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吗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中药副作用

中药副作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草药的药性来治疗疾病。
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但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副作用。
首先,中药的副作用来源于草药本身的药性。
中药中的很多成分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它们可以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中药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一些草药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
其次,中药的副作用还与个体差异相关。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草药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而另一些人则可以很好地耐受。
因此,在使用中药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过敏史、现有疾病等,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中药的副作用还可能与不合理的用药方式和剂量有关。
中药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如果用药方式错误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中药的药效过强,进而引发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更换草药。
最后,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也会产生副作用。
有些中药成分与某些药物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会改变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
例如,中药与抗生素、抗凝药物、降血压药等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代谢失调或加剧其他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可以预先评估潜在的相互作用。
总之,虽然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仍需要谨慎使用。
了解中药的副作用,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方式和剂量,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都是降低副作用发生风险的关键。
同时,中药的副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如何避免产生副作用

中药如何避免产生副作用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中药往往被视为天然、温和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就完全没有副作用。
实际上,若使用不当,中药同样可能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中药产生副作用呢?首先,要做到对中药有正确的认知。
很多人认为中药都是纯天然的草药,所以不会有什么危害。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中药的成分复杂,其药效和副作用的产生往往与药材的种类、产地、采集时间、炮制方法等多种因素相关。
例如,有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如川乌、草乌等,如果未经合理炮制或超剂量使用,就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其次,遵循医嘱用药至关重要。
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定用药的种类、剂量和疗程。
患者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随意更改用药的频率。
比如,有些患者在症状稍有缓解后就自行停药,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而另一些患者为了追求更快的疗效,擅自加大药量,这就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再者,了解中药的用药禁忌也是避免副作用的关键。
中药的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等。
例如,“十八反”“十九畏”中所提到的药物组合,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
对于孕妇来说,某些活血化瘀、攻下通利的中药可能会导致流产,应避免使用。
在服用中药期间,还要注意饮食的配合,避免食用与中药药性相冲的食物,如服用清热凉血的中药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热的食物。
中药的质量把控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如今市场上的中药来源广泛,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品质有保障的中药。
优质的中药在种植、采集、加工、储存等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药效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中药副作用的产生。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可能不同。
有些人可能对某种中药成分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因此,在初次使用某种中药时,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
年轻人不宜用
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六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益母草】
【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苗药癣痒净的功能主治

苗药癣痒净的功能主治简介苗药癣痒净是一种中草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癣病,如指甲癣、手癣、足癣等。
它采用纯中草药材料,通过科学配伍研制而成,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苗药癣痒净的功能主治,以便广大患者了解和使用。
功能主治苗药癣痒净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下面将详细列举:1.抗真菌作用:苗药癣痒净中的药物成分具有强大的抗真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癣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和治愈癣病症状。
它可以杀死癣菌,减少脱屑和瘙痒感,恢复受影响区域的皮肤健康状态。
2.止痒镇痛:苗药癣痒净的成分还具有止痒和镇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癣病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它能够迅速舒缓瘙痒症状,减轻患者的瘙痒痛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修复皮肤:苗药癣痒净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对皮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能促进受损皮肤组织的再生和恢复。
它可以加速受影响区域的皮肤修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防止复发:苗药癣痒净不仅能够治疗癣病症状,还能预防癣病的复发。
它能够深入皮肤层次,清除隐匿性的癣菌,从而防止病情的反复发作。
5.安全无副作用:苗药癣痒净采用纯天然的中草药配方,不含任何激素和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它可以长期使用,并且不会产生副作用、依赖性和过敏反应。
使用方法苗药癣痒净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下面是常用的使用步骤:1.清洗: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或皂液清洗患处,将患处的癣菌、污垢和皮屑彻底清洗干净。
2.涂抹:将适量苗药癣痒净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使药物均匀渗透。
3.按摩:用指尖轻轻按摩患处,促进药物吸收和渗透。
按摩时间约5-10分钟。
4.避免接触:涂抹药物后,应避免与水直接接触,以免稀释药效。
建议在涂抹后保持患处的干燥状态。
5.保持干燥:苗药癣痒净涂抹后,应保持患处的干燥和透气,避免穿紧身衣物,保持皮肤通风。
注意事项在使用苗药癣痒净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苗药癣痒净仅用于外用,切勿接触眼睛和口腔。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中药无毒副作用,这是群众的“常识”,也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其实不然,中药既然是一种药,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药就是“以偏纠偏”,也就是具有偏性,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毒”,更何况某些中成药或中药还具有很强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炮制不当,也会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态也不一样,其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以下举例说明。
一、六神丸含有蟾蜍素和雄黄等有毒成分,有的人因为咽喉痛服用了六神丸,结果出现皮肤瘙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
二、金匮肾气丸又称八味地黄丸,此药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有些人服药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水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三、小活络丸有报道因患外伤性肩周炎或腰部扭伤而服用此药,结果竟出现了胸闷、呼吸困难、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经过治疗,症状才消失。
究其原因,可能与组方中的地龙(蚯蚓)所含的动物性蛋白质导致过敏有关。
四、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倦怠乏力等症。
但有报道因患三叉神经痛服用该药,一周后全身出现点状粉红色丘疹、面部及下肢水肿、恶寒高烧、头部胀痛,停药治疗后痊愈。
五、三仙丹、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它们都含有朱砂,即硫化汞,久服可中毒。
六、其他如服用消咳喘不当,可导致心律失常;服用附子理中丸不妥,会引起舌头卷缩、呼吸急促;滥用柴胡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等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等。
七、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尤其是中草药,大都是经验用药,很多药的有效成分分析尚在探索中,更别说对副作用的研究了。
对于一些中成药,相关研究数据也非常缺乏,说明书中相应部分要么简单描述,要么省略,这就误导了患者,认为非常安全。
另外,媒体在宣传时常刻意强调“纯中药制剂”,实际上为“中药无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错误引导作用。
八、滋补药也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滋补药本身也是药,药品本身都有两重性,不但要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不能滥用,而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服用中药有没有毒副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服用中药有没有毒副作用?
导语:凡药三分毒,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先对于中药的毒性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当代对于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在逐步加深的。
在大家眼中中医药是一座伟大宝库,相比之下,西药的副作用让人们更相信中药是纯天然的,毒副作用少甚至无毒副作用,这是中药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中药赖以生存、发展,沿传至今的根源所在。
中药就真的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吗?
凡药三分毒,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先对于中药的毒性就给予了高度重视,当代对于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在逐步加深的。
因此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说法显然和事实是有出入的,另一方面当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就全面否定了中药的安全有效这一特点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太片面。
据国家统计,目前有大约12800多种中药,真正发生不良反应的也就只有120多种,不到千分之一,严重不良反应不超过50钟。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对于西药的副作用来说,中药的毒副作用还是少的多。
用药一定要注意时间、剂量、服法。
长期服用某些药可能出现毒副作用,比如蜈蚣可以止痉、止疼,一般规定用0.6克至1克,也就是1-2条,如果服用过量,是有毒副作用的。
大毒莫过砒霜,随着近代对于砒霜用药的改革,用砒霜注射液来治疗原发性的肝癌、白血病,效果很好,而且不引起砷中毒,这就给了。
吃中药有副作用吗

龙源期刊网 吃中药有副作用吗作者:肖惠算来源:《家庭医学》2012年第10期人们有一种错误观念,总以为中药大多来自草、木、花、果等植物,其药性和缓,多吃常吃,没有什么副作用。
其实,中药只是就西药而言副作用较小,绝对不是没有副作用。
据古今医者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中药服用不当,如用量过大、时间过长,或体质差异等因素,都可产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用药不当如有的人不懂中医辨证论治,不分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滥用药物,结果错用热性药治热病,寒性药治寒病,体虚者误用攻伐药,体实者误服滋补药,以至酿成了“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和“人参杀人也不知其过”等后果。
用量过大有些人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尤其是一些平补中药,可以不按医嘱过量服用,以至产生了副作用。
如素有“和事佬”之称的甘草,善调百药,但若长期过量服用,可导致腹胀、食欲减退、水肿等不适,甚至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等副作用;又如“补药之王”人参,若服用过量,会引起失眠、兴奋、易激动、皮疹、便秘、鼻出血和高血压等病症。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多发生于特异性体质。
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天花粉、板蓝根、人参、五味子、乌贼骨、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小青龙汤等都可引起过敏反应。
例如,六神丸可抑制心脏跳动及出现湿疹皮炎样损害;五味子、当归、黄连、冰片等可引起荨麻疹;云南白药可导致过敏性休克;鹿茸精可引起剥脱性皮炎;等等。
中毒反应有些中药还有强烈的毒性,如巴豆、大戟、甘遂、蟾蜍、斑蝥、马钱子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剧毒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蜈蚣、全蝎、白果、半夏、附子等药物,也都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可导致中毒反应。
孕妇服药反应有些中药对孕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发生“轻则动胎,重则坠胎”的不良后果。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将87种中药列为妊娠禁忌药,如孕妇禁用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中药麝香、三棱、商陆、干漆等;慎用破气、辛热、滑利活血的中药桃仁、红花、大黄、冬葵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吗
作者:袁庆栾
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9期
中草药制剂是我国特有的饮片、丸、散、膏、丹,是传统的“国药”“国粹”“国宝”。
需要挖掘与提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这句话是不科学的,不懂医药的人们往往受骗没商量。
从药理上来看“凡药三分毒”,有作用才能治病,没有作用也就没有副作用,起不了治病之效。
在一定治疗剂量内,除个体体质过敏,耐受不同,一般都是安全的。
中医药书上对每种中药都写着有毒、无毒、小或大毒的说明,但也不可全信。
如调合百药的甘草多写无毒,但长期用可致高血压、浮肿。
中草药不像化学药有那么多毒副作用,但是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这种说法,不是弘扬国粹而是误导,是不科学的说教,有损于人们对中草药的正确认识,也是有损于人体健康的。
古人早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就玩完”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古人从实践经验中得出来的。
现代药理学已证明,细辛中含马兜铃酸,可致肾脏损害,发生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最终可致“肾衰”。
中医讲辨证施治,非常重视人的整体。
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细辛也用过钱的,但不可长期如此。
实践出真知,对中草药应看到在发展,在改进,正在取其精华,正在用现代科学精制有效成分药品,为人类健康服务。
笔者希望不懂医药的读者,莫被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的说法误导。
随着对中草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认识越加深刻,过敏性肝、肾损害也被发现。
例如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六神丸,中草药山慈菇、川楝子、石菖蒲、花椒、木通、厚朴……这些常用中草药,如用之不当,引起过敏及肝、肾损害非常严重。
当然,病人体质不同,肝、肾功能不同,药物种类产地、药质品种不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