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小学语文教学论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东北师范东师2014春2013秋2013
东北师范东师2014春2013秋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本作业是随机作业答案没办法上传,需要的看我注册名字 索取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东师是随机,要答案的查看我的注册名字来 索取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 )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 谈话
B. 讲读
C. 文献
D. 练习
满分:3 分
2. 古代教材识字《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 唐
B. 宋
C. 秦
D. 明
满分:3 分
3. 从狭义的语文层面上讲,其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 整体性
B. 应用性
C. 个体性
D. 工具性
满分:3 分
4. ( )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包括思维训练型、技能训练型、跳摘训练型、渗透训练型。
A. 发展训练
B. 感知体验
C. 引导启发
D. 跳摘训练
满分:3 分
5.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源于( )的“愤启—悱发”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满分:3 分
6.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始的,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 唐
B. 宋
C. 秦
D. 明
满分:3 分
7.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起源于( )的“愤启—悱发”这一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满分:3 分
8. 五四运动前后,( )提出要以“教学法”的名称代替“教授法”。
A. 梁漱溟
B. 陶行知
C. 张志公
D. 吕叔湘
满分:3 分
9. ( )就是研究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就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A. 实地观察法
B. 现状调查法
C. 历史比较法
D. 访谈法
满分:3 分
10. 引导启发型教学方法源于( )的“愤启—悱发”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满分:3 分



东北师范东师2014春2013秋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本作业是随机作业答案没办法上传,需要的看我注册名字 索取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小学语文教学论属于学科教学论,是从( )等发展而来的。
A. 语文教授法
B. 识字教学
C. 语文教学法
D. 语文教材教法
满分:3 分
2.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 文献研究法
B. 实验研究法
C. 现状调查法
D. 历史比较法

满分:3 分
3. 语文教学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由
A. 文献研究法
B. 实验研究法
C. 现状调查法
D. 历史比较法
满分:3 分
4.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都有( )
A. 文献研究法
B. 实地观察法
C. 现状调查法
D. 实验研究法
满分:3 分
5.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 括( )
A. 文献研究法
B. 实地观察法
C. 现状调查法
D. 实验研究法
满分:3 分
6. 小学语文课程主要功能包括
A. 知识教育功能
B. 审美教育功能
C. 智能教育功能
D. 文学教育功能
满分:3 分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有( )几个方面。
A. 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 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8.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为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听说读写
满分:3 分
9. 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的有
A. 整体性
B. 主体观
C. 实践观
D. 多样化
满分:3 分
10.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由
A. 文献研究法
B. 实地观察法
C. 现状调查法
D. 历史比较法
满分:3 分



东北师范东师2014春2013秋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本作业是随机作业答案没办法上传,需要的看我注册名字 索取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审美悟道型就是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情操,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1948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从此开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称“癸卯学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精神中主要确立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讲授模式指把学习方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掌握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昭明文选》属于蒙学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诗》、《书》等作品属于经学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交流模式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审美悟

道型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就是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言语活动的过程,有表达和感知与理解两个基本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 语素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渗透模式指根据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师讲授学法为主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主体观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动乱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过程中有所发展 ,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动乱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中有所发展,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讲读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从横向上分,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分为拼音目标、识字与写字目、阅读目标及口语交际目标几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技能训练型强调的是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张将社会这一“语文大课堂”中的知识渗入教室这一“语文小课堂”中,形成学生的智能开发。在课堂教学“精讲巧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大社会”,学习“大

语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千家姓》《三字经》是宋朝时期的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东北师范东师2014春2013秋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本作业是随机作业答案没办法上传,需要的看我注册名字 索取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东师是随机,要答案的查看我的注册名字来 索取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狭义的语文,其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 整体性
B. 应用性
C. 个体性
D. 工具性
满分:3 分
2. ( )就是研究者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A. 实地观察法
B. 现状调查法
C. 历史比较法
D. 访谈法
满分:3 分
3. ( )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包括思维训练型、技能训练型、跳摘训练型等。
A. 发展训练型
B. 感知体验型
C. 引导启发型
D. 跳摘训练型
满分:3 分
4. 1904年1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清廷公布( )规定在优级师范(即高等 师范)开设“教育学”一科,其中有“各科教授法”的内容。
A. 《钦定学堂章程》
B. 《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C. 《奏定学堂章程》
D. 《教学大纲》
满分:3 分
5. 1904~1906年由维新派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
A. 《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 《史籀篇》
C. 《最新国文教科书》
D. 《千字文》
满分:3 分
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是
A. 工具性
B.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 实践性
D. 人文性
满分:3 分
7. 1904年1月,清廷公布( )规定在优级师范(即高等师范)开设“教育学”一科,其中有“各科教授法 ”的内容。
A. 《钦定学堂章程》
B. 《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C. 《奏定学堂章程》
D. 《教学大纲》
满分:3 分
8. 狭义的语文,它 的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 整体性
B. 应用性
C. 个体性
D. 工具性
满分:3 分
9. ( )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一种方法。
A. 讲读法
B. 访谈法
C. 背诵法
D. 练习法
满分:3 分
10.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

课程名称更加科学与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 国文
B. 语言
C. 语文
D. 中文
满分:3 分



东北师范东师2014春2013秋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本作业是随机作业答案没办法上传,需要的看我注册名字 索取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 两点
A. 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 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 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 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2.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
A. 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 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3. 语文课程的主要功能包括
A. 知识教育功能
B. 审美教育功能
C. 智能教育功能
D. 文学教育功能
满分:3 分
4.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步骤是
A. 收集语文教学的历史资料。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
B. 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必然联系;
C. 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D. 做出比较的结论。
满分:3 分
5. 课改后,语文课程的特点有( )
A. 内容的时代性与知识的综合性
B. 要求的实践性与选材的规范性
C.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
D. 学科的模糊性性
满分:3 分
6. 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是.
A. 整体性
B. 心理学化
C. 个性化
D. 多样化
满分:3 分
7.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有
A. 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 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C. 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D. 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满分:3 分
8.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性表现在
A.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 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 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 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9.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性表现为
A.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 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 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 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10. 语言是由( )几个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
A. 语音(及文字)
B. 词汇
C. 语法
D. 语句
满分:3 分



东北师范东师2014春2013秋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本作业是随机作业答案没办法上传,需要的看我注册名字 索取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在五四以前,“国语”改为“语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1948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从此开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称“癸卯学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渗透模式指根据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师讲授学法为主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孟子》《春秋》属于蒙学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运用欣赏法应注意的问题有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要充分准备;要系统有序;要难易适中;要善于引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系统性原则是指通过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提高学法指导效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审美悟道型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语言主要是由语音(及文字)、词汇、 语素和语法几个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欣赏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教学活动仅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坚持交流性原则是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练习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运用谈话法不用做准备,随便谈即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造字法多样是汉语言文字的一般特点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多样化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基本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语感品味型是感知体验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语文教材编写原则不包括时代精神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千家姓》《三字经》是宋朝时期的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小学语文中的交流模式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东师的作业是随机,没办法上传答案,需要的查看我的注册名字 来 索取 题库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