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心肌病超声报告解读
超声报告模板之房间隔缺损、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超声报告模板之房间隔缺损、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模板(1)左房增大,左室内径正常偏小,右心内径未见异常。
(2)室间隔上段,近主动脉瓣下心肌增厚,回声增强,呈毛玻璃样改变,运动稍减弱,左室后壁轻度增厚,运动幅度未见异常;(3)二尖瓣形态无明显异常,开放尚可,关闭欠佳,有收缩期前移运动(SAM征),致左室流出道狭窄。
CW测左室流出道前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压差增大;CDFI示二尖瓣口心房侧反流血流信号;(4)主动脉、肺动脉内径未见异常;(5)左室射血分数未见异常;(6) PW测舒张期二尖瓣血流VE/VA>1, VEDT缩短,IRT未见异常。
肺静脉血流频谱S/D 房间隔缺损模板(1)右心明显扩大,左室内径未见异常偏小;(2)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室壁厚度未见异常;(3)房间隔中部连续中断,约20mm,CDFI示以舒张期为主连续房水平左向右分流血流信号;肺静脉入左房;室间隔回声连续;(4)肺动脉增宽,PW测收缩期肺动脉血流频谱轻度增快;主动脉内径及走形未见异常;(5)三尖瓣形态未见明显异常,CDFI示收缩期瓣口中度反流信号,余瓣膜未见异常;(6)左室射血分数未见异常;(7)TI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 mmHg。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模板(1)左房明显扩大,左室内径未见异常/偏小,右心增大;(2)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未见异常,运动幅度未见异常;(3)二尖瓣瓣尖增厚,回声增强,瓣尖钙化,瓣膜交界处粘连、融合,瓣叶增厚,活动度减低。
瓣下腱索缩短、粘连,开放受限,瓣体活动尚柔软,二尖瓣最大开口面积明显减小,关闭尚可。
PW 测二尖瓣前向血流流速增快,跨瓣压差增大,CDFI示舒张期瓣口心房侧未见反流血流信号。
三尖瓣无明显增厚,瓣环扩大,收缩期瓣叶闭合欠佳,CDFI示收缩期瓣口心房侧反流血流信号。
主动脉瓣无明显增厚,瓣叶开放关闭尚好,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4)肺动脉内径增宽,TI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 mmHg;(5)左室射血分数未见异常。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其特点是心室壁肥厚和非对称性心肌肥厚。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来确定病情,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心脏超声图像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时,医生首先需要通过心脏超声图像来观察心室壁的肥厚情况。
通过超声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心室壁的肥厚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的肥厚。
医生还需要观察心室壁的运动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2. 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可以用来观察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以及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通过多普勒超声来评估心室壁肥厚对心脏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心脏瓣膜功能异常的情况。
3. 心脏超声造影心脏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医生可以通过心脏超声造影来更清晰地观察心室壁的肥厚情况,以及评估心腔的大小和形态。
4. 心肌活检心肌活检是通过取心肌组织样本来检查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心肌活检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诊断,尤其是在其他检测手段无法确定诊断的情况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需要结合心脏超声图像、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心脏超声造影和心肌活检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评估了这些指标,才能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做出精准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完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的亚型,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现,并且与心脏运动功能和心律失常相关。
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心脏超声图像、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心脏超声造影以及心肌活检的参数。
而建立准确可靠的诊断标准对于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超声图像是影像诊断中的关键工具,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肥厚性心肌病超声标准

肥厚性心肌病超声标准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其特点是心肌肥厚、心腔缩小、室间隔增厚和心肌纤维化。
HCM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超声检查是诊断HCM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标准。
1. 心腔和室间隔测量。
超声检查中,心腔和室间隔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HCM患者中,心腔通常是正常大小或者稍小,而室间隔则会明显增厚。
正常情况下,室间隔的厚度应该小于1.3厘米,而HCM患者的室间隔厚度通常大于1.5厘米。
2. 室壁运动异常。
在超声检查中,可以观察到HCM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心室壁应该均匀地收缩和舒张,而在HCM患者中,可以看到室间隔和左室游离壁的非对称性增厚,以及室壁运动异常,表现为室间隔运动受限或者异常。
3. 流出道梗阻。
部分HCM患者会出现流出道梗阻的情况。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在心室流出道处的收缩期前向流速增加,以及舒张期后向流速增加,这些都是流出道梗阻的表现。
4. 二尖瓣反流。
超声检查中,可以观察到部分HCM患者会出现二尖瓣反流的情况。
这是由于室间隔肥厚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来观察二尖瓣反流的情况。
5. 心肌纤维化。
超声检查还可以通过超声造影等技术来观察心肌纤维化的情况。
心肌纤维化是HCM患者心肌病变的重要表现之一,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肌病变程度,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超声检查在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心腔和室间隔的测量、室壁运动的观察、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反流的检测,以及心肌纤维化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HCM,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标准,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心脏超声课件:肥厚性心肌病

二尖瓣前叶轻度收缩期前向运动
但未与室间隔接触
静息状态峰值压差10mmHg 运动后压差上升至34 mmHg 表明存在轻度梗阻
超声表现 肥厚性心肌病 胸骨旁长轴切面 室间隔显著肥厚
舒张期前间隔显著肥厚,约4.0cm 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 表现为流出道内短轴切面 A 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增厚,
超声表现 肥厚性心肌病合并 二尖瓣反流
肥厚性心肌病 二尖瓣收缩期前向 运动导致瓣叶对合 不良及二尖瓣反流
肥厚性心肌病并二尖瓣反流左 心室流出道连续波多普勒血流 频谱
收缩早期反流频谱信号微弱, 峰值压差为276mmHg,提示 为左心室到左心房的反流
超声表现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心尖四腔心切面 A 自左心室基底至心尖心肌肥厚程度 逐渐加重 B 左心室腔收缩末呈铲状 ,心尖部几乎 闭塞
室间隔肥厚最为显著,后壁 轻度肥厚 B 收缩中期心肌肥厚致左心室 腔几乎完全闭塞
超声表现
肥厚性心肌病 胸骨旁短轴切面 心肌肥厚局限于左心室下壁和后间隔基底段,不存在流出道梗阻
超声表现 肥厚性心肌病 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 胸骨旁长轴切面
心尖四腔心切面
超声表现
肥厚性心肌病 胸骨旁长轴切面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超声表现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左心室腔心尖部收缩末几乎闭塞
超声表现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侧壁心尖部明显肥厚,左心室腔心尖部 收缩末未闭塞
超声表现
肥厚性心肌病 心尖部室壁瘤
心尖四腔心切面 彩色多普勒成像
收缩期左心室心尖 部显示狭窄的血流 汇聚区,提示该水 平存在梗阻
同时伴有局限性心 肌梗死所致的心尖 部室壁瘤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超声下的肥厚型心肌病 ppt课件

图2 二尖瓣波群M型超声左室流出道梗阻时二尖瓣 C‐D段收缩期前向运动,呈多层弓背样隆起,即 SAM现象。图中箭头所示
ppt课件 4
超声描述:左房轻度增大,室间隔呈团块状明显增厚(最厚处 39.7mm ),左室后壁轻度增厚( 11.4mm ),两者之比> 1.5 ∶ 1 ,呈 非对称性;室间隔回声增粗明显不均,呈毛玻璃样改变;二尖瓣水平 M型见二尖瓣前叶EF斜率下降,E峰与室间隔相碰,二尖瓣前叶收缩 期前移(SAM)现象(+);左室流出道狭窄,其内收缩期充满花彩 血流束,射流流速3.56m/s,压差50.7mmHg。
ppt课件
症状
与病理分型有关:病理分型不同,临床症状变化较大。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多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 仅在家系调查中发现患有此病。
隐匿梗阻性症状较重,可通过运动、药物等激发。
梗阻者症状最重,最常见三大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 胸痛和晕厥,其中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约90%的病 人会出现呼吸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舒张功能不全所 造成的心室充盈受损。另外,有70%~80%的患者有心 前区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反而加重; 20% 的患者会发生晕厥,严重者可猝死。 心脏听诊无梗阻者无心脏杂音,梗阻者可于心尖区内 侧或胸骨左缘中下段闻及3/6~4/6级收缩期杂音。
临床最后诊断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ppt课件
5
定义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是指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左心 室室壁增厚。 病因 高达 60% 的青少年与成人 HCM 患者的病因是 心脏肌球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肥厚心肌病超声报告解读

心内科医生如何解读超声心动图报告(8)
——肥厚型心肌病
内容提要
从心肌病的临床分类看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的困惑及对策
人类对心肌病最早的认识
心肌肥厚为主的疾病 皮儿厚,馅儿少 主要表现舒张功能异常 代表疾病:肥厚型心肌病
心腔扩大为主的疾病 皮儿薄,馅儿多 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异常 代表疾病:扩张型心肌病
原发性
心肌病
继发性
遗传性
HCM
混合性
DCM
获得性
感染性(心肌炎)
浸润性 贮积性 中毒
心内膜心肌病
炎症性 内分泌性
ARVC/D LVNC
糖原聚集 心脏传导异常
线粒体病
RCM
负荷诱发(TakoTsubo)
围产期 心律失常诱发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母亲所 生的婴儿性心肌病
离子通道病
LQTS Brugada SQTS CVPT Asian SUNS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进行性的右心室心肌被纤维脂肪 组织替代,开始局限,随后累及 整个右心室和部分左心室,出现 右心室扩大或右心室为主的双心 室扩大
心律失常和猝死常见,特别是青 年
病因:家族性常见,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未定型心肌病
Unclassified Cardiomyopathies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有些患者收缩功能明显降低但左心室不大 有些患者有多个类型心肌病的表现,如心脏淀粉样变
女性,36岁,HCM家族,ECG提示RBBB,前壁Q ECHO提示前壁似有增厚;CMR提示前侧壁局限性增厚
少见节段心室壁肥厚的HCM
二尖瓣异常所致HCM
其它容易漏诊的HCM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8-04-04T14:51:23.1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期作者:戴玉红[导读]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心室充盈受限。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诊断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测的影像表现。
结果:心室间隔厚度≥1.3cm,心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大于1.3,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异常向前运动,及左室流出道狭窄。
普遍肥厚型14例,占38.89%,其中合并左心房扩大5例;间隔肥厚型13例,占27.78,其中收缩期前向活动(SAM 征)3例,有毛玻璃样改变者3例,左心室造影时测压力阶差最高达80mmHg;心尖肥厚型9例,占25.0%。
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多普勒测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0mmHg。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068-02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心室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具有家族遗传性,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而无家族遗传依据[1]。
肥厚型心肌病男性多于女性,可起病于任何年龄。
由于超声心动技术与仪器的发展,超声心动图检查成为每一个心脏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测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
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6.5±2.5岁。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要点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要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特点是心肌肥厚以及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
超声检查是HCM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心腔和心肌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以及其他相关的指标,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超声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心肌肥厚的程度和分布: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之一是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
超声可以测量心室壁的厚度,并计算心肌肥厚的比率。
正常情况下,左心室游离壁和间隔壁的厚度应小于12mm,而在HCM患者中,这个数值通常会超过15mm。
此外,超声还可以观察肥厚的部位和分布,以及是否伴有肌桥等结构异常。
2. 心腔的大小和形态: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腔通常较小,由于心肌肥厚,心室容积减小。
超声可以测量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计算射血分数(EF)。
正常情况下,LVEDV应大于65ml/m2,LVESV应大于25ml/m2,EF应大于55%。
而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这些数值通常会降低。
3. 心瓣膜功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伴有心瓣膜功能异常,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超声可以观察瓣膜的开闭情况和运动度,并测量瓣口的面积和血流速度,以评估瓣膜功能是否受损。
4. 心室流出道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约有1/3的人在心室流出道出现梗阻,即左室流出道压力梯度增高。
超声可以通过多普勒测量左室流出道的血流速度,并计算压力梯度。
正常情况下,左室流出道的速度应小于1.5m/s,而在梗阻的情况下,这个数值通常会超过3m/s。
5. 心肌纤维化: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特点之一是心肌纤维化。
超声可以利用心肌超声图像增强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或磁共振成像(MRI)来观察心肌纤维化的情况。
纤维化的程度和分布可以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2006年AHA)
心肌病分类
一组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心肌疾病 为各种原因,通常是遗传原因所致 常表现为心室异常肥厚或扩张,但也可正常 将心肌病分为家族性/遗传性和非家族性/非遗传性 具有结构异常和(或)电异常
结构性心脏病
离子通道疾病
Circulation. 2006;113:1807-1816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缺血性心肌病 Valvular cardiomyopathy 瓣膜性心肌病 Hypertensive cardiomyopathy 高血压心脏病 Inflammatory cardiomyopathy 炎症性心肌病 Metabolic cardiomyopathy 代谢性心肌病 General system disease 全身系统疾病 Sensitivity and toxic reactions 过敏和中毒 Peripartal cardiomyopathy 围产期心肌病
心肌病
Br Heart J 1980; 44: 672-673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1995年WHO/ISFC)
" Cardiomyopathies are defined as diseases of the myocardium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dysfunction"
1. Mancia G, et al. Eur Heart J 2013;34(28):2159-221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杂志 2011;39(7):579-616.
ECG/ECHO诊断LVH的常用指标
方法 ECG ECHO
主要指标
Sokolow–Lyon指数
SV1+RV5
• 2013 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 • 2014 日本高血压指南 • 2015台湾高血压指南
另外,目前临床实践中有时也采用一些简易指标,用于LVH初步诊断,如5,6:
•ECG测得的左室高电压(如RV5>2.5mV)
•ECHO测得的室间隔或左室后壁厚度(≥11 mm(男),≥10 mm(女))
手把手教你学心脏超声系列
心内科医生如何解读超声心动图报告(8)
——肥厚型心肌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孔令秋
内容提要
从心肌病的临床分类看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的困惑及对策
人类对心肌病最早的认识
心肌肥厚为主的疾病 皮儿厚,馅儿少 主要表现舒张功能异常 代表疾病: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2008年ESC)
2008年1月,欧洲心脏学会(ECS)发布了心肌病最新分类,定义为非冠心病、高血压、瓣膜 病和先心病等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
摒弃传统的原发性/继发性心肌病分类 重申将心肌病分为家族性/遗传性和非家族性/非遗传性 重视心肌病的遗传因素
心肌病
肥厚型
病因:家族性常见,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未定型心肌病
Unclassified Cardiomyopathies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有些患者收缩功能明显降低但左心室不大 有些患者有多个类型心肌病的表现,如心脏淀粉样变
特异性心肌病 Specific Cardiomyopathies
限制型心肌病
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舒 张期充盈受限和容积减小 为特点,心室的收缩功能 和室壁厚度正常或接近正 常
主要表现为心衰和心律失 常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进行性的右心室心肌被纤维脂肪 组织替代,开始局限,随后累及 整个右心室和部分左心室,出现 右心室扩大或右心室为主的双心 室扩大
心律失常和猝死常见,特别是青 年
困惑一:左心室肥厚:ECHO/ECG/MRI谁说了算
本例患者的超声诊断?
困惑一:左心室肥厚:ECHO/ECG/MRI谁说了算?
2013 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1 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
两大认识误区
关于左心室肥厚,超声比心电 图更具说服力
单纯靠ECHO检查中室壁厚度, 评估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
心腔扩大为主的疾病 皮儿薄,馅儿多 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异常 代表疾病: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1980年WHO/ISFC)
“Cardiomyopathies are heart muscle diseases of unknown cause".
扩张型心肌病
限制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
限制型
致心律失常右 室心肌病
未分类型
家族性/遗传性
未证实的 基因缺陷
疾病亚型
非家族性/非遗传性
特发性
疾病亚型
内容提要
从心肌病的临床分类看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的困惑及对策
左心室肥厚:ECHO/ECG/MRI谁说了算?
左心室肥厚的鉴别诊断思路
HCM应如何与孤立性室间隔基底段肥厚鉴别? 何种类型的HCM更容易漏诊? HOCM左心室-主动脉压力阶差:ECHO/Cath哪个准确?
原发性
心肌病
继发性
遗传性
HCM
混合性
DCM
获得性
感染性(心肌炎)
浸润性 贮积性 中毒
心内膜心肌病
炎症性 内分泌性
ARVC/D LVNC
糖原聚集 心脏传导异常
线粒体病Βιβλιοθήκη RCM负荷诱发(TakoTsubo)
围产期 心律失常诱发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母亲所 生的婴儿性心肌病
离子通道病
LQTS Brugada SQTS CVPT Asian SUNS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 和收缩功能减低为特征
一般表现是心衰,常呈 进行性;心律失常、血 栓栓塞和猝死常见,可 在各阶段发生
肥厚型心肌病
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为 特点,常呈非对称性室间隔 肥厚;左心室容积正常或减 小;常见左心室内收缩期压 力阶差
心律失常、过早的猝死常见, 晚期可心衰
Cornell电压-时间乘积
(RaVL+SV3) ×QRS波群时间
LVMI
LVM/BSA
LVH诊断标准 >3.5mV
推荐指南1-4
• 2013 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 • 2014 日本高血压指南
>244mV·ms
• 2013 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 • 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男:≥115g/m2 女:≥95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