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盆底康复治疗课件

盆底康复治疗课件
心理创伤
如性虐待、产后抑郁等心理创伤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 碍。
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探讨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盆底功能和治疗 的认知,减少焦虑和压力。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深呼吸训 练等,有助于缓解盆底肌肉紧张。
心理教育
提供有关盆底功能和康复治疗的信 息,增强患者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
患者自我心理调适建议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支持组织 薄弱,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
长期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导致腹压长期增加,加重 盆底负担。
02
盆底康复治疗原则与方法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确定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治疗目标,如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等。
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增加盆底肌肉负担,应适 时起身活动。
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 强盆底肌肉力量。
注意保暖
避免腰腹部受凉,以免加重盆底肌肉紧张。
避免加重因素提醒
避免重体力劳动
如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以免加 重盆底肌肉负担。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避免用力过度导致盆底肌肉损伤。
注意个人卫生
01
02
03
04
盆底肌肉
包括肛提肌、会阴深横肌等, 维持盆底正常形态。
盆底筋膜
连接盆底各组织,保持盆底结 构的整体性。
盆底神经
支配盆底肌肉和筋膜,维持正 常生理功能。
功能
承托盆腔脏器,维持正常位置 ;参与控尿、控便;维持阴道 紧缩度,增进性快感。
盆底功能障碍表现

女性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护理

女性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护理

女性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护理宋静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500)张女士在产后半年出现漏尿情况,尤其是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时,自觉阴道口掉出一小块肉,走路时明显有摩擦感,这让她倍感苦恼,变得害怕出门、运动。

后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

随即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做好康复护理,经过2个月的干预,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恢复正常生活。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5%的已婚已育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且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

女性在产后盆底肌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科学护理?什么是盆底肌盆底肌是骨盆最底部的一组肌肉群,相当于一个“吊网”,将女性的子宫、膀胱、小肠、直肠等器官牢牢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维持这些脏器的正常功能。

盆底肌可分为三层:浅层主要有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等,中层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等,深层有肛提肌。

盆底肌有三大主要作用:1.保护盆腔器官,2.控制排泄,3.参与性快感。

一旦盆底肌受损或功能下降,有可能出现盆底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

盆底肌损伤的因素(1)怀孕是导致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因素。

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子宫也会慢慢变大,会对盆底组织产生压迫。

此外,孕妇脊柱弯曲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腹部向前突出,重心由腰骶部指向盆底,影响盆底肌的弹性。

(2)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会被反复压缩和拉伸长达十几个小时,可引发阴道壁的降解反应,导致肛提肌变薄、撕裂、收缩能力下降。

有调查数据显示,肛提肌最大拉伸程度可达到217%,是其他骨骼肌的3.26倍,但如果过度拉伸,会失去原有的弹性。

此外,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体内会释放松弛激素,加上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阴道前后壁不能像以前一样完全贴合,很容易引起盆腔器官脱垂。

(3)当女性体质量较大时,腹部脂肪会对盆底肌产生压迫作用,时间一长可导致盆底肌损伤,甚至压迫膀胱尿道,导致尿失禁。

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

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

产后盆底肌肉的功能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粪失禁(FI)和性功能障碍(SD)等盆低损伤与缺陷。

妊娠和分娩是PFD的首要原因,盆底肌力在产后6-8周下降最明显,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15%-40%,粪失禁发生率为1%-5%。

因此,产后早期盆底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后盆底康复(PFR)指在系统理论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以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治疗和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等。

一、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产后6周左右应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和常规检查,以明确盆底功能障碍的类型。

常规检查包括会阴检查和一般妇科检查,主要检查会阴有无伤口,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硬结、触痛或压痛),会阴体弹性,阴道口能否闭合,最大屏气向下用力时会阴平面下移度及同坐骨结节平面的关系,会阴骶神经分布区域的痛温觉,子宫位置及复旧情况等。

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包括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压。

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

阴道收缩压则表示阴道浅深肌层的综合肌力水平。

直肠检查可用于评价休息状态及自主收缩状态下肛门括约肌有无受损。

此外还应对产妇进行系统的病史询问,尤其注意了解是否存在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糖尿病等PFD高危因素。

二、产后盆底肌康复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症所有中晚期妊娠产后妇女均适宜进行盆底肌肉康复。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更应尽早开始盆底肌肉康复:(1)产后6-8周出现盆底肌力减弱,如无法对抗阻力、收缩持续时间≤3s(检测盆底肌力评级≤3级)或阴道收缩压≤30cmH2O者;(2)产后出现尿失禁或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3)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POP-Q系统评分1期或以上,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4)会阴伤口疤痕疼痛;(5)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6)产后排便异常;(7)产后尿潴留。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方法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方法

女性健康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方法盛敏 (兰陵县妇幼保健院,山东临沂 277700)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子宫逐渐增大变软,足月时子宫内容物比非妊娠期增加了数百倍,子宫重量也增加近20倍。

与此同时,胎儿会直接压迫和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影响盆底肌肉正常功能及生理代谢。

一旦在分娩时盆底肌肉和神经被极度牵拉,引起盆底肌肉及筋膜的撕裂和神经损伤,可发生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因此,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盆底康复的作用经历了妊娠和分娩的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

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重力轴线向前移,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得盆底肌肉持续处在受压中,逐渐变得松弛,可导致慢性腰痛、压力性尿失禁、会阴区和盆腔疼痛、性交痛等。

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盆底肌的张力和力量,缓解上述临床症状。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盆底治疗(1)产后妇女(42 d以后);(2)计划妊娠者,尤其是计划生二、三胎的女性;(3)围绝经期女性;(4)各种尿失禁患者: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打喷嚏、咳嗽、跳绳、爬楼梯、快步走漏尿等);(5)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频、尿急伴或不伴尿失禁;(6)尿潴留患者:产后、盆腔术后尿潴留;(7)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后壁膨胀、子宫脱垂等);(8)盆底功能异常引起排便障碍患者:便秘或粪失禁;(9)盆腔疼痛患者:慢性盆腔痛、产后盆腔痛、腰腹坠胀酸痛等;(10)阴道松弛或痉挛者;(11)性功能障碍患者:性欲低下、性唤起障碍、性高潮缺失、性交痛;(12)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耻骨联合分离、腹直肌分离患者。

如何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凯格尔运动运动法产后伤口恢复后,盆骨周围没有明显的疼痛就可以开始做凯格尔运动。

收缩盆底肌肉5 s,再放松10 s,重复10次为1组,每日进行3~4组,每周可以逐渐增加数秒钟收缩盆底肌肉。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针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在妇产科医学中,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女性在生育过程中会经历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拉伸和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就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问题,比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下降、盆腔器官脱垂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盆底功能障碍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妇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 专业康复指导: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比如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盆底康复操、盆底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

2. 中医理疗:中医理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盆底肌肉松弛严重、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1.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涵盖了盆底肌肉锻炼、中医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在盆底肌肉锻炼方面,一些研究表明,产后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问题,且效果显著。

还有研究表明,产后盆底肌肉锻炼对女性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手段恢复产妇产后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以减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改善生殖器官功能,帮助产妇恢复健康。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治疗方法和效果。

一、研究现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产后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与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排便困难、性交困难、盆底脱垂等症状,给产妇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产妇在产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而且3%至11%的人在生育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并持续近3年。

由于产妇在生育后盆底肌肉和韧带受到损伤和松弛,所以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康复时间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盆底肌锻炼训练、电生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研究人员还发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与产妇的年龄、产伤情况、治疗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治疗方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训练、电生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1. 盆底肌锻炼训练盆底肌锻炼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盆底肌收缩和放松的动作来锻炼盆底肌肉,恢复其力量和功能。

这是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核心方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盆底肌锻炼训练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或者专业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持续锻炼8-12周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 电生理治疗电生理治疗是一种利用电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的治疗手段。

通过电生理治疗,可以帮助产妇快速找到盆底肌肉,并通过电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和功能改善。

电生理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剂量和频次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康复方法和治疗目标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缓解程度:评估治疗后产妇盆底问题的症状是否有改善,如尿失禁、排便困难、盆腔疼痛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2.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盆底肌肉和组织的功能是否恢复正常,例如膀胱控制、排便控制、性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

3.体力活动改善:评估产妇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更好地完成体力活动,如行走、提重物等,以反映康复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4.盆底肌力:通过测量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持续力,评估盆底肌肉的恢复情况。

5.盆底功能评估量表:使用专业的盆底功能评估量表,如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PFDI)等,来评估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6.患者满意度:了解产妇对康复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来获取患者的满意度反馈。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肌肉力量减弱或紧张度增加,从 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等 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盆底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完善,并扩展到治疗各种盆底肌 肉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
市场需求
分析当前盆底康复治疗技 术的市场需求,以及未来 市场的发展趋势。
职业前景
阐述盆底康复治疗师的职 业前景和发展方向,如开 设私人诊所、加入医疗机 构等。
人才培养
探讨如何培养具备专业知 识和技能的盆底康复治疗 师,以满足市场需求。
THANKS.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腹部造成一定压力,对心肺功能造成 一定负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不宜进行。
恶性肿瘤患者
盆底康复治疗可能会对肿瘤造成一定刺激,不宜在恶性肿瘤未得到 控制时进行。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治疗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盆底功 能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 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段,改善盆底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盆底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在维持盆底 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损伤或功能障碍
会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旨在通过特定的训练 、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等技术手段,恢复
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盆底肌肉训练技术
盆底肌肉训练技术包括凯格尔运 动、提肛运动等,通过锻炼盆底 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
力。
凯格尔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盆底肌 肉训练方法,通过收缩和放松盆 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盆底肌力:在产后6~8周盆底肌力下降最明显。 尿失禁发生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15%~40%, 怀孕初期或怀孕前已有尿失禁的妇女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更高。 粪失禁:产后粪失禁发生率为1%~5%。
产后改变原因
子宫-怀孕后期子 宫1000克。
阴道-产后阴道腔 扩大,阴道壁松弛。
腹部-肌肉松弛, 紧张度下降,脂肪 堆积。
临床操作程序
首诊医师
问病史和临床检查,根据病人的症状,是否存在 盆底、骨盆、腹部范围的症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症 状量化;
排除并发症的存在:刀疤裂开、血栓栓塞、神经并发症;
禁忌症是否存在; 对需进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制定她的防治方案
治疗师
在治疗前,需重新对盆底、腹部和脊柱进行再次诊断, 也包括对疼痛的诊断,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程度; 第二步:了解阴道后壁损伤的部位,区别肠疝和高位直
肠膨出; 第三步:了解子宫是否脱垂及其程度; 第四步:POP评分
4.会阴中心键:弹性、疤痕情况 5.特殊诊断试验:如诱发试验、膀胱颈抬举试验、棉枝试
验及护垫试验等 6.腰骶部检查:
A.肛门括约肌静息张力 B.肛门主动收缩 C.会阴皮肤灵敏度检查 D.腰骶神经根检查(如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 E. 骶尾关节检查
治疗产后的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应该将盆底部和腹 部的盆底功能障碍进行一体性防治,产后盆底功 能障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使用多种治疗手段似 乎比单独使用一种治疗手段的效果更佳。
盆底肌治疗
产后整体康复治疗包括 脊柱骨盆治疗
腹部治疗
盆底肌治疗
治疗时间:分娩后6至8周; 治疗前准备:治疗师可在简单的人体解剖图的帮助下向 病人解释问题的起因,描述将采用的治疗方法,获得病 人在知情情况下的同意,并使病人了解在每次治疗之间 进行个人练习的重要性。 治疗目的:消除病人盆底部疼痛,恢复盆底肌张力和协 调性; 治疗方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镇痛治疗;盆底练习、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阴道松弛、粪尿失禁。
腹部诊断
1 病史 了解妇女对腹部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期望值,腹 部体形。 2 辅助检查 ①记录分离情况或疤痕,对分离严重程度的 临床测定,根据检查不同,结果可能不同,在休息状态下和 在腹部收缩情况下的分离区别会较大;②电诊断腹部肌肉的 肌力:③腹横肌、斜肌和腹直肌;④ 腹直肌和腹横肌之间 的协调不佳所造成的腹部隆起;⑤ 骨盆-脊柱生理静态力 学:在上肢或下肢中间施加阻力,以及在提举重物时改变。
脊柱-骨盆治疗
寻找骨盆或脊柱疼痛的病因治疗; 避免刺激在分娩中受到了伤害的韧带和肌肉组织; 根据防治效果对治疗进行调整。
腹部治疗
全身麻醉下进行剖腹产的妇女,针对产后的腹部手术疤 疼痛,在术后立即用镇痛电刺激疗法(TENS电流)十分 有效;在剖腹产时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妇女立即用镇痛电 刺激疗法(内源性内啡呔等)十分有效。 脐下腹部腹直肌分离:8导联多组织仿生兴奋性电刺激 法对于产后腹部区域肌肉的效果明显。 腹部康复治疗包括腹部减压操及腹直肌分离治疗,可以 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改变骨盆的倾斜度,以减少腹腔内 脏对盆底的压力。
性变; 神经递质减少或其他原因如分娩损伤造成盆底血管病变,血
流灌注不足导致肌肉萎缩变性。SUI、POP的发生与肥胖、 分娩、绝经、呼吸系统疾病、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关。
分娩
女性骨盆横膈:俯视图
Pubo vagial---1 Pubo rectal----2 Pubo coccygien-3 Ilio coccygien—4 Ischio coccygien--5
治疗
适应证:① 产后症状;② 预防产后出现的并发症;③ 产后6至8周产后盆底功能减退或功能不全;④盆底部和 腹部之间的生理协同作用困难(正常情况下,在腹部收 缩之前,盆底部应已在进行收缩)。 禁忌证:分娩通常可造成神经损伤,故对产后患者,产 后近期有神经损伤的情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物理治 疗中避免使用电刺激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主要包括: 盆底脏器脱垂(POP) 压力性尿失禁(SUI) 粪失禁(FI) 性功能障碍(SD)等。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盆底功能障 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
病因
妊娠、分娩等机械性牵拉造成直接的肌源性损伤; 衰老、分娩导致神经支配减少,使盆底肌肉发生失神经退行
(1)唤起肌肉知觉:首先,治疗人员将手指按压在患者会阴 中心腱上,保持一定的压力,观察中心腱的弹性。建议患者 在家里进行上述模仿锻炼,使用一个镜子,患者将手指反复 按压在会阴中心腱上。第二,以《收缩放松反射》形式,医 师将中指和食指放在阴道内后穹窿,后退1.5cm处6点钟位置, 使用手指按压盆底深层肌肉群的方式,促进肌肉收缩和放松, 以利于肌肉苏醒。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刘淮
PFD康复治疗的定义及意义
女性盆底康复治疗(PFR)系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 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 意义 ① 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 ② 改善与治疗粪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亦可治疗某些 尿急、尿频、夜尿症、排空异常、性功能障碍及盆腔疼痛等。 ③ 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
2、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 盆底康复器是1985年Plevnik 介绍的加强盆底肌的方法,由带有金属内芯的医用材料塑 料球囊组成,球囊的形状和体积相同,重量从20~70g不等, 或重量相同直径大小不等,尾部有一根细线,方便从阴道 取出(见图1-5)。盆底康复器常分5个重量级,编号为1到 5,重量逐步增加。它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副 反应等特点,属初级的生物反馈。
会阴深横肌--------------------
--------------------坐骨海绵体肌
----------------尿生殖膈上筋膜 ----------------------------会阴中心腱
肛门括约肌----------------------
-------------------------肛提肌
------------------臀大肌
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
盆底肌肉
填充盆腔底部和会阴部的肌肉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功能
耻骨尾道肌
托衬盆腔器官于正常的位置
维持阴道的紧缩度
保证直肠括约肌正常功能
保证尿道括约肌正常功能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产后疼痛:产后2个月内,超过20%的妇女发生疼痛; 12个月后:10%的妇女发生疼痛。
(2)肌肉收缩质量提高:治疗开始,要求盆底肌单独收缩,手 触或者肉眼检查腹部或臀部肌肉是否收缩,教会患者盆底肌 肉收缩时放松腹部或臀部肌肉。
(3)盆底肌肉训炼:医师要求患者盆底肌肉收缩练习,运用肌 肉不疲劳和肌肉对抗的概念,逐步增加肌肉收缩的持续性, 就像测试表格中所规定的。
(4)腹压增加时的训练: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恢复4级以上,可 练习不同腹部压力增加情况下(如咳嗽、大笑、跳跃、按压 腹部肌肉等),患者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协调收缩,达到患 者腹部增压前和增压中,盆底肌均良好收缩,获得肌肉收缩 的条件反射。
产后盆-腹动力及结构的变化
(一)脊柱和骨盆 1.腰椎突出:产后最初的几个月腰椎突出明显加重。 2.腰椎和/或骨盆的疼痛:产妇于产后数月会出现耻骨联 合腱炎症和臀部骨盆疼痛。 (二)腹部 1.腹部或会阴手术伤口疼痛。 2.腹直肌分离:在产后5~9周可腹直肌分离,当腹直肌分 离大于2cm,腹直肌丧失最大收缩力量而使腹部肌肉拉长, 导致躯干的屈肌收缩明显减弱,屈肌和伸肌比率为0.5,正 常人群中,这个比率通常为0.7。
(一)病史询问 2.阴道肿物脱出的症状、伴阴道排液、有无反复发作的泌尿系
感染、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 3.有无会阴部疼痛。 4.性功能状况:有无性交困难、性高潮丧失或缺乏、性交疼痛
等,性生活质量问卷。 5.连续3天的排尿日记可证实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程度。
(二)临床体格检查
通过体检、盆底肌电诊断、盆底功能检测进一 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判定程度。 1.正常盆底:会阴中心腱张力良好;肛门反射存在; 外阴阴毛分布正常;尿道口无红肿;阴道通畅,黏 膜红润,白色分泌物量少,阴道口紧闭;宫颈正常 大小,光滑,无赘生物;子宫正常大小,无压痛; 附件未扪及异常。
疼痛诊断
病史可准确得知盆底、骨盆、脊柱和腹部疼痛发生 的部位、频繁程度、导致疼痛发作的诱因、疼痛模式和 强度,并了解疼痛对妇女性生活的影响。
盆底疾病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一)病史询问 1.应详尽询问病史,并重视病人的主诉;也可采用问 卷的方式,以提高问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询问应该尽 可能地全面和详细,同时应该注意如下要点:①注意有 无慢性呼吸系统疾患、习惯性便秘、肥胖等腹压增高和 认知能力下降情况;②既往孕产史,分娩方式、难产情 况、最大胎儿体重。③出现的症状的病程长短、与分娩 的关系。④生活方式和卫生方式。⑤有无盆腔手术史, 及与盆底功能障碍的关系。
----------------------耻骨阴道肌-1 ---------------------耻骨直肠肌-2
-----------------------耻骨尾骨肌-3 -------------------髂骨尾骨肌-4
-----------------坐骨尾骨肌-5
女性会阴和尿生殖膈
球海绵体肌--------------------尿生殖膈下筋膜----------------
其它治疗
便秘、腰背痛、腹痛等内脏疼痛、全身疲 劳可通过产后按摩和低频电刺激疗法来治疗。
康复疗法
康复疗法主要包括手工康复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 和其他技术,临床上常常联合使用两种以上康复技术。
1、手工康复疗法 人工康复疗法是根据1948年KEGEL 所推荐 的方法进行锻炼的,不同的学者或者单独使用,或者同其他 技术一起使用,人工康复疗法适合于最初的肌肉锻炼,包括 下列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