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成书年代
山海经是哪个朝代的

山海经是哪个朝代的山海经是哪个朝代的?《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
《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它的内容包括范围庞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而然,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
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原共22篇约32650字。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特点第一,《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山海经最早的版本

山海经最早的版本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战国初期到汉代初期(前300-100年).最早有《山海经》文字记载的是《穆天子传》和《山海经·海外北经》.现存《山海经》,据郭璞注,有18篇,其中《山经》5篇,《海经》13篇.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等的记述.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它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这部书形成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那时,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动荡时期,旧的制度尚未被破坏,新的制度又没有建立起来,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表现出剧烈的震荡和变革的趋势.当然,这种局面也会反映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出现神话故事的萌芽.我们所看到的《山海经》,就是保存在我们祖先口头上的关于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中有许多故事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认识与想象.。
《山海经》的性质与成书

《山海经》的性质与成书王永【摘要】《山海经》是一部先有图册,后有文字的著作。
商周时代的职方氏是《山海经图册》最早的绘制者,训方氏则是《山海经》释图性文字的最早著作者。
从最初的来源、作用乃至具体的文字结构上看,《山海经》应该是一部由宫廷传播开来的具有地理性质的释图类著作。
《山海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它大致属于先秦古籍。
《山海经》所载大多为先秦时期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掌故或对天下地理的普遍认识,其中多有对于出铁之山的记载,同时充斥着大量的神仙方术、长生不死等思想,因此,《山海经》既非成书于夏代,也非秦汉以后的著作,其大致当是产生于商周至于春秋、战国时代。
%Abstract :Shanhaijing is a book with atlas first and words later.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Zhi- fangsi is the first author to put the atlas into the book, and Xunfangsi the first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words. From the earliest information, function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words, the book comes out of the palace as a geographic book to explain the geographic pictures. The book of Shanhaijing experiences a long time before its completion.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re - Qin Dynasty and henceforth can be regarded as an ancient book at that time. The book contains historical anecdotes or general awareness of world geography mostly known by the people in the Qin Dynasty. Many of them are based on the record about Tiezhi Mountain, mixed with a lot of fair- y alchemy, immortality and other ideas. Therefore, Shanhaijing is neither a book written in the Xia Dynasty nor in the Qin andHan Dynasties. Roughly estimated, it is produc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Shang and Zhou Dy- nasties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 Period.【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6【总页数】8页(P62-69)【关键词】《山海经》;性质;成书【作者】王永【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关于《山海经》的性质与成书,历来说法颇多。
《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山海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山海经》是以山和海为纲,广泛辑录上古时代乃至远古时代的山川、天文、气象、动植物、矿产地质、医药疾病、民族考古、神话巫术的资料汇编;是中国古籍中瑰伟瑰奇之最者(《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是以山和海为纲,广泛辑录上古时代乃至远古时代的山川、天文、气象、动植物、矿产地质、医药疾病、民族考古、神话巫术的资料汇编;是中国古籍中“瑰伟瑰奇之最者”(《山海经校注·序》)。
经典古籍《山海经》介绍

经典古籍《山海经》介绍经典古籍《山海经》介绍《山海经》是一部有名的志怪古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古籍《山海经》介绍,欢迎参考阅读!书籍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神话奇书。
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而成。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
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
《汉书·艺文志》载此书时作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也有人认为这5篇是西汉刘向父子校书时所增加的。
全书内容,以《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作为一组;《海内经》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
《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对古代历史、地理、植物、动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的研究考证

《山海经》的研究考证《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传世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神话传说、地理风俗、历史传说等,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历史、民俗、神话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山海经》的价值、历史背景、成书情况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考证。
一、《山海经》的历史价值《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志书,记载了中国古代地域的山川、江河、海洋、民族风俗、异兽异事等内容。
其内容丰富多彩,对研究古代中国地理、民俗、神话等领域均有重要价值。
《山海经》对中国古代地理认知的形成,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山海经》的历史背景《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代,作者、编纂者众说纷纭。
据传说,《山海经》最早由黄帝的女娲编写,后由伏羲、黄帝、尧、舜等历代帝王修正。
实际上,《山海经》的编纂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扩充,融入了许多古代探险家的见闻和神话传说。
三、《山海经》的成书情况《山海经》内容宏大,分为山经、海经两部分,共18篇。
每篇中记载了古代地域的地理特征、方位、民族风俗、异兽异事等内容,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在长期的传承和整理过程中,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以汉代为代表的版本最为有名。
四、《山海经》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术界对《山海经》的研究逐渐深入。
在文本学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山海经》不同版本的比较与分析,逐渐探索出其成文和传播的历史脉络;在历史考据方面,学者们挖掘了《山海经》中记载的古代地名、山川水域等地理特征,对古代地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神话学方面,学者们通过分析《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传说,揭示了古代中国民间信仰和宇宙观的重要线索。
《山海经》是一部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考证,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社会风俗和神话传统,丰富人们对古代中国的认知,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山海经》读后感600字8篇

古籍《山海经》读后感600字8篇《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籍《山海经》读后感600字,感谢你的阅读!古籍《山海经》读后感600字1《山海经》约成书于4000年前,作者原为夏禹、伯益.全书分为《山经》、《海经》两大类,共18卷,3.1万字.书中写了各种奇形怪状、拥有超人神通的奇灵异兽450多个,内容有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矿物、医药、鬼神、祭神祭祀、氏族部落等很多方面.我之所以这么喜欢《山海经》这本书,是因为里的怪物很奇怪,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会发生天灾,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最奇怪的是在我心中印象比较好的西王母竟然是长相像人,却长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善于长啸,篷头乱发,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其中还有2种奇异的动物让我难忘:何罗鱼——它住在一座谯明山上.谯水就是从这座山里发源.它长着十个身子,却只有一个脑袋,它发出的声音就像狗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可以治好痈肿病.化蛇——阳水发源于中部的阳山.阳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豺一样的身子,还有一对鸟一样的翅膀,并且能像蛇一样爬行.它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呵斥声.少开口发音,这种动物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纵然你的想象力在丰富,你看到《山海经》中描述的景象、动物你还是会大吃一惊.展现于你面前的,是一个奇异花草、猛兽妖物遍布的神奇地方:招摇山上有多姿的桂树与美丽的玉石;吃上一口祝余,带上一株迷谷,你可以踏上不迷路、不饥饿得旅途;小心即翼山上那些蝮虫和怪蛇,还有什么狸力,可不是你家的小猪,叫声像狗,不要惹他.许多听也没听过的山名、水名、树名,尤其是那些名字奇特的妖怪,都让人惊奇.说来是神化,但先人怎能将其记录的如此生动形象,不免让人产生对于另一个世界的联想.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华悠久的历史.古籍《山海经》读后感600字2今年寒假,老师让我们共读《山海经》,看到书时我崩溃了――厚得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在我读了《南山经第一》后便对它爱不释手。
山海经读书笔记800字(优秀4篇)

山海经读书笔记800字(优秀4篇)山海经读书笔记800字篇1《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是一部记录了中国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种族等丰富内容的古籍。
这本书的作者不详,其成书年代也不确定,据推测可能是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之间成书的。
在阅读《山海经》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
这本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各种神话传说、地理信息、动植物描述、矿物资源等。
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想象,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山海经》中,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神话传说,比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这些故事不仅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比如,“夸父追日”讲述了夸父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而“精卫填海”则讲述了精卫鸟为了填平大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除了神话传说,《山海经》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
书中记载了许多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洞穴等地理信息,有些地方至今仍然存在。
这些地理信息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山海经》还描述了许多动植物和矿物资源。
书中记载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些至今仍然存在,有些则已经灭绝。
这些动植物资源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生物学和植物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总之,《山海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古籍,它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本书让我对古代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山海经读书笔记800字篇2《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是一部记录了中国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种族等丰富内容的古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昆吾的所司、所居看《山海经》的成书年
代
宫 玉 海
昆吾,为颛顼之孙、老童(陆终)之子,在中国历史中有一定的地位;而且由于所司之职务的变更,使他所居的地方也有变迁。
这些变化,显示出一幅轨迹,可以说明《山海经》所记述的时期不同,因而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按《世本·帝系篇》:“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是生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
”陆终又记为老童,古读音也。
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西方弱水;十岁佐少昊,封于东北,建高阳之国。
《帝系》:“颛顼娶腾(滕)隍氏女而生老童。
”此滕隍氏即古葛天氏之一支,地址应在今东北通化,滕隍即通化一词之原始。
现在通化北、柳河境内有罗通山城,就是老童所居故地,罗通即老童。
老童娶于鬼方之女,曰女嬇,就是古代居于日本之女子。
女嬇生有六子,昆吾是第一位,又名肩吾,早期当居于尖阁群岛;尖阁即肩吾之古读。
肩吾长大以后,曾居于西北,曰昆吾之山。
《中次二经》:“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郭璞注:“此山出名铜,其色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晋王嘉在《拾遗记》中也说:“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
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
地掘深百尺,尤未及泉,但见火光如星。
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
”这种铜就是青铜,青铜器产生于此,乃黄帝时代开始的;到了昆吾,乃大发扬。
看来昆吾之山,命名于帝颛顼时,而且在《五藏山经》中记载下来,当为帝尧初时大禹所记。
昆吾不但炼铜,而且采金,帝喾时,昆吾封于昆仑,采金沙江之金,因而在昆仑之东有积金之山。
《水经注》引《十洲记》说:“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
其处有积金,为天镛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
”上世纪中叶,刚果蒙持托上台,曾把刚果改为扎伊尔,即据古招摇之山;首都金沙萨,则据昆吾在昆仑时所居地,即金沙城。
当可证明在“五藏山经”成书时,昆吾尚未到达非洲。
《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昆仑山,有黄帝之宫,即现在的布达拉宫的所在,所以称为“帝之下都”,上都当为轩辕之国,在今匈牙利;布达佩斯之布达即布达拉,光明之意。
“天之九部”,就是西方之九部;按古埃及史,就有五部伐四部等记载。
说明这九部为居于西方的古代群落。
帝喾时即命昆吾为王以管辖之。
陆吾就是昆吾,它的图腾形象是白虎。
“帝之囿时”,即过去黄帝在昆仑建立的“县圃”,试验田,青稞麦就是主要的研究成果;所以后来的《海内西经》说:“上有木禾”,木禾就是青稞麦;木主青色,禾又读科。
可以说明,青稞麦由黄帝时试验、培育,而后来又由昆吾来管理,最后取得成功。
今天在平均4000米的昆仑高原上,能种植青稞麦,实赖先帝和昆吾之贡献。
昆吾之名樊,所以悬圃又称为樊圃。
顺便谈一下,当昆吾在昆仑时,曾创造了一种文字,叫梵文,就是樊文;在中华古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帝尧时代,昆吾已移居到欧洲。
所以《大荒西经》说:“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
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龙山,即今瑞士之洛桑;三
泽水,就是多湖泊。
“淖”在藏语中就是“错”,就是湖泊,如纳木错,就是南湖。
这里又是西方观测日月落下的地方。
“食”就是食邑,昆吾被封于西方,“司天之九部”;但是,没有多长时间,昆吾就出发到达非洲。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此处昆仑之丘,就是非洲大陆;是海外昆仑,这位神就是昆吾。
其地理特点是“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
”“此山万物尽有”。
而在这里,还有西王母“穴处”,当时在埃塞俄比亚,经中称“云雨之山”。
所以,“昆仑之丘”,正是肯尼亚大山,高5195米;西部有维多利亚湖环绕。
其南部还有乞力马扎罗山,高5895米。
说明这里曾是昆吾管辖的地方。
“外有炎火之山”,即尼腊贡戈火山(高3470米)和卡里辛比火山(高4507米),隔大裂谷相对而立。
《大荒南经》:“又有白水山,白水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白渊,东非之阿伯特湖,白尼罗河即白水发源在这里。
昆吾率大军到达这里,由于天气炎热,就下到湖中洗浴,在这里写上一笔,一为对此次壮举及对昆吾之崇敬,二是说明这里的自然条件之艰苦。
中华先民冒酷署、过荒漠,去开发非洲的伟大行程,令人尊敬和骄傲。
那些认为中国人是从非洲来的人,对此又当作何感想!
“荒经”是夏代的方志,除《大荒南经》上述记载之外,商代所记的“海外”各经,都没有关于昆吾的记载。
这说明昆吾的时代在夏代已告结束。
但在《海内经》中有关于纪念昆吾的记载:
地缭,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
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地缭,即今之尼加拉瓜;处于中美洲之地峡中,因名地缭。
名“九丘”,当为大禹所建。
(大禹名九阳,凡事多以九命名,如九夏、九州、九都、九韶、九歌等)。
陶唐为帝尧之号,禹建陶唐之丘,又名九丘,肯定是在帝尧初期,大禹考察世界时所建;九丘中没有大禹,因为他是当时人,没有给自己修建宝塔的道理。
叔得,又名叔达,还叫季达(颛顼之孙、老童之子),就是基督。
基督是位有德行的美男子;在中国《诗》及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把他称为“子都”。
叔得之丘在尧的右侧,地位比较高。
孟盈又名孟亏,即孟舒,又叫苍舒,也是老童之子;他原在东北,驯养鸟兽,曾封于常熟,后迁居美洲。
夏后之末世,民始食卵,孟亏去之,凤凰随之止于此。
凤凰食竹实,孟亏食木食。
孟盈之丘,在帝尧之左,地位也不低。
其后为昆吾,说明他的贡献也不小。
“荒经”属夏代后期所记,如关于王子亥之尸的事件,为夏帝泄十四——十六年间发生的,在《大荒东经》中有记载,说明成书不早于帝泄时。
至于《大荒西经》中有关成汤伐夏桀、斩夏耕的故事,属商人孱入,止此一笔。
从《山海经》中可见,不仅刚果人来自中国;而且苏丹达尔富尔人也来自中国;达尔富尔即丹佛之另读,就是大费(伯益)。
史书中有关于伯益被派到美洲和非洲的记载。
南山国(纳米比亚)、比翼鸟(比勒陀利亚)、维鸟(维多利亚)、寿麻(索马里)、夏后开(开罗)、有截(阿尔及尔)、温德(温德合克、中非)、大巫山(乌干达)、布隆迪(布侬族之地)等等,都来自东方,与古代中国密不可分。
从中国与非洲人的DNA化验结果看,他们之间一致这一点,也绝不可一边倒地认定中国人是从非洲来的。
非洲开始有黑陶,是在约5500年前;而中国早在7500年前(如大地湾文化遗址)就有黑陶制品,其年代远远超过非洲。
也可以证明非洲人来自中国。
《吕
氏春秋·君守》:“昆吾作陶”,高诱住:“昆吾,颛顼之后,吴回之孙(错!吴回(黎)与昆吾为同父异母弟兄——笔者注),老童之子,已姓也。
为夏伯制作陶冶埏埴之器”。
他为何又作陶,这和冶金有直接关系。
周穆王时,西方献昆吾刀、昆吾剑,“切玉如泥”。
铸造要有陶范,这就必须研究制陶。
非洲的陶器,也和昆吾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