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作
用
磨碎、增加表面积 和消化液混合 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化学性 微生物
大肠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1)物理性消化
10
表2-2 动物种类特异性
动 物 营 养 学
种类
牛、羊 禽 猪 马
部
位
作用程度
大 大 小 较大
口腔(反刍) 肌胃(石头) 口腔 口腔
(2)化学消化
动 物 营 养 学
32
(1)饲料的加工调制 猪对不同粉碎粒度大麦的消化率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有机物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NFE 整粒 中等粉碎 磨细
33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动 物 营 养 学
3.饲养管理技术 (2)饲喂水平 猪 影响小 草食动物 影响大
复习思考题
动 物 营 养 学
(2)年龄与个体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动 物 营 养 学
31
2.饲料 (1)种类 (2)化学成分 粗蛋白和粗纤维影响大 反刍动物 养分消化率随粗蛋白水 平提高而提高 猪、禽 趋势与反刍动物相同,但 不明显 (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3.饲养管理技术
动 物 营 养 学
11
动物 猪
牛羊
禽
部 位 口腔 胃 小肠 口腔 胃 小肠 腺胃 小肠
养 分 作用程度 淀 粉 弱 蛋白质 中 CP、NFE、EE 强 淀粉 极弱 蛋白质 中 CP、NFE、EE、MCP 强 蛋白质 弱 CP、NFE、EE 强
消化道的主要酶类
12
来源 唾液 胃液
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凝乳酶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一、消化方式
不同动物化学性消化特异性
动物
猪
部 位
口腔 胃
养
淀
分
粉
作用程度
弱 中
蛋白质
小肠
牛羊 口腔 胃 小肠 禽 腺胃 小肠
CP、NFE、EE
淀粉 蛋白质 CP、NFE、EE、MCP 蛋白质 CP、NFE、EE
强
极弱 中 强 弱 强
一、消化方式
3、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 (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 蛋白质 脂 淀 肪 粉 氨基酸 、小肽 甘油、脂肪酸 双糖、单糖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瘤胃微生物消化具有两大优点:
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 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
(GE)的可利用程度 ;
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 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3、禽类
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 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 碎和消化;
瘦肉型与脂肪型猪消化率比较
90 88 86 84 82 80 78 76 74 干物质 粗蛋白 干物质 粗蛋白 干物质 粗蛋白 瘦肉型 脂肪型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一)动物 3、年龄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随消化器官和机能发育的完善程度不同, 对饲料养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逐渐提高。 幼年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消化器官还未发育完善,不能向 成年动物利用CF含量多的料。老年动物牙齿不好,影响咀 嚼,从而影响消化率。
第一节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 消化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 二者均用消化率来表示
饲料可消化某养分 =食入饲料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量
饲料中某养分消化率(%)
=饲食 料入 中饲 可料 消某 化养 某分 养分 100
❖ 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
= 食入某 食 (粪 养 入 中 分 饲 某 代 料 养谢 某 分性 养 )1养 分 0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 蛋白分解菌 ➢ 产氨菌 ➢ 产甲烷菌 ➢ 脂肪分解菌 ➢ 维生素合成菌等
瘤胃环境
➢ 养分和渗透压 ➢ 温度 (超过体温1~2℃,38.5~40℃ ) ➢ pH值 (5.0~7.5 )
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降解, 实质上也属化学(酶)消化过程, 是微生物释放出各种酶来实现对各 养分的消化降解。 ➢ 不同的微生物不底物(营养物质) 有一定特异性,如全毛原虫就不能 释放消化淀粉和纤维素的酶。
磨细 84.6 84.4 75.5 30.0 89.6
表 不同饲养水平对饲粮有机物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
1L
2L
3L
阉牛
69.4
67.0
64.6
绵羊
70.0
67.7
65.5
※ L 示动物维持饲养水平
二、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消化,实质上指酶 的消化过程。
1. 口腔的酶消化 2. 胃内的酶消化 3. 小肠内的酶消化
三、微生物的消化
瘤胃微生物
嫌气性的纤毛原虫 细菌
0.2~2.0×106个 / ml瘤胃液 0.4~6×106个 / ml瘤胃液
少量的酵母类 型的微生物和 噬菌体
瘤胃细菌
➢ 纤维素分解菌 ➢ 半纤维素分解菌 ➢ 淀粉分解菌 ➢ 利用糖类细菌 ➢ 利用酸细菌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内第一节 第二节 消化容影响消化的因素第一节消化一. 消化 dgsin ieto 二. 吸收 asrto bopin一、消化方式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在消化管内经过机械分裂和化学 分解而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结构简单的小分子 物质的过程。
Breakdown of large complex nutrients2消化道结构 digestive tract .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动物的营养学分类单胃动物:单胃肉食动物monogastric carnivore omnivore单胃杂食动物 单胃草食动物家畜domestic animal; livestock草食动物herbivore复胃动物(反刍动物)Polygastric ruminant家禽domestic fowls; domestic birds; poultryLiverRectumanusDuodenum 食道esophagus Stomach pancreas ColonCecum IleumSmall intestine图21 猪的消化道 -口腔,食道 胃消化管 猪消化系统gastric gland gastric juice十二指肠 盲肠回肠空肠小肠 大肠结肠直肠肛门anussalivary glandpancreatic juice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无机离子,水) hydrochloric 胃腺:胃液(蛋白酶,盐酸)acid 胰腺:胰液(蛋白,脂肪,淀粉酶) 肝脏和胆囊:胆汁 小肠腺:小肠液(肽酶,三糖酶等)gall bladder,gallintestinal gland,intestinal juiceamylase,protease,Lipase,peptidase,trisaccharidase图22 马消化道结构 -特点:Ø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单胃杂食动 物相似; Ø Ø 盲肠和结肠发达; 草食为生;马无夜草不肥 假反刍动物False ruminant,兔图23 兔消化道结构 -特点:瘤胃RumenØ 四个胃:瘤、网、 瓣、皱abomasumincisor tooth canine tooth Ruminate Rumination Eructation Eructate MethaneØ 没有门齿、犬齿 Ø 反刍:68 一昼 -次/ 夜,共78 -小时 Ø 嗳气: C2 H O、C4 瓣胃网胃图24 牛消化道结构 -Reticulum honey combOmasum蜂窝胃牛百叶图2-5鸡消化道结构家禽(poultry)消化系统和消化过程的特点:l没有牙齿,无咀嚼功能chewing,mastication l嗉囊crop,储藏食物、适宜微生物栖居;腺胃glandular stomach,蛋白酶、HCl;肌胃gizzard,利用沙石子物理消化。
动物营养学-02第二章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3)
3.禽类
禽类口腔没有牙齿,靠喙采食饲料。嗉囊具
有贮存、湿润和软化饲料的作用;肌胃壁肌肉
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 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猪,但比猪 弱许多。
动物种类特异性-物理消化
种类 牛、羊 部位 口腔(反刍) 作用程度 大
禽
猪
肌胃(石头)
口腔
大
小
马
口腔
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消化力也不一样。 年龄及个体差异: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 官和机能发育的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
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
动物消化道容积(%)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猪 牛 马 狗
胃
小肠
盲肠
大肠
动物消化道长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小肠 盲肠 大肠 猪 牛 马 狗
饲料粗蛋白水平 有机物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8.8 12.5 17.2
60.7 65.4 66.3
54.5 64.0 72.7
52.5 56.0 61.3
59.6 61.4 56.5
62.8 68.9 70.9
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腺:唾腺、肝、胰、胃腺、肠腺
瓣胃
网胃
真胃
瘤胃
猪消化道结构
鸡消化道结构
马消化道结构
牛消化道结构
兔消化道结构
第一节 饲料的可消化性
消化系统根据其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3种: 1单胃类 2反刍类 3禽 类 包括单胃肉食类、单胃杂食类、单 胃草食类。
(完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的方式
1、物理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的咀嚼器官-牙齿和 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 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 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 部位。
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
1)禽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见图)
禽类的消化系统由喙、口腔、食道、 嗉囊、腺胃、肌胃(砂囊)、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直肠和泄殖腔组成。
2)家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1、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分泌唾液浸湿食 物,仅含少量的α-淀粉酶,对消化食物不 起多大的作用。
将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 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 CH4、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H2 、O2 、 N2 ,等气体,通过嗳气排除体外。 微 生物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来合成菌体蛋白。 绵羊瘤胃中约82%属菌体蛋白。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 中,具有两大优点:
(4)瘤胃温度 38.5°C ~ 40 °C。
2)瘤胃内消化
瘤胃内微生物: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 另一类是细菌。 瘤胃内容物每毫升含原虫106个,含细菌
1010。微生物在瘤胃内充分繁殖时,约占 瘤胃液的10%。
瘤胃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 、蔗糖酶、 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 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
胰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胰液 胰淀粉酶 精、麦芽糖
淀粉 糊
胰液 胰核酸酶
核
酸
核苷酸
肠液 肠液 肠液
氨基肽酶 双肽酶 麦芽糖酶
动物营养复习思考题

动物营养复习思考题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阐释动物营养在提升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促进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含几小成分?分别怎样测量和排序?3、详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详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升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详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详述水的生理促进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含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少、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剂、理想蛋白、rdp、udp、可以利用氨基酸、有效率氨基酸、真可以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含哪几种?3、详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优劣。
4、详述如何提升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释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阐释瘤胃内环境平衡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详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促进作用。
10、详述影响蛋白质消化、稀释、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水解的主要产物就是什么?提升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升什么的共同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动物营养学(动物的消化)

➢ 酚酸也为多酚类化合物,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香 草酸、咖啡酸和介子酸。酚酸中的酚基也可和蛋 白质结合形成沉淀。
碎,其中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 未消化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三、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 概念: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 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 吸收部位:各种动物营养物质主要吸收在小 肠。非反刍动物,胃可以吸收少量葡萄糖、 小肽和水。但反刍动物的瘤胃可吸收氨和挥 发性脂肪酸,其余三个胃主要吸收水和无机 盐。
动物营养学
主讲:徐奇友
东北农业大学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第一节 动物的可消化性
一、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三、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第一节 饲料的可消化性
动物的种类不同,消化道结构和功能也不 同,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却有许 多共同的规律。本节主要讲述下面几个问 题:
(一)非反刍动物
▪ 单胃杂食动物主要为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 弱。
▪ 猪的特点:饲粮中粗纤维主要靠大肠和盲肠中 微生物发酵消化,但消化能力较弱。
▪ 马和兔的特点:马胃容积较小,盲肠和结肠发 达,消化能力与瘤胃相似;
▪ 兔盲结肠有明显的蠕动与逆蠕动,保证微生物 对粗纤维充分消化。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微生物消化2 影响动物饲料消化率的因素(如何提高动物饲料消化率):1.饲料要有易于动物的消化.... 2.增强动物的消化能力... 3.增加动物的体能训练.3 什么是必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的是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畜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如,赖蛋色苏。
4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5 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6 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二大类,无氮浸出物又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等;粗纤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
7 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1)营养作用:单胃动物盲肠内细菌分解纤维素用于代谢,反刍动物由瘤胃对粗纤维发酵分解;(2)填充作用:即可限制饲料水平,又可给动物饱的感觉;阻碍作用: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消化酶对纤维素与其他的消化性越差,有机物质的消化率越低。
8 必须脂肪酸:不能被细胞或机体以相应需要量合成或从其膳食前体合成,而必需由膳食供给的多不饱和脂酸。
对哺乳动物而言,亚油酸与亚麻酸皆是营养必需的,幼畜饲料中必须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油酸9 必须矿物质元素按体内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动物体内分别超过总质量0.01%的钙、磷、镁、钠、钾和氯,硫等7种元素;微量元素: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10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11 消化能:指已消化养分所含的总能量12 净能: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
13 饲料标准:根据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用途及生产水平的不同,通过动物实际生产积累的经验,再结合代谢试验和饲养实验结果,科学的规定每日每头动物应获取的各种营养物质量。
14 饲料的分类: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饲料矿物质饲料纤维素饲料添加剂饲料15 粗饲料及其营养特征: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单位饲料容积大的饲料,其中常见的有干青草、干苕糠、豆秸、玉米秆、统糠等;共同营养点,粗纤维含量高,容积较大总能含量高消化能低可消化养分含量较少;维生素含量少,灰分中硅酸盐较多,营养价值较低。
16 青绿饲料及其营养特征:指天然水分含量大于45%的牧草,叶菜类等;含水多适口性好,蛋白质丰富优质必须氨基酸含量较多,维生素含量丰富,碳水化合物中以无氮浸出物为主,粗纤维较少,钙磷丰富。
17 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低于18%的一类饲料。
18 玉米优缺点:优:有效能值高含脂肪4%,无氮浸出物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很低,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维生素B1含量丰富;缺:缺V D V B2,不饱和脂肪酸多,过量饲喂会降低品质19 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
20 配合饲料:是指以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多种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的饲料。
21 添加剂预混料:指用一种和多种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与载体及稀释剂一起搅拌均匀的混合物。
包括有猪、禽、反刍动物、水产动物用的添加剂预混料22 浓缩料:主要由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剂抗病药物等饲料组成,是全价配合私聊的一种补充,与能量饲料混合后才能构成饲喂动物的全价配合饲料或精料补充料。
23 精料补充料:为补充以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饲养动物的营养,而且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属饲料工业的终产品,可以直接用于饲喂动物。
24 家畜的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品种的首要条件,既能满足某种需要如生产力较高能生产某种特殊产品对某地区有独特适应性。
(2)较高的种用价值:有优良性状的遗传性稳定高。
(3)较高的一致性:在生产性能体型外貌生理特征对环境适应性等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4)一定的结构:一品种由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可促进品种的发展。
25 家畜品种的分类:按培育程度分,原始品种培育品种过渡品种;按生产性能分,专用品种兼用品种。
26 风土训化:又称" 气候驯化".动植物引种过程中,使其遗传性发生改变逐渐适应不同于原产地自然条件的现象.须用遗传性最易动摇的幼年个体为材料,并逐步迁移。
27 引种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应具有良好的经济与育种价值并有良好的适应性。
(2)慎重选择个体,注意品种的特性系谱审查,个体健康和发育状况。
(3)妥善安排调运季节给家畜适应的过程(4)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预防疫病传入(5)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接运选用适宜的日粮类型和饲养方法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6)采用必要的育种措施,加强对适应性的选择,留强去弱,避免近亲交配。
28 产肉性能指标:活重经济早熟型肥育性能屠宰率净肉率膘厚眼肌面积肉的品质。
29 产奶性能指标:产奶量平均乳脂率与标准乳泌乳均衡性30 产毛性能指标:产毛量净毛率毛的品质31 杂种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家畜相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优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
31 杂交效果的估测:1凡分布地距离较远,来源差别较大,类型和特点完全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效果好2主要经济性状况变异系数小的品种或品系杂交效果一般较好3长期与外界隔离的品种或品系杂交效果好4遗传力低近交时衰退严重的性状杂交优势也越大32 杂交方式: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双杂交轮回杂交顶交33 下丘脑激素(促进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垂体前叶释放LH及FSH)垂体促性腺激素主要包括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OLH)(促进排卵)促乳素(PLR)(促进泌乳)性腺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34 环境对精子的影响:温度渗透性酸碱度光照化学药品异物震动35 适配年龄:母牛14~22月龄绵羊9~18 山羊12~1836 发情鉴定:用一定的方法判断母蓄发情是否正常以及母蓄所处发情阶段以便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1外部观察2试情法3直肠检出法37 牛的经济类型:1役用牛(黄牛秦川牛南阳牛鲁南牛晋南牛延边牛)2乳用牛(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3肉用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4兼用牛(乳肉兼用牛—西门塔牛;肉乳兼用牛—皮埃蒙特牛)38 种公牛的饲养方法::专人单栏饲喂饲养人员必须温和淡色种公牛运动量2~3小时刷适修蹄称重控制体重39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a舍饲青料为主精饲料为辅日2~3次足量b管理保胎防挤撞,猛跑,喂冰冻或霉变饲料c饮水清洁充足运动适量d怀孕母牛单独组群饲养做好临产工作40犊牛护理与饲养a新生犊牛的护理:接产断脐带卫生保暖及时喂初乳(5~7d)b及时补料(2~3周)c过好断奶关d加强管理(牛舍干净清洁)41犊牛的饲养管理⑴饲养每头母牛所产出乳量为110~140kg,而初生犊牛3天内仅吃20~24kg,余下的制成发酵初乳。
犊牛料按1:1加水拌匀再加等量干草或4~5倍青贮后拌匀喂给,直至进食量保持在2kg/d,饮水量为干物质的6~7倍⑵管理3月龄内将个体饲在犊牛栏,适宜温度为10~24℃3月龄后转入群饲,加强运动;6月龄内应每月量体尺和称重一次42绵羊的经济类型a细毛羊(澳洲美利奴羊新疆细毛羊)b半细毛羊(林肯羊茨盖羊)c粗毛羊(蒙古羊小尾寒羊)d裘皮羊(滩羊泗水裘皮羊)e 羔皮羊(苏尔羊中国卡拉库尔羊)f地毯毛用羊(新疆和田羊德赖斯代羊地毯毛王羊)43山羊的经济类型a绒用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b毛用山羊(安哥拉山羊中卫山羊鲁北白山羊)c奶用山羊(崂山奶山羊关中奶山羊)d毛皮山羊(济宁青山羊)e普通山羊(新疆山羊沂蒙黑山羊)44羊的生活习性集群性强食物广喜干燥嗅觉灵敏放牧性强抗病力强45种公羊的管理每天运动大于等于6小时与母羊分群管理防暑合理使用46母羊阶段性管理a空怀期(3个月)抓膘复壮加强放牧b妊娠期⑴前期放牧饲养注意饮食⑵后期增大食量营养小心放牧细心管理防流产c哺乳期充足饲料,饮水,羊舍干燥清洁羔3月龄后可逐渐取消对母羊补饲至完全放牧47羔羊培育技术要点1~3日龄吃好初乳和排好胎粪3~7日龄随母羊外牧,做好人工哺乳工作做好防病,防疫,及环境卫生工作7~10日龄诱导羔羊开食喂青干草盐砖,清洁饮水等15~20日龄隔栏补饲混合料逐日增90~120日龄视体格发育情况分批断奶或一次性断奶48 猪的经济类型;1脂肪型(太湖猪宁乡猪陆川猪)2瘦肉猪(三江白猪杜洛克猪)3兼用型(上海白猪北京黑猪哈尔滨白猪)49 仔猪饲养管理的要点:1抓乳食过好出生关2抓开食过好初饲关(矿物质水料)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50 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合理分群饲养精心调料管理及时供给充足饮水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51 猪的生物学特征:1多胎高产繁殖力强2生长期短周转较快3杂食性强食谱广泛4皮脂肥厚不耐高温5嗅觉发达听觉灵敏6定居漫游爱好清洁52 仔猪的生理学特点:1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2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3缺乏先天免疫力53 鸡的经济类型:1蛋用型(仙居鸡白耳黄鸡)2肉用鸡(九斤鸡狼山鸡布拉马鸡)3兼用型(洛克鸡)鸡的生物学特征: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强54肉用仔鸡的管理:(1)1进雏:雏鸡质量要求高育雏舍全面消毒2饲养密度一立方米10~15只为宜3温度:开始32~35度以后每周下降3度直到21~23度为止4湿度:第一周60~65%二周后保护舍内干燥通风5:通风换气6光照:开始二小时连续48小时以后每天23小时关灯1小时(2)肉仔鸡饲养1:饲粮配置已含能量高低纤维素谷物为主2饲食:自由充分采食每日加料4~6次每次不超饲槽三分之一3饮水:先5%~10%红糖水饮水后3~4小时供料饮水量为采食量2~3倍55 影响家禽孵化率的因素:1孵化条件(温度37~39°湿度》60%通风翻蛋凉蛋)2外部条件(遗传因素营养水平年龄管理水平)56 雏鸡的管理:温度(35°~17°)湿度通风换气(0.5~1h)密度光照称重断喙(7~10日进行)上喙1/2下喙1/3 分群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