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村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_1983_2007_王文平

合集下载

我国财政支出的演变分析报告

我国财政支出的演变分析报告

我国财政支出的演变分析报告安徽大学 钟文峰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从1950年到1977年,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总体是上升的,其中最少的年份是1950年,为68.05亿元,最高的年份是1977年,为843.53亿元。

总体上看,财政收支在这一时期总体平衡,只有11个年份出现了赤字,主要集中在1955年到1960年,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是比较高的,最高年份达到了40%左右,但也出现过低增长的年份,集中在1972年到1977年,甚至还有负增长年份,即1961到1962年。

建国初期,我国的财政支出是一直呈上升趋势的,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开展三大改造,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作为目标,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因此国家财政支出上升。

从1958年开始到1960年,我国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加快,接近40%,因为国家开展了“大跃进”,为了提高工业总产量而增加了对重工业的投入,这一段时间内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受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财政收入明显减少,财政支出也减少到1958年之前的水平。

1964年到1967年我国开展三线建设,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受文革影响,1967年到1968年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开始下降,1968年之后经济政策调整,国家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

改革开放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对比-60.0-40.0-20.00.020.040.060.080.0100.0120.0年份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占GDP的百分比0.00%10.00%20.00%30.00%40.00%50.00%年份1954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2429财政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在这一阶段的各项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一直是出于最高比重的,因为我国为建设成为工业国因此加大了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投资,经济恢复时期占34.71%,“一五”时期占50%“二五”时期占66.6%,1963—1964年经济调整时期占58.96%,“三五”时期占56%,“四五”时期最高占67.7%,基本上是持续增长态势。

浅议财政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

浅议财政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

浅议财政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摘要] 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经济也走到了必须依靠拉动内需才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此时,占全国总人口2/3的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不容忽视。

在中央政府试图通过“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农村“新政”克服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时,深入研究农村消费市场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财政支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启动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新举措,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培养消费热点。

从运行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带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缓解了国内消费市场萎靡的局面。

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只能达到短期效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势头尚不清楚,农村居民的购买力,以及农村市场的开拓尚未根本见效。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突破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瓶颈,让农村消费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还得找准问题根源把脉发展趋势为寻求良计指明方向。

一、中国财政支出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一)财政农业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农民增收缓慢从长期来看,增加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绝对数量是逐年递增的,可是财政对农投入的相对规模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具统计,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到农业领域的资金总量平均只占财政支出3%左右,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一般都保持在10%以上,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财政对农村的投入相对水平仍然极度低下,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的低水平状况与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很不相称,函需改变。

(二)涉农补贴农民收益少,抑制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我国农业补贴面广而分散,表现在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而具体到各环节、各类别则所获得的补贴数额很少。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实证研究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实证研究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实证研究
方银水
【期刊名称】《新疆农垦经济》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出,那么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能否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呢?本文主要是对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加大财政农业支出的政策含义和若干政策建议.【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方银水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26省2000-2007年面板数据 [J], 李星;王艺明
2.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J], 张卿;尧尉奇
3.提高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分析[J], 李晖;孙长青
4.城镇化、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与r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基于中国28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王格格
5.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实证研究 [J], 方银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影响的动态分析(1978~2007)

我国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影响的动态分析(1978~2007)

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引致效应的结论。然而, ae 和 Mge(9 7 、hl 19 ) N dr i l19 ) G a (98 等则得出政府 u i
收 稿 日期 :0 9— 3— 0 20
20 年第6 0 9 期
公共 投 资对私人 投资具 有挤 出效应 。 在有 关我 国财政 支 出与 民间需求 的研究 中 , 由于学者们 依据 的理论 不 同 , 究方 法与 时间 区间 研 各 有差 异 , 出 的结 论也 有较 大不 同。 比如 , 得 李永 友 、 树梅 (06 在基 于居 民最 优决 策行 为 的基 丛 20 )
引致 弹性 系数 却 经历 了一 个倒 V型 的轨 迹 变化 。在 财政 的分 类 支 出 中, 于基 本 建设 方 用 面的支 出和 用于改善 民生的 支 出对 民 间需求 均有 引致 效应 , 后 者 的 引致 效 率要 远 高于 且 前者 ; 政府 部 门经 费支 出对 民间需 求的影 响 则经历 了挤 出 挤 入一挤 出的 变化 过程 。
认 为 , 向商 业银行 和公 众发债 的情况 下 , 础货 币量没有 增加 , 币流通量 也不会 增加 , 在 基 货 在利率 可 变或 者至少 国债 利率高 于储 蓄存款 利率 的情况下 , 民就 会倾 向于增 加储 蓄 , 居 银行 也会乐 于多存 一 些 国债而少 放一 些贷款 , 结果 是产 生 了一 定 的挤 出效应 。谢建 国、 陈漓高 (0 2 , 赜琳 (0 5 分 20 )黄 20 ) 别利用 跨期 替代模 型 和 R C模 型证 明长期来 讲 财政政策 对居 民消 费具有挤 出效应 ; B 曾令 华 (00 20 ) 从我 国 的宏 观经 济形势 分析 出发 , 为我 国经济 中不存 在资金 竞争 , 认 因而也 就不存 在政府 投资 对私 人投 资 的挤 出效 应 。吴超林 (0 1 从 制度 的角度论 证 我 国财政 支 出对 民 间投资 不存 在挤 出效 应 。 20 ) 刘溶 沧 (0 1 , 庆旺 (05 , 俊 (07 等从实 证 的角度得 出结论 , 国财政支 出对 民间投 资具 20 )郭 20 )杨 20) 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分析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1978~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财政支出规模分析回答了公共需要量的满足程度,可以用绝对数指数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指数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并由这个指标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其他指标。

例如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前者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后者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下面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出规模作具体的分析。

表1 国家财政支出、GDP增长情况及各项指标数据图1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一、总体特征: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呈现弱U型变动态势图1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动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呈现弱U型变化态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1992年以前可以称之为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该阶段的明显特征是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且下降速度明显加速发展。

1981-1985年,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值为23.29%,比上一时期下降了5个多百分点,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该时期预算内外财政支出平均比重为38.15%,充分表明改革开放之初,政府参与国民经济活动的程度很高。

1992-1996年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可以称之为处于U型曲线的底部。

该阶段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在下降,但下降速度比较缓慢,不存在较大的波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企在提高两个比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开始正式实行,由于前期的惯性,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在改革前两年仍沿既有的路径缓慢下降,但是从1997年开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恢复性提高。

1997年以来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处于U型曲线的右半部分的下半截。

这一时期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开始缓慢的恢复性上升,其间并伴随有小幅的波动,但总体上升趋势并未受到影响。

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论文

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论文

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论文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论文一、引言现阶段,我国的内需不足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农民的消费需求不足。

由于农村市场是我国的基础市场,在农村集中了我国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者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购买力逐步增强,日后其消费潜力也必将被激发出来,终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持久的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

但2008年我国农村的消费水平还不到城市的1 /2,拥有中国1 /2多人口的农村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始终只占据1 /4-1 /3的份额,表现出较多的人口与较少的消费份额极不相称的现象,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必然使我国总体的消费需求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改善农民消费需求,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成为当务之急,研究农民的消费规律,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模型估计(一)理论基础财政支出政策是国家为了调节宏观经济所选用的一种为了达到政策目标的财政政策工具。

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支出根据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影响和调控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应该适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对我国农民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进而扩大国内总需求。

之所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是希望达到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刺激消费需求。

但是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二)数据说明本文选取的1978 -2013年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民消费支出为变量进行分析,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黔、《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

为了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农民消费支出的各个指标分别取对数将其平减。

但是,我国官方数据中没有1985年之前的农民消费价格指数,所以,本文借鉴Gale Johnson的指数构造方法,1985年之前的农民消费价格指数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8 = 100)代替,1985年及其以后的指数是将当年官方公布的指数(1985年=100)乘以1. 342而得来。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财政政策的不断调整,财政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财政支出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的发展,而且对居民消费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和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消费增长。

二、财政支出的概述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支付。

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随着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财政支出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三、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直接影响财政支出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为居民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和预期,从而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桥梁等,能够降低居民的交通成本,提高消费的便利性,进而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二)间接影响除了直接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外,财政支出还通过影响市场环境、企业投资等间接影响居民消费。

例如,政府对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能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此外,政府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能够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刺激企业和居民的消费需求。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官方发布的数据以及相关学术研究。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以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五、研究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具体来说,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居民消费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数字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数字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数字解读作者: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8年第06期三农“三农”5年支出1.6万亿2003年-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5年累计1.6万亿元,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3000亿元,地方也较多增加了投入。

5年来,我国在农业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

解决了9748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5年来,我国农村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公里。

解决了9748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蔓延。

农村人均纯收入4140元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2476元到414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6.8%。

今年财政5625亿支持“三农”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

比去年增加1307亿元。

增长30.3%,增长幅度创出历史新高。

从具体项目支出来看:补贴农民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财政安排对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农民培训经费等总计支出1335.9亿元,增长23.4%。

支持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长。

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支出3044.5亿元,增长17%。

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几近翻番。

中央财政安排1245.2亿元,增加611.4亿元,增长96.5%。

教育2.43万亿投入教育事业教育方面,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5年累计2.43万亿元,比前5年增长1.26倍。

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的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受益。

今年教育支出增加45.1%2008年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大幅增长45.1%,总计达1561.76亿元。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84亿元,在试点基础上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出降低了私人财富水平 , 从而导致居民消费的减少。
衡模型和永久 收入 模型对 这 一问 题进 行了 分析。他 认为 , 政 府支出能够促 进消费 与产 出的 增加。在 短期 内消 费与 产出 增 加的幅度小于 政府支 出增 加的 幅度 ; 长 期内 政府 支出 的增 加
与上述研究的结论 相 反 , 一 些学 者认 为 , 政 府支 出 对居 民消费具有促 进作 用 , 也即 所谓的 挤入 效应。 K arras ( 1994) 在采集多国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政 府支出 与居民 消费的 关系 ,
农村财 政支出 (亿元 ) 1321 87 1411 29 1531 62 1841 2 1951 72 2141 07 2651 94 3071 84 3471 57 3761 02 4401 45 5321 98 5741 93 7001 43 7661 39 11541 76 10851 76 12311 54 14561 73 15801 76 17541 45 23371 63 24501 31 31721 97 38941 58
我国的农村财政支出与
*
农村居民消费: 1983- 2007
o 王文平
[ 摘要 ] 传统理论认 为政府财政支出能够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 。 基 于对 1983~ 2007 年我 国农村财政 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关系 的研究发 现 : 在短 期内 农村 财政 支出 对农 村居 民消 费具 有 / 挤 入效 应 0 , 但 在长期中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 / 挤出效应 0, 而且农村居民的可支 配收入是影 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为此 , 我国政府 在制定针对农村 的经济政 策时 , 应充分 考虑以上因 素 , 进一步加大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 , 提高社会 保障制度的覆盖 面 , 从制度保 证上提高 农村居民的 收入预期 , 以此提高其平均消费倾向 , 切实改善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 [ 关键词 ] 农村财政 支出 ; 农 村居民消费 ; 挤出效应 [ 中图分类号 ] F32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 012X ( 2009) ) 01) 0097 ( 04) [ 作者 ] 王文平 , 博士后 , 副教授 , 北京大学经 济学院 ( 山东经济学院 ), 山东济南 250014
各项数据
农村财政支 农村人均 出占财政总支 财政支出 出比重 ( % ) (元) 91 43 81 31 71 66 81 35 81 65 81 59 91 42 91 98 101 26 101 05 91 49 91 2 81 43 81 82 81 3 101 69 81 23 71 75 71 71 71 17 71 12 91 67 71 22 71 85 81 24 161 46 171 59 191 02 221 70 231 98 251 99 311 98 361 59 401 76 441 34 511 72 621 30 661 89 811 03 881 46 1321 93 1241 78 1521 53 1831 09 2021 04 2281 29 3081 78 3281 71 4301 28 5351 34 农村人均 消费支出 (元 ) 248 13 273 18 317 357 398 477 535 585 620 659 770 1017 1310 1572 1617 1590 1577 1670 1741 1834 1943 2185 2555 2829 3314 农村人均 可支配收 入 (元 ) 310 355 398 424 463 545 602 686 709 784 922 1221 1578 1926 2090 2162 2210 2253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3587 4140 农村总 人口 ( 万人 ) 80734 80340 80757 81141 81626 82365 83164 84142 85280 84799 85166 85549 85947 86439 86637 86868 87017 80739 79563 78241 76851 75705 74544 73742 72750
98
2009 年第 1 期 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之间很可能存在长1 % 临界值 lnC ADF 检验 - 31 062406 - 11 861356 - 2 1 594550 lnG ln Yd 5 % 临界值 10 % 临界值 1 % 临界值 Dl nC ADF 检验 - 31 812278 - 61 037672 - 4 1 438277 D lnG D lnY d 5 % 临界值 10 % 临界值 - 3 1 0114 - 2 1 6457 - 3 1 6330 - 3 1 2535 - 3 1 7856 - 4 1 441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 二 ) 计量经济分析 1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首先必须对各时 间序 列进 行单 位根 检验 , 以判 断其 平稳 性。笔者分 别 对模 型 中 各 个 变量 的 水 平 值 与 一 阶 差 分进 行
[ 8] 以政府支出对消费具 有正效应。 G a li 、 Lopez- Sa lido和 V alles
agr.i gov .
cn) 以及 国 家统 计 局年 鉴 1984 ~ 2008 年数
据。模型中所采用的农 村 居民 消费、 农村 财 政支 出、农 村居 民可支配收入都采用了人 均的 形式 并进 行了 对数 化处 理 ( 表 1) 。 表 1
尽管仍会促进消 费与产 出的 增长 , 这 种增 长幅 度要 小于 短期
一 、引言
内的增长幅度。即长 期内 政府支 出对 消费 和产 出的 挤出 效应
[ 2] 是存在的。 A schauer ( 1985) 利 用长 期收入 决定 模型经 过实
传统的凯恩斯 主义 经济 理论 认为 , 在存 在资 源闲 置的 情 况下 , 政府财 政 支出 的增 加 通 过乘 数 效应 提 高了 国 民 收入 , 由此导致居民 消费的 增加。这 就是 所谓 的政 府支 出对 居民 消 费的挤入效应。但一旦经济达 到或接近 潜在的 国民收 入水平 , 则政府支出的 增加只 会带 来物 价和利 率水 平的 上 升 , 从而 对 投资和消费产生挤 出效应。针对 这一观 点 , Ba iley ( 1971) 通 过研究认为 , 政府 财政 支出与 居民 消费 之间 可能 存在 一定 的
NO . 1. 2009 ~ 2007 年。所有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 ( http : www. www. stats. gov . cn) 和 中 国 农 业 部 的 官 方 网 站 ( http : // //
D evereus、 H ead 和 L apha m ( 1996) 在规模 报酬 递增和 寡头 竞 争的假设下发 现 , 政府 支出 的增 加会 提高 产量。 产量 的增 加 使工人的实际 工资 水平上 升 , 居 民消 费水 平因 此而 上升。 所
[ 1] 替代关系 , 即挤出效应可能存在。 Barro ( 1981) 通过一 般均
证研究发现美国的 政府 支出与 居民 消费之 间的 替代 关系 比较
[ 3] 明显。 A hm ed ( 1986) 利用跨期替代 模型对 英国 进行的 实证 [ 4] 分析也得出 了相似 的结 果。 Am ano 和 W irjanto ( 1997) 通过
二 、模型建立与说明
1993 1994 1995
为了分析我国 农村 财政 支出 对农 村居 民消 费的 影响 , 笔 者建立如下模型 : lnCt = a + a1 lnG t + a2 lnYdt + Et 上式中 C t 表示农村居民消费 , G t 表 示农村财 政支出 , Ydt 表示农村居民 可支 配收入 , Et 表 示扰 动项。 尽管 笔者 考察 的 是农村财政支 出对 农村居 民 消费 的影 响 , 但毫 无疑 问 , 农 村 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支出的 一个重 要因素。 如果忽略这个因素 , 则会 降 低模 型的 解 释能 力。因 此 , 通 过 在模型中增加 农村居 民可 支配 收入这 一解 释变 量 , 不 仅能 够 分离出其他因 素对农 村居 民消 费的影 响 , 而 且还 可以 得到 一 个一致的估计 , 从 而更 明显地 反映 出农 村财 政支 出与 农村 居 民消费的关系。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行业垄断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0 ( 07B J Y047) 阶段性成果。
97
REFORM OF ECON OM IC SYSTEM 发现二者之间 是一种 互补 关系。政 府支 出的 增加 能够 提高 居
[ 7] 民消费的 边际 效 用 , 因 此会 刺激 居 民 扩大 消 费支 出 水 平。
( 2003) 认为 ,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拉 动总需求 , 进 而劳动力 市 场中对劳动的 需求 会增加 。如果 价格 是粘 性的 , 则工 人的 实 际工资水平会 提高。高 工资收 入会 提高 这部 分工 人的 消费 水 平。如果这部分 消费者 在总 人口 中占 有较 大的 比重 , 则总 的
[ 9] 消费量就会增加。
经济体制改革 出增加 1 个百 分点 , 则 农村 人均 居民 消费 下降 01 029 个 百分 点。但农村居民可支 配收 入却对 农村 居民 消费 具有 巨大 的促 进作用。在长期中 , 农 村居 民人 均可 支配 收入 每增 加 1 个百 分点 , 会带动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增 加 01 98 个 百分点。 这说明 从长期来看 , 农村居 民消 费的增 长更 加依 赖于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的可持续性增加。 3 .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协整方程笔 者得到 农村 居民 人均 消费 与农 村人 均财 政支出和人均可支 配收 入之间 的长 期均衡 关系 和长 期调 整系 数 , 下面笔者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VECM ) 来分析各 变量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 : v lnC t = 01 046 + 01 435 lnY d - 01 13lEt- 1 t- 1 R2 = 01 694 , Log likelihood= 471 826 根据向量误差修 正模 型估 计结 果我 们可 以发 现 , 不 同于 长期均衡时农村 财政支 出对 农村居 民消 费 的挤 出效 应 , 在短 期内农村财政支 出的增 加将 会导致 农村 居 民消 费的 上升。农 村财政支出每增加 1 个 百分点 , 将会 带来 下期 农村 居民 消费 提高 01 024 个百分点 , 这说明在短期内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确实 对农村居民消费 具有 一定 的刺 激作 用。此外 , 短期 内农 村居 民可支配收入对 消费也 具有 较强的 影响 , 农村 居民 人均 可支 配收入每上升 1 个 百分 点 , 将会 带来 下期 农村 居民 人均 消费 提高 01 435 个百分点。 01 132 v lnC t- 1 + 01 024 lnG t-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