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影像诊断第十六讲-颈部淋巴结病变
颈部淋巴瘤影像诊断

❖VII区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在公布TNM分期 时,又补充第7个分区,即上纵隔淋巴结,两 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胸骨上窝,下界为主 动脉弓水平。
❖另外枕下组、腮腺内、耳前、耳后、颊组及咽 后组淋巴结不在7分区内,而是根据其解剖部 位进行命名。
结内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 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等信号,部分呈高信号(细 胞成分、纤维化、细胞间质水分聚集),增强呈轻度强化
❖ 密度/信号均匀,坏死罕见(放化疗后,伯基特淋巴瘤,HL常见 )
❖ 境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 ❖ 边缘不整提示周围侵犯 ❖ 钙化少见,可以出现于治疗后,点状、无定型、结节状 ❖ HL淋巴结累外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密度/信号与结内淋巴瘤相似,轻中度强化,( 若感染或血管成分增多,可明显强化)
❖鼻咽癌:双侧多见,咽后组及V区常见,80% 形态规则,边界清楚
❖喉癌、下咽癌:单或双侧,颈静脉链周围常见 ❖口咽癌介于两者之间 ❖增强后:边缘不规则强化伴中央液性低密度区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1、IV区常见,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有特异性。 ❖2、淋巴结分囊性变;细颗粒状钙化。 ❖3、较小 ❖4、边缘规则 ❖5、增强后:明显强化,壁内见明显强化的乳
谢谢
❖多位于粘膜下,体积较大,分叶状,病灶粘膜 完整,坏死少见
❖高级别肿瘤可出现骨质破坏 ❖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非连续性累及多见 ❖不同部位及器官可有不同表现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多见于童及青少年,无原发肿瘤 病史,容易融合成团,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 皮肤增厚或破溃,VI、V区下部多见
❖分型: ❖I型: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II型:密度不均匀,增强后环形强化 ❖III型:融合成块状,边界不清或与肌肉相连,
《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

疾病诊断的复杂性
疾病表现多样
头颈部疾病表现多样,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 体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给诊断带来挑战。
病变与正常组织的鉴别困 难
有些病变与正常组织相似,难以区分,需要 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判断。
CHAPTER 05
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AI技术进行影像分析,提高 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
CHAPTER 02
头颈部影像诊断流程
影像获取
01
02
03
影像设备选择
根据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 影像设备,如X线、CT、 MRI等。
影像采集参数设置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设 置合适的影像采集参数, 如曝光条件、扫描层厚等 。
影像采集操作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影 像采集,确保获取高质量 的影像。
影像解读
详细描述
血管性疾病在头颈部影像诊断中也比较常见。常见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血管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治 疗依据。
其他疾病
总结词
除了肿瘤、炎症和血管性疾病外,头颈部还可能发生其他疾病,其影像诊断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
炎症
总结词
炎症是头颈部常见的病变之一,其影像诊断有助于判断炎症 的类型和程度。
详细描述
炎症在头颈部影像诊断中也比较常见。常见的头颈部炎症包 括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炎症 的部位、范围以及炎症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为临床医生 提供治疗依据。
血管性疾病
总结词
血管性疾病也是头颈部常见的病变之一,其影像诊断有助于判断血管的病变程度和范围。
颈部淋巴瘤影像表现-PPT精品课件

节状 HL淋巴结累及常为连续性,而NHL非连续性更为
常见
M, 64Y, 发 现 颏 下 肿 物 半 月 余
影像表现
结外淋巴瘤
密度/信号与结内淋巴瘤相似,轻中度强化 (若感染或血管成分增多,可明显强化)
M,68,左侧牙龈肿痛1月
F,65Y,发现右腭部肿物3月余
右侧上牙槽、硬腭右侧淋巴瘤并骨质破坏
影像表现
喉咽淋巴瘤
约占喉咽肿瘤<1% 老年多见 多见于声门上区 表面光滑、息肉样、直径1-3cm,表面 光滑 部分可沿粘膜下区浸润性生长,使喉腔 环形狭窄
右侧声门上区淋巴瘤
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淋巴瘤 结节状增厚、浸润性生长
简介
HL主要为结内淋巴瘤(>90%);NHL约 65%为结内淋巴瘤, 25%-30%为结外淋巴 瘤
颈部结外发病率:Waldeyer环>鼻窦>唾 液腺>口腔>喉咽>甲状腺
发病年龄: • HL(双峰):20Y-24Y/80Y-84Y,极少见
于5Y以内 • NHL :50Y-60Y
临床表现
系统性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疲惫、 皮肤瘙痒、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者多 种并存
多位于粘膜下,体积较大,分叶状,病灶 粘膜完整,坏死少见
高级别肿瘤可出现骨质破坏 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非连续性累及
多见 不同部位及器官可有不同表现
F,44Y,咽部不适1月余,发现颈部肿物10天余。
影像表现
特殊部位淋巴瘤
Waldeyer环 鼻窦、鼻腔 唾液腺 口腔 喉咽 甲状腺
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肿瘤
沿神经走行区分布,绝大多数为单发,边 缘光滑 信号不均,增强后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或 边缘强化 可推移周围结构,而无明显侵犯
颈部淋巴结PPT课件

-
46
灰阶时表现为正 常的异常淋巴结, 灰阶显像时提示 为无异常。彩色 多普勒显像时呈 现为异常的周边 血管分布。
-
47
来源于淋巴瘤的转移淋巴结周边血管分布情况的彩色多普 勒超声显像
-
48
原发于肺癌的转移淋巴结混合型血管分布情况的彩色多普 勒显像
-
49
来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的混合型和弥漫性血管分 布的彩色多普勒显像
我们已经认识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 结呈高回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 的高回声性质组织学上来源于其内的砂粒体。 正相反,其它恶性淋巴结,结核性淋巴结和 正常的淋巴结与邻近的肌肉回声相比常呈低 回声。例外的是淋巴瘤源性的转移淋巴结表 现内部可呈网状。
-
31
来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圆形的呈高回声的转移淋巴结
-
34
来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囊性变(箭头头所指)合 并钙化
-
35
淋巴结内的坏死
当淋巴结内的瘤细胞增殖速度超过其自身血供能 力即血供不足时,瘤体内便会继发坏死。恶性淋 巴结内的坏死在早期时的声像图表现类似囊性变 或出现与凝固性坏死回声相同的区域。凝固性坏 死很少见,但可发生于炎症反应性和恶性淋巴结 内。超声检查是一种诊断淋巴结内坏死的有效手 段。然而,在一项超声,CT,MRI诊断颈部淋巴 结内坏死的对比研究中,CT和MRI较超声更为敏 感(敏感性分别为91%,93%和77%),但它们在 特异性中无显著差异。
-
36
声像图上囊性变表现为低回声区和主要被认为是由与 水等密度的液性物质充填的囊腔。囊性变特征性地发
生于鳞状细胞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中。在 一项由Kessler等人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通过超声检 查评估淋巴结疾病情况时,20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中有14位被证实颈部淋巴结发生了囊性变,而43名非 甲状腺乳头状癌对照组患者中未发现有颈部淋巴结的 囊性变。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13
基本资料:
• 发病部位:
• 全身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纵膈、腋窝及腹股沟较多 见,其中颈部最为常见,约占75%。
• 临床症状: • 肺结核伴淋巴结结核者多以肺结核症状为主: • 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发热、盗汗、咳嗽、
咳血、胸痛、体重减轻。 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以颈部包块就诊
可编辑课件PPT
14基Biblioteka 资料:可编辑课件PPT15
分型的CT表现:
• 颈部淋巴结结核按照病例学变化可分为4型,不同的类型 其CT表现不同。I型为结节型或肉芽肿型,表现为单一或 散在的密度均匀的软组织结节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CT 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
可编辑课件PPT
16
分型的CT表现:
• Ⅱ型: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包膜未坏死,与周边尚 无粘连。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呈低密度,但淋巴结周围的脂 肪间隙尚能分辨,CT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中心低密度影 更加清晰。
• 颈部淋巴结感染途径:
上颈部淋巴结结核多由口腔、扁桃体等处结核杆菌的感 染引起,而下颈及锁骨上的结核灶多由肺部感染所致,一 般在抵抗力强时不易发病,只有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由原 发感染部位通过淋巴管或由胸内结核病变累及纵隔、气管 旁淋巴结,向上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引起颈部淋巴结结核, 只有极少数由血行感染。
难,因为两者影像上表现相似。鉴别困难
• 颈部化脓性炎症 颈部的化脓性炎症多有明显临床症状。
可编辑课件PPT
28
总结
• 总之:青年女性、单侧、多个、多区域淋巴结肿大,CT增 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或分房样强化、中心坏死及形成一个大 单房,可伴有周围肌肉脓肿,周围脂肪层不清,内部可见 点状或斑点状钙化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典型表现。根据穿 刺活检可确诊。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水样年华
颈部境界及重要解剖标志
? 上界: 下颌骨下 缘、下颌角、乳突 尖、枕骨上项线、 枕外隆突连线
? 下界: 胸骨上切 迹、胸锁关节、锁 骨、肩峰、第 7颈椎 棘突连线
概述
? 颈部淋巴结引流丰富,头颈部不同的原发肿瘤 好发淋巴结转移,熟悉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及不同 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对临床诊断及 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下) 斜方肌前缘 斜方肌前缘
斜方肌前缘(上)、前锯肌前 1cm (下)
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 肌、 腮腺、二 腹肌后腹
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 肌、 腮腺、二 腹肌后腹
颈内动脉内缘、 斜角肌 颈内动脉内缘、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内面
颈总动脉内缘、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内面(上)、胸 锁乳突肌外缘(下)
? 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转 移和解剖结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中 CT和 磁共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准确率已成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分区
?Som等从影像学角度提出 Som分区法(1999)。
?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 (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2003 年从放射治疗角度提出新的分区准则 (RTOG分 区)。
病例二
男性,20岁,近期消瘦、乏力,发现颈部包块一周
肺结核伴颈部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
? V、V区常见,多继发于肺结核
? CT表现: √ Ⅰ型:肉芽肿型,表现为密度均匀淋巴结肿大,增 强轻度均匀强化,境界较清晰。
√ Ⅱ型:干酪样坏死型,肿大淋巴结中心可见低密度 坏死区,增强呈环形强化,淋巴结周围境界较清。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副本

女42岁,NHL淋巴瘤的颈部淋巴结(A.B.)
第57页,共81页。
淋巴瘤的颈部淋巴结(A.B.)
第58页,共81页。
腋窝淋巴瘤
男,62岁,腹股沟淋巴瘤
第59页,共81页。
男6岁,淋巴瘤,a:腹腔淋巴结,b:脾脏重度增大,淋巴
结和脾脏回声相似
第60页,共81页。
淋巴瘤的颈部淋巴结,
不同仪器检测同一淋巴结内血流信号,A.无血流信号, B.有血流信号。
第45页,共81页。
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比较。 A1.滤泡性增生,结构清楚;
Hale Waihona Puke B1.滤泡性增生,有明确的边 界,B2.滤泡性淋巴瘤边界消 失。
A2.滤泡性淋巴瘤,结构破坏。
第46页,共81页。
典型何 杰金淋
巴瘤,A.
淋巴结 呈“斑 灶状” 增殖区
淋 巴 结 被 淋 巴 瘤 累 及
示
淋
巴
细
胞
呈
“ 爆
典
第16页,共81页。
良性增生分为三类: 一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二是淋巴结的各种特殊感染; 三是原因不明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如巨大淋巴结增殖
症(又称Castleman病),以及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 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Rosai-Dorfman病)等。
第17页,共81页。
(一) 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流0~1级;
第66页,共81页。
③锁骨上窝一般检不出淋巴结,一旦检出淋巴
第51页,共81页。
3.淋巴结血流丰富,可见小血管自淋巴门进入淋 巴结内,分支达淋巴结的皮质区,甚可达淋巴 结包膜下。
4. 淋巴瘤的淋巴结内血流丰富,高速低阻型, Vmax:10-19cm/s,RI:<0.6左右,与反应性改 变相似。尤其是初发阶段,血流丰富达2~3级, 但经治疗后淋巴结在逐渐减小的同时血流信号 亦减少。
颈部淋巴结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ct扫描技术:采用ge-lightspeed8层 ct机所有患者均作颈部平扫加双期增强。
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增强时从肘静脉打针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8~1ml压力1注射速率ml/秒。
扫描参数:1v5mas,层厚层距各5mm标准算法动脉期5~秒,静脉期55~6秒。
颈部淋巴结的划分按照国际通用七分区法对检出的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1]。
ⅰ:颌下和颏下淋巴结;ⅱ:颈内静脉链上组淋巴结;ⅲ:颈内静脉链中组淋巴结;ⅳ:颈内静脉链下组淋巴结;ⅴ:颈后三角区淋巴结;ⅵ:中央区淋巴结;ⅶ: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ct常根据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缘轮廓、强化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关系来诊断和鉴别诊断淋巴结的性质。
大小:大小是评价颈部淋巴结的最基本的标准扫描一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性淋巴结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经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经>1cm为诊断标准。
多数学者[]以淋巴结的长径1~15mm为标准或为淋巴结的短径8~1mm 为标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淋巴结的不同经线标准而异。
有研究认为咽后间隙淋巴结的长径不得>8mm。
形态:正常淋巴结是椭圆形沿颈内静脉呈链状分布单个独立存在直径通常时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而/t<时则提示淋巴结转移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和淋巴结结核多为椭圆形而转移性淋巴结则呈圆形或球形。
淋巴结的不同形状也与其所在颈部的部位有关一个临界大小的球形淋巴结很可能是转移性病变有时转移淋巴结可表现为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内数个淋巴结的聚集或融合即淋巴结链转移转移淋巴结的轮廓清晰周围可出现不完全环状脂肪增生带。
边缘轮廓:转移性淋巴结的轮廓一般较清晰据统计鼻咽癌、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边缘多较清楚喉癌、下咽癌则转移淋巴结多不清楚。
而慢性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因长期炎症刺激使其被膜与周围软组织粘连而界限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颈部淋巴结分为七区: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III区:颈内静脉链中组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V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即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 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区内的淋巴结 VI区: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结核
➢ 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结核于病理 上表现为渗出、增生及干酪坏死,在同一病例中,以 上3种基本病理改变多以一种或两种为主,混合存在。
➢ CT表现为多样,可表现为环形强化,病灶中央低密度 不强化或均匀强化。病灶可呈融合趋势,并可在周围 形成冷脓肿。
➢ Ⅳ、Ⅴ区下部多见 ➢ 分型:
颈部淋巴瘤
➢ 颈部单或双侧多发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较大团块 ➢ CT呈低密度 ➢ MRI T1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较小
病灶密度均匀,较大的病灶可有不规则坏死,但较少 见,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
病例
病例
病例
Burkitt 淋巴瘤 是一种高度侵袭 性的非霍奇金淋 巴瘤,主要来源 于 B 淋巴细胞, 常有第 8 号染色 体 MYC 基因的易 位。
Ⅰ型: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Ⅱ型:密度不均,增强后环形强化 Ⅲ型:融合呈块状,边界不清或与肌肉粘连,增强后环 形强化
病例
【病史临床】女,27岁,发现右侧颈部肿大 2年余,无午后低热、盗汗(患者自述)。 【影像表现】 双侧胸锁乳突肌深面颈动脉鞘 间隙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 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右侧多个结节呈融合趋势。 【诊断】双侧颈部淋巴结结核
➢ 增强后:边缘不规则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
病例
舌 癌 淋 巴 结 转 移
病例
喉癌
下咽癌
颈淋巴结转移瘤
➢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1、Ⅳ区最常见,气管食管沟区淋巴结有特异性
2、淋巴结囊性变;细颗粒状钙化 3、较小 4、边缘规则 5、增强后:明显强化,壁内可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
病例
甲 状 腺 癌 淋 巴 结 转 移
➢ 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很容易发生中心坏死,即使转 移的淋巴结很小
➢ 如果淋巴结大小在正常范围,但有中心坏死,亦应先考 虑转移瘤
颈淋巴结转移瘤
➢ 鼻咽癌:双侧多见,咽后组及V区最常见;80%形态规 则,边界清楚。
➢ 喉癌、下咽癌:单或双侧,颈静脉链周围常见;80%形 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 口咽癌介于两者之间
病例
病例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瘤
年龄
中、老年 病例任何年龄
性别
男性多
任何性别
原发肿瘤
头颈部鳞癌 甲状腺癌
无或有头颈部 结外淋巴瘤病
史
病变淋巴结 部位
II-V区多见
任何部位,多 组多个淋巴结
受累
影像表现
鳞癌:环形强化, 均质强化,约 中央低密度,可有 1/3中央低密度
包膜外侵犯。 ,边缘多清楚 甲状腺癌:钙化、 囊变、壁结节,明
显强化。
淋巴结结核 青年
女性多 无
IV-V区多见
环形,多环融 合,常多期同 时存在,周围
水肿
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影像学表现
颈部淋巴结病变
➢ 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 化脓性淋巴结炎 ➢ 颈部淋巴结结核 ➢ 颈部巨淋巴结增生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颈淋巴结转移瘤
➢ 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标准主要是淋巴结的大小,一般 认为直径大于1.5cm的可视为转移,1.0cm以下为阴性
➢ 少数的炎症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直径可以在1.5cm以上; 而少数直径小于lcm的淋巴结镜下可发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