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吨教案

克、千克、吨教案
克、千克、吨教案

1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

2 克、千克、吨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二、探索新知(一)认识1千克

(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告诉学生1 000克就是1千克。教师板书:1 000克=1千克千克用kg表示。1 kg=1 000 g

(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

(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二)操作活动,称物品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

(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三)克与千克的换算

(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 000克,3千克就是3 000克。3 kg=3 000 g(板书)这3个萝卜重 2 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比较这两个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发现了什么?(3)老师的体重是50 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

50 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三、课堂活动(1)对口令。(2)填一填。

3

(3)分组活动,称一称。

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全班交流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

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

克、千克、吨的认识(三)

教学目标

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去调查货车的载重量。 2教师准备体重秤、1桶水、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2吨、4吨……

教师发现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 000千克,另一辆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

引发学生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板书:认识吨)二、建立概念 1认识1吨

(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站上体重秤。告诉大家,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25千克的感受。

(2)请4个学生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千克重不重?(3)请40个学生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 000千克重不重?(4)1 000千克就是1吨。1吨重不重?板书:1吨=1 000千克。

2算一算,加深对1吨的认识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学生用手拎一拎,说一说感受。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吨?

(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请学生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吨?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吨

启发学生举例:如大象约重4吨,大黄牛约重1吨,家中上月用水约5吨……

(完整版)三年级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题

三年级上学期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填一填 1、吨用符号()表示,千克用符号()表示,克用符号()表示。 2、2000g =()kg 5000kg =()t ()千克=8吨 3t=()kg ()克=8千克 6000克=()千克6500千克 =()吨()千克 6米 = ()分米 45毫米 = ()厘米()毫米 3千米 =()米 3吨 = ()千克 7000米 = ()千米 120分 =()时 5000千克+3000千克 = ()吨 二、判断 1、一根火腿肠的质量为100千克。() 2、一颗大白菜重4克。()

3、爸爸的体重是175cm。() 4、一瓶果汁重500.千克。() 5、举重冠军能举起250千克的杠铃。()6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kg。() 7、1kg铁和1000g棉花一样重。() 8、小兰体重30g。() 4、一头成年蓝鲸重30kg。()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350克白糖和260克红糖,买的白糖比红糖多多少克? 2、一台笔记本电脑重2500克,4台笔记本电脑共重多少千克? 3、一瓶饮料连瓶重1千克,瓶重100克,请问饮料有多重? 4、用载重量是3吨的汽车将6100千克的沙子运走,至少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5、在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上,装有8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6、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四、算一算。

136kg+128kg=()kg 86吨-80吨=()吨40g+160g=()g 6kg-4000g=()kg 400吨+100吨=()吨5kg+15kg=()kg 1600kg-1吨=()kg 2吨+300kg=()kg 三年级上学期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填一填 ①一支牙膏长15()②一个苹果重120()③一张床长2 () ④火车每小时行180()⑤一块橡皮重 5 ()⑥一袋面粉重25() ⑦买2()苹果需要6元钱;买1()煤需要620元 ⑧火车每小时行150();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 ⑨一枚硬币厚约1();一枝铅笔约重10() ⑩你平时上课用的课桌长为1(),宽为60(),高为7 ()。 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 1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详细上课讲义

《克和千克》教学设 计详细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文安县高头小学: 刘丽娟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本班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生活意识。 教材准备 2分硬币1个,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5枚, 1元硬币1个,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请大家一手拿书,一手拿铅笔闭上眼睛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那个重一些? 我们所说的重量其实准确的应该叫做质量。看来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你知道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呢?(克,千克,斤,两,公斤,吨) 2明确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知道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预期效果 凭我们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加上你的细心体会一定能把今天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二、拓展教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新青岛版二下数学: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

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六小学王利珍 【教学设计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 2、《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87“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轻和重,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点】: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关键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更好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 【教学方法】: 调查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猜想验证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盐1千克、500克各一袋,弹簧秤,电子秤,天平,鸡蛋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乒乓球、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等。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有意识地去感受。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1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1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还有“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这些素材生活,选自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带着新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周围,去了解物体。 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猜一猜 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奶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 认识各种秤,指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 (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0”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 3、掂一掂 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交流感受。 4、找一找 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

5、小结 (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 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根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情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 2、掂一掂 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三)发现1千克和1000克的关系 1、算一算 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0克。(一起数到1000克) 2、称一称 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1”呢?启发学生发现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克。(简单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 3、设疑激思 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0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4、读一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 1、小组活动 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流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2、代表汇报 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 3、拓展思维 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 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 设计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单元备课部分 ■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学中也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

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 ■ 教学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秤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克、千克、吨。 2、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 ■ 教学建议 、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经验做支持,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 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 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 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 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公开课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

公开课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85-87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情分析: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让她们在认识一些不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的生活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②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③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克和千克 师:拿出你的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 师:请同学们再把文具盒放在手里掂掂感觉一下。 生:好像比书重一些。 师:请同学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文具拿,再仔细感觉一下,有什么发现? 师:在生活中,人或物品都有的轻一些,有的重一些,表示物品有多重,要用到质量单位,关于质量单位大家已经知道或了解哪些?

生1:表示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用斤做单位,一袋面粉50斤。 生2:还可以用克作单位,一袋方便面100克。 生3:还可以用千克作单位,我的体重30千克。 生4:还可以用公斤做单位,1公斤就是2斤…… 师: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说明大家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公斤,斤、两做质量单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国际上就统一规定用克和千克作为通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一、探究感悟,教学克与千克 1、认识克 师:1克有多重?请大家拿出准备的1角硬币看一看,放在手里掂一掂,一板这样的硬币重约1克。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1克?(一个乒乓球,一个扭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举了那么多的例子。对于这些较轻的物品我我一般用克做单位,现在请同学们走进超市看看(课件出示)方便面100克,脆饼56克,火腿肠30克,牛奶200克,牙膏90克…… 师:有的商品注着净重300g,谁知道是表示什么意思?净重是包装盒里物品的质量)g表示“克”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现有请同学们把你准备的物品拿出来,看看它标注的质量是多少克,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多重。 2、认识千克 1千克多重?让我们来体验一下(老师把准备好的每袋500克的盐分发给4个小组,先观察一袋盐的质量,再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这两袋盐加在一起就是1千克,1千克=500克+500克=1000克,1斤=500克那1千克=?斤。 师:有同学提到1公斤=2斤,2斤又正好是1千克,那你能推导出1公斤的东西大约是多少吗?(1个鸡蛋50克,20个鸡蛋1千克,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教学内容:教科书29~38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 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根据物体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 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学会换算。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进行灵活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秤、光盘课件、实物

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认识秤面,认识千学生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1、2、3、4 等数字刻度和kg ) 问:你知道kg 表示什么吗?讲述:kg 是千克的符号(板书:千克(kg), 称某种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 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 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的指针指着2 呢?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⒊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 千克的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现在你能告诉我这袋红枣有多重吗? 指名说一说一袋红枣的重量。在小组内用手掂一掂,体会1 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袋木耳有没有1 千克重,用秤称一称木耳,看一看木耳的重量够不够1 千克。小组合作称出1 千克大米,轮流用手拎一拎,真正感受1 千克的实际重量。 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 1 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1 千克大米 ①1 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把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 (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 千克鸡蛋。小组合作称出1 千克鸡蛋,学生轮流拎一拎并估计它的重量,合作数一数1 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学生计算后,指名交流。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教案(经典教案)

《千克和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图片(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千克。 出示两种食品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重吗? 生:我可以掂一掂。 生:我还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什么作单位吗?是千克,它又可以写成kg。(板书“千克”)。千克又叫公斤。 出示一张秤的图片,让同学们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二)认识克。 师:学习了千克后,老师这有一袋食品,同学们谁能帮老师称一称啊? 师:咦,这袋食品的重量不足1千克,我们要怎么记呢? 生:我们可以用比“千克”还要小的单位来记录它的重量。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重量的单位除了千克,

还有一个,那就是“克”,它还可以写作g。(板书“克”)所以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就是135g。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看看大约重多少克。 (三)学会千克和克的换算。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好,蘑菇老师知道大家学得很好,所以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重多少克?大家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就是1000克。 生:1000克的数字太长了,有没有办法把它简便的记一下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的很好。其实1000克=1千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1千克=1000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30) 找同学回答图上的每台秤所显示的数字各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30) 学生思考,在书本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千克和克》知识复习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的知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千克和克的知识复习 教学目标:1、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学会了什么? 1、我们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和()。 2、1千克=()克,1千克又叫()公斤。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的物品的 重量时,常用()作单位。 二、智慧迷宫,闯关游戏 第一关【选正确考眼力】 1、选正确 2、考眼力

亮亮的数学日记 我今天去春游啦!我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500千克的矿泉水一瓶。 我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动物,我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大象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第二关【会计算排排队】 1、算一算 2千克=()克5000克=()千克 27千克=()克6千克╳7=()千克 2、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600克1千克20千克3000克 3、连一连 第三关【找一找认一认】 1、

2、 第四关【动脑筋勤思考】 1、在()里填上>、<或=。 120克()1千克3900克()3千克8千克()8000克 7千克()6900克3050克()3千克500克200克()2000克 2、 3、下列各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一个鸡蛋有1克重。()(2)1千克=1公斤。() (3)一个乒乓球约重3千克。() (4)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5)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6)一袋洗衣粉重600千克。() (7)大象的体重是1000克。() (8)7020克=7千克200克。()4、 5、 买1千克苹果和5千克西瓜要几元? 6、 名称价格 苹果3元500克 西瓜4元1千克 香蕉2元500克 荔枝10元1千克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8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可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去称,从商品的包装标示可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要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第二层: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时可多为学生提供几种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为了和国际接轨,向学生介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约是1克、1千克的物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第三层:为学生提供称量的机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秤,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及质量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在操作中巩固,在实际应用中掌握。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架天平、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几粒黄豆 学生:四人小组一袋食物(10克胡椒粉、100克方便面、50克薯条) 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一粒黄豆、1枚1角硬币、1颗牛肉糖、1个果冻)每人一枚2分的硬币和质量为1千克的实物 【情景导入】 介绍工具,引入课题 先让体重、身高有明显差距的两名同学在黑板前站一站。 师:看着他俩你们想说什么? 生:(小明比小刚高。)(小明比小刚重。) 师:小明比小刚高多少呢? 生:20厘米、15厘米、22厘米……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谁估计得最准呢? 生:用尺子量。(请学生来量,并出示结果为15厘米) 师:是呀,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高多少,我们可以用工具——尺子去量,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那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重多少,该怎么办?要用到什么单位呢? 生:用秤来称,要用到重量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克、千克、吨 的认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克、千克、吨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