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印软件外包业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印软件外包业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

目前, 离岸服 务外 包活动 已在全球 范围 内广 泛展开 。印度 是全球 境 外服 务外包的最大 目的 国 , 其市 场份 额在 8 % 以上 。根 据 M Kne 的 0 c is y 项研 究估 计 , 印度 由软 件产业拉动 的服务 出口将 在几年 内增长 1 , O倍 从 2 0 — 0 2年的 1 01 20 5亿美 元增 加到 2 0 年 的 10亿 美元 , 08 7 使它 成 为 世界上增长 最迅速的一个 产业 。而 中国则 依靠 其 巨大 的市 场潜 力和 和 成本 竞争优 势 , 在软件 外 包领 域厚 积薄 发 , 发展 强劲 。2 0 0 8年 , 虽然 受 到西方金融 危机的影 响 , 但中国软 件外 包产 业还 是突 破各 种禁 区 , 件 软 技术服 务增长 迅猛 , 累计 完成 收入 1 5 亿 元 , 中 , 口服 务达 到 12 45 其 出 4 亿美元 , 同比增 长约 3 % , 9 充分显示 了中国软 件服 务外包 的能 力。中 印 软件业在 国际分工格局 中 , 逐渐形成各 自独有的接 包模 式和竞争优 势 。

务要求从业 人员普遍具备 利用英进行 工作的能 力 , 我国英语 普及率 比印 度低很 多, 备这样能 力的劳动者 目前在我 国严 重匮乏 。另一 方面 是缺 具 乏与职位对 口的专业 人才 。例 如 承接 I T和流 程服 务 外包 从业 人 员, 需 要接受基础 科学技术知识 、 软件编 程 调试 能力 、 有关 对象 行业一 般知 识
【 摘 要】 和印度在软件外包领域既 中国 激烈竞争又相互渗透联合, 两国在软件外包领域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本文在分析 中印 接
包模 式各 自特色 的基 础上 , 通过借 鉴 印度接 包的发展模式 , 制定有 中国特色的发展路 径 , 以期使 我国产业结 构得到升级 , 软件外包 业得到长足 的发展 o

软件业,中国与印度差距何在?

软件业,中国与印度差距何在?

带回美国, 享受美国程序员薪酬。
印度有充分的人力 资源是众 多
感想 :僵化 的国内评估何时休?
可以说今年来 国内众多高校都 中有个 核心指标 是生均建 筑面积 。
一 。●
的跨国公司来印度发展的原因所 在给迎评估工作闹得鸡飞狗跳 。其
在 。结 果 有微 软 “ 窗 20”研 视 00
在体 育界 ,乒乓球 、 羽毛球 、

隶” ,一切 唯师命是从 ,而应 当从

/、
网球等球 类项 目中常有 世界 一号二 号单打选手配对双打 而难取佳绩 的
自 身的实际出发 。对 自己课余时问 的安排 和主要精力 的投入作 阶段性
调整。教 师之 问需要形成默契。一 定要给学生留出一些 自由支配的时 问,让他们 进行适 当的 自我调 整 , 以查漏 补缺 ,反 刍、消 化所 学 知 识 ,放松放松绷 紧的神经,以利再
教 育 ,来不得半 点急功 近利 , 教育事业的繁荣也不是仅靠个人的 单打 独斗就可 以赢得的。 “ 力” 合
的原理亦应成为我们这些凭 “ 团队
合作 的态度。 因为各 学科 的知识是
互相贯通 、互相渗透的 ,各 门学科
的教 学又有着共 同的任务。即便从
应试的角度来看,仅凭个别科 目一
( )语 言环境不 同 1
一六 期 年 。第 。五
有 的困难 呢?我感觉是有的 , : 比如
印度的经济相对我们落后,道
路交通状况很差和土地资源由于私
有化导致的匮缺 ( 到有 中国式 没看
的软件园区) ,他们 当初吸引外资
是如何说服外国企业进 入的呢?如 何解开这个扣子的呢? 从城市规划 、道路规划和建筑 质量上看 , 印度十分差劲 。 比如说建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本文摘抄赛迪IT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一文目录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更了解印度有所帮助。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上篇国民经济比较篇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2001年11月26日,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一)地理位置1.印度:盘踞在南亚次大陆的雄狮,扼印度洋咽喉2.中国: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二)资源与能源1.印度:印度自然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2.中国:中国能源蕴藏量大,但开发程度较低,人均量少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概况(一)中国比印度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1.1950年印度经济水平比中国高(印度国民收入为美国的2.3%,中国为美国的1%)2.1980年两国GDP总量几乎差不多,而且印度还稍领先3.2001年,印度GDP为498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二)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共性1.人口负担重,经济结构层次低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三)中印同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印度1.印度是农业大国,但生产率水平低,增长速度慢2.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印度,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核心1. 中国和印度共性是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2. 印度3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率5.8%3. 中国从1952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5%三、中印对外经贸情况比较(一)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占绝对优势1.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32位;2001年提升至第6位2.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而印度不到1%(二)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中国远胜印度1.2001年中国直接利用外资(FDI)468亿美元2.印度利用外资不足,2000年利用外资23.2亿美元3.中国外汇储备多,抗国际风险能力强(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1656亿美元,2001年底突破2000亿美元4.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积累的外汇极为有限(2001年印度外汇储备约450亿美元四、中印经济结构对比(一)中印产业结构对比1.GDP的三次产业构成印度:产业排列顺序是"三、一、二中国:产业排列顺序是"二、三、一2.20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情况印度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发展迟缓相对印度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更快3. 50年来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有同也有异印度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三、一、二"中国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二、三、一4.中印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印度: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低级层次(4.2:4.1:91.7中国: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较低水平,但仍优于印度(10.3:32.2:57.5)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国比印度优势明显5.中印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对比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的时间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从68.7%下降到49.0%,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印度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1971年至1991年的20年时间内仅下降了5.3个百分点(二)中印对外贸易结构对比从中国和印度的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两国贸易都在朝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显然大于印度1.印度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1997年为78.1%,到1999年增长到83%2.从1997到200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从86.9%上升到89.8%(三)中印区域结构对比1.印度:各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2.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发展状况与两国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向是有关的。

中印软件业差距在哪里

中印软件业差距在哪里

才资 源 . 相继 在 印度 投 资办 厂 , 设立研 发 算机扫盲和学 习计划“。
基 地。而 印度 政府远不满足这些 . 证希 望
再 吸目 其 它 公 司。 f
国外去开辟 了一种对 印度有利的环境 。印
印度 有 4 0余所太专院校设 置 了计 盛顿地区 的信 息技术人员中 ,有 4% 0 0 是印 引进外商投资。虽然班加罗尔现在仍是在 如今 , 电子部为其 中 20余 所提供一 度 人或印侨。美 国 《 5 商业周刊 》 《 布 和 福 吸 引外资 方面 无可争议的领头羊 . 但其 它 算机专业 , “ 各邦 的首府也 想在 今后 力拔头筹 , 实现 赶 定 的教学经 费 ,每 年培养 毕业 生 l万余 斯 》 杂 志由衷地感叹 : 印度有着无 穷无

乐观地估计 2 0 到 0 8年 . 全软件总销售额 技 园的一期工程 的主楼。它吸引了当今全 进行 高信 息量传输的 电信 网。 微软在 美国 可达 8 0亿美元 , 5 其出 口额 将达 5 0亿 美 球顶级信 息产 业巨头的 目光 : 0 在 印度政府的支持下 , 软件 技术园得
其毕 业生质 万软件技 术人员 , 印度软 件专家 的人 数 以 印度政府鼓励各邦之间展 开竞争 , 各 了 5所世界一流 的理 工学院 , o的 量堪与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的大学生媲 美。 每年超过 5 % 比率 递增 。美国硅各和 华 邦也 蝌纷 出台优 惠政 策, 希望在 自己≠ 内 l j
超 班舢 罗 尔 的期 望 。
人。二是依靠 民办 或私营机构 培训人 才。 尽的技术人才储 备 “
0 每 印度每 年涌现 出约 8万名信 息技 术 目前这类机构大 约有 70多家 , 年取得
世 界在 争夺 印度 的信 息技 术 人 才。

中印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印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争 议 地 夺得 了世 界 软 件 的 第 二 把 交 椅。 据预 测 ,2 0 — 2 0 年印度软 件 00 01 业总 收人将达 10亿美元 ,太大超 过 3 原定 的 8 亿美元 目标 , 中出 口刨 汇 7 - 其 9 亿美元 ,占其 出 口总额 的 2 .%。 5 1 4 在 全 球 软 件 开 发 市 场 中 , 印度 占据 了
增 长到 8 亿 美元 ,其 中软件 出 口占印 0 度 国 内生产 总值 的 1 %, 占 G DP增 长
部 分 的 1 4 /。
前,我 国从事 软件开 发 , 制 、 售 、 研 销 维 护服务 的各类 从业 人员约 5 0万人 而 印度 仅从事软 件研发 的技术人 员 已
达 1 0万 人 , 其 中编 程 人 员 近 2 5 8万 。
工作 。我 国软件 产业并 不缺 少 CE O, 也不缺 少程序 员,最缺 乏的是对 市场 和技 术具 有前 瞻能 力的 C TO( 首席 技 术执 行官) 与我 国软件 人 员很少参 这 与 大型软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研 发有 关 。而印度 由于 有 为美国 公司编程 的长期 经验 ,在这 方 面积累 了大量 经验 ,印度 的技术 人
业 生 中 、有 相 当一 部 分 会 转 入 其 它 行
业。
度 2 0 年 中国软 件与信 息服务业 实 00 现 销售额 5 0 元人 民币 ( 中软件 5亿 其 销售额 2 0 元 ) 3亿 ,约 6 亿美元,约 占 6 当年世 界软件市 场份额 的 1 %;软 件 . 2 产 品出 口约为 4亿 美元 ,这一数量 仅 为 印度 同期软件 出 口额的 1 0 而 且 /1 , 这一 差距 有进 一 步扩 大趋 势 印度 , 这个没 有高速公 路的 国家却在软件 产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道路之比较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道路之比较
产业 却 远远 落后 , 临这 样 强 劲的 对 手 , 面 中国如 何 发展 自己的 道路 ? 文 通 过 对印 度 I 业 成 功之 路 的 分析 并 结 合 中 国的 实际 情 况提 出 中国 I 产 业 本 T产 T
的发 展路 线。 ・
【 关键词 】I : T产业 外包 成本 20 年 4 07 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 20 年度 的 06 总产值达到了 3 4 美元 , 7亿 其中出口 2 0 3 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产业 , 承接
( )出口导 向” 3“ 的服务发展策略。由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不大 , 印度的 软件服务是面向全世界的 , 出口份额 20 其 06年度达到 了 2 6 3 亿美元 , 占 整个印度 I1 r产值的 23 I /。印度的 I T产业已经成为第 三大出口赚汇产业 和国家外汇储备的坚强后盾。
() 4 软件业的外销策略。 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 第一
40 3 11 6 3 4
80 3 26 1 3 2
15 08 25 8 3 1
19 23 34 7 2 8
13 60 48 7 一

印度 I 业发 展 的优 势 T产
() 7 产业分布较为集 中,集群” “ 效应明显 。印度 I T产业以班加罗尔
操 作性 实 用 性 的 I’ ,人才 。 I
( 国内 I 1 ) T发展障碍
1 . 总体规模较小。一是中国 I T产业 的总量水平较低 , 仅接近于新加 坡、 英国。二是在世界 I 产业 中的比重偏低 , T 产值只有世界 I 产业产值 T
的4 %左右。三是中国的 r 企业处于规模小 、 r 力量分散的状态。 2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差。集成电路芯片 、 . 系统软件 、 支撑软件 , 主要 依赖进 口, 基本上是国外产 品。 3 . 对经济的渗透不够。I T的应用还没有广泛深入到工业 、 农业 、 服务 业各领域 , 利用 I T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

印度软件业发展历程

印度软件业发展历程

第二代
早期软件产品公司,1959-1969 在 第一批独立软件服务公司成立10年后,第一 批软件产品出现了。他们被专门的开发出来 重复的销售给一个以上的客户。一种新型的 软件公司诞生了,这是一种要求不同管理技 术的公司。第一个真正的软件产品诞生于 1964年,是由ADR公司接受RCA委托开发的一 个可以在一个程序里形象的代表设备的逻辑 流程图的程序。
1991年印度共有软件公司160多家,产值约16亿美元。到2000年, 软件公司发展到3700多家,出口值约63亿美元。据世界银行调查报告, 印度的软件技术力量、软件出口的规模和质量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 二位。在过去的10年间,印度软件生产的年增长率平均超过50%,这 个发展速度几乎是美国同时期(28%)的2倍。印度软件最大的出口市场 是美国(占60%),其次是欧洲(占23%)。出色的业绩表现使印度软件业 的生产和出口迅速增长。1994~1995年度至今,增长的势头更快。据 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计,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可 望达到870亿美元,其中出口达500亿美元。1999年,印度在软件业和 IT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为28万,2014年将达到350万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印度软件业的真正起飞是在1991年印度第一轮“经济解放 运动”之后。1991年印度共有软件公司160多家,产值约16 亿美元。
到2000年,软件公司发展到3700多家,出口值约63亿美 元。据世界银行调查报告,印度的软件技术力量、软件出口 的规模和质量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在过去的10年 间,印度软件生产的年增长率平均超过50%,这个发展速度 几乎是美国同时期(28%)的2倍。印度软件最大的出口市场 是美国(占60%),其次是欧洲(占23%)。出色的业绩表现使 印度软件业的生产和出口迅速增长。1994~1995年度至今, 增长的势头更快。据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计, 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可望达到870亿美元,其中出口 达500亿美元。1999年,印度在软件业和IT服务行业的从业 人员为28万,2008年将达到220万人。

基于 钻石模型 的中印软件外包业发展比较研究

基于 钻石模型 的中印软件外包业发展比较研究

5.人才储备
印度拥有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其高等教育体系和培训市场均能满足软件外 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在人才储备方面也不断加大投入,但相比印度还存在 一定差距。
三、钻石模型分析
“钻石模型”是由波特提出的一种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包括生产要素、市 场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及政府角色等四个关键因素。下面我们 将分别对中印软件外包业进行钻石模型分析。
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印软件外包业的发展情况,我们选取了两个典型企业进 行案例分析。
1.印度Infosys公司
Infosys是印度软件外包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成立于1981年。通过多年的 发展,Infosys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软件开发公司之一。其成功的原因在于: 首先,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其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众多全球知 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最后,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Infosys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 障。
二、软件外包业发展比较
1.市场规模
印度软件外包业起步较早,市场规模较大。据统计,印度软件外包市场规模 已超过1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之一。而中国软件外包市 场则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美元。
2.产业政策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此外,印度还设立了多个软件园区以吸引外资。相比之下,中国在 软件外包产业政策方面支持力度面,印度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拥有丰富的英语人才资源和 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为软件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相比之下,中国在这 方面的投入和资源相对较少,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2.市场需求
在市场需求方面,印度也具有较大优势。由于印度英语普及程度高,很多欧 美公司将印度作为首选的软件外包目的地。同时,随着印度中产阶层的扩大和消 费升级,印度国内市场对高质量软件外包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中国则在 政府倡导“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市场需求逐渐回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2.印度软件公司的创新机制和质量管理
• (1)印度软件公司科学的创新与激励机制
• 印度的软件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的创新,许多大的软件公司 都设立了自己的专门科研的机构,随时跟踪世界主流技术 的发展方向、了解市场的需求动态,不断推出新的软件产 品与服务,并且随时改进与创新。比较典型的如Infosys 公司,该公司在创立的初期就非常尊重员工的个陛,鼓励 员工积极的进行创新活动。为此,公司为每个人提供尽可 能大的自由创新空间,实行一套弹性的工资与职位升降制 度,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热情,公司也迅速成长为印
• (2)政府部门对信息技术和软件的需求。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省级政府机构的完整电子政务建设首期投入包括硬 件、软件、通信线路、咨询、监理等,总费用在l至5亿元之间,以后每年的 维护、升级、更新的费用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 (3)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大规模需求。
• 目前,我国5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仅有4%的中小企业开展 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
度国内一流的大软件企业。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2.印度软件公司的创新机制和质量管理 • (2)印度软件公司严格的质量管理及认证
• 印度软件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最高级的软件开发标准, 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由于美国公司在当今世界软件产业中占有 压倒优势地位,因此印度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及认证主要采用美国体 系及标准。
2.国内需求方面比较
2.2.印度软件需求 • (1)需求规模
• 印度软件产业是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与大规模的软件产品与服 务的出口相比,国内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要小的多。但是,印度 软件业的建立与发展壮大都是建立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的,国内 需求的增加促使软件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从而 为印度软件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2.印度软件相关与辅助行业的发展 • (1)印度硬件与信息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 1.据印度信息技术制造商协会(MAlT)数据显示,印度全国现共有计算 机500万台。以普及率衡量,’每千人约拥有3台,远远落后于美国 (每千人200台)和中国(每千人17台)的水平。 • 2.目前,印度市场的个人计算机可分为品牌机和组装机两类。除个人 计算机外,其他硬件产品市场基本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其中,服务器 市场的主要品牌包括康柏、宏基、惠普和IBM等,其中康柏的占有率 较高。 • 3.印度非常重视研制大型计算机,特别是用于国家安全、气象、资源 勘探等方面的大型计算机.1998年完成的Param-10000,每秒运算 i000亿次,可与任何一台克莱超级计算机相媲美。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2.印度软件相关与辅助行业的发展 • (2)印度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 1.信息网络服务业包括传统的文献情报服务、新兴的电脑咨询服务等。 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System Integration(系统集成)、Turnkey System(转交钥匙系统)、Professional Services(专业服务)、 Processing Services(处理日艮务)、Network Services(网络服务)、 Software Products(套装软件). • 2.早期的提供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印度企业主要经营方式是专业代工 (body shopping),这种方式收入增长潜力最小,失败的风险也最小, 但是形式较单一,同时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随着公司对信息 化的需求增加以及个人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公司和个人对于个陛化 的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 根据印度软件服务公司协会对印度软件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的调查,截 止2000年3月31日,印度软件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4万人,而1997 年,印度软件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三年内增加了18万人。
• (2)印度培养了大量软件人才
• 印度软件人才的培养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注重复合型软件人才与学 生的竞争力的培养。印度重视交叉学科的软件人才的培养,他们培养 的软件工程师不仅熟悉软件,而且深谙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这 就使得软件人才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并且更具有创新能力。
5.印度软件业
6.加速我国 软件产业化 的对策建议 1.中国软件 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遭遇瓶颈
4.中印软件业
创造竞争优势的 比较
2.印度软件 业发展历程
3.中国和印度 软件业 现状对比
一、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 中国的软件事业起步于1956年在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设计算数学专业。 • 在60‟s—80„s相继有技术研发问世。而正是这些 研发工作,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兴起做了前期准
• (2)赡养方式需要改革
• 在软件课程开发方面,我国职业学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的 课程开发意识依然十分淡薄,中国的高等院校在计算机专 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技术方面的教育外,软件开发管理 和软件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比较少
1.生产要素方面___人力资源之比较
1.2.印度的人力资源状况 • (1)巨大的人力成本优势
前言:
中国和印度两国都重视发展软件产业,它 们有相近的起步时间,但是两国软件业发 展的差距却是巨大的。因此,要借鉴印度 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我国软件企 业的发展也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 自己的发展模式。
• 中国目前从事软件与服务的企业超过一万 家,是印度的五倍以上 • 中国软件销售收入只占世界软件销售收入 的1.2% • 印度已成为世界软件业第二,软件出口是 中国的30倍 • 从总体的数据表现来看,这是中印软件业 发展至今日的对比,或者说是差距
备性工作.
一、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21c年以后 快速增长的阶段 90„s后期 调整阶段 90‟s中期 软件发展低潮阶段 80‟s后---90„s初 第一次大发展阶阶段
二、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产业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实现了三次突破性的 出口增长
1988-1989 1997—1998 2000-2001
印度软件出口 总值首次突破 1 亿美元.
印度软件出口 总值突破 10 亿美元
印度软件出口 总值突破 50 亿美元。
二、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高速发展阶段(1998-) 成长阶段(1990-1997)
全球互联网 运用领域扩 展,对网络 起飞阶段(1980-1989) 软件的需求 政府大力推动 急剧增加。 自由化经济政 西方局域网和 政府提出 策,在软件产 大众网开始兴 ‘信息技术 业率先开始了 起 通过这三次突破性的大发展,印度在国际软件 行动计划”。 经济体制的转 政府把技术发 型。 市场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跻身于世界软件出 展的重点转移 到推动高技术 口大国的行列。 产业上来,对 科学研究开发 的干预大大减 少。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2.印度软件相关与辅助行业的发展 • (1)印度硬件与信息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 此外,印度政府于1999年制定了“新电信政策”(NEW TELECOM POLICY)试图促进电信市场的发展。政策中包括国际长途、国内长途 和和基础电话服务引入竞争机制,不再实行垄断;电信运营商可以单 独与国外电信网络实现连接,并可以自己的接收与发射系统;运营商 可以合法经营网话(Internet telephony)业务和综合数据网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业务等。
2.国内需求方面比较
2.1.中国软件国内需求
• (1)大规模基础设施对软件产业提出巨大的需求。
• 我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信行业、电力行业、 金融行业(税务、银行等),以及全国各地的医保,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建设, 都对软件产业有极大的需求。据估计,未来10年是中国软件市场需求大增的 十年,未来5年,中国软件市场将以48.3%的速度高速增长。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1.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规模和质量管理 • (2)中国软件企业质量管理落后
• 1.中国软件企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从我国软件产业的基本情 况可以看出,我国软件企业大多数层次低,经营分散。一些小作坊式 的软件公司,以原始落后的方式从事软件生产与加工,不仅规模小, 组成人员基本素质差,而且企业内不能进行有序的项目开发组织计划, 文档不规范,维护不及时,临时搭班子现象屡见不鲜,其生产的软件 产品质量将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利益。 • 2.我国的质量机构不完善使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难以落实。现阶段我 国自上而下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威软件质量管理机构网络还没有建立和 健全。行业与部门的软件面广量大,形成难以统一管理的局面。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1.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规模和质量管理 • (1)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规模偏小
• ①中国软件企业在销售规模上与印度有较大差距。 • ②中国软件企业规模与印度相比普遍偏小。 • ③中国软件企业出口规模也比较弱小。2001年,中国最大软件出口 企业的出口额为8600多万美元,另外还有三家出口规模在1000万美 元以上,中国软件出口规模仅占产业规模的7.5%。而印度最大软件 出口企业规模达6.3亿美元,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12家。
• (2)需求的层次
• 印度软件业不仅涉及众多的大型和复杂的项目,而且涉及小型的管理 信息系统以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商务与娱乐系统。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1.中国的硬件制造业和软件行业协会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1.中国的硬件制造业和软件行业协会
• 1.计算规零部件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使得Pc机组装非 常方便和简单:从而使Pc整机生产厂商众多. • 2.我国于1984年9月成立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SIA),它 是唯—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并具有全国性一级社团法人资 格的行业组织,主要从事信息服务,以及为软件产业提供 咨询、市场调研、投融资服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