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识别的六大原则及视觉设计的定义

视觉识别的六大原则及视觉设计的定义
视觉识别的六大原则及视觉设计的定义

视觉识别的六大原则

(一)“以 MI为核心的原则

VI中标志设计要素与一般商标是不同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VI中设计要素是借以传达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而脱离了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符号只能称作普通的商标而已。优秀的VI设计无不是在表达企业理念方面取得成功的。而标志设计的关键,是在设定出企业理念的基础上,如何设计出最有效、最直接地传达企业理念的标志。“太阳神”的标志,以圆形、三角形的几何形状为基本定位。圆形是太阳的象征,代表抛洒光明、温暖、生机、希望的企业经营宗旨,以及代表健康、向上的商品功能;三角形的放置呈向上趋势,既是APOLLO(古希腊神话中赋予万物生机,主宰光明的保护神)的首写字母,又象征“人”字创造型,显现出企业向上的升腾的意境和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及经营理念,以红、黑、白三种代表色构成强烈的色彩反差,体现企业不甘现状、奋力创新的整体心态“太阳神”字体造型时根据篆体的“⊙”作为主要特征,结合英文APOLLO的黑字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合成文字”,把这种特定的艺术形象印在包装箱、招贴画、办公桌和户外广告上,简法,单纯、明确地表现出企业精神,经营意识、产品属性。商标、产品、企业命名“三位一体”的整体效果,使公众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人性化设计原则

现代工业设计,需要以充满人性的作品来使消费者接纳,使人感到被关心的亲和感,这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点。如著名的APPLE标志,在设计上表现出充满人性的动态画面:一只色彩柔和的,被人吃掉一口的苹果,表现出 YOUCAN OWN YOURCOMPUTER的亲切感。在操作COMPUTER时,伴随音乐,可以进行沟通、会话,表现了良好的人机相容的关系。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是APPLE电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民族化设计原则

由于各个民族思维模式不同,在美感、素材、语言沟通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应该考虑带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才熊被国人所认同,进而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同。

(四)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抽象、化静为动的设计原则

现代设计有着多种变化,包括由繁至简,由具体符号到抽象符号,由平面设计GRAPHY DESIGN到沟通设计COMMUNI-CATION,由静态到动态等丰富变化。

(五)习惯性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要兼顾视觉识别符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原则,在不同的文化区域有不同的图案及色彩禁忌。由于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同,各国都有专门的商标管理机构和条例,对牌号、形象有不同解释,在设计标志、商标时应特别留心、例如猪的形象不受某些国家或民族欢迎,个别的国家或民族对熊猫的形象也反感,因其形象和猪相似。

(六)法律原则

由于视觉识别符号多用于商业活动,因而所有视觉符号设计必须符合商业法规,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国商标法》等。

视觉设计的定义

1、一般定义:针对眼睛官能的主观形色表现手段和结果。

2、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视觉设计的一部分,主要针对被传达对象即观众而有所表现。缺少了对设计者自身视觉需求因素的诉求。有人说:视觉传达既传达给视觉观众,也传达给设计者本人。我的见解是:如果如此说道,那么不就更说明深入的视觉传达研究已经关注到视觉的方方面面感受,称其为视觉设计更加贴切。

3,视觉设计的理论范畴:a.眼睛器官的生理分析;b.视觉信号传递的生理分析;c.视觉经验形成分析理论;其它感官对视觉的影响;d.视觉心理学;e.与视觉科学的交叉学科;f.视觉仿生学;g.视觉与认知的关系研究;h.视觉信息分析;i.视觉科学展望;j.视觉哲学;k.视觉效率;l.视错心理研究;m.增强视觉途径研究;n.极端视觉的形态与意识影响分析......

二、视觉设计定义的嬗变

根据前面的陈述:视觉设计来自视觉传达设计。一种推断:视觉设计最终将演化为信息设计。几个依据:1,人的知识90%以上来自于视觉(见于百科全书);

2,从知识爆炸到信息爆炸的现代文明进程观;

3,优秀媒体和新媒体无一不是对视听渠道的整合结果;

4,那么高科技时代的嗅觉呢?味觉呢?知觉呢?它们需要或者已经在充分发掘。

进一步推断:信息设计学的建立将是空前的:规模庞大,影响广泛深远,极大地催动新学科新科技的诞生。研究中的问题一:我们尚未来得及对视觉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信息学和信息设计已经随着IT(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前出现在我们面前。

研究中的问题二:完整的而有成效的信息设计并不以IT为基础,而应该以视觉设计自身的相关研究为前提。否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信息时代的叫唤声不绝于耳,而信息技术大众化普及化始终走不出固定人群的圈子。这点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多么重要!

让我们回过神来研究下视觉设计吧:

三、视觉设计研究几个立论:

1、视觉需要传递准确的信息

2、视觉应包含一定的信息量

3、视觉效果来源于匹配程度

4、视觉与信息的唯一匹配性:是视觉的最高境界。

软件界面设计要求规范_v0-视觉部分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 1概要 界面设计中一定要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一致性既包括使用标准的控件,也指使用相同的信息表现方法,如在字体、标签风格、颜色、术语、显示错误信息等方面确保一致。 界面力求简洁明了,保证系统功能设计的合理与明确,布局明确、交互操作合理、协调统一。功能要表现清楚,分类清晰有条理,避免过多的控件嵌套导致的视觉混乱;单一功能的操作目的明确,符合易用性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显示而对用户造成视觉干扰;力求操作简单,简单的功能一步完成,比较复杂的功能三步之内,复杂的功能操作使用操作向导来辅助客户完成。 2色调风格 2.1色调: 软件界面设计中常用的主色调包括:蓝色、红色、绿色、黑色 蓝色:运用的行业较为广泛,如通讯、电子、房产、钢铁、生产管理等行业大部分以蓝色为主色调来设计软件。 红色:在政府单位运用比较多。 绿色:一般运用于教育、医疗、农林等行业。 黑色:能源、石油、房地产行业有时候会用中性的黑色作为主色调。

表现区:通常用浅色,如:白色、淡灰、或者淡蓝之类,因为大面积的文字信息在浅色上便于长时间阅读,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 2.2风格: 软件界面的风格通常比较简约。不同行业,使用的环境不同稍有差异。 3登录界面 基本元素:logo、系统名称、输入框、提交按钮。如下: 4页面逻辑结构 功能页面功能页面 弹出页面弹出页面弹出页面

软件界面通常是上面这样的逻辑结构 首页:宏观预览各项设备管理数据,快速访问期望的数据功能 功能页面:查看某一功能模块的全部数据,查看某一对象的各类相关数据 弹出页面:填写和提交表单,对功能中的某一单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查询/修改/审核/打印/导出等功能操作。 5页面的基本属性 页面宽度:属性值为auto,最小值1024像素。默认状况下无横向滚动条。 注意:宽度、位置、边距为不可变数据 背景:页面整体为白色背景#FFFFFF 或者浅灰、浅蓝等,总之是非常接近白色的颜色。 注:白色为常用色值,对于特殊个性化页面可根据特殊要求变更色彩;背景色彩尽量少用饱和度高的颜色, 页面位置:居中 页面边距:上 0px;下 0px;左 0 px;右 0 px; 注意:有时候会专门设置一定数值的边距,这时通常 与模块间的间距相同,如上下左右都是5px。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 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构图法则如下。1.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何形状,认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以上美学观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许多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古代杰出的建筑如圣彼得大教堂,我国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吉·马哈尔陵等,均因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而达到了高度完整、统一的境地。 2. 主从与重点 在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统一性。倘使所有要素都竞相突出自己,或者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这些都会削弱整体的完整统一性。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而一律对待的。它们应当有主与从的差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织的差别。否则,各要素平均分布、同等对待,即使排列得整整齐齐、很有秩序,也难免会流于松散、单调而失去统一性。 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中看,主从处理采用左右对称构图形式的建筑较为普遍。对称的构图形式通常呈一主两从的关

系,主体部分位于中央,不仅地位突出,而且可以借助两翼部分次要要素的对比、衬托,从而形成主从关系异常分明的有机统一整体。如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近现代建筑,由于功能日趋复杂或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采用对称构图形式的不多,多采用一主一从的形式使次要部分从一侧依附于主体。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突出重点的方法来体现主从关系。所谓突出重点就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有意识地突出其中的某个部分并以此为重点或中心,而使其他部分明显地处于从属地位,这也同样可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要求。如乌鲁木齐候机楼,就是运用瞭望塔高耸敦实的体量与候机大厅底矮平缓的体量,瞭望塔的横线条与候机大厅的竖线条,以及大片玻璃与实墙面之间等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使体量组合极为丰富,主从关系的处理颇为得体。 3. 均衡与稳定 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古代,人们崇拜重力,并从与重力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观念,这就是均衡与稳定。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如列宁墓和我国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式,例如荷兰的希尔佛逊市政厅。对称的形式天然就是均衡的,加之它本身又体现出一种严格的制约关系,因而具有一

浅析中国画构图

大 众 文 艺 47 摘要:中国画构图是通过在画面上恰当地安排物象形态,从而 展现绘画主题,并创造具有形式美感的意境。中国画构图在实践中日 趋完美,更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了解和把握好中国画构图的内涵,对于中国画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虚实相生;开合呼应 Abstract :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is meant to present the theme and create the emotional feeling of formative sense of beauty through arranging proper objects on the picture.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turns to be perfect in practice as time goes by, also has its special regular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Chinese paintings to know and master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Key words: Chinese painting;composition;emptiness together with occupation;being open echoing to being closed 中国画将构图称为布置和章法,它是构成画面的主要元素,也是画中的骨骼。艺术家就是要在有限的纸素范围内,运用审美的观念安排和处理形象、线条的位置关系,将不同的形象、符号按构图的法则组成完整的艺术空间。艺术家为了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本质,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加工并加入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情绪心态,构图就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画家会选择与自己心性相对应构图方式,因为阅历、气质、修养、环境不同, 所以都有各自表达性灵的构图形式。如朱耷以圆形构图为主,画 面结构严谨、奇险与独特,对抽象结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画面萧疏荒凉,而且物象以单个为主,无依无靠,这些形式正是他孤愤、冷寂、悲痛、沉郁的精神气质的表现。潘天寿构图喜作方形结构,每一笔都是匠心经营,充满力量和秩序,他在吸收文人画构图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画面结构,在静态的画面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律动感,表现出沉重、雄阔、质朴的绘画风格。 中国画构图在空间营造方式,画面透视法的处理以及安排与构建画面中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一、中国画构图的重要性 中国画家对构图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晋时代,顾恺之 就提出了“置陈布势”的构图原理,其后历代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完整体系的中国画构图法则。中国构图画有两大特点:一是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创作原则;二是矛盾统一的辨证规律。从形式上看,是笔墨技法下的构图。画面只有在构图的支撑下才能表达画者的意向和更好的突出主题,可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是中国画构图的优良传统。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究经营,绘画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取得好的题材,还不算大功告成,紧跟着要研究主次如何搭 配得宜,甚至空白处、气势、色彩等细节都要反复推敲,考虑 周全,做到成竹在胸,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1] “经营位置”六法中极为重要。张彦远认为这是“画之总要”,邹一桂也说“以六法言,以经营为第一”谢赫六法之一的“经营位置”,专指画面的布置。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所以说,在我国古代对构图就有了很深的理解和重视构图的重要性。 二、中国画构图的特点 1.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我国画家独有的创造,在画幅形式的变化上,西方绘画一般都符合黄金比例,很少有狭长的画幅。而中国画画幅 则不受西方黄金比例的约束,可以是任何形状,根据构图的需要随意安排及经营物象的位置,具有超时空的散点透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万里江山图》等。如此复杂的场景,唯有用长卷的形式才能把握得住,而在这种形式中,空间处理更微妙,画家灵感表现也更自由,焦点透视已经不能完美表现这种形式,散点透视的运用使画家在创作中游刃有余,随意而为。自古至 今,散点透视在中国绘画的表现中得到不断发展,体现出中 国绘画独特的审美心理背景。 2.主次分明,大胆取舍绘画创作要从画面整体构思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定下各部分形象的宾主位置,才能更好地表现自然美,使主题立意明确, 构图完美。“舍取不由人,舍取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2] 就明确道出了绘画的取舍之法,画家既受真实的自然物象的制约,又有自由创造画面的权利。要做到主次分明,首先要大胆取舍,这样才能突出画面的精彩部分,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而对有碍画面效果的部分,要毫不犹豫地舍去。古谚云:画由心裁。心在取之,心不在则舍之。强调和渲染能够与创作者达成心里共鸣,在观者眼中投射出审美需要的物象就已足够。画家 匠心取舍,观者心领神会。3.穿插错落穿插错落之法在中国画的构图中非常重要,既要在画面中表现出主题姿态。又要错落有致,繁而不乱。古人有无“女”不成 梅之说,一个“女”字就定出了梅花枝干的大的走向。又有“三笔交凤眼”画兰说和“个”“介”字型画竹的穿插之法,其目的是把纷繁错乱的真实自然条理化,以便把画面分割成有一定秩序,有对比和统一又疏密不均的面和线,使画面构图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天趣自然。在一幅作品中,为了让画面灵活,有生命,主 观地将所描写的物象安排得参差错落,齐而不乱,穿插有致,复杂而又有条理,错落而又有秩序,使画面自然灵活,巧妙天成。 4.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疏密关系是绘画结构的要着,古人很早就提出画面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画面如果被景物挤满,没有一点空白,就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如果画面上空白留的恰当.能让人体会到画面的延伸,思路也会发生变化。方薰《山静居论画》说:“石翁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风中柳飞,远沙迷茫,孤舟蓑笠等物象已构成雨景的 特色,故不画雨而自有雨意,而在形象之外的空白,则是若隐若现的雨中远景,是无所见的空濛雨意。”空白处常常隐藏着画者 的感情,观众的思绪。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面有生气,空灵俊秀,作品的境界也能得到升华。中国画讲求“虚实相生”。隐藏、松动、含蓄为虚,显露、实在、明确为实。实处是画,虚处也是画。古人追求无画处皆成妙境,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者相互衬托,相互对比和依存。中国画的以纹代水、以月代夜、以白代云、以势代风、计白当黑等都是“虚”的表现技法。画中常规的虚实关系为厚重者实,色淡者虚;近者实,远者虚;主为实,次为虚;外为实,内 为虚;有笔墨处实,无笔墨处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定法,要根据画面的需要灵活运用。 5.开合呼应开合呼应是中国画构图的总构成方式,开合呼应贵在得势,势是一幅画的整体趋向和层次变化所形成的视觉感受。中国画的开就是要使画面有有蓄势的感觉,有张力,能将画面的物象展开。“合是合拢,是与开的照应,开则逐物有致,合则通体联络,中有转承曲折的变化。”[3] 是将画面协调统一起来。开要豁达、痛快,合要严实,做到“神合气闭”。要把握好开与合之间的节奏、韵律、幅度、疏密、聚散等变化,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呼应,在作品中,表现人、景、物之间相互联系、顾盼传情的呼 应关系,不仅要表现人物、动物的神态及情趣的呼应,也要有景物闻的姿态、韵致、趣味、节奏等关系的呼应,还应有笔、墨、线、色及形式和内容的呼应,从而使画面的人、景、物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和传情的效应。 6.诗、书、画、印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构图又一个特点。“中国画艺术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4] 对于一幅中国画来说,唯有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才能表现的完 浅析中国画构图 马天栋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理论研究?美术

中国画的构图与布局

中国画的构图与布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是以墨为主要的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背景的具有中华名族特色的独特画种。它的历史已传承几千年,是中国艺术的神圣代表,它是兼具精神和哲学的内涵与气质。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极具表现力,以它严整的形式构图,巧妙地布局和美学精神,通过虚实相生,气韵的完美结合,进行意象的创造,意境的升华,从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底蕴。构图在国画称为布局或章法,它是画面景物位置的配合,也是画中骨格的表现。构图的好与坏,不但影响整幅图的质素,更影响到它的价值和地位。 国画于构图中最大的特点并非西洋画的大小对比,斜线构图等的理论,而是首推它的画面景物视点问题,国画的透视点是无固定的,画面中可以有多层次的表现,视力不逮之处也可将它呈现于画面之上,从而做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画面。除此之外,还有大小对比,斜线构图,甚至是虚实的搭配,宾主之分,前后远近的描绘,皆遵从美学原理与法则,这些都是国画构图优越的表现。你必须在画面所用的物品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种和联系可能成为画面的主题——具有田园生活的特征。 作者在作画的时候总要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和当时的那种激动,在一触即发的时刻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对它有了某种理解和某种感情,要用具体的形象将它表现出来,即将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思考,将其吸收并融化,在头脑中进行多次的修改成熟后,再安排画面如何的组成,如何的定位。 中国画的布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图”,古人谓之为“章法”。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称为“置陈布势”;南齐美术理论家谢赫在著名的“六法”中曰“经营位置”;唐代张彦远则将“六法”中的“经营位置”称为“画之总要”。这表明布局对中国画创作典型化过程的重要性,它无疑是中国画艺术表现技巧最基本的方面,每位有成就的中国画家在创作作品中进行布局时都是“惨淡经营”。中国画较之西洋绘画艺术在布局上有其特殊性。中国画布局具有主观性和灵活性。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二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一般说来中国画讲求以线造型,西洋画讲求明暗造型;中国画写意,西洋画写真;西洋画讲求焦点透视,而中国画讲求散点透视(或移动透视)。这些方面决定了中国画布局形式比西洋画更富有主观、随意和灵活性。现代中国山水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长江万里图》一纸长卷将浩浩万里长江尽收眼底;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则突破时空限制,将不同时间的各个情节巧妙安排在同一画幅空间,把繁杂的“夜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上叙二幅作品都是以移动透视的形式表现的。 当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在画面上如何的将要画的布置陈设的合理和妥当,应该和一杆老秤一样,要求作画的时候在变化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变化,这就要求在墨色的色的深浅,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上求得平衡的变化,在变化的同时又显得那么的协调,但是在一幅画中不能出现平行或者是对称的,那样的话就会显得那么的僵硬和死板。清代,恽寿平提出了“疏密论”:文徵仲述古云,看吴

人机界面视觉设计(A)

出题人: (人机界面视觉设计 第1页共4页) 审题人: 罗敏贤 (人力资源管理 第2页共4页)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课程考试 《人机界面视觉设计》试题 (A 卷、开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里。) 1、有三个因素影响我们的预期,因此影响我们的感知,除了( ) A 、经验 B 、环境 C 、时间 D 、目标 2、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格式塔原理( ) A 、接近性 B 、共同命运 C 、封闭性 D 、非对称性 3、 如图,人的视觉倾向于看到一条完整的蛇,必要时会填补漏洞,这体 现了哪一格式塔原理( ) A 、连续性 B 、封闭性 C 、相似性 D 、主体/背景 4、有关视觉结构的描述,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信息以简洁和结构化的方式呈现时,人们更容易浏览和理解 B 、为了便于浏览和记忆,不应该将电话号码和信用卡号码分割为多个部分 C 、人们在网站中导航时并不会仔细检查屏幕并阅读每一个词,而是快速扫描相关信息 D 、要让信息能够被快速浏览,还必须遵从图形设计的规则 5、可视化信息显示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提供一个视觉层次,以下哪一种错误( ) A 、经所有信息段并列,随机排列先后顺序 B 、将信息分段,把大块整段的信息分割为各个小段 C 、显著标记每个信息段和子段,以便清晰地确认各自的内容 D 、以一个层次结构来展示个段及其子段,使得上层的段能够比下层得到更重点的展示 6、以下对人类的色彩感知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 、我们辨别颜色的能力依赖于颜色的呈现方式 B 、我们的视觉是为检测绝对亮度优化的,而不是检测反差 C 、眼睛的视杆细胞感觉颜色但不察觉光线强度 D 、屏幕和观看条件会影响用户对颜色的感知 7、基于视觉系统运动的方式,有以下几个呈现因素影响了我们区分颜色的能力,除了( ) A 、深浅度 B 、色块的大小 C 、色块的形状 D 、分隔的距离 8、影响色彩区分能力的外部因素,除了( ) A 、彩色显示屏的差异 B 、灰度显示器 C 、显示器尺寸 D 、环境光线 9、“解决问题和计算问题很难”在UI 设计上的启示哪一项不恰当( ) A 、引导用户完成他们的目标 B 、减少设置的数量和复杂度 C 、将要计算的问题图形化 D 、让用户通过排除法去确定某些事情 10、让信息常见的常用方法,除了( ) A 、放在用户所看的位置上 B 、重要信息放在文章末端 C 、使用错误符号 D 、标记错误 11、“动态菜单”方便用户记住选项的位置并通过非线性搜索轻松找到目标( ) A 、对 B 、错 12、我们的视觉系统中只有一部分被训练出了识别阅读过程中的文字模式的能力:中央凹和一个非常小的近中央凹区域( ) A 、对 B 、错 13、以下哪种信息设计会影响阅读( ) A 、常见和熟悉的词汇 B 、容易辨认的书写和字型 C 、居中对齐的文字 D 、统一简洁的背景 14、关于识别与回忆,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 、相对于回忆,我们更能够轻松地进行识别 B 、看到和选择比回忆和输入要容易 C 、在GUI 设计中尽可能使用图像来表达功能 D 、只能使用与现实世界中相似的形象来设计图标 15、基于人类有限的工作记忆,下面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A 、在超过两个层级的结构中,提供“面包屑”式的导航路径能提醒用户处于什么位置 B 、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窄而深的导航层级结构比宽而浅的结构更易于使用 C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并且不稳定,因此UI 设计中要么避免使用模式、要么提供足够的模式反馈 D 、不要在一个页面之内放置多个夺取用户注意力的“行动召唤”(Call to Action )元素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 课程性质 1、是关于建筑创作理论; 2、是关于建筑形式艺术规律的理论是研究建筑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的发展规律; 3、是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课程相联系的 1、绪论 ·1、基本概念——构图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原理 2、相关艺术的借鉴与联想 3、本课的学习方法 ·在《辞海》解释“构图”——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这里的空间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或者说是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这个术语(构图)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把构成整体的那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 1.2基本概念——建筑构图的定义 ·建筑构图是指: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各个部分的布局和组合形式,以及它们本身彼此间和整体间的关系。它是由建筑物的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要求所决定的,是建筑物构成的基础。·特点: 1、丰富性:取决于建筑的复杂性和建筑形象的丰富多样,同时取决于地域和环境条件; 2、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立在科学和艺术规律基础之上; 3、同时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美观要求; 4、整体性:整体和局部之间所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协调、有机统一和相称。 1.3建筑构图原理 1.3.1建筑构图原理概念: 研究建筑构图的要素、手段、手法及其形成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建筑构图理论(原理)·是总的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是关于建筑形式构成和艺术处理的规律与方法的理论; ·是研究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构图因素和手段,构图的手法原则和规律,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 ·是随着建筑本身的发展而日益丰富着的。 ·1.3.2建筑构图原理的范畴:

中国画基础知识

中国画的基础知识 一.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 之间”的感觉,有别于西洋画讲求“以形写实”。国画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 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 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 等画可归入在花鸟类。 国画的构图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 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 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采用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这是中国 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 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而对于用墨,则讲求勾、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合理 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有浓谈相生相融。由于国画与书 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书画同源”之说。 以上谈的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 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 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 管变化如何,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 南北朝时代的谢赫作为中国第一个绘画理论家,提出的“六法论”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全面系统总结了传统绘画的创作实践。所谓“六法论”是指: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个方面。一、气韵 生动所谓的气韵即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中国国画的要求就是要在描绘出拟物的外形之外,还要表现出拟物的精神。二、骨法用笔用笔,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国画特 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其实就是就是指如何把笔墨技法恰当地将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绘 画出来。与气韵作比较的话,气韵指“神”,则骨法用笔指“形”。三、应物象形绘画 者在描绘对象时,必定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不过在追求 艺术创新时,是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概括、取舍、想象和范围内的夸张。 四、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指色彩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 运用不同的色彩。五、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及应用,绘画者可以根据 画面的需要,进行形象调用。也就是通过勾画合理的空间布局。六、传移摹写传移摹写 指对真人真物进行临摹写生,或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种方法也是对自然学习和传统 继承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 . 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1.笔墨概说 A.中国画使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具有笔锋尖、笔毫齐、笔柱圆、笔毛柔软而富于弹性等特征,这种笔配合上中国特有的墨、色,并发挥水的作用使得笔下的线条,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感情。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受环境影响,以相互交流的作用,人们创造了早期的建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生产活动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构图基本法。 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 原理。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着中间就包含很关键的一点——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是一个构图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外部立面及体型要素间的关系。

建筑立面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称为建筑立面,筑立面为建筑外垂直面可视部分。 建筑体型指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栋深,层数,体量。现在建筑设计都考虑节能环保,这又建筑的体型系数有关。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使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加大建筑物的栋深。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使建筑能耗效果改善。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的美的规律。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在建筑立面与体型设计中的运用: 1.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致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致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印度泰姬陵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常用的建筑设计构图法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建筑设计构图法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1)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家。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至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至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2)均衡与稳定 均衡丰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宜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通过对称均衡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不对称的均衡显得活泼。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以达到均衡与稳定的目的。 (3)韵律与节奏 韵律是物形的各要素重复或渐变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以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国古塔体现出的韵律感就是利用建筑物存在的一些相同元家,并有意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有秩序的重复或渐变的处理,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韵律美是一种以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有几种不同的类型: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的律;交错的韵律。借助的律,既可加强整体的统一性,又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 (4)对比与徽差 建筑功能和技术斌予建筑以各种形式上的差异性。对比与徽差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性来求得建筑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对比指的是要家之间显著的差异,徽差指的是不显若的差异。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徽差则可以借助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例如:高体量与低体量的对比,玻瑞与实坡的对比。恰当地运用对比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有效手段。 (5)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物形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包括物形自身的长、宽、高之间,也包括物形与物形之间。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有图有真相! 一、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 1.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1)《鹊华秋色图》

2. 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见图一)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见图二)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见图三) “平远”、“深远”、“高远”构图 三、构图的一般规律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浅析视觉界面设计方案原理

浅析视觉界面设计原理-机电论文 浅析视觉界面设计原理 聂伊张敏言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 ) 【摘要】产品视觉界面设计是产品交互与用户体验的联系基础。优秀的视觉界面设计能更好的传递产品设计理念与品牌形象,为软件的交互设计提供更匹配的视觉风格。设计师运用基本的视觉要素创造优秀的用户界面,有效地传达产 品的行为和信息。并且要结合用户的心理模型或产品行为使视觉结构与之相匹配,关注用户感知功能方面的认知体验与传达。视觉界面设计就是要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在美学的基础上,最优传递交互产品的行为,向用户展示一个优雅的视觉设计。 关键词界面设计;交互设计;UI ;视觉传达 作者简介:聂伊(1988.08 —),女,汉族,河北人,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张敏言(1969.03 —),女,汉族,陕西人,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与人机关系。 交互产品将行为和用户联系在一起发生在视觉上,通常是通过产品界面的表现来实现的。视觉界面设计者工作的重点在于设计在组织上的运用,以及如何来利用视觉暗示和启示将行为信息传达给用户。设计师必须掌握交互设计原则和界面习惯用法的基本知识,这些对于塑造产品的行为都很重要[1]。 1 设计视觉界面设计的要素 视觉界面设计可以对产品的吸引力和效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要创造出有效且吸引人的用户界面,设计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视觉要素,如颜色、版面、形式和构成,还必须了解如何运用这些要素来有效地传递行为和信息。

1.1文本 文本在任何用户界面中都是及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字可以传递大量细微信息,但是我们必须要小心仔细才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好文字。 人们主要通过文字的形状来辨识文字,形状差异越显著,文字也就越容易辨 识。在报纸、杂志等印刷品中,正文字体主要采用宋体。宋体是有衬线字体,特点是横细竖粗,棱角分明。与之相对,显示器上的字体一般都是黑体。黑体基本上没有横竖粗细的变化,也没有衬线装饰。与印刷品相比,显示器的分辨率要低得多,如果在这种输出媒介上使用宋体的话,文字的衬线反而会妨碍阅读。不但没有棱角分明的美感,还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也就是说,显示器的分辨率低,不足以显示有衬线字体。因此显示器上的字体一般都采用毛边较少的黑体[2]。 辨识文字和阅读文字有所不同,阅读中我们有意识地扫描个别字词,之后按 照上下文来理解它们的含义。界面应该尽量少用文本,从而减少阅读量,这样才能保证几面导航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避免只依赖文字进行讲解,因为阅读文字速度很慢,而且会破坏用户对应用的浸入式体验。使用太多的文字是一种“说而不秀”的方法,这与移动应用的优势相违背[1]。少用文字原则并不意味着用文字是错的,或者说文字总是越少越好。它指的是在你想吸引用户进一步体验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减少文字,增加交互。 1.2颜色 颜色作为界面视觉语言的一部分,向用户传达信息。对于多数应用程序,颜色的使用要吝惜,并且应该与视觉语言的其他元素结合,如符号、图标、文本, 以及在界面上维持的控件关系 当颜色太多时,我们的大脑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记住每种颜色的意义,这样便降低了我们的处理速度。互补色在颜色处理中是指那些相反的颜色,当这些颜色被高饱和并且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ART PANORAMA2010?09艺术理论 070 构图是中国画的首要因素,而中国画构 图具有一定的法理性范式要求。这种要求就 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构图讲求留白、虚实、浓淡、开 合等变化。中国画构图是基于阴阳论来把握 构图各要素之间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运 动规律。而阴阳变化的过程是发于对立、归 于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中国画构图的一黑一 白、一虚一实、一浓一淡等诸关系中,一方 都是另一方的反向作用力。正是正中有反, 反中有正,正反相激而“道动”,显示着无穷 的生发力。而天地、开合、欹正、虚实、浓 淡、黑白、动静等都是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天与地相对,天地间的任何物象均 生发于道。因此在中国画构图中,自然也讲 究“天地”。中国画构图中的“天地”是浑然 一体的,通常以整张宣纸为背景作为“天”、 “地”。如八大山人的《双雀图》,图中只绘有 两只小雀鸟,左上角为题诗,其余部分为偌 大的天地,更衬出小雀的生命力,更显自然 的力量,同时具有道的隐喻。 中国画构图也充分体现了开合的意识。 开,是展开;合,不是简单的结束、关闭,是 与开相呼应、相协调。《易经?系辞》言:“一 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道。”中国画构 图中的开合意识很强烈,任何物象都可以用 来开或合;题字、印章也可参与开合的变化, 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 欹正变化就是处理稳定和不稳定之间的关 系,中国画的构图也讲欹正变化。在中国画的 一些画作中,我们总能看到枯树的左斜右欹, 鸟正面而头侧,题字的崎岖变化等,都是欹正 变化原理的体现,具有正中有欹、欹而仍正的 特点。这表明中国画的构图在取物象之美时, 讲求正中求不正、不正中求正,所谓“正而不 正,不正而正”。这也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 中国画构图中的虚实不仅表现在物象本 身上,在各物象之间也存在着虚实变化,且 不因景物的简略而使人一览无余。中国画构 图中的“虚”并非空无,“实”则是相对于虚 而产生,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意境,使人遐想 无余,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可见,中国画构图中的虚实是“道之象”的 体现,具有精神性的道的变化,即为“体道”。 浓淡是中国画家在驾驭墨色作千变万化 时获得的快感。中国画中的浓淡变化通常会 产生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以淡墨的物 象衬出实体的主体地位,而淡墨的物象亦不 因墨淡而无足轻重,中国画的浓淡变化就体 现在这相互间的对比中。而在中国画构图中 没有绝对的浓,也没有绝对的淡,浓淡因对 比而存在,浓淡变化达到了极致,就体现出 了韵味,在这浓淡相对比而又统一的变化 中,体现了阴阳变化。 “留白”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白”是与 黑相对比而产生的。黑与白组合,成为中国 画构图的重要法则之一——黑白。中国画的 “留白”会使画面更剔透玲珑、生机盎然,体 现一种意境。中国画构图中的白不是“没 有”,相反是情思观念可以任意驰骋的地方, 所以白可以是一切。由此可见,“白”是中国 画构图中不可缺少的、寄托画家情感的、萌 生妙境的地方。而且中国画的黑白也不是单 纯的因为中国画以墨为主色调,画在白纸 上,就有了黑与白的对比,还与中国传统的 哲学观念有关。在中国古老的八卦图中,就 是用黑白两色表示阴阳,表示事物的正反两 方面。引用到中国画中,就是黑为阳,白为 阴,黑白变化也是阴阳变化,黑白转换正是 阴阳转换,所以黑白可以表现大千世界。这 就是中国人的哲学观,是道之变化,所谓“一 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接而变化起”。 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在动与静中变化、发 展。中国画的构图也体现着动与静的关系。 中国画构图中的动静是相对的,同时也是统 一的,体现了老子的“由静生动,由动归静” 的观点。中国画构图中的“动”是体现和加 强“静”界的手段,所以动是生命的一种律 动;“静”也不是死寂,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 界。因而动必须致力在有助于精神升华的 情、趣、意的表现上,静则是动的归宿,动 静的变化正是道的变化。 穿插在中国画构图中是表现在物象所产 生的“势”中,或者是物象之间的穿插变化。 如八大山人的《双雀图》是通过一高一低两 只鸟的相对,一高一低两块石头的趋势完成 了画面的穿插变化。中国画构图中的穿插变 化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穿插关系, 也体现了中国画的“破”。而破就是打破单一 的局面,就是穿与插。中国画的构图也是在 穿插中求破,破中求和。 中国画构图中的呼应,就是使构图的各 个部分必须形成一个整体,贯通一气。中国 画构图中的呼应不是单方面的,是构图中各 块面、各段落间的相互关照,体现的是你呼 我应,我呼你应,呼了还需应,应了又得呼 的变化。如任伯年的《紫藤小鸟图》中,紫 藤一枝下俯,一枝反向向上,再回身呼应,形 成了一种欲擒故纵式的呼应变化。 中国画构图最终是要达到均衡的状态, 也只有均衡了,一幅画才显得更稳定、更完 整、更和谐。像八大山人《杂画图册》中的 一幅作品就显示了力的均衡。在这幅作品 中,下垂的花头和停立在尖石上的小鸟,以 及右边的叶形成的三角之势,为此画构图的 基本框架。而由于右边的叶太靠下,与上伸 的鸟嘴的势相冲突,于是作者在叶与花之间 嵌入了题款。若没有题款,鸟将受到花和叶 的双向拉动,画面就显得松散。正是浓墨的 题款,紧密了花与叶的联系,使势向上运动, 经花尖回到翠鸟,使得鸟、题款、花组成了 更为坚实有力的三角结构,这就使得画面更 平衡,更稳定。可见,中国画构图中的平衡 是“杠杆式”的,是中国老秤式的构图,是 用“无形的秤砣”来平衡画面,这与西方绘 画左右相称的“天秤式”的构图截然不同。 可见,中国画的构图法则体现了“道”的 变化,具有强烈的精神性。然而,中国画构图 法则除了上述法则之外,还有取舍、宾主、分 疆、起伏、聚散、疏密、繁略等。这些也都反 映了中国古老的宇宙观,反映了中国传统的 哲学思想,主张阴阳变化、相生相克、相辅相 成,由主观意识出发,随意生发,同时不乏纯 理性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郭颖渤海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08级研究生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文/郭颖 O n th e C o m p o s it io n a l R u l e s in C h in e s e P a i n ti n g s

软件界面设计要求规范_V0 - 视觉部分

软件界面设计规范_V1.0 1概要 界面设计中一定要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一致性既包括使用标准的控件,也指使用相同的信息表现方法,如在字体、标签风格、颜色、术语、显示错误信息等方面确保一致。 界面力求简洁明了,保证系统功能设计的合理与明确,布局明确、交互操作合理、协调统一。功能要表现清楚,分类清晰有条理,避免过多的控件嵌套导致的视觉混乱;单一功能的操作目的明确,符合易用性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显示而对用户造成视觉干扰;力求操作简单,简单的功能一步完成,比较复杂的功能三步之内,复杂的功能操作使用操作向导来辅助客户完成。 2色调风格 2.1色调: 软件界面设计中常用的主色调包括:蓝色、红色、绿色、黑色 蓝色:运用的行业较为广泛,如通讯、电子、房产、钢铁、生产管理等行业大部分以蓝色为主色调来设计软件。 红色:在政府单位运用比较多。 绿色:一般运用于教育、医疗、农林等行业。 黑色:能源、石油、房地产行业有时候会用中性的黑色作为主色调。 表现区:通常用浅色,如:白色、淡灰、或者淡蓝之类,因为大面积的文字信息在浅色上便于长时间阅读,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

2.2风格: 软件界面的风格通常比较简约。不同行业,使用的环境不同稍有差异。 3登录界面 基本元素:logo、系统名称、输入框、提交按钮。如下: 4页面逻辑结构 软件界面通常是上面这样的逻辑结构 首页:宏观预览各项设备管理数据,快速访问期望的数据功能 功能页面:查看某一功能模块的全部数据,查看某一对象的各类相关数据 弹出页面:填写和提交表单,对功能中的某一单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查询/修改/审核/打印/导出等功能操作。

中国画构图法则

中国画构图法则 一. 构图 1.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和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2.是画家将各种形式因素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能把画家的情感感觉转化为视觉形式、图象的完整过程。通过对线条、明暗、形体、空间等的处理,画面便由一个个简单的单元,重新组成新的单元或繁杂单元,建立新的视觉图象。使其具有独特的意味。 二. 中国山水画常见的构图法则 1.顶天立地式(全景式构图) 2.山顶式构图(如<红岩>的构图) 3.山腰式 4.山脚式 5.一脚式 6.对角式 7.开合式 8.“之”字行构图 9.八位出枝式 10.一波三折式(如<万里江山图>的构图) 三.中国画中的“六法” 1.气韵生动 2.古法用笔 3.应物相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 四.构图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五.构图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画面要有均衡感 六.常见的构图形式 1.金字塔构图 在画面上的三角形构图大致分为两种情况:(1)顶角向上;(20顶角向下顶角向上的三角形是埃及的金字塔.因此,美术家往往把这种构图称为金字塔构图。它给人以稳定、崇高的感觉;顶角向下有点像旋转的陀螺,虽然它摆动不定,却不会倒下,是一种带有动感的构图形式.给人以一种不稳之稳的感觉。 2.“S”行构图 有些像蛇的爬行运动。给人以一种柔和和迂回、婉转起伏的感觉。有流畅、优雅的节奏感。中国画称之为“之”字形构图。 3.对角形构图 能够显示强烈的运动感。它体现的内容诱导观众的视线沿对角线的运动或上升或下降,使画面生动有趣。给人以活泼之感。 4.“十“字形构图 实际上是水平线和垂直线所组成的画面。它同“双十字形”构图一样,在平静中增添了肃穆之感。 5.横向式构图 凡是带有明显的横向式构成的画面,多表现为方向的一致性。通常暗示和平和宁静之感。 6.满式构图(全景式构图) 是一种没有同一灭点的构图。画面形象比较密集,疏密安排比较平均,给人以饱满充实的感觉。 7.对称式构图 是一种画面左右两部分比重基本相同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七.一幅画的主题思想一定要在画的中间吗? 画的主题不一定要放在画面的中间。其可根据画面的主题位置来安排。但一定要按照构图的法则来处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构图形式,都要符合视觉上的均衡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