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韶华-间皮瘤病理诊断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万丽;王群姬;黄卡特【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36)5【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肢纹蛋白(VIM)、CAL、P53蛋白、钙结合素(PCNA)在细胞中的表达及表达的强弱程度,借此判断细胞的类型,并与常规脱落细胞学及部分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癌细胞EMA、CK(+),CEA、P53蛋白、PCNA部分(+),VIM大部分(-)、CAL(-)、间皮细胞、恶性间皮瘤细胞VIM、CAL(+),EMA、CK、PCNA部分(+),CEA(-).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常规脱落细胞学,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检出恶性114例,良性78例.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胸腹水性质的判断及确定肿瘤的类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联合应用抗体能进一步提高准确率.【总页数】3页(P466-468)【作者】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万丽;王群姬;黄卡特【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R561.3;R392.11【相关文献】1.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黄金长;张功亮;郭广秀;王建;彭芳;陈青2.氯化铵去红细胞法在血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应用 [J], 潘献柱;潘献晓;陈命家3.细胞块石蜡切片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J], 朱琳;肖锋;钱铮;陈丽燕;孙艳;肖静文;顾春燕4.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J], 石龙姣5.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J], 王雅如;柳志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C-31在胸膜间皮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MOC-31在胸膜间皮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徐文祥【摘要】目的:对 MOC-31在肺癌鉴别和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应用给予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肺癌和胸膜皮间瘤患者125例,对所有患者给予 MOC-31检测,将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给予比较。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和胸水脱落的肺癌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上皮型胸膜间皮瘤和胸水脱落的间皮细胞,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水间皮细胞和间皮瘤的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
结论在肺癌鉴别和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MOC-31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于推广。
%Objective To MOC - 31 in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to identify and pleural mesothelioma for discussion.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ly 2010 to August 2014 and the pleura skin tumor, 1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for al of the patients given MOC - 31 detection, inspection result of the positive rate for comparison. Results Non-smal cel lung cancer and chest water off the positive rate of lung cancer cel 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epithelial type pleural mesothelioma and chest between water loss of skin cel s,significant difference,statistical y significant(P<0.05);And chest water between skin cel s and mesothelioma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 (P>0.05). Conclusi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pleural mesothelioma in lung cancer, MOC - 31 detection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and wort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promotion.【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MOC-31检测;胸膜皮间瘤;肺癌【作者】徐文祥【作者单位】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胸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MOC-31在胸膜间皮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徐文祥【摘要】目的对MOC-31在肺癌鉴别和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应用给予探讨。
全血MLR、NLR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网络出版时间:2021-9-715: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10907.1403.022.html全血MLR、NLR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潘志鹏1,张 黎1,王安琪1,崔 杰1,刘全超2,谢慧敏2,朱晨文1,孙国平12021-03-11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72047)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合肥 230032作者简介:潘志鹏,男,硕士研究生;孙国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sunguop ing@ahmu.edu.cn摘要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胃恶性肿瘤及101例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常规、CEA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NLR、MLR及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胃癌中诊断的作用,并得出其最佳截断值。
结果 胃癌组患者外周血MLR及CEA中位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外周血NL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85);另外,MLR、NLR、CEA及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68、0 529、0 834、0 852,其诊断最佳截点值分别为0255、3 125、2 31ng/ml、4 5529,敏感度分别为50 5%、23 2%、72 7%、56 6%,特异度分别为84 2%、95 0%、77 2%、98 0%。
结论 外周血MLR、NLR有助于鉴别健康者与胃恶性肿瘤,MLR、NLR及血清CE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关键词 胃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癌胚抗原中图分类号 R7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21)11-1807-04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1.11.025 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胃镜病理活检,但可引发胃黏膜出血、溃疡甚至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1]。
尿脱落细胞LewisX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

尿脱落细胞LewisX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
桂律;张文夏;罗金芳;王丽;李如昌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杂志》
【年(卷),期】2003(10)6
【摘要】目的 :探讨LewisX抗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非侵袭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 5 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 16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标本中LewisX抗原的表达情况 ,并与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相比较。
结果 :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4 6 %和87 5 % ,其敏感性
显著高于细胞病理学。
结论 :尿脱落细胞LewisX抗原免疫染色。
【总页数】3页(P609-611)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抗原;LewisX;诊断
【作者】桂律;张文夏;罗金芳;王丽;李如昌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和膀胱镜检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J], 白晓峰;孙兆林
2.人尿脱落细胞FISH、细胞学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J], 白晓峰;孙兆林
3.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J], 叶庆;王志华;杨军;曲锋;孟凡青
4.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学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价值 [J], 温宗华;叶见波;韦荣干;黄永塔;韦强
5.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 [J], 吴逵;诸禹平;舒启安;张祖明;朱明;沈法林;祝怀平;凌斌;戴海明;吴竞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伍锦凤;桂照华;吴景;李晓洁;何杰【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12【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膜骨肉瘤( periosteal osteosarcoma,POOS)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对1例骨膜骨肉瘤( POOS)进行常规病理观察及影像学分析。
结果该例POOS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伴有疼痛;影像学显示骨皮质表面软组织阴影,不侵犯骨髓腔。
镜下由中等分化的软骨母细胞构成,呈分叶状排列,小叶被有一定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分割,细胞间可见少量肿瘤性骨样基质形成。
结论骨膜骨肉瘤是发生于骨表面的罕见骨肉瘤,伴发髓腔浸润者极少见,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做综合判断,需要与骨膜软骨肉瘤、普通骨肉瘤、高级别骨表面骨肉瘤、骨旁骨肉瘤等进行鉴别。
【总页数】4页(P2326-2329)【作者】伍锦凤;桂照华;吴景;李晓洁;何杰【作者单位】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安徽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32; 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安徽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学分析 [J], 卢超;周旭峰;高志翔;陈豪;李华丽;何莎莎;刘林2.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相关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J], 李伟斌3.7例骨膜骨肉瘤临床预后分析 [J], 戴哲浩;陈霞光;肖平4.骨膜骨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J], 张静;赵大春;杨堤5.骨膜骨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J], 罗学锋;徐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

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
刘桂霞;钟敏华;厉银平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22)5
【摘要】患者男,17岁,学生。
因胸痛、咳嗽、低热20d于2005年8月31日入院。
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感右侧下胸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胀痛,咳嗽时疼痛加剧。
5d后疼痛稍好转,又出现干咳、低热不适,以午后低热为主,体温37.5~38.5℃。
可自动退热,伴盗汗,无寒战,无腹痛、腹泻及其它不适。
在当地诊所给予抗感染治疗,疼痛消失,但仍有纳差、乏力,遂至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T37.0℃,生命体征平稳,查体可见右颌下一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触之滑动,轻压痛,口腔黏膜无异常,扁桃体无肿大。
其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总页数】1页(P515)
【作者】刘桂霞;钟敏华;厉银平
【作者单位】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8例胸膜上皮型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J], 苗兰芳;雷瑞雪;杨海军
2.64例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赵雨;冯瑞娥;曾瑄;孟芝兰;武莎菲;罗玉
凤;曹金伶;崔全才
3.间皮相关抗体在胸膜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J], 喻朝霞;郑晓刚;夏思钧;孟奎;陆珍风;马恒辉;周晓军
4.胸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抗体研究 [J], 邢荣格;张欣;张晓玲;周玮玮;苗玉
5.胸膜恶性间皮瘤引起胸腔积液二例的细胞学诊断分析 [J], 郭秀丽;郗彦凤;刘月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网络出版时间:2019-8-1615: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190816.1506.009.html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 Ki67表达与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和 Logrank法进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 因素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系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 2011年 3月 ~2017年 8月首 都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世 纪 坛 医 院 诊 治 的 28例 MPM。患者年龄 36~82岁,中位年龄 53岁,其中男 性 16例,女性 12例。组织学类型:上皮样型 21例, 肉瘤样型 1例,双相型 6例。25例获得随访,失访 3 例,随访时间截至 2018年 3月 28日。 1.2 方法 标本均经 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 蜡包埋,4μm厚切片。免疫组化采用 EnVision法, 实验步 骤 按 照 说 明 书 进 行。一 抗 为 鼠 抗 人 Ki67 (克隆号 MIB1,稀释度 1∶100),二抗为 MA2000试 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1.3 结果判断 TILs和 Ki67免疫组化结果均由 两名高年 资 病 理 医 师 进 行 双 盲 独 立 阅 片。 TILs根 据细胞密度分 0、1、2和 3分,肿瘤间质无淋巴细胞 浸润为 0分,低密度为 1分,中等密度为 2分,高密 度为 3分[7]。Ki67选取至少 10个高倍镜视野,观 察至少 1000个肿瘤细胞计算 Ki67阳性细胞(核着 色)百 分 率。Ki67增 殖 指 数 ≤25% 为 低 指 数,> 25%为高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 学分析,TILs、Ki67增殖指数和 MPM临床病理因素 的 关 系 采 用 χ2检 验 。生 存 分 析 采 用 KaplanMeier
{企业管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之肿瘤鉴别诊断

2)变异型(II 型):与肢端纤维粘液瘤较相似,含有更多的细胞,胶原纤维排列不规
则,呈车辐状排列。肿瘤位置更表浅,含有少量的粘液样基质,
3、 结构和细胞/间质的特异性 1) 上皮样细胞 2) 良性细胞 3) 平滑肌增生 4) 多核细胞组织细胞瘤 5) 细胞性神经鞘粘液瘤 6)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 7) 丛状黄色瘤
鉴别诊断 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2、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肢端表浅性纤维粘液瘤
这是一种新型的好发于手和脚的特征性软组织肿瘤,有侵犯指甲的倾向。以下资料来自 37 例
【通讯地址:330006 南昌市爱国路 92 号 江西省人民医院 刘 勇,电 话 (0791)6895672;;; 】
目录
纤维组织细胞瘤 肢端表浅性纤维粘液瘤 黑色素瘤 皮肤的黑色素细胞病变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 血管球瘤 微囊性附件癌,MAC 皮肤麦克尔(Merkel)细胞癌 皮肤麦克尔(Merkel)细胞癌与肺转移性小细胞癌 皮肤基底细胞/鳞状细胞/基底鳞状细胞癌 皮肤和皮下组织粘液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 鼻窦血管外皮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肺的炎性假瘤 支气管错构瘤 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 肺腺纤维瘤 肺的脑膜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癌中 cytokeratins 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免疫组化表达 肺的微乳头状癌 肺的原发性印戒细胞癌 肺类癌/胃肠道类癌/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比较研究 肺透明细胞瘤(糖瘤) 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肺癌的类固醇受体 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支持细胞 肺淋巴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
多样
多样
AB(+)透明质酸酶 中性粘液
Cal etal
CEA, TTF1, B72.3
Calretinin
Calretinin
TTF-1
TTF-1 CK
Ordonez NG
Abutaily AS
AJSP 2003 27: 1031-51 JCP 2002 55 662-8
Meso 60 AdenoCa 50 Meso 41 AdenoCa 35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 细胞不典型性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 细胞不典型性 • 乳头结构
间皮瘤 vs 反应性间皮增生
• 浸润 • 边缘带 • 细胞不典型性 • 乳头结构 • 坏死
– Kato最近研究显示:GLUT-1有助于良性间皮增生与恶性间 皮瘤的鉴别
– EMA、P53
鉴别诊断(三)
• 间皮瘤vs转移性腺癌 • 间皮瘤vs反应性间皮增生 • 肉瘤样间皮瘤 vs 梭形细胞肿瘤
肉瘤样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 肉瘤样癌 • 梭形细胞肉瘤 • 局限性梭形细胞肿瘤 • 恶性黑色素瘤 • 其他梭形细胞肿瘤
• 间皮细胞无异型,但有时可见清晰核仁 • 简单性增生可见于任何刺激浆膜的情形:胸腹
水、气胸、内膜异位、卵巢肿瘤、盆腔炎等
非典型间皮增生
• 可呈单层立方状,也可在浆膜面堆积成实性结 节,多无乳头轴心
• 间皮细胞显示不同程度异型性,通常表现为核 增大,可见明显核仁
• 若非典型增生间皮下结缔组织内无炎症反应、 或显示致密纤维化时,要考虑恶性可能性
梭形细胞夹杂于胶原纤维之间 这种区域至少占50%以上,其他区域可为典型肉
瘤样间皮瘤成分 生物学行为呈高度恶性;鉴于本型易于机化性胸
膜炎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混淆,2004年WHO将其 单独列出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MM
CK广 CK5/6
VIM D2-40
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恶性间皮瘤vs转移性腺癌 恶性间皮瘤vs反应性间皮增生 肉瘤型间皮瘤vs梭形细胞肿瘤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vs机化性胸膜炎
mesothelioma? A review and update Human Pathology (2007) 38,
1–16
Mesothelioma AdenoCa
• Positive mesothelioma markers
– Podoplanin
86-100
0
– Calretinin
80-100
0
88
2
N/A
• LeuM1
0
72
0
N/A
• B72.3
0
84
N/A
N/A
• BerEP4
18
100
7
N/A
• MOC31
8
100
N/A
N/A
Nelson G. Ordonez What are the current best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epithelioid
管状乳头状变型 腺瘤样(微腺样)变型 实体(片状)变型 小细胞变型 透明细胞变型 蜕膜样变型 多形性变型
上皮型MM
肉瘤样间皮瘤
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杂乱分布 生长方式与纤维肉瘤相似;肿瘤显著间变则类
似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需与肺肉瘤样癌累及胸膜或肉瘤样肾细胞癌转
移鉴别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可能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否
恶性间皮瘤 vs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可能 单向分化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否 多形性癌
恶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
一种显示间皮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胸 膜和腹膜,少数病例发生于心包膜、睾丸鞘膜 和女性生殖道
肿瘤呈弥漫性生长,传统上认为起源于间皮细 胞,但有研究提示肿瘤可能起自于间皮下细胞 ,该细胞可向不同方向分化
胸膜间皮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患者,北美洲 男:女=9:1;腹膜间皮瘤多发于年轻女性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间皮瘤
胸膜
转移性腺癌
肺或其他来源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间皮瘤
胸膜 浸润肺组织
转移性腺癌
肺 转移至胸膜
CEA
TTF-1 Calretinin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转移性腺癌肺 局限 Nhomakorabea恶性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可能 多样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否 多样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 组织形态 • 特殊染色
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肺
弥漫
局限
高
低
连续
斑片
单一形态
肉瘤样间皮瘤 vs 梭形细胞肿瘤
• 分布 • 双向分化 • CK • Vimentin • Calretinin • CD34
间皮瘤 肉瘤样癌 肉瘤
弥漫 +/+ + +/-
局限 +/+/+/-
-
局限 + -
SFT
局限 + +
鉴别诊断(四)
• 间皮瘤vs转移性腺癌 • 间皮瘤vs反应性间皮增生 • 肉瘤样间皮瘤vs梭形细胞肿瘤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vs机化性胸膜炎
• Calretinin
100
8
80
6
• CK5/6
100
2
63
6
• WT1
93
0
N/A
N/A
• Thrombomodulin 77
14
53
6
• Mesothelin
100
38
N/A
N/A
• TTF-1
0
74
0
69
• N-cadherin
73
30
78
26
• E-cadherin
40
88
22
100
• CEA
间皮瘤病理组织分型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
– 上皮样型 – 肉瘤样型 – 双向型 –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上皮型间皮瘤
50%的胸膜间皮瘤和75%的腹膜间皮瘤属于上 皮性。
基本特点: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 细胞形态:瘤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呈立方状、
多边形;胞浆嗜酸性;核分裂象不常见。
上皮型间皮瘤形态学变型
6-10
– CK5/6
64-100
0-19
– WT1
43-93
0
– Thrombomodulin
34-100
5-77
– Mesothelin
100
0-39
• Positive carcinoma markers
– MOC31
2-10
90-100
– BerEP4
13-18
32-100
– CEA
0-2
50-90
AB(+)透明质酸酶 中性粘液
Cal etl CEA, TTF1, B72.3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 组织形态 • 特殊染色
• 免疫组化
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肺
弥漫
局限
高
低
连续
斑片
单一形态
形态多样
可能
– B72.3
0
75-85
– BG8
3-7
89-100
– LeuM1
0-32
50-70
免疫组化
阳性标记
阴性标记
• Calretinin • CK 5/6 • WT1 • Podoplanin • CK (AE1/AE3) • EMA
• CEA • MOC31 • BerEP4 • LeuM1 • B72.3 • Others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恶性间皮瘤 vs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间皮瘤
胸膜 弥漫 高 连续 单一形态 嗜酸性
转移性腺癌
肺 局限 低 斑片 形态多样 胞浆淡染
恶性间皮瘤 vs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形态多样
可能
否
多样
多样
AB、胶体铁(+) 中性粘液
可被透明质酸酶预处理
恶性间皮瘤 vs 转移性腺癌
• 原发部位 • 胸膜病变范围 • 细胞密度 • 浸润方式 • 肿瘤细胞特点 • 双向分化 • 组织形态 • 特殊染色
• 免疫组化
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胸膜
肺
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