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
瓦当

中国瓦当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
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许多象陈介祺、罗振玉这样的大学者都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康、雍、乾时期开始了对瓦当的专题著录,而对它的专题研究则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事情了。
动物纹瓦当拓片清赏近日,友人送我一件原器瓦当拓片,为动物纹样。
此瓦拓片直径1 7.5厘米,当面上部为一疾驰的兔子,背部饰有长翼,把兔子轻捷机灵奔跑如飞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下部为一蟾蜍,蟾蜍肚腹膨胀,四肢浮动,圆瞪双眼,一副贪婪的模样。
瓦中玉兔和蟾蜍之间的枝条为桂树,周边的乳丁纹做为瓦当的外廓,无疑是天穹中满天繁星的象征。
此瓦当为嫦娥奔月典故瓦当,亦为汉代画像瓦中珍品,难得一见,系我省甘泉宫遗址出土,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秦代十二字瓦当十二字瓦当·秦此瓦一九五三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阳文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
"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为乳钉和四叶纹。
篆有方圆两种,惋曲刚劲,秀整可爱,布局协调,纹饰随圆形当面而变化。
表达了秦始皇"天命"、"神授"及"千秋万岁"永恒不变的思想。
汉代瓦当欣赏(一)长生未央瓦当。
长乐未央瓦当卫字瓦当千岁瓦当华仓瓦当兰池宫当瓦当汉代瓦当欣赏(二) 延年益寿瓦当兰池宫当瓦当兰池宫当瓦当卫字瓦当秦代双兽纹瓦当双兽纹瓦当·秦瓦当是指向瓦顶端下垂的部分,可蔽护房楷,防雨水浸蚀,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同时也有装饰作用,“汉并天下”瓦当“汉并天下”瓦当西汉为汉高祖初建天下所造汉代四神瓦当四神瓦当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面径16-19厘米,边轮宽2-2.1厘米1956年西安汉长城遗址出土四神由来颇早。
了解古代瓦当的制作与装饰

了解古代瓦当的制作与装饰古代瓦当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材料,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效果。
本文将介绍古代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方式,以及对于古代建筑的重要性。
古代瓦当制作工艺的第一步是材料的准备。
古代瓦当的主要原材料是陶土和瓷瓦。
首先,陶土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将杂质与沙粒等不纯净物去除。
然后,将陶土放入一个特制的设备中,将其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均质的泥浆状物质。
接下来,将泥浆放置一段时间,以便其充分沉淀和脱水。
最后,从泥浆中挑选出合适的材料,经过干燥和烧制成瓦当。
制作瓦当的第二步是成型。
根据设计规划和装饰需求,将瓦当的形状、尺寸和花纹等信息转化为模板。
然后,将模板放置在陶土上,用刀具或者手工工具沿着模板的轮廓切割,使得陶土成为对应的形状。
在这个过程中,工匠们需要注意控制力度和角度,以确保瓦当的准确度和精细度。
瓦当的制作工艺的第三步是装饰。
古代瓦当通常具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和雕刻。
在成型过程中,工匠们可以利用模具或者手工技巧,在瓦当的表面刻上花纹或者图案。
这些装饰图案可以是传统的文化符号、动植物等各种元素,也可以是艺术家的创作。
装饰的过程需要技巧和耐心,以确保图案的美观和质感。
除了装饰,瓦当的制作还需要考虑其使用功能和建筑结构。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会根据瓦当在建筑中的定位和用途来调整材料和制作工艺。
比如,位于墙角的瓦当需要具备更好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因此在配方和烧制工艺上会有所调整。
古代瓦当在装饰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瓦当具有艺术价值,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吸引力。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古代建筑的瓦当装饰都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其次,瓦当也具有实用价值,可以起到保暖、防水和隔音的作用。
由于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方式各异,不同类型的瓦当在实际应用中也具备不同的功能。
总的来说,古代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方式是多样且精细的。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装饰,古代工匠们制作出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瓦当作品。
这些瓦当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也具备了实用的功能。
故宫的瓦当与瓦作

故宫的瓦当与瓦作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
在故宫的建筑中,瓦当与瓦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起到了保护建筑和增添美感的作用。
一、瓦当在故宫的作用瓦当,即用作装饰和保护瓦面的瓷制附件。
在故宫的屋顶上,瓦当被精心镶嵌在琉璃瓦之间,形成了壮丽的城墙和屋顶景观。
瓦当通常以龙、凤、狮子等传统祥瑞纹饰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首先,瓦当在故宫的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由于故宫是木质结构建筑,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蚀。
而瓦当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入屋内,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防止木质构件腐朽和变形。
同时,瓦当也有助于加强屋顶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屋顶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其次,瓦当在故宫的建筑中起到了装饰作用。
瓦当的纹饰丰富多样,包括龙、凤、狮子、花鸟等,形象生动,色彩绚丽,为故宫增添了无穷的美感。
瓦当与故宫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使得故宫更加华丽壮观,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二、瓦作在故宫的制作工艺瓦作是指在故宫的屋顶上使用的瓦片。
制作瓦作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开坯、面砖、晒砖、烧制等。
其中,瓦作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黄土作为瓦作的原料。
这种黄土需要具备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能够保证瓦作在烧制过程中不变形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其次,将黄土制成瓦块。
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开坯、面砖、晒砖等环节。
开坯是将黄土挖掘出来,并用模具将其塑造成瓦块的形状;面砖则是将瓦块表面刮平,使其更加光滑平整;晒砖则是将瓦块晾晒,以去除内部的水分,以防止瓦作在烧制过程中爆裂。
最后,进行瓦作的烧制。
烧制过程需要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瓦作能够烧制成型并保持其机械性能。
一般来说,瓦作烧制完成后会呈现出红色或灰色,具有一定的光泽。
三、瓦当与瓦作的保护与修复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需要进行定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历史价值。
汉代瓦当特点

汉代瓦当特点
汉代瓦当是汉族建筑中不可分割的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瓦当的形状、用途、材质、装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汉代瓦当的特点。
一、形状特点
汉代瓦当的形状多样,主要有滑升瓦当、斜升瓦当、脊瓦当、角瓦当等。
滑升瓦当是指两个相邻屋顶之间的斜坡部分的瓦齐,具有倾斜的特点,常常用于屋顶上部的覆盖;斜升瓦当则是指平面与斜面的连接部分,主要用于屋顶棱角处;脊瓦当用于屋顶中央,保护屋顶中央的砖或者木条;而角瓦当则用于屋顶四角,起到保护角落的作用。
二、用途特点
汉代瓦当的用途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起到屋顶保护的作用,防止水雨侵蚀,增强屋顶的稳固和耐久性;二是起到装饰的作用,美化建筑外观,突出汉族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材质特点
汉代瓦当的材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瓦质瓦当,主要以黄土为原料制造,色泽红黄,质地坚实,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二是陶瓷瓦当,主要以陶土为原料制造,烧制后
呈现出黑色或红色,质地更加坚固,对于防水性能也有不错的保障。
四、装饰特点
汉代瓦当在外观上也具有独特的装饰特点,主要包括浮雕、线刻、图案等。
浮雕是指在瓦当表面雕刻出凸起的图案,常常用于屋顶四角处;线刻则是指在瓦当表面刻上线条图案,常常用于滑升瓦当上;图案则是指在瓦当表面绘制出各种图案,如龙、凤、花卉等,常常用于屋顶的中央位置。
总之,汉代瓦当是汉族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样的形状、用途、材质和装饰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汉族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更是对于今天的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瓦当

瓦当,开始制作时是素面的,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出现了动物、植物等形象的饰 样。
瓦当秦代的瓦当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纹、昆虫纹、飞禽纹、植物纹等。例如:夔纹、鹿纹、四兽纹、豹纹、 飞鸿纹、凤纹、蝉纹、云纹、树纹等。瓦当文,是指瓦当上饰有的文字。瓦当字体通常用秦篆和廖篆,也有隶书。 字体富于变化,多随意弯曲,挺拔遒劲。瓦当上的字数多者十余字,少者仅一个字。文字瓦当在汉代占主要地位, 大致分两类,一是建筑物专用的,如甘泉宫瓦当“长生未央”。汉武帝兰田行宫瓦当“鼎湖延寿宫”等。再有就 是赞颂与吉祥语文字瓦当最多。如“千秋万岁”、“长生无极”等。使用四个字的瓦当较多,文字最多的可达12 个字。
瓦当(3张)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 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西汉汉代瓦当基本以灰陶为主。
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资格最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 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
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 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
艺术价值
瓦当名词解释

瓦当名词解释
瓦当(wa dang),也称瓦当梁,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构件,
常用于屋脊的覆盖。
瓦当通常由瓦当梁筒和瓦当梁盖组成,是一种承担屋面瓦片重力和覆盖层防水功能的重要构件。
瓦当梁筒,又称瓦当梁,指的是瓦当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石膏、混凝土或陶土等材料制成。
瓦当梁筒一般呈长条状,底部平整,两侧向上逐渐收紧,形似梁的横截面。
瓦当梁筒的通常安装在屋脊上,用于固定屋面的瓦片。
瓦当梁盖是指瓦当的上部覆盖层,通常由陶瓷制成。
瓦当梁盖的形状各异,常见的有如檐部、头部、花鸟等形状。
瓦当梁盖的安装在瓦当梁筒的上方,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能防止雨水渗入屋顶。
瓦当梁盖上通常还有一些特殊的形状和图案,如吉祥物、花鸟等,以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瓦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屋顶渗水,保护建筑结构。
瓦当能够将雨水自然引导到屋顶下方的水槽或排水系统中,防止雨水渗入建筑物内部。
此外,瓦当还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瓦当梁盖上的花纹和图案能够增加建筑的装饰和艺术效果。
瓦当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也有所不同。
早期的瓦当通常由木材或红砖制成,随着技术的进步,瓦当的制作材料逐渐转向石膏、混凝土、塑料等材料。
现代的制作工艺也更加先进,通过模具或机器进行制作,使得瓦当的质量和成品率得以提高。
总的来说,瓦当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不仅具有功能性
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通过瓦当的安装,可以增加屋顶的防水性能,并能装饰建筑物,提高其整体形象和价值。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瓦当的选择和使用都十分重要。
如何制作瓦当作文

如何制作瓦当作文小伙伴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怎么制作瓦当,这可是个超有趣的事儿呢!一、准备材料。
首先啊,咱得把材料准备齐全。
1. 泥土。
这泥土可不能随便挖点就行哦。
最好是那种黏性比较大的泥土,就像那种有点像橡皮泥的感觉,但又不是橡皮泥哈。
你可以去河边或者专门卖陶泥的地方找找。
要是从河边挖的泥,可别忘了把里面的小石子、草根啥的都挑出来,不然做出来的瓦当就坑坑洼洼的,像月球表面似的。
2. 工具。
咱们还得有一些工具。
比如说一个小转盘,这就像瓦当制作的小舞台。
没有转盘的话,做起来可就费劲喽。
还有小铲子、小刻刀之类的。
小铲子用来把泥土弄成合适的形状,小刻刀呢,那就是用来在瓦当上雕刻漂亮花纹的秘密武器啦。
3. 模具(可选)如果你想做一些有固定形状或者图案的瓦当,那模具就派上用场了。
模具可以是自己用木头或者石膏做的,也可以在网上买那种现成的。
二、制作瓦当的主体形状。
材料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动手做瓦当的主体吧。
1. 揉泥。
把挖来或者买来的泥土放在案板上,就像揉面一样开始揉它。
揉啊揉,揉到泥土变得特别均匀,没有硬块为止。
这时候的泥土就像是一个听话的小团子,你想让它干啥它就干啥。
2. 成型。
把揉好的泥放在转盘上。
如果没有转盘,你就用手慢慢捏成一个瓦片的形状。
瓦片嘛,大家都见过,中间微微有点弧度,边缘薄一点。
你可以用小铲子把多余的泥刮掉,让它的形状更规整。
要是有模具的话,就把泥使劲按进模具里,再小心地把它取出来,一个瓦当的雏形就出来啦。
三、雕刻花纹。
这一步可就是瓦当制作的灵魂所在啦,花纹刻得好,瓦当就像艺术品。
1. 设计花纹。
在刻之前呢,你得先在脑袋里想好想刻啥样的花纹。
可以是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像云纹啊、龙纹啊之类的。
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刻个小猫咪或者小狗狗啥的,做个独一无二的现代版瓦当。
2. 雕刻。
拿起小刻刀,小心翼翼地开始刻。
要是你刻云纹,就像画云一样,弯弯绕绕的。
刻龙纹可就有点难度了,得把龙的眼睛、爪子都刻得栩栩如生。
瓦当制作流程

瓦当制作流程瓦当是一种用于建筑装饰的砖制构件,常用于墙面、门窗周围等部位,可以起到美化、保护和加固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瓦当的制作流程。
瓦当的制作需要准备原材料。
常见的瓦当材料有粘土、水泥和砂浆等,这些材料可以在建材市场或者工地附近的材料供应店购买到。
接下来,制作瓦当需要先将原材料进行配比。
根据瓦当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环境,需要合理调配原材料的比例,以保证瓦当的质量和性能。
一般情况下,粘土和水泥的比例为3:1,砂浆的比例为1:3。
然后,将原材料按照配比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通过搅拌可以将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以提高瓦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搅拌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直到原材料完全混合。
搅拌完成后,将混合好的材料取出,放置在瓦当模具中。
瓦当模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常见的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形状。
将混合好的材料填充进模具中,用手或工具压实,以保证瓦当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填充完成后,将模具中的材料晾干。
晾干的时间根据天气和温度等因素而定,一般需要2-3天。
在晾干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翻转和拍打模具,以保证瓦当的整体质量和形状。
晾干后,将模具取下,取出瓦当。
瓦当的表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平整或凹凸的地方,可以使用砂纸或者抛光机进行修整,使其更加平滑和美观。
修整完成后,瓦当就可以进行装饰或安装了。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瓦当的上色或涂漆,以增加其装饰效果。
同时,瓦当可以使用专用胶水或砂浆进行固定,确保其在墙面或其他部位的稳固性。
完成瓦当的制作和安装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查瓦当的外观是否平整、色彩是否均匀、固定是否牢固等,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总结一下,瓦当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配比、搅拌、模具填充、晾干、修整、装饰和质量检验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作出质量好、形状美、稳固耐用的瓦当,为建筑物增添独特的装饰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内容摘要: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
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
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
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
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一无二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三省,其中陕西西安一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一。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瓦当一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汉代瓦当题材十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一、题材丰富虽然汉代盛行儒学和经学,且儒家遵从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和音乐等广大艺术领域的功利职责,但是汉代的艺术创作的特点恰恰没有被这一思想束缚。
汉代先贤的艺术嗅觉极其敏锐,艺术感悟极其深远。
汉代瓦当选择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案纹主要有卷云纹、水纹、植物纹等,这类纹饰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
图案已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是对自然中的行云流水、树木花草程式化的写意,既是生活的图案,又是纯粹的图案,它运用简略的几何线条描写勾勒,线条本身不断地产生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的美。
2.图像纹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鱼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
这类纹饰继承了周秦的风格,但不同于周秦狰狞的美,它变得更为自由、活泼、开放。
如“鹿纹”瓦当就有鸣鹿、奔鹿、双鹿等不同的题材,形式自然。
而1956年西安汉长城遗址出土“四神纹”瓦当气韵生动,形式大胆,想象力丰富,堪为精品。
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3.文字纹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朴实。
其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纪实记录之词、趋利避害之语等。
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绝大多数为阳文。
如祝福和祈愿之用,有“长生无极”“延年益寿昌”“与天无极”“万岁未央”等;记录标示之用,有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如“长乐”“未央”“上林”等,分别表示“长乐宫”“未央宫”“上林苑”等汉建筑;表明官职之用,有“上林农官”“都司空”等;表示墓葬名称的,有“高祖万世”“长陵西神”“殷氏冢当”等;表示歌功颂德的,有“汉并天下”“单于天降”等。
文字纹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大都采用缪篆进行书写,气息高古,其高超的书法价值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
书画同源,瓦当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现象,书法中美化的线条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文字纹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趣的气势力量。
汉代文字瓦当是中国文字瓦当艺术的集大成者,它运用文字线条的伸缩,形成一种变化无穷的美的旋律,具有印章和书法古典美。
二、造型优美西周早期的瓦当是素面的,呈半圆形,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
而汉代,流行用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
瓦当,也是筒瓦的附件,瓦头一般呈圆形或半圆形。
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为整体结构,一次成型。
汉代瓦当实际上是指一种灰色或半灰色陶制品,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那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
所谓秦砖,是指秦代炉火纯青的空心砖技术及质检技术;所渭汉瓦,是汉代独特的瓦当制作技术和造型艺术。
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
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都是先刻出木模(阳纹),然后用木模压制出泥制瓦当纹(阴纹)。
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好取出,便可使用。
故而汉代瓦当很少有生硬的刀痕,极富弹力,朴素之中蕴藏着浑厚而沉稳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著名的宫廷楼宇,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圆弧造型既是建筑力学性能的考虑,又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能够增强艺术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
三、结构多变汉代瓦当纹饰很讲究整体的造型,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结构、螺旋结构、发射结构、自由结构等造型,这些都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1.中轴对称结构中轴对称结构呈现对称之美,这里是指等量等形、等量不等形、等形不等量等美学范畴。
古今中外,许多古城、皇宫、民宅、陵墓,也多是左右相对。
这种空间位置的对称性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在这种模仿中人类得到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进而产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审美感受。
汉代瓦当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或相近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统一对称、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
所出土的瓦当如“树木双兽”,是典型的中轴对称结构,以抽象的树木为明显的中轴对称线,也有无明显中轴线的对称结构,如中轴树木的一边为一兽,另一边为一人,这是等量不等形,属于对称中的不对称,不对称中的对称。
而大多数的卷云纹瓦当一般都是对称结构,以当心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分作对称界格,每一界格为一单元重复一个连续图案。
主次、疏密都独具匠心,其线条变幻莫测,又给这种对称结构增添一种飞扬流动的美感。
2.螺旋结构天道崇美,螺旋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通常体现自然美。
这些美丽的形状具有一种神秘的规律性,与周围杂乱无章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汉葵纹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葵纹花纹从运动状态向左右旋转,在几何轮廓内花瓣互相承接,强调追求内在的律动。
整个画面活泼洗练,朴实美观,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发射结构发射呈现一种扩散或收敛之美,指围绕着一个中心,形态均匀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
发射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形式,表示各个方向的力均衡作用。
有一些云纹瓦以当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以简练的线条刻画出强辐射的图式。
其结构匀称稳定,又魅力四射,光芒普照,象征着圆满。
4.自由结构在汉代的瓦当艺术中,自由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造型结构,造型舒展自由,不拘一格。
文字纹瓦当和动物图像纹瓦当主要采用此类结构。
自由结构脱离了对称、螺旋、发射、比例、和谐、层次、节奏等形式规律。
布局依形的大小或多少而变,有一种活泼生动的美。
如文字纹瓦当“万岁”,打破了静止的结构空间,点画调匀,线条上下均平,左右相顾,相互映带,气宇轩昂,精神洒脱。
其气势铺天盖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浓重、粗拙的笔法渲染出一种单纯、烂漫的情怀,它与后世的轻巧灵活之美完全不同,也不追求浮华、奇丽,整个画面显示出朴实庄重和古拙的美。
一大部分汉动物图像纹饰也是这种任意结构,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
特别是王莽时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式自由,堪称代表。
四神是古代传说中的四方神,其中青龙能呼风唤雨,象征东方、左方、春天,为四神之首。
朱雀是理想中的吉鸟,象征南方、下方、夏天。
白虎象征西方、右方、秋天。
玄武是龟和蛇的组合变化图案,象征着北方、上方、冬天。
四神同时被认为是四种颜色的象征,即蓝(青)、红(朱)、白、黑(玄)。
瓦当四神图案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即乳钉,它与雄厚的边栏形成呼应,在体例上给人以庄重的美。
围绕瓦当四神图案这个中心,纹样稳定、丰满,富丽充盈,动静相生。
四、形神皆备先秦的孔子和儒家强调礼乐文章,强调艺术的政治教化作用。
汉代官方宗教神学体系则把儒家的这种美学发展成为神秘主义的美学。
到魏晋南北朝,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强调观赏自然本身的美,强调艺术要通向自然之道。
而汉代是从先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过渡环节。
刘安的《淮南子》与王充的《论衡》是两汉时期重要哲学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对抗和批判汉代官方的宗教神学体系。
故王充自己也认为,他的天道自然的思想“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
《淮南子》中“元气论”强调:“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自然篇》)《论衡》中“形神论”则强调:“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原道训》)元气论”和“形神论”皆认为物质是气息、精神的载体;精神、意境是物质面貌的反映。
“元气论”和“形神论”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汉瓦当是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
古人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艺术的、文化思想的、宗教的各种内容。
从现已出土的汉瓦当资料来看,其中体现了汉“形神皆备”的美学思想。
汉代与西周、先秦的审美不同,西周、先秦是图腾和氏族符号崇拜,崇尚神秘的与狰狞的美。
西周、先秦瓦当呈现的是饕餮纹、夔龙纹、蟠螭纹、鹿纹、虎纹等。
如鹿纹,秦国先民蜚廉因在狩猎捕鹿中善奔跑而成为秦族首领,鹿就成为秦族部落的图腾。
秦人对动物观察十分细心,在瓦当表现手法上高超奇绝。
瓦当上有矫健的奔鹿、机警的卧鹿、温情的子母鹿等,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秦人对先祖的崇敬与鹿的怀念。
汉代主张“论贵是而不务实”“养实者不育华”。
王充论艺术时有“真”“善”“美”三层境界,强调“真美”。
汉代瓦当正是洗尽铅华,还原朴素、自然的真美。
汉代瓦当中植物纹、动物纹、人纹、卷云纹和水纹等活生生的形象,这是古人心仪自然,怀抱自然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