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瓦当
屋檐艺术——四神瓦当的卓然风采

屋檐艺术——四神瓦当的卓然风采元旦快乐HappyNewYear如果说战国时期图像瓦当多姿多彩,是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那么,西汉文字瓦当的流行与四神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第二个高峰时期的标志。
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古代分别代表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星宿,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四神的明确记载。
汉代,人们更深信四神与天地万物、阴阳五德关系密切,有护佑四方的神力,故此,颇为好古的王莽特以四神瓦当装饰其宗庙,祈望以此驱邪镇宅,保佑宗庙乃至社稷江山永固。
四神瓦当有多种版别,都构图雍容堂皇,制作精致,艺术水准极高,为今人广泛应用于装饰图案设计中,堪称瓦当家族中的天王巨星。
而出自汉长安城南郊王莽九庙遗址的四神瓦当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
汉玄武瓦当(西安北郊坑底寨村出土)汉青龙瓦当(西安北郊坑底寨村出土)20世纪50年代末,在今西安市西郊枣园、阎庄一带,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组王莽时期的建筑遗址。
该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安门、安门以南1公里处,由11个大小相仿的“回”字形建筑组成,每组建筑都是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和围墙四隅的曲尺形配房组成。
围墙平面呈方形,边长270米,中部各开一门。
四神瓦当正是当年这些四门门楼上所用。
《汉书·王莽传》记载,地皇元年(公元20年),王莽坏拆长安城西苑中的建章宫等十余所宫殿,“取其材瓦,以起九庙”。
九庙“穷极百工之巧……功费数百钜万,卒徒死者万数”,地皇三年正月终于告竣。
可惜这时新莽王朝已是山雨欲来,次年九月,绿林起义军在一路攻陷洛阳的同时,另一路已将长安城围得铁桶一般,起义军掘了城外的王莽妻子父祖的陵墓,“烧其棺椁”,并将长安城南的九庙、明堂、辟雍诸礼制建筑付之一炬,“火照城中”。
十月一日,城破,三日,王莽被杀。
由此可见,王莽耗费巨大人力、财力修建的九庙,拆用了长安西苑十余所宫殿的材瓦,而九庙每组建筑围墙的四门专门特制了全新的四神瓦当,即东门使用青龙瓦当,西门使用白虎瓦当,南门使用朱雀瓦当,北门使用玄武瓦当。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瓦当欣赏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
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多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其中以秦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
古钱币瓦当战国墓受追捧

在齐文明节举行时期,汉藏文化在大顺国际钱币博物馆看到,前来观赏的市民川流不息,不少人边看边评论。
虽然本次钱币展触及范围、内容很广,但市民仍是对齐刀币情有独钟,有几位市民站在齐刀币的展台前充当责任讲解员,“这是六字刀,分量在43—50克,由于出土数量不多,所以价值很高。
”大顺国际钱币博物馆,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品16000余件,共分为“我国古代钱银”、“我国历代纸币”、“人民币专题”和“当今国际钱币全览”四个展厅。
全部、具体介绍了我国钱银的产生、开展与历史沿革,国际各大洲共212个主权国家的钱币概览。
藏品数量之多、品类之众、内容之全、质量之精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本次的展览上,不少珍稀藏品是首次与市民碰头,如春秋时期的空首布,保留完好的钱树、钱模子,天下太平的宫钱等。
展览现场,很多古钱币收藏爱好者表明,从来没见过如此多的古钱,这次展会真是让市民大饱了眼福。
现场共展现了16000余件(套)历代各类古钱币珍品,有贝币、异形币、布币、方孔圆钱、金银钱银、花钱、机制币、钱范等系列。
齐国文字博物馆:瓦当精品引人入胜战国田齐瓦当,精巧的汉代皇室贵族“千秋万岁”瓦当,还有古代齐国居民运用的花鸟鱼兽瓦当,在本届齐文明节上纷繁露脸,齐国出土的瓦当精品将大家拉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齐国大地。
一连几天,很多游客和市民被齐国文字博物馆展出的精巧瓦当所招引。
汉藏文化从活动现场了解到,陈列的这些瓦当都是一位市民的自己藏品。
这些齐国瓦当文字图画不只线条流通,并且承载了更多的文明内在。
在展出的汉代瓦当系列中,仅齐国的“齐”就有不下四种写法,这些精巧的古代修建屋檐瓦片,再现了临淄作为齐国故都博学多才的文明底蕴。
山东出土的瓦当,以临淄区域最多,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东汉晚期,触及一般居民家庭的修建及皇室贵族修建,艺术风格各具特色,这些瓦当见证了古代齐文化的开展进程。
在这次齐文明饱览会上,所有齐瓦当精品全部对游客免费敞开,也使大家可以近距离欣赏中华民族的文明珍宝。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秦砖汉瓦【秦·雁龟鹿马纹瓦当】直径17.5厘米。
当面中心圆环饰绳纹,圆内一乳丁,圆外双栏四格界,每格各有两只雁、龟、鹿、马,神态各异。
出自陕西省咸阳市窑店秦遗址。
当时的建筑装饰构建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秦砖汉瓦”是古代中国建筑构建上的艺术典范。
【战国·秦·瑞兽纹瓦当】直径13.5厘米。
当面一兽,张口伸舌,前爪撑地,后爪高抬超过头部,尾巴下垂,似在玩闹。
造型灵动。
出宁夏固原。
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设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
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
【汉·虎纹贴面】半圆形,直径24.0厘米。
贴面饰一老虎正面图,虎目圆睁,虎爪用力着地,虎鬃直竖,似有腾空跃起进攻之势。
图案传神生动。
出自陕西省汉中地区。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
总之,汉代瓦当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瓦当名称由来【战国·秦·夔凤纹瓦当】直径14.5厘米。
颈部弯曲,尖喙下垂,尾部高翘分叉,一爪前伸。
形象略拙,尾部有阴刻装饰。
出自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
瓦当文字中间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
齐国都城临淄的瓦当艺术

齐国都城临淄的瓦当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争霸、兼并,使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大兴营造宫室建筑之风,各诸侯国纷纷“高台榭,美宫室,以鸣得意”(《国语·楚语》)。
在我国学术研究界,依据瓦当出土规模、形制、纹饰特点、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所蕴藏的区域性文化内涵等,将瓦当体系划分为三个类型: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齐瓦当、陕西凤翔秦国雍城遗址出土的秦瓦当以及河北易县燕国都城燕下都遗址出土的燕瓦当。
璀璨的齐国瓦当艺术是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齐国国力的强盛,造就了城市的繁荣,齐国都城临淄成为瓦当制作与使用的重要区域。
齐瓦当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以其丰富的题材、新颖的构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瓦当发展历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
自西周立国至汉代,临淄作为齐国都城先后沿袭了千年之久,这在我国古代各国中也较为罕见。
宫殿建筑规模宏大的齐国都城临淄,为瓦当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先决条件。
长期以来,齐故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瓦当,有半瓦和圆瓦两种,就装饰而言分为素面、纹饰和文字瓦当三大类。
其中以题材多样、刻划精美的纹饰瓦当,最能体现齐国瓦当的艺术特色。
春秋时期齐国瓦当,均为半圆形,多为素面。
战国时期的齐国瓦当,半圆形和圆形并存,以纹饰瓦当居多,题材广泛、丰富,特点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树木纹瓦当最为常见。
主题一般以树木或变形树木为中轴,两侧配置写实风格的双兽、双骑、双鸟等,涵盖的动物种类繁多,从马、牛、驴、犬等家畜,到虎、鹿、鸟、蜥蜴、鹤等野生动物,都有所涉及。
同时在图案中装点以抽象图案化风格的卷云纹、箭头纹、三角纹、太阳纹、乳丁纹、网格纹等,使瓦当图案题材内容更加丰富,组合变化更加多样。
战国早期的树木双兽纹瓦当,无论对树木的描绘,还是对各种动物形象的刻划,写实意味浓厚,体现出较强的绘画性。
战国中期的树木双兽纹瓦当,对树木的表现与战国早期相比,其风格更加简练概括,其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长乐未央”:从秦汉瓦当纹样的异彩纷呈,看秦汉时期陕西的社会

“长乐未央”:从秦汉瓦当纹样的异彩纷呈,看秦汉时期陕西的社会瓦当,是指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
瓦当的实物起源于西周时期,当时瓦当的形状还是半圆形。
但是自秦汉后期,中国古代建筑都更加流行使用圆形瓦当。
而“瓦当”这个名称的真正出现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
瓦当别名又叫瓦头,这和它的功能有很大的联系。
瓦当遮挡着建筑檐头筒瓦前端,能够对建筑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制作精美的瓦当更是建筑的一种绝佳装饰品,对建筑有美化作用。
最初的瓦当,设计十分简单且粗糙,表面是纯色的,而且不添加任何花纹。
随着时间的发展,瓦当的制作工业也逐渐成熟和发展,制作水平日益高超,设计细节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一般来说,上面会刻有花纹或者简易龙纹。
秦汉时期是中国瓦当制作技术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
这一时期,工匠们制作出的瓦当也异常精美,瓦当设计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花纹。
这些花纹通常取材于动植物,如虎、鹿、獾、鱼、雁,树纹、叶纹、马、鱼、蝴蝶、蜻艇、鸟、谷穗等等。
这些精美的瓦当在代表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同时,透过其花纹选择,也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因此今天,我们便一起走近秦汉时期的瓦当文化,从秦汉瓦当纹样的异彩纷呈中看秦汉时期陕西的社会发展。
一,秦汉时期的瓦当纹样类型多样,反映的是当地的百花齐放秦汉时期是中国瓦当制作的一个巅峰时期,在中国瓦当制作发展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这时候的瓦当多以圆形瓦当为主,半圆形的瓦当使用量已经十分少。
现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瓦当,大多出土于陕西地区,陕西是秦朝和汉朝时期,王都的所在地,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的最高水平,因此陕西地区的瓦当制造也是最为精美细致的,花纹图案也十分丰富,有云纹、祸纹、动物纹、植物纹、费纹、变形變纹以及文字瓦当。
1,图案瓦当图案瓦当,一般会使用圆形瓦当作为基础材料进行刻画雕琢,很少使用半圆形瓦当,因为图案瓦当制作的工艺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整个的圆形瓦当更有利于工匠发挥,防止操作失误。
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作者:王珊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3期【提要】瓦当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构件,不仅有保护建筑和美化外观的实用作用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瓦当以其生动美妙的图案或文字饰样,于方寸间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先民的审美情趣。
本文试从瓦当的演变展示多彩的纹饰变迁和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图案饰样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瓦当,又俗称瓦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
作为古建筑的构件,瓦当挡住上瓦不致下滑,遮盖两行瓦的间隙,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双重作用。
在小小的瓦当面上,古代匠人们用自己的巧思与技艺创造了形制各异的图案,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髓,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
一、瓦当的起源与发展(一)早期瓦当瓦者,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片层压累叠,从屋脊逐层排列至檐端,而位于檐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古人以“当”为“底”,所以得名。
瓦当形制多为圆形或半圆,不仅可用于筒瓦前端,还可用于板瓦铺设的小式瓦作建筑物上。
我国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扶风召陈遗址。
瓦当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形制,成为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这时的瓦当还处在刚刚出现的时期,人们尚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美化它,装饰花纹为粗绳纹、细绳纹、重环纹。
但这些简单的线条已包涵着某种思想,质朴纯真,别具韵味。
西周后期,由于瓦在建筑物上的广泛使用,对瓦当的需求加大,瓦当上开始出现精美的图案。
战国时期各地所出瓦当纹饰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以动物纹瓦当;河北燕下都出土的瓦当以饕餮纹和山云纹为多,还有少量的对鸟纹;齐国流行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三鹿纹瓦当;燕国多饕餮纹瓦当,但已简化,仅突出双目,后期逐渐转为卷云纹;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齐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瓦当。
瓦当:古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这是古代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千百年来,老百姓为了能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在与自然环境斗争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为己所用,像齐鲁瓦当就是凝聚古人们聪明智慧的古建筑构件,瓦当的发明创造使古代的人们免受风吹雨淋,为步入文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瓦当被誉为古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五千多年来,秦砖汉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兴起和古建筑的兴盛。
特别是到了宋代初期,当时的人们不再四处征战,开始享受太平生活,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大兴土木建筑之风开始在民间兴起,齐国时期的瓦当制作工艺流传下来。
瓦当作为古建筑物的构件之一,与木材、卯樟结构等都是修建房舍必不可少的主要材料,一是瓦当的取材来源于生存的土地,可就地取材;二是瓦当的重要功能是可覆盖在木材、梁檄、柴草和泥巴上,防止雨水的冲刷和倾泻,从而起到房屋屋顶不存水和不漏雨的效果;三是瓦当的出现是东方古老文化与建筑形制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瓦当成为兴建土木建筑的必备之物,另一方面,不同图案形状的瓦当成为展现我国古典文化的一种有形载体,扮演了建筑物与我国古典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重要角色。
瓦当的纹饰、图案形状各异、丰富多彩,不但体现了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过上幸福吉祥安康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古代人们与大自然万物生灵的友好相处、和谐共生的处世理念。
小小的瓦当不仅带来〃遮风避雨"的欢乐,也带来了人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佑护,瓦当已成为古代人们安居乐业、营建住处的必备。
所以宋代以后,瓦当的建制规模和手工生产数量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土木建筑的兴起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促进了民间建筑工匠的脱颖而出。
古建筑物的结构多是土木结构,包括承重构件(基础、墙、柱、梁、楼板、屋架等)的组成体系,另外构成建筑物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建筑功能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建筑技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设备技术等,建筑不可能脱离技术而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 当 基 本 介 绍
材 质 工 艺 类 型 造 型 历 史 发 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
重 为 兽 好 视 有 、 的 。 名 以 陪 , 及 葬 最 人 品 近 俑 , 陆 , 有 续 秦 模 出 汉 型 土 时 房 狻 期 舍 为 的 、 考 兵 乐 古 马 器 学 俑 、 者 最 鸟 崇 尚 厚 葬 , 陶 器 可 久 藏 不 朽 , 成 了 最 陪 葬 品 , 俑 等 自 古 以 来 , 我 国 社 会 中 表 现 的 故 事 都 是 当 时 社 会 的 缩 影 。 是 浮 雕 图 像 都 生 动 活 泼 , 线 条 灵 活 其 包 罗 万 象 , 繁 复 美 观 。 无 论 是 彩 绘 或 为 精 致 的 艺 术 品 。 砖 汉 砖 上 的 雕 饰 , 纹 、 饕 餮 纹 、 文 字 纹 、 动 物 纹 等 等 , 流 水 , 极 富 变 化 , 有 云 头 纹 、 几 何 形 片 。 瓦 当 的 图 案 设 计 优 美 , 字 体 行 云 当 , 瓦 面 上 带 著 有 花 纹 垂 挂 圆 型 的 挡 有 : 瓦 当 屋 檐 最 前 端 的 一 片 瓦 为 瓦 罐 之 类 常 见 的 生 活 用 品 外 , 重 要 陶 器 有 陶 器 。 先 秦 到 汉 代 , 除 了 炊 具 , 瓦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瓷 器 还 未 出 现 , 当 时 只
冯 月 家 居 用 品 设 计
春 秋 战 国 瓦 当
•
兽面纹瓦当
•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 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 面轮廓的作用。 •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 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名称: 云纹瓦当 制造年代: 汉 材料: 陶土 规格: 直径14.5厘米
• 汉瓦当中较早出现的汉画瓦当,汉画瓦 当最精彩的要数四灵,即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有的玄武图案一个瓦头上 雕有两只,两只玄武相互纠缠,画面生 动而饱满。
• 图上的瓦当是云纹,这在汉瓦当中运用 最多,最普遍。这个瓦当中心有圆形的 凸起,是设计的中心,其余是云纹图案, 围绕四周,圆形铺开。这种造型设计很 像是玉璧的风格。单是云纹瓦当,有中 间雕双鹤的双鹤云纹,有雕蝉的蝉形云 纹,还有树叶做装饰的云叶纹。 • 这样的瓦当用于一般的百姓房屋,官署 和宫殿所用的瓦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 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 当名”。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 要构件。 有圆形和半圆形(半瓦当),半瓦当主要见于秦及秦以前。 瓦当部分多雕饰有各种图案,常见的有文字瓦当、动物纹瓦当、植物 纹瓦当、几何纹瓦当、以及组合纹瓦当(如几何纹文字瓦当、动物纹 文字瓦当、植物动物纹瓦当等等)宋以后,瓦当艺术日落西山,完全 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瓦当,开始制作时是素面的,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 高,瓦当出现了动物、植物等形象的饰样。 秦代的瓦当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纹、昆虫纹、飞禽纹、植物纹等。 秦汉瓦当的纹饰美观大方,形象生动活泼,构思精巧。瓦当纹饰设 计精心,文字布局精巧。秦汉瓦当又以它独特的风格,千姿百态的 造型艺术风格,更具有装饰性。 汉代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 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 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
网云纹瓦当
• 简介: • 汉代瓦当装饰风格具有古拙、朴质特点。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 装饰意趣浓厚。 • 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 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 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 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