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保护水资源,评价水环境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以确定水体的污染状况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生化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1.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主要研究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平衡状况,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溶解氧、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2. 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研究水体的物理性质和流动特性,常用的物理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悬浮物浓度、水体流速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流动状况、沉积物的悬浮状况以及水体的热量分布等。

3. 化学指标化学指标主要研究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和组成,常用的化学指标包括pH值、溶解盐度、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度、盐度、污染物浓度等信息。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根据水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通过观察和判断水体的水质特征来评价水质。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地观察,结合现场调查和经验判断进行评价,缺点是主观性较强。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采集水样,运用各种分析仪器对水样中的指标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的水质进行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和准确,但需要较为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四、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水环境质量评价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1 2 (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 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1 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水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为了及时、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发展出了多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本文将简介几种常见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对水环境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评分的方法。

根据综合评分的不同分值,将水环境分为不同等级,以了解其污染程度。

综合指数法评价指标较多,包括水体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生物指标等。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得分,根据得分的高低,进行等级划分。

通过综合指数对水环境进行评价,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水环境质量现状,并为采取相应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二、污染负荷法污染负荷法是一种通过对污染物负荷量的测量,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重点关注污染物的浓度和流量两个因素,同时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求得出客观可靠的评价结果。

该方法以污染物负荷量为评价依据,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对于评价大面积水体的污染程度非常适用。

三、生态指数法生态指数法是一种综合应用多个生态指标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采用生态指数法评价水环境质量,既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也有助于防止人为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指数法评价水环境时,其关键在于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指标和提供充分的站点数据。

不同的水生态系统应选用不同的生态指标,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生态指数法广泛适用于潮间带、湖泊和水库等水生态系统。

四、水质等级评价法水质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是根据有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选取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意义指标,对水环境进行评价和分级,以便迅速地反映水环境的污染状况。

通常根据测得的各项水质参数,进行分级评价。

将水质分为不同等级,结合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决策。

综上所述,不同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不同情况下能够提供不同的评价结果。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15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05
q——排入河流的废水流量, m3/s ;
06
ρ2 ——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
07
例1: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废水,流量2.83 m3/s,含盐量1300 mg/L。该河平均流速0.46 m/s,平均河宽13.7m,平均水深0.61m,上游来水含氯化物100 mg/L,该厂废水如排入河中能与河水迅速混合,问河水氯化物是否超标?(设地方标准为200 mg/L)。
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1.10μg/L
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练习题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5 m3/s,苯酚浓度为ρ2 =35µg/L,河流流量Q=6.5 m3/s,流速ux =0.5m/s,苯酚背景浓度ρ1=0.6µ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 =12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忽略纵向弥散系数) 。
解:在岸边排放时,
在河中心排放时,
01
概述 价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03
评价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主要地区。
要求:
02
预测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由此影响而引起的其他间接危害,并针对这些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
主要任务:
有针对性的设置评价专题。 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统一布置、同步进行。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单项组分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BOD
很高

较低

硫化氢
强烈气味
臭味没了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水体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评判的过程。

评价水环境质量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水环境的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保护。

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中,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监测指标的选择、水样采集和样品分析、水体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单一指标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单一指标的监测结果来评价水环境质量。

例如,通过对水体中某种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来评价水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反映水体中某种特定污染物的状况,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水体的环境质量。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综合指标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综合多个指标的监测结果来评价水环境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综合考虑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水体的pH值等指标来评价水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价水体的环境质量,但监测和分析工作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门的实验设备。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生态学原理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学指标来评价水环境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指标来评价水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能够反映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状况,对评价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种方法是基于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水环境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和转移过程来评价水体的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能够对水体中污染物的传输和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对评价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

例如,水体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密度等因素都会对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总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多个指标,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水体的环境质量。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常用水在我们生活当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使用常用水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质量合格,安全使用。

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指数评价法、模糊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法,对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使用的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标签: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水环境质量是确保我们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因此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十分重要。

而要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就得依靠科学的评价方法。

国内外在水质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总体来说,国外研究侧重介质、多参数水质数据分析;我国水质评价方法也比较多,但在理论层次上并没有取得重点突破,只是集中于对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处理。

常用水的环境质量评价的可靠性主要依托监测数据和评价方法来实现。

近年来,国内外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也比较多,但国内暂时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一般可划分为单项评价法和多项综合评价法,其主要根据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要求采用指标法进行评价,由于采用单指标法进行评价相对比较局限,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也相对简单;综合评价要综合考虑水体中所含污染物的多少,通过分析,从而确定常用水水质的综合等级。

目前常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指数评价法(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计算基本原理是将物体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和我们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规范进行对比,最终通过比较结果得出水质的类型。

现行国家水质标准将每个水质监测参数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比较,最后以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确定为该水体综合水质类别。

单因子污染指数只能反映一种污染物对常用水水质污染的程度,但水质的整体污染程度不能准确反映出来。

(2)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是指在分析常用水环境质量单一因子污染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法则得到常用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污染指数,据此对水质进行详细分类。

8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8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 5 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上表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 5 个(含 5 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流域(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流域(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评价其水质状况。

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 5 个(含 5个)以上时不作平均水质类别的评价。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上表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评价时段内,断面水质为“优”或“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指标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算超标倍数,将超标指标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

当氰化物或铅、铬等重金属超标时,优先作为主要污染指标确定了主要污染指标的同时,应在指标后标注该指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倍数,即超标倍数,如高锰酸盐指数。

对于水温、pH 值和溶解氧等项目不计算超标倍数。

河流、流域(水系)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将水质超过Ⅲ类标准的指标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一般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

对于断面数少于 5 个的河流、流域(水系),按“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湖泊、水库单个点位的水质评价,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进行当一个湖泊、水库有多个监测点位时,计算湖泊、水库多个点位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湖泊、水库多次监测结果的水质评价,先按时间序列计算湖泊、水库各个点位各个评价指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再按空间序列计算湖泊、水库所有点位各个评价指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对于大型湖泊、水库,亦可分不同的湖(库)区进行水质评价流型水库按照河流水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水体水质中各因子的实测浓度与各级水质 标准的关联度,然后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水体 水质的级别 对处于同类水质的不同水体可通过其与该类标 准水体的关联度大小进行水质优劣的比较 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灰色关联评价法、灰色聚类法、灰色贴近度分 析法、灰色决策评价法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 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 因子评价” 。
优 点
操作最为简单 可直接了解水质状况
缺 点
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 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 评价得偏低 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 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 体污染的综合情况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灰色评价法
水环境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 系统。 水环境监测数据是在有限时空范围内获得 的,它提供的信息是不完全、不具体的, 且评价标准分级之间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可将水环境系统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应用 灰色理论进行评价具有合理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灰色评价法
灰色系统原理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基 本思路
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
对水体水质从严要求,
能够确保水体安全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
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
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
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
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
优点:综合反映出各种污染物对 水质的影响 缺点:结果受评价参数多少的影响; 无法区别不同污染物的影响;可比 性不高。
n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污染指数评价法
算术平均值指数
计算原理与比值法相同, 将分指数和除以参加 评价的项数(n)
1 n Ci PI n i 1 Coi
优点:结果不受评价参数项数的 影响 缺点:可能掩盖高浓度参数或污染 参数的影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人工神经网络法
优点
客观性:权重的获得摈弃了主观影响, 使评价 结果更具客观性,精度也更高
通用性:可以运用训练好的权重对不属于训练 样本的实测样本进行评价,具有通用性,特别 适合区域的综合评价
缺点:
评价结果易出现均值化现象 原理和计算过程复杂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质指数法
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要为环境管理服务,从这一角 度出发, 一个好的水质评价方法应满足准确性、 可比性和可行性等特点。
准确性:评价结果科学合理。
可比性:评价结果的水质类别要符合国家水质控制标 准的要求,与国家水质控制标准有可比性;同一类别 中的水体可以进行比较,能够说明地表水的质量和功 能。
可行性:评价方法应该简单实用,便于在实际的评价 工作中推广;评价模型中的参数应该既全面准确,又 不至于难于获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通讯和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评价模型查询和运算的自 动化,以及评价结果的可视化,是水质评价模型 的发展方向 GIS技术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方面,可以 在数据采集、空间查询、空间分析与模型分析等 方面提供服务 尤其是在水质预测预警方面,将GIS技术结合水环 境预测模型,运用模型准确、直观地预测水环境 质量变化趋势,并且将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可视 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特征法
特征法是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环境 因子特征来评价湖泊营养状况的方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参数法
采用水体中营养物质氮、磷的浓度, 水体透明 度, 藻类的种类、数量、指示种、叶绿素a, 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等生物和 生态学指标对湖库进行评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污染指数评价法
加权平均指数
根据污染物对环境影响作用的不同, 人为地引 入加权值Wi
n Ci Ci PI Wi Wi ' Coi i 1 C oi i 1 n
优点:考虑了不同污染物对水质 影响的不同,构思合理。
缺点:结果低于最大分指数,当超 标严重时,会掩盖污染问题;准确 而客观的权重值难以获取。
或同一水体时间序列上的基本
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
环境质量标准之间都缺乏可比性
权重取值不同会对评判结果带
来影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模糊评价法
水环境污染程度与水质分级相互联系并存在模糊 性,而水质变化是连续的,模糊评价法较好体现 了水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符合
客观规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随着模糊评价法的应用和改进,模糊评价法中主
价的时间划分,
有回顾评价、现 状评价和影响评 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水质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取决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根据评价方法采用的数学 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单因子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 模糊评价法
灰色评价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 水质指数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评价方法分析
缺点
每项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相等的 计算量较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是对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营养状况的定量描述,通过对具有水体富营养化代表性指
标的调查, 判断该水体的营养状态及预测其发展趋势。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涉及到相当多的状态变量, 要挑选能反 映生态系统中影响富营养化状态主要因子: 包括物理、化 学、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综合的评价。 评价方法有特征法、参数法、生物指标参数法、营养状况 指数法、数学评价法等。
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
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污染指数评价法
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 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数的分指数, 然后将各分指数加和
Ci PI i 1 Coi
水质指数法
X1·X2的计算公式如下:
1 m X 1 X 2 ( P P2 Pm ) 1 m i 1 式中: m为参加综合水质评价的水质单项因子的数目; 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质指数法
优点: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结合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水 质类别,可以对水质类别进行定性评价 考虑了水质污染程度的比较,可以在同一类水 的水质指标中进行定量比较 可以判别河流水体是否黑臭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污染指数评价法
混合加权模式
PI 1Wi1 I i 2Wi 2 I i
Ii为分指数,Σ1为诸Ii>1求和, Σ2为所有Ii求和;

Wi1

Ii
1 i
I
, Ii 1
Wi1
2 Ii
Ii
, 所有I i
, Σ1Wi1=1, Σ2Wi2=1
缺点:当超标指数过大或超标项多 时,评价结果会明显增大。
不能确定主要污染因子
经常出现评价结果分类不明显、分辨性差的缺点 评价过程较为复杂,可操作性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模糊评价法
适用范围
水质模糊评价的出发点是体现不同评价因子对 水质的综合影响 模糊评价法主要适用于各个评价因子超标情况 接近的情况
发展方向
解决权重的合理分配 提高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同济大学的徐祖信于2005年在单因子水质 标识指数法基础上,提出综合水质标识指 数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是对各污染指标的相对污 染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可以表达河流总 体的综合水质信息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质指数法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整数位和三位或四位 小数位组成,结构为: Iwq = X1·X2X3X4
优点:运用客观赋权法,具有一定的 合理性;强调了超标指数的影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污染指数评价法
优点
对整体水质作出标准对水质作出
定性评价。
计算简便,便于进行水体之间
功能类别相一致,没有完善统一
的环境质量分级系统。
不同的指数之间、指数分级与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年10月
主要内容
水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评价方法分析
评价方法应具备的特点
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环境质量 评价概述
水环境质量评价 是按照评价目标选 择相应的水质参数、 水质标准和计算方 法,对水的利用价 值及水的处理要求 做出评定。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准 确地反映目前的水体质 量和污染状况,弄清水 体质量变化发展的规律, 找出流域的主要污染问 题,为水污染治理、水 功能区划以及水环境管 理提供依据。 水质评价按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生物指标参数法
运用水体中的生物指标评价富营养化程度,包 括运用藻类污染指示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 游植物等作为评价因子。
营养状况指数法
运用TN、TP、透明度、叶绿素a、CODMn等反映 湖库营养状况的指标,通过加权的方式得到综 合评价指数,并对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分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数学评价法
运用模糊评价模式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数学方法 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
指标测定法
运用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比值、藻 类生产潜在能力的测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的 测定来判断水体的富营养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