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分析

合集下载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分析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分析

80
70
60
50
猪 牛
40

30

20
10
0
小肠
盲肠
大肠
2.饲料因素
• 种类
• 化学成分(蛋白质及粗纤维水平)
• 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蛋白酶抑制 因子、胃肠胀气因子、皂素;植酸、 草酸;双香豆素、脂氧化酶等)
3.饲养管理技术
• 饲料加工调制 • 营养水平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一、水的需要量
表3 动物每日的饮水量
种类 肉牛 奶牛 马 猪 绵羊/山羊 鸡 火鸡
L/天 26-66
38-110 30-45 11-19 4-15
.2-.4 .4-.6
二、影响需要量的因素
1.动物种类
大量排粪需水多 反刍>哺乳>鸟类
2.生产性能
产奶阶段需水量最高,产蛋,产肉需 水相对较低。
3.气温
二、水的作用
2.参与养分代谢
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
二、水的作用
3.调节体温 4.其他功能:
(1)润滑作用 (2)稀释毒物 (3)产品的组成部分
二、水的作用
5.缺水的影响
(1)失水1-2% 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 (2)失水8% 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 (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谢紊乱; (4)失水20% 死亡;
⑻食盐 盐分高,动物饮水 增加,引起离子不平衡,而 导致腹泻。
一、水的来源
2、饲料水
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一、水的来源
3.代谢水
——三大有机物在动物体内氧化分 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随饲料或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表3),而有机
物质和粗蛋白质本身消化率的变化最明显。猪和家禽的饲料或饲粮蛋白
质水平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也存在同样趋势,但没有反刍动物明显。
表3 粗蛋白质水平对各种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引自许振英,1987)
饲料粗
消化率
蛋白质 有机物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
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动物的消化力是
营养物质?肖化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
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它是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
料养分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一粪中养分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
葡萄糖硫苷、棉酚等,影响维生素消化利用的抗营养物质有脂氧化酶
(能破坏维生素A、胡萝卜素)、双香豆素(能影响维生素K的利用)、甲基
芥子盐吡嘧胺(影响维生素B1的利用)、异咯嗪(影响维生素B2的利用)。
各种抗营养因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饲料消化率。
(三)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 饲料加工调制的方法很多,有物理、化学、微生
响消化率。影响消化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动物、饲料、饲料的加工调
制、饲养水平等几个方面。
(一)动物
1.动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
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不同种类动物对粗饲料的消
化率,差异较大。牛对粗饲料的消化率最高,羊稍次,猪较低,家禽几
乎不能消化粗饲料中的粗纤维。精料、块根茎类饲料的消化率,动物种
(2)粗纤维 实验证明,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增加,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下

养殖技术中的饲料消化率评估方法

养殖技术中的饲料消化率评估方法

养殖技术中的饲料消化率评估方法引言:饲料消化率是评估养殖动物对饲料中的养分吸收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准确评估饲料消化率对于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在养殖技术中,饲料消化率的评估方法有多种,下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一、代谢试验法代谢试验法是一种直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率的方法。

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和尿液,以及测定摄入的饲料量,可以计算出饲料中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

代谢试验法的优点是直接、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情况。

但是,该方法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力,且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捕食消化能试验法捕食消化能试验法是通过测定动物排泄物中能量的代谢率来评估饲料消化率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相对简便、节省时间,且不需要对动物进行干预。

通过测定饲料中能量含量及动物排泄物中的代谢能量,可以计算出动物对饲料能量的消化率。

然而,捕食消化能试验法对饲料中非能量养分的评估相对较弱,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三、营养素标记法营养素标记法是通过标记饲料中的特定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等,来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标记物在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浓度变化来估算饲料的消化率。

这种方法具有非侵入性,能够实时监测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然而,该方法仅适用于特定营养物质的评估,对于其他养分的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体外消化试验法体外消化试验法是通过模拟动物消化系统,测定饲料在体外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来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该方法主要通过采集饲料和消化液,模拟动物的消化过程,评估不同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体外消化试验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能够较准确地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然而,该方法存在模拟动物消化系统的不精确性,对于饲料中的一些特殊成分评估不准确的问题。

结论:饲料消化率是评估养殖动物对饲料中养分利用的重要指标,准确评估饲料消化率对于改善养殖管理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18.29
78
0.23
1
4.99
21
22.44
75
1.0
4
3.39
11
3.06
10
46.0
81
0.88
2
10.18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17
肠道总长(m) (与体长之比)
2.07 (3~4:1)
23.51 (14:1)
29.91 (12:1)
57.06 (20:1)
几种动物消化道容积比较
动物 猫 猪 马 牛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各类动物消化系统比较
口腔:
➢ 猪分泌唾液淀粉酶和麦芽糖酶,牛分泌少 量淀粉酶,马、 单胃肉食动物和禽类无;
胃:
➢ pH ➢ 禽类腺胃和反刍动物前三个胃均不分泌消化酶;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肠道
✓ 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依次缩短; ✓ 分泌寡糖和寡肽酶,为吸收而消化; ✓ 马属动物后肠类似瘤胃,是发酵场所。
网胃(Reticulum) ---控制食糜流动,实现反刍功能;
瓣胃(Omasum)
---吸收水分和VFA;
皱胃(Abomasum)
---分泌胃蛋白酶、盐酸和内因子,消化能力与单胃动物 类似。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
唇和舌灵活,切齿发达; 反刍行为; 胃分化为四部分; 肠道长; 大肠中微生物发酵能力较强。
100.0 356.4 100.0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怎样消化?
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
一、消化方式
3.消化方式
表2-1 动物消化方式 方式 部 位 工 具 作 用 物理性 口腔 牙齿 磨碎、增加表面积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磨碎、增加表面积 和消化液混合 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化学性 微生物
大肠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1)物理性消化
10
表2-2 动物种类特异性
动 物 营 养 学
种类
牛、羊 禽 猪 马


作用程度
大 大 小 较大
口腔(反刍) 肌胃(石头) 口腔 口腔
(2)化学消化
动 物 营 养 学
32
(1)饲料的加工调制 猪对不同粉碎粒度大麦的消化率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有机物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NFE 整粒 中等粉碎 磨细
33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动 物 营 养 学
3.饲养管理技术 (2)饲喂水平 猪 影响小 草食动物 影响大
复习思考题
动 物 营 养 学
(2)年龄与个体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动 物 营 养 学
31
2.饲料 (1)种类 (2)化学成分 粗蛋白和粗纤维影响大 反刍动物 养分消化率随粗蛋白水 平提高而提高 猪、禽 趋势与反刍动物相同,但 不明显 (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3.饲养管理技术
动 物 营 养 学
11
动物 猪
牛羊

部 位 口腔 胃 小肠 口腔 胃 小肠 腺胃 小肠
养 分 作用程度 淀 粉 弱 蛋白质 中 CP、NFE、EE 强 淀粉 极弱 蛋白质 中 CP、NFE、EE、MCP 强 蛋白质 弱 CP、NFE、EE 强
消化道的主要酶类
12
来源 唾液 胃液
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凝乳酶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消化率差异最大的是粗饲料,尤其是CF: 牛>羊>猪>家禽。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动物对干草的消化率比较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动物对玉米籽实的消化率比较
精饲料 差异小
瘦肉型与脂肪型猪消化率比较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一)动物 2、品种 培育过程中形成外形、体质和消化器官发育不同,对养分消化率也有差异。报道不一致。奶牛>肉牛。
第二节 消化率及其影响因素
消化率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一、消化率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100%
1、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2、消化性:饲料可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3、消化率:衡量饲料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 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 率,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 = 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饲料 化学成分 粗纤维 含量多,对养分的消化率有不良影响,非反刍动物表现尤其明显。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二)饲料 2、化学成分 (3)CHO 其增养分消化率降低,对反刍动物,如果NFE含量多,就先利用NFE,把CF留下。CHO多时,产生脂肪酸量增加,脂肪酸一方面促进肠蠕动,就会造成食物很快通过消化道,吸收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减少食物发酵机会。 (4)V:缺乏A、B、C都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降低及其它病症,也会破坏消化道的蠕动和分泌机能。 (5)有机酸及粗蛋白的分解产物 有利于消化,这些物质可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机能。
不同动物微生物消化特异性
First week
3-4 months
Mature
3瘤胃 25 % 65 % 80 % 4网胃 5 % 5 % 5 % 5瓣胃 10 % 10 % 7-8 % 6真胃 60 % 20 % 7-8 %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 二者均用消化率来表示
饲料可消化某养分 =食入饲料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量
饲料中某养分消化率(%)
=饲食 料入 中饲 可料 消某 化养 某分 养分 100
❖ 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
= 食入某 食 (粪 养 入 中 分 饲 某 代 料 养谢 某 分性 养 )1养 分 0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 蛋白分解菌 ➢ 产氨菌 ➢ 产甲烷菌 ➢ 脂肪分解菌 ➢ 维生素合成菌等
瘤胃环境
➢ 养分和渗透压 ➢ 温度 (超过体温1~2℃,38.5~40℃ ) ➢ pH值 (5.0~7.5 )
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降解, 实质上也属化学(酶)消化过程, 是微生物释放出各种酶来实现对各 养分的消化降解。 ➢ 不同的微生物不底物(营养物质) 有一定特异性,如全毛原虫就不能 释放消化淀粉和纤维素的酶。
磨细 84.6 84.4 75.5 30.0 89.6
表 不同饲养水平对饲粮有机物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
1L
2L
3L
阉牛
69.4
67.0
64.6
绵羊
70.0
67.7
65.5
※ L 示动物维持饲养水平
二、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消化,实质上指酶 的消化过程。
1. 口腔的酶消化 2. 胃内的酶消化 3. 小肠内的酶消化
三、微生物的消化
瘤胃微生物
嫌气性的纤毛原虫 细菌
0.2~2.0×106个 / ml瘤胃液 0.4~6×106个 / ml瘤胃液
少量的酵母类 型的微生物和 噬菌体
瘤胃细菌
➢ 纤维素分解菌 ➢ 半纤维素分解菌 ➢ 淀粉分解菌 ➢ 利用糖类细菌 ➢ 利用酸细菌

(完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

(完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
已消化的养分通过消化道黏膜的过程称为吸收。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的方式
1、物理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的咀嚼器官-牙齿和 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 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 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 部位。
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
1)禽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见图)
禽类的消化系统由喙、口腔、食道、 嗉囊、腺胃、肌胃(砂囊)、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直肠和泄殖腔组成。
2)家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1、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分泌唾液浸湿食 物,仅含少量的α-淀粉酶,对消化食物不 起多大的作用。
将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 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 CH4、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H2 、O2 、 N2 ,等气体,通过嗳气排除体外。 微 生物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来合成菌体蛋白。 绵羊瘤胃中约82%属菌体蛋白。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 中,具有两大优点:
(4)瘤胃温度 38.5°C ~ 40 °C。
2)瘤胃内消化
瘤胃内微生物: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 另一类是细菌。 瘤胃内容物每毫升含原虫106个,含细菌
1010。微生物在瘤胃内充分繁殖时,约占 瘤胃液的10%。
瘤胃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 、蔗糖酶、 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 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
胰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胰液 胰淀粉酶 精、麦芽糖
淀粉 糊
胰液 胰核酸酶


核苷酸
肠液 肠液 肠液
氨基肽酶 双肽酶 麦芽糖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动物的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 消化率 ——衡量指标,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
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消化率计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 = 食入饲料中养分 - 粪中养分
• 动物对饲料某养分的表观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 粪中某养分 = —————————————— ╳ 100%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非反刍动物
• 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 • 除单胃草食类动物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
点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弱
• 反刍动物
• 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 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 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 的消化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禽类
• 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 动物猪的消化(化学性消化为主, 物理性消化为辅)
• 肌胃:物理消化 • 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
不长——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 化都比猪的弱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营养物质的念:
•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 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 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 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视为可 消化营养物质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各种动物对养分的吸收特点:
• 各种动物口腔和食道内均不吸收营养物质 • 非反刍动物,胃可以吸收少量葡萄糖、小肽和水 • 反刍动物的瘤胃可吸收氨和挥发性脂肪酸,其余
腺胃
蛋白质

小肠 CP、NFE、EE 强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图2-1 猪消化道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图2-2 鸡消化道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个胃主要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 各种动物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在
——小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小肠的吸收机制
• 被动吸收
• 一些分子量低的物质,如简单多肽、各种离子、电解 质和水等
• 通过滤过、渗透、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需要载体) 等几种形式,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不需要消耗 机体能量
种类 部 位 作用程度
牛、羊 口腔(反刍) 大

肌胃(石头) 大

口腔


口腔
较大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化学消化
动物 猪
牛羊

部 位 养 分 作用程度
口腔
淀粉


蛋白质

小肠 CP、NFE、EE 强
口腔
淀粉
极弱

蛋白质

小肠 CP、NFE、EE、MCP 强
方式 部 位 工 具 作 用 物理性 口腔 牙齿 磨碎、增加表面积
消化道 肌肉收缩 和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 消化道 酶 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微生物 瘤胃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大肠 酶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
动物种类特异性
食入饲料 粪 中 消化道来源 中某养分 某养分 物中某养分 = ——————————————— ╳ 100%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动物消化力的差别
动物 有机物质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牛 65
78 46 44
74
青苜蓿 绵羊 63
75 35 44
72
马 60
79 23 35
73
猪 66
71
0 43
76
牛 87
75 87 19
91
玉米籽实 绵羊 94
78 87 30
99
马 94
87 81 65
97
猪 88
56 46 21
69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动物(种类、年龄、生理状况) • 饲料(种类、化学成分、抗营养因子) • 饲养管理(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水平)
• 主动吸收
• 消耗能量,依靠细胞壁“泵蛋白”完成,逆电化学梯 度的物质转运形式
• 高等动物
• 胞饮吸收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小肠粘膜刷状缘葡萄糖转运模式图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氨基酸转运载体的转运模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粪中所含各种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
• 少量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 • 肠道脱落细胞 • 肠道微生物等内源性产物
• 表观消化率/真实消化率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饲料中某养分的真消化率
细胞脂肪酸转运模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二节 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消化力和可消化性 • 消化率 •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消化力与可消化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第一节 饲料的可消化性 • 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目 的 要 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 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 化率的诸因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动物消化方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图2-4 牛消化道结构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图2-5 兔消化道结构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微生物消化的特点
• 可将大量不能被宿主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化成能被宿 主利用的高质量的营养素
• 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首先被 微生物利用或发酵损失 ——营养物质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特别是 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