了历史上她与安禄山的暧昧关系,也隐去了唐玄宗与杨氏姊妹特别是虢国夫人的丑行等等。持“爱情主题说”者还针对持“讽谕主题说”者利用恩格斯“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官方社会以外纔有”,以及“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的事情,在统治阶级的实践中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的论断否定李、杨爱情的观点,指出恩格斯所指的是王公年轻时由父母决定的那种婚姻,而李、杨的结合显然不属此例。恩格斯在上述论断之后,接着又说:“至多只是在浪漫事迹中,或者在不受重视的被压迫阶级中,纔有这样的事情。”李、杨的爱情关系正属于这种“浪漫事迹”。因此,断定李、杨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误解,而不是对作品内涵的深刻揭示。虽然持“爱情主题说”者提供的个别论据有些似是而非,但其主要观点显然具有更多的合理 性。

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

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 脑功能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那杰 在世界科学研究进入脑科学时代的进程中,近年来,脑科学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展开,已有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自从人类脑的高级机能活动可以安全地用脑图像表示以来),脑科学应用于现实的社会已经成为可能。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界线,许多不同的领域融和,特别是“脑科学”与“教育”跨学科融和形成了“脑科学与教育”(Brain—Science and Education)新的研究领域,该学科领域正在国际上急剧兴起。日本在“脑科学与教育研究”领域±大步走在世界该领域研究的前列,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脑科学与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我国关于“脑科学与教育”的研究也在蓬勃发展。了解、学习、借鉴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研究体制、研究方法、研究经验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脑科学与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本论文主要介绍日本近十年来脑科学与教育研究领域的现状及最新进展。 一、“脑科学与教育”研究领域的诞生 认识脑的本质,将对人的理解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这是长期以来脑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梦想。十年前,完全无侵害的脑机能图像法的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有可能观察部分包括日常的精神活动的脑的高级机能活动,从而使脑科学工作者的梦想有了实现可能。 学习与教育,一直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文科系的实践科学领域。但是,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学习是“由于环境来的外部刺激,构筑神经回路网的过程”,教育是“调控、辅助构筑神经网所必要的外部刺激的过程”)。因此,学习和教育与脑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再考虑学习与教育,可得到从胎教期起,经过幼年期、青年期,甚至高龄期直到一生总括的概念。从胎儿期羊水中的的环境开始,育儿、保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语言教育、障碍儿童教育、机能训练、业务教育、痴呆预防、治疗、非正常行为防止、法学理论、教育经济学等,可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学习与教育定义可以重新考虑。特别是乳幼儿期,它是构筑成为思考、感觉神经回路的基础、基盘的最重要的时期,根据脑神经科学对此深入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人的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等的基础是脑的高级机能活动,由于脑科学的介入,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的世界相互架桥、融和的兆头正在明显化。从这种潮流中产生出新的典型的研究领域就是“脑科学与教育”。 二、日本率先在世界上倡导“脑科学与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1995年,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现称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主办了“环境计测研究的最前沿”跨专业研究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会中开设了的“环境与大脑的相互作用”专题。在这个专题研讨中提出了以下概念。即,“地球上的人工物质快速的增多,其结果就会造成对自然界有影响的环境问题发生”。“人的大脑新皮层的快速进化,就可以有使用更复杂的工具和语言的结果”。反之,“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发达的脑做成的人工物质的包围中生活”。这个结果是“通过环境等外部刺激构成神经回路网的大脑本身有很大的变容”。因此在这里发生了“到现在我们从未经验过的新的社会问题”。而且在继续主办的研讨会中,通过探索创造所谓“物质”(MaterialsHistory)的新专业的可能性,提示了“人是存在于物质的历程上”,甚至可以说,“人的精神计测存在于物质计测中”的概念。并阐明了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经过几年的考察和研究实践,在20世纪最后一年的2000年,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又主办了更深入一些的跨专业“养育脑:学习的科学”(Developing the Brain: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Education)研究交流研讨会。连续4天的研讨会,约50多名的日本国内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及最领先的专家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艺术等各个的专业的界线,彻夜充分研讨,确立了日本独特的称为“脑科学与教育”的崭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在2001年开始,日本文部省、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在世界上率先公开研究“脑科学与教育”,在社会技术研究中开设了“脑科学与教育”研究领域,并开始向全国公开招标研究课题,在国内多数学者申报的研究方案中,每年选出3件特别优秀的研究计划予以特殊资助。 另外,为了使“脑科学与教育”研究有更大的发展,文部行政和科学技术行政及文部科学省的3部门连合,在2002年设置了关于“脑科学与教育”研究指导委员会(座长:伊藤正男,理化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名誉教授,原所长/研究工作组主查:小泉英明,日立制作所,原基础研究所所长)。日本脑科学家呼吁应尽快组织实施相关研究项目。此后,日本文部省还多次召

《试论白居易与长恨歌研究》文献综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实践材料 专业:汉语言文学 实践教学项目: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技能训练 文献综述名称:试论白居易与长恨歌研究 实践起止时间: 2015年1月13日至1月27日 班级: 2013级中文一班 姓名:王志涛 学号: 20138560 成绩: 2015年 1月 27 日

《试论白居易与长恨歌研究》文献综述 白居易作为中唐时期突出代表诗人,在李杜之后坚持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勿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勿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而《长恨歌》就是其代表之一。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学健将郑振铎称其为“很成功的一篇叙事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长恨歌》无疑是一部十分出色的爱情叙事长诗,不仅其写作手法上别具一格,而且更难得可贵是在描写杨李爱情时采用了人性角度,以情为主旋律。《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来结构全篇,但也受到佛教变文乃至道教仙化故事的影响,同时,其中还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憾恨之情的投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在创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写讽谕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慨力。 本课题主要是结合唐代诗歌发展及白居易的个人生平以及《长恨歌》,浅析近年来学界对白居易及其长恨歌的研究主要方向。为达到全面了解,笔者有侧重性查阅了大量相关著作,以下为笔者认为具有较高可信度的专业书籍杂刊: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郑振铎.插图中国文学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9 [3]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4]彭求定等编撰.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2 [5] 白居易撰,顾学颉[M].北京:中华书局,1979 通过对以上著述查阅,笔者初步认识并了解《长恨歌》相关主题内容及学界对白居易与《长恨歌》研究近况。此外,笔者还利用网络平台,登录中国知网及中国期刊网进行关键字搜寻,共搜寻相关文章期刊209篇,实际利用不足40篇,综合前人研究整理归类为以下几类: 一.关于《长恨歌》主题探寻 此类主要是试图通过对《长恨歌》主题探寻,来进一步把握白居易与《长恨歌》关联,是研究白居易与《长恨歌》常见视角。一般来讲,其分析主要有:爱情说,隐事说,讽喻婉讽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无主题与泛主题说。至于还有一部分研究集中放在对白居易生平以及时人看法上作为切入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10月11日 早在1970和1980年代,日本和韩国就率先开展研究,并批准将甜叶菊的萃取物甜菊糖作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随后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也都批准使用。但当时由于技术限制,甜菊糖苷不仅产量低,而且口感不佳,始终未能成为主流,通常你只能在配料表的末尾找到这个名字。 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率先通过甜菊糖中的主要成分莱鲍迪苷A(以下简称“Reb A”)“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决议,可作为美国通用甜味剂使用。2011年11月,向来以严苛的食品安全标准著称的欧盟委员会也宣布允许使用甜菊糖。 欧美两大市场的相继开放,让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南美植物一跃成为未来最有可能和甘蔗以及甜菜比肩的世界第三大糖源。 2008年,就在FDA认可Reb A的安全性之后,可口可乐和农产品(8.76, 0.53, 6.44%)巨头Cargill集团,迅速联手成立了以Reb A为主要原料的甜菊糖品牌Truvia。紧接着, 百事可乐和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甜味剂制造商Merrisant合资,成立甜菊糖品牌Pure Via。 与甘草、罗汉果这些已经普遍使用的天然甜味剂类似,甜叶菊最初也面临产量小、提取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代的甜菊糖因为纯度低,含有很多杂质,因此口感并不好,也只能降低10%至15%左右的含糖量。”谱赛科的亚太区技术应用经理滕建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以高纯度Reb A提取物为代表的第二代甜菊糖,则在口感和甜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和砂糖比较接近,是目前能实现量产、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甜菊糖产品,降糖水平能达到30%至50%。 从2012年起,谱赛科开始推出第三代产品,它不再仰赖单一的甜菊糖苷,而是多种提取物混合,让口感提升,同时能满足50%以上的降糖目标。 从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糖苷的过程有点类似泡茶。叶子收割之后,需要在40℃至50℃的水里浸泡很长时间。得到的液体其实已经具有甜味,但含有的多种杂质仍会影响最终提取出来的糖苷的品质。这些原始提取物需要用不同的试剂进行除杂、除色,然后进一步提取不同的高纯度糖苷。 糖苷种类不一样,甜味特征也各不相同。截至目前的研究结果统计,甜叶菊的叶子中共含有11种能产生甜味的糖苷,而其中Reb A含量最多,高达60%,而且甜度最高,口感比较纯净,因此高纯度Reb A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甜叶菊产品。提取糖苷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让它们混合之后的品质,成为各甜菊糖技术公司之间竞争的关键。 如果能让糖尿病人毫无顾忌的吃糖、让其它正常人能更放心的享受甜味,这个世界或许多多少少都会更美好一点。 甜叶菊市场调查及分析报告(20110426) 甜叶菊提取物产品与蔗糖效用对比分析

青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07-05-24 17:25阅读(1771)评论(2)一、青岛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成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内需、实现第三产业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青岛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98年青岛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013万人,海外游客19.95万人,旅游总收入69.08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7.85%。1999年上半年,国内游客546万人,同比增长17.2%;国内旅游收入 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海外游客10.74万人,同比增长28.8%;外汇收入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比同期GDP的增长分别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兄弟城市同属环渤海经圈,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仁川、釜山、蔚山、北九州、下关城市间的直线距离最近。历史上从青岛到韩国和日本就有比较通畅的海路交往,山东人在韩国和日本的华侨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交往日益加强。目前,韩国在青岛设有领事馆。在青岛的韩国企业达千家之多,人员逾2万多人。在青岛的日本企业有400多家,人员近500人。韩、日两国不论是经贸方面还是旅游方面,都在青岛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韩、日两国来青岛人员占海外游客总数的43%也可以体现出来。 青岛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经过努力,青岛已经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2000年以前,将集中力量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工程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在内的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际机场的扩建、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主要交通干道的整治,青岛旅游的硬环境将更加完善。据预测,2000年至2005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10%,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15%。到2005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19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0%,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5%。2005-2010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达到56万人次,创汇5亿元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07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0%。 二、青岛市的旅游优势和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资源丰富

日本白居易研究概况

拙稿的目的在于向贵国学界介绍日本学者研究白居易的概况。其对象基本上是从一九四五年九月至今发行或者发表的单行本与杂志论文。下面分类依次加以论述。 关于《白氏文集》给与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这里不论。 一、关于校勘的工作 日本白居易研究中最大的成果是校勘《白氏文集》工作的进展。为了论述的方便,先把《白氏文集》的成书过程与主要的版本的特点介绍如下。 白居易的文集经过了几次编辑。长庆四年(824),元稹编集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此文集前二十卷是诗,后三十卷是文。大和九年(835),编为《白氏文集》六十卷。从此白氏的文集叫《白氏文集》。此文集并不是单纯新增补了十卷,而是将增补的每一首诗文都分别编在内容相似的《长庆集》各卷的后面。翌年即开成元年(836),编成了六十五卷本,开成四年编成了六十七卷本。会昌二年(842),白居易七十一岁时,编成了七十五卷本。 这七十五卷本早就亡佚了。现在通行的是源于李从荣抄本的七十一卷本。 进入北宋不久,诗在前面文在后面的“先诗后笔本”出现了。南宋时,白居易原来编辑的“前后续集本”与“先诗后笔本”同时通行。到明代,“前后续集本”被“先诗后笔本”压倒了。从此以后,很长时间,读白居易诗文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一直用马元调校本。此马本就是“先诗后笔本”。其祖本“南宋绍兴本”也是“先诗后笔本”。其编次是与白居易亲自编辑的文集原貌大不相同的。 相反,日本元和四年(1618),那波道圆据朝鲜本印刷的“那波本”(1929年载于四部丛刊)保存原来编辑的样子。但是,文字上与“马本”相似往往有由于后世人修改的错误,而且白居易的自注都被削了。岑仲勉以削注为主要的原因断定“那波本”是日本人随便编辑的书以后,中国学界到现在还低估此书。 日本此外还留下来一些保存白氏亲手编定原来面目的优秀抄本(不是完本)。中国学界也不重视这些书。 其中最重要的是“金泽文库本”。此书向被认为是据白居易生存的会昌年间,日本留学僧惠萼抄写的书的重抄本。 次于“金泽本”的是已故神田喜一郎博士所藏《白氏文集卷三、四》平安抄本两卷。此两卷与敦煌残卷本一致的地方很多。可以认为唐代旧抄本的传本。 此外,还有正元元年(1259)编成的《管见抄》等。《管见抄》是抄出来《白氏文集》全卷之大略三分之一的、镰仓时代的抄本。 所以,关于编制则依据“那波本”,关于文字的异同则依据“绍兴本”和日本留下来的旧抄本推进校勘的工作,这就是恢复《白氏文集》本来面目的正确途径。 上述概略主要是据后面所举花房英树《白氏文集的批判的研究》一书整理的。 下面略说校勘的工作如何进展而现在到达什么阶段。 进行此工作的主要学者是平冈武夫、花房英树、小尾郊一、太田次男等人。研究中心是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现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一九四五年九月,东方文化研究所经学文学研究室开始了《白氏文集》的共同研究。其领导是研究室主任吉川幸次郎和《白氏文集》研究会的主席神田喜一郎。后来,平冈武夫做古典校订班和资料索引编辑的班长。花房英树也是此两班的成员。花了十五年的岁月,校勘的基本工作结束,出版了下述《白氏文集》三册。 他们一方面共同推进校勘的工作,另一方面发表个人的文章,对校勘的前进有所贡献。 小尾郊一《关于白氏文集传本》(东方学报·京都15一2,46.1)一文,对比天理图书馆所藏朝鲜本和“那波本”,断定“那波本”是朝鲜本的翻刻本,批评了以往“金泽本”为“那波本”所本的旧说。 花房英树校勘方面主要有下面几篇文章: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

日本国概况考试复习题

日本世情复习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苏珊是()大学的学生,今年()岁。她想利用()周时间周游日本。据说,日本() 很高。因此她决定在()购买一张日本()。只要持有这种定期票,就可以随意乘坐()的各路电车,乃至()和(),从而省下一大笔交通费。 2、飞机在()降落后,我便直驶()。这里与()的时差只有()小时。 3、苏珊下榻于()。站在窗前,可以看见外面的()。 4、她放下行李,就去了()。今天不是假日,却有那么许多人,后来听说日本的学校正在()。 5、日本朋友带她去逛第二大市区中心——()。 6、苏珊买了张地铁的日票,四处游逛。首先参观了()和()。据说,上野公园的樱 花再过()天就开了。 7、我又从国会议事堂来到()。这里是日本的()所在地,是日本的()。下午去了秋叶 原的()。这里的东西可便宜()成。由于日本电器采用()伏电压,所以什么也没有买。 8、乘新干线去博多。从东京到博多()小时,那()从这个城市的中心穿流而过。它的东边是(), 西边是()。这样,()都市福冈和()博多便融为一体了。()分钟后到达太宰府。 我在站前租了一辆出租(),游览了()。 9、乘快车()到达长崎。从长崎车站坐()到()。()有关于遭受() 的资料展览,看后令人()。 10、我乘坐旅游车参观完()、()、()和()之后,又直赴()。是长达()小 时的远途旅行,我用()的日语和()交谈,结识了()。 11、九州地区苏珊只游览了()。()和(),且留待下次来日本时再去。 12、从博多乘()去广岛。将一个遭受过()轰炸的城市称为(),未免有些 太过()。在()里,我思索着人类和平问题,度过了这一宝贵的时刻。 13、中途下车参观了()。这座建于()世纪的(),据说也叫()。我足足花了() 小时参观完这座古城堡。 14、仓敷有()和()。在这小小的一隅之地,却汇集着许多世界一流的()及(), 这里被称作()。 15、到达京都,决定先到()去。接着去了()。从这儿稍兼行程,便到了以石缀庭院闻名于 世的()。在()桥附近品尝了()晚餐。我浏览着狭窄的街道两旁的()、()商店,不久便到了()。 16、()和()一样都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置身此地,会使人感到仿佛是在观看()的布 景。从奈良站乘公共汽车前往()。人们说奈良是()的麦加圣地。身着()的高中生成群结队,我在堪称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的()里瞻仰了()。它很大,似乎()就可以托住()来个人,呈现出一副()。 17、到了奈良,还是去看看()吧,于是去了()。这里约有()头鹿,鹿的主食是公园 里的(),这里的雌鹿占()。 18、在上野乘坐东北新干线去岩手县的()。旅途仅用了()小时()分。东北新干线于() 年()月开通。于盛冈乘坐日铁特快()号去函馆。据说以前去函馆必须(),但是现在()隧道已把()和()连通。我们坐着列车从()穿过,真是觉得不可思议。 19、我来到北海道的大门——()。由于()的缘故,虽说才早上()点钟,却已是()。 市场上出售()、(),以及刚打捞上来的()等。真不愧是北方的()。夜晚,乘坐()登上函馆山。夜景非常美丽。 20、在()公园,湖中浮出几座小小的(),池沼里映照着()的山姿,令人百看不厌。

白居易著作与研究简介及其生平轶事

白居易著作与研究简介及其生平轶事(上)穆恭 三、白居易著作与研究简介及其生平轶事 1、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他的“独善”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当他受皇帝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白居易诗《溪村》插图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六言唐诗画谱》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密切联系于当时代的“政”。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又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指“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所谓“六义”、“风雅比兴”,则是指诗歌指陈时政的美刺作用。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他在“美刺”中更着重“刺”的一面,强调诗歌批评社会政治的功能,要求“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寄唐生》),“上以纫王教”,“下以存炯戒”(《策林》六十八),指出“欲开壅敝达人情,先向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例如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实践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地理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美国的中小学在地理教学中都实施了“应用学习”的方式;法国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在地理学科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此外,为了适应地理改革的需要,各国都将地理实践活动纳入正常的地理教学计划中。如:在爱尔兰,新的地理计划增加了野外考察内容;法国和丹麦还建有专门的地理野营学校;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的学校读有野外地理研究基地;在英国,规定高年级野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此外,地理考试时也大量引用野外工作的资料和成果;日本在乡土地理教材中还向学生介绍附近地域的调查方法,包括怎么样阅读地图、怎样到市县政府和派出所搜集资料、怎样将统计数据绘成图表、怎样从事城市交通和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及其调查的步骤、如何确定访问和调查的对象、如何写调查报告等。[?? 国内研究进展 1、关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及意义的研究 2001年李通和李岩梅经研究指出,“在这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即知(认知活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外在行为、状态的价值性情绪体验)、意(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和支配行为的活动)三方面都可以得到发展。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方面正可以发挥作用,因为实践活动不仅指向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思维和活动的模式及方法,指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2003年刘广义在《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起及意义》一文中对中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意义做了重要的阐述:①地理实践活动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对学习对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的实现;②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自主学习;③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展学习空间;④新评价机制的重要依托。[?? 而吕鸿则认为”地理实践活动是相对与课堂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它以能力培养、人格教育为主要目的,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探索、表现机会。地理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中学地理的教学目标,除了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来市县,还必须通过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才能全面完成。因此,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课堂”。[?? 2008年唐之冰在《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指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贝贝则认为地理实践活动再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他在《地理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和调动学生参加科学技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等。”[??

日本概况复习题

《日本概况》思考题 从A~D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日本“成人の日”是每年的A。 A.1月15日B.3月3日C.5月5日D.11月15日2.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战败投降日是1945年的B。 A.7月7日B.8月15日C.9月18日D.10月10日3.盂兰盆节时,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俗。这在日语叫做C。 A.お歳暮B.お土産C.お中元D.プレゼント4.“雛祭り”在民间也叫做D。 A.大文字B.端午の節句C.鯉幟D.桃の日 5.在日本,每年的2月3号夜晚有撒豆驱鬼迎福的习俗。这一天被叫做B。 A.七五三B.節分C.彼岸D.七夕 6.与“洋楽”相对应的日本本土音乐叫做B。 A.能B.邦楽C.三味線D.狂言 7.日本把沏茶、饮茶的规矩称之为“茶道”。而创立茶道的人是B。 A.丰臣秀吉B.千利休C.小原流D.松尾芭蕉8.平假名是将万叶假名简化而来的。由于在女性中使用最多,故也称为D。 A.上手B.下手C.大手D.女手 9.下面四人中,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D。 A.纪友则B.紫氏部C.夏目漱石D.川端康成10.被誉为日本文学双璧的人是夏目漱石与D。 A.田山花袋B.三岛由纪夫C.有岛五郎D.森欧外 11.在日本的锁国时代,唯一对海外开放的城市是A。 A.长崎B.广岛C.九州D.冲绳 12.下面四县中,属于日本关东地区的是B。 A.岩手县B.千叶县C.福岛县D.广岛县 13.富山县、长野县、山梨县均属于日本的C地区。 A.中国B.四国C.中部D.东北 14.扎幌市是D政府机关所在地。 A.冲绳县B.大阪府C.京都府D.北海道 15.《源氏物语》描写的是日本C宫廷贵族的生活。 A.室町时代B.弥生时代C.平安时代D.飞鸟时代16.《源氏物语》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作者是C。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金融支持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及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三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和跨国层面,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金融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理论的发展,逐渐深入到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 1.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1912 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金融体系的发展对经济运行具有积极的意义。他认为金融机构的运行可以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使资本配置到具有高创造性的实体中去;除此,还可以消除在这其中的道德风险,进而减少转移成本[1]。1966 年,帕特里克(Patrick)对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的两种方法:需求带动(Demand Following)法和供给引导(Supply Leading)法,并指出在经济发展早期,供给领先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追随型 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他的思想为后来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Goldsmith (1969)[1]把各种的金融现象总结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三个基本方面,还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等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开创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的先河。1973 年,麦金农(Mckinnon)[4]和肖(Shaw)[5]分别从“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问题。他们认为贫穷国家应该通过政府的作用解决金融抑制的问题,从而实现金融自由化,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国内王志强、孙刚(2003)从规模、结构、效率三方面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采用金融相关比率、结构指标、效率指标,同时引入投资、进出口额、零售商品价 格指数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协整分析,得出三者均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格兰杰因果关 系检验显示三个指标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19]。史永东等(2003)[20]、陈刚(2006)[21]等也得出相类似的结论。 2.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Bagehot(1873)[3]较早对金融和产业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金融的发展大大减轻了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对工业革命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69 年,Hicks 指出18 世纪60 年代英国的“金融革命”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满足了工业革命中大规模的长期借款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发展了Bagehot(1873)的说法[9]。进入90 年代,各国学者对金融与产业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