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
抗寄生虫病药

(二)主要用于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旳药物
伯氨喹(primaquine)
伯胺喹是人工合成旳8—氨基喹啉类衍生物。口服易吸收,1~ 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主要分布于肝、肺等组织。体内代谢 快,经肾排泄。
1.抗疟作用 氯喹对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旳恶性疟原 虫旳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具有起效快、疗效高、 作用持久旳特点,是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症状旳首选 药。对红细胞外期无作用,不能做病因性预防和良性疟旳 根治。
2.抗肠外阿米巴原虫作用 氯喹在肝中浓度高,对阿米巴 肝脓肿有效。在肠道浓度较低,对阿米巴痢疾无效。口服 后在肝组织中浓度非常高,临床用于甲硝唑无效或肝脓肿 旳治疗,须合用抗肠内阿米巴药。
抗寄生虫病药
【学习目的】
1
领略主要抗疟药氯喹、奎宁、青蒿素、伯氨喹、乙胺嘧啶旳抗疟作用环
节,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2
抗阿米巴病药甲硝唑旳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
旳作用特点;
3
辨认疟原虫旳生活史;
4
描述其他抗寄生虫药物旳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旳雄性按蚊传播旳寄生虫性传染病,临 床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肿大、贫血等为特征。 用来预防或治疗疟疾旳药物称为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临床旳抗疟药只针对疟原虫生活史中某一阶段 发挥作用。
青蒿琥酯(artesunate)
青蒿琥酯是青蒿素旳水溶性衍生物,静脉注射后 血药浓度迅速降低,作用时间短,t1/2约为 30min;体内分布广泛,肝、肾、肠含量高,大 部分经过肝代谢,少许从尿粪排出。具有速效、 高效、低毒等特点。主要用于耐氯喹恶性疟疾及 多种危重疟疾旳急救。
【中医课件】 抗寄生虫药

氯喹
(3)红细胞内期(发作期) (4)雌雄配子体(传 播)
伯氨喹
疟
伯氨喹、乙胺嘧啶
药理
原 控制传播药
虫
伯氨喹
生
控制复发药
活
史
与
药
物
作
用
途
控制症状药
病因预防药
径
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乙胺嘧啶
药理
抗疟药物及其分类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 —— 氯喹、奎宁、青蒿素、咯奈啶等
主要用于控制传播和防止复发 —— 伯氨喹
少
(蛔 蛲)
线虫 (蛔 钩 蛲)
去极化→ 痉挛性麻痹
少 不能与哌嗪合用
各类绦虫 (牛肉 猪肉
等)
抑制氧化磷酸化→ ATP↓
少 三步曲防止虫卵逆行
药理
第四节 抗血吸虫病药及 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病药
血吸虫病流行于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十三个 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是我国危害最严 重的寄生虫病。解放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 工作,流行情况得到基本控制。由于种种原因,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 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敏感菌有G-杆菌、G+厌氧芽孢杆菌、G+厌氧球菌 抗阴道滴虫病 首选药 抗贾第鞭毛虫作用 最有效 不良反应 胃肠、中枢 、抑制乙醛代谢、致畸致癌、粒细 胞减少.
药理
第三节 抗肠蠕虫病药
肠蠕虫的种类
有绦虫、钩虫、蛔虫、蛲虫、鞭虫、姜片虫等
肠蠕虫的发病率和抗肠蠕虫药的发展 抗肠蠕虫的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
药理
血吸虫生活史和血吸虫病特点
致病血吸虫主要有日本、曼氏、湄公血吸虫 病程分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
药物化学笔记辅导:第十章寄生虫病防治药物

第⼀节驱肠⾍药⼀、哌嗪类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抗胆碱作⽤,⼀、⿇痹⾍体排出体外。
光敏感,⼀、适于驱蛔⾍和蛲⾍。
性质:1.酸性中与硫氰酸铬铵成红⾊沉淀。
2.碳酸氢钠碱性下与铁氰化钾和汞显红⾊。
枸橼酸被⾼锰酸钾氧化3.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有哌嗪⼩叶状析出。
⼆、咪唑类:盐酸左旋咪唑:抑制肠⾍对葡萄糖的摄取。
⼴谱驱⾍药,主要驱蛔⾍、免疫调节剂。
性质:1.微黄⾊晶状结晶性粉末2.⽔液与氢氧化钠共沸,噻唑环开环成红⾊-变浅。
3.含叔胺,与⽣物碱沉淀试剂沉淀反应。
三、嘧啶类:噻嘧啶:抑制胆碱酯酶,使寄⽣⾍的精神传导阻滞,⿇痹⾍体排出。
四、苯咪类:阿苯达唑: [(5-丙硫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甲苯达唑:[(5-苯甲酰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五、三萜类及酚类第⼆节抗⾎吸⾍病及抗丝⾍病药⼀、抗⽇本⾎吸⾍病药物的类型:锑剂和⾮锑剂吡喹酮:新型⼴谱抗寄⽣⾍病药。
防治⽇本⾎吸⾍病,有较⾼的近期疗效。
⼆、抗丝⾍病药物:枸橼酸⼄胺嗪:为抗丝⾍病⾸选药,疗效较差,副作⽤⼤。
第三节抗疟药磷酸氯喹:N-(7-氯-4-喹啉基)N,N-⼆⼄基-1,4-戊⼆胺⼆磷酸盐红内期,控制疟疾症状磷酸伯氨喹:N-(6-甲氧基-8-喹啉基)-1,4-戊⼆胺⼆磷酸盐控制复发和传播⼄胺嘧啶:5-(4-氯苯基)-6-⼄基-2,4-嘧啶⼆胺⼆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预防疟疾青蒿素:性质:1.遇碘化钾析出碘,加淀粉指⽰剂显紫⾊。
抢救型脑疟,复发率⾼2.内酯结构,遇盐酸羟胺与三氯化铁⽣成异羟肟酸铁。
蒿甲醚:青蒿素10位C=O甲酰化-CH O 。
作⽤为青的10-20倍,恶性疟效较佳。
复发率⽐青低本芴醇:杀灭细内期⽆性体,治愈率⾼。
耐氯喹的恶性疟第四节抗滴⾍病药甲硝唑:2-甲基-5-硝基咪唑-1-⼄醇⽩⾊或微黄⾊结晶性粉末性质:1.芳⾹性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加NaOH微热显紫⾊,加HCl成黄⾊,加过量NaOH橙⾊2.含氮杂环:加三硝基苯酚成盐类黄⾊沉淀。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抗寄生虫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一、抗疟药 (一)控制症状药
氯喹
体内过程: ①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②分布广泛,1~2小时即可达到血药浓度的高峰; ③在受感染红细胞内浓度较正常红细胞高25倍。
一、抗疟药 (一)控制症状药
氯喹
作用
1.抗疟作用 2.抗阿米巴病作用
3.抗免疫作用
应用
控制疟疾症状(首选) 治疗甲硝唑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肝脓肿。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噻嘧啶
+++
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哌嗪
++
大剂量可引起神经症状如嗜睡、眩晕、眼球 震颤、共济失调、肌肉痉挛等。孕妇、肝肾 功能不全和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
氯硝柳胺
+ 不良反应少,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三、抗肠虫药和其他抗寄生虫药
(二)抗血吸虫病药
吡喹酮
(1)广谱抗吸虫和绦虫,对成虫作用强,对幼虫作用弱; (2)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疗程短。
1)用于治疗急、慢性血吸虫病,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 (2)对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也有效。
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等。
三、抗肠虫药和其他抗寄生虫药
(三)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
➢ 用于丝虫病的治疗,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均有效,对微丝蚴作 用强于成虫。
➢ 其疗效高、毒性低,是治疗丝虫病的首选药。 ➢ 该药本身无明显毒性,主要为一般胃肠道症状。
对肠内阿米巴病无效,仅用于甲硝唑无 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脓肿
主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与甲硝唑相似毒性略低 毒性大,主要引起心脏毒性、神 经肌肉阻断作用、局部刺激;孕 妇、儿童和患有心、肝、肾疾病 者禁用 不良反应较轻,偶见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等
抗血吸虫、抗丝虫、抗阿米巴药物

临床应用
吡喹酮用于治疗各型血吸虫,适用于对慢性、 急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血吸虫病患者进行 病原治疗,也可用于肝脏华支睾吸虫病、肠 吸虫病、肺吸虫及绦虫病等。
不良反应
具有杀虫效果好、毒性低、疗程短、口服方 便、非常安全、价格便宜等优点,不良反应 少且短暂。
口服后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头痛 、眩晕、嗜睡等,用药期间要避免驾车和高 空作业。
偶见发热、瘙痒、荨麻疹、关节痛、肌痛等 ,与虫体杀死后释放异体蛋白引起的免疫反 应有关。
抗丝虫病药
丝虫病是由丝状线虫 所引起的一种流行性 疾病,在我国流行的 丝虫病的病原体是寄 生于淋巴系统的班氏 丝虫和马来丝虫。
发育阶段
1、在蚊体内发育 蚊虫叮咬丝虫病患者→病人血液中的
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体→在蚊体内发育 成成虫,称为感染期幼虫,此期幼虫在 蚊体内只发育并没增殖
back
小结
乙胺嗪和呋喃嘧酮对微丝蚴和成虫均有 杀灭作用 ;
伊维菌素只对微丝蚴有杀灭作用。 共同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杀虫效果:呋喃嘧酮>乙胺嗪>伊维菌素,
但呋喃嘧酮还有严重心、肝、肾毒性, 临床少用。
阿米巴病
病因: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寄生形式: 滋养体 致病形式 包囊 感染形式
症状 : 腹痛、腹泻、便血及暗红色酱样便,即肠内阿 米巴病 严重者,滋养体会侵入肠外组织,产生阿米巴 炎症或脓肿,即肠外阿米巴病
丝虫病晚期的下肢象皮肿
治疗药物
乙胺嗪 伊维菌素 呋喃嘧酮
乙胺嗪
药理作用: 乙胺嗪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
微丝蚴均具有杀灭作用,对其成虫也 有杀灭作用,只是需要较大剂量或较 长时间。
临床用途: 适用于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罗
阿丝虫的感染。
41- 抗寄生虫病药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临床应用】
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用于预防疟疾的传播。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不良反应】
治疗剂量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偶可发生皮疹。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干扰人体叶酸代谢,引起巨细胞性贫血或
【药理作用】
抗阿米巴作用:对肠内、肠外阿米巴滋养体有强大杀灭作用。 抗滴虫作用:对阴道滴虫有直接的杀灭作用。
抗厌氧菌作用:对G+或G-厌氧球菌和杆菌均有杀灭作用。
抗贾第鞭毛虫作用:治疗贾第鞭毛虫病,治愈率达90%。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临床应用】
治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和滴虫病的首选药。 用于厌氧菌引起的盆腔炎、败血症和骨髓炎及口腔感染等治疗。
兼有抗肠内、外阿米巴病药:主要有甲硝唑(metronidazole, 灭滴灵)。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甲硝唑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分布广,渗入全身组织和体液,在脑脊液中也可达有效浓度。
t1/2为8~10小时。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与原型药经肾排泄。
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呕吐、口干、金属味感等。 少数患者出现头昏、惊厥、共济失调和肢体感觉异常等神经系
统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血吸虫病主要是由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引起 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其传染源是感染血吸虫 的患者和病畜。
抗寄生虫病药(药物化学)

蒿甲醚
H H 3C O O O
CH3
将青蒿素C-10位羰基还原得二氢 H O 青蒿素。 将二氢青蒿素醚化得到蒿甲醚
H H CH3 OCH3
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优点:1、高效(青蒿素的10-20倍)
2、低耐药性
第四节
抗阿米巴病和抗滴虫病药
•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 的性传播疾病。 •它仅累及泌尿生殖道系统,主要是阴道、尿 道及前列腺。男性感染阴道毛滴虫后大多无 症状,但女性大多有症状,表现为阴道恶臭 的黄绿色分泌物,并有外阴刺激症状。感染 滴虫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带虫者。此外, 感染滴虫的个体对其它性病病原菌的易感性 增加,并且近年来认为阴道滴虫病与胎膜早 破及早产有关。
(三)用途
抗疟药、抗阿米巴药。能有效地控制 疟疾症状,作用快而持久,效力强,为 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还可用于阿米 巴肝脓肿、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的治疗。
(四)贮存
应遮光,密封保存。
乙胺嘧啶*
2
1
CH3
6 5 4
N N
3
H2N
Cl
NH2
化学名: 6-乙基-5-(4-氯苯基)-2,4-
嘧啶二胺
1、颜色反应 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沸,因噻唑环破坏而生 成的巯基可与亚硝基铁氰化钠中的亚硝基结合,生成 红色配位化合物 2、沉淀反应 叔氮原子可与氯化汞试液,碘试液,碘化汞钾和 苦味酸试液等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
阿苯达唑
H N 1
4
2
H N O
OCH3
H3C
S
5
N
3
又名肠虫清 体内可代谢活化成阿苯达唑亚砜 作用特点: 抑制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虫体糖原耗竭, ATP生成减少而死亡。
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抗肠道蠕虫药知识点归纳

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抗肠道蠕虫药知识点归纳
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
一、抗血吸虫药
--- 吡喹酮(高效、低毒、口服)---
1.机制:增加虫体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Ca2+内流增加,使虫体痉挛收缩致死。
2.作用与应用:
①抗血吸虫:治疗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的首选;
②抗蠕虫:抗绦虫首选;
③抗姜片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肝吸虫。
二、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海群生)——
抗肠道蠕虫病药
考点归纳——抗寄生虫药常见考点
·阿米巴、滴虫、厌氧菌——首选甲硝唑;
·替硝唑特点——半衰期长(72h)、毒性低;
·血吸虫——首选吡喹酮;
·蛲虫——首选恩波维铵(扑蛲灵);
·服药期间禁酒的是——甲硝唑;
·通过麻痹肠虫促使虫体排出的药——哌嗪;
·甲苯咪唑的作用机制——抑制肠虫对葡萄糖的利用。
第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血吸虫病药及抗丝虫病药
一、A1
1、乙胺嗪对下列寄生虫最有效的是
A、阴道毛滴虫
B、钩虫
C、血吸虫
D、贾第鞭毛虫
E、丝虫
2、关于吡喹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虫谱比较广
B、有致突变、致畸及致癌作用
C、不良反应少且短暂
D、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
E、孕妇禁用
3、下列对于吡喹酮药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B、对血吸虫成虫有杀灭作用,对未成熟的童虫无效
C、对其他吸虫及各类绦虫感染有效
D、抑制Ca2+进入虫体,使虫体肌肉产生松弛性麻痹
E、促进血吸虫的肝转移,并在肝内死亡
4、对吡喹酮药理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杀灭血吸虫
B、驱绦虫有效
C、可增加虫体细胞膜对Ca2+通透性
D、口服吸收不规则,生物利用度很高
E、作用轻微短暂
二、B
1、A.甲硝唑
B.氯硝柳胺
C.吡喹酮
D.乙胺嗪
E.氯喹
<1> 、治疗血吸虫病首选
A B C D E
<2> 、治疗丝虫病宜选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