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口服预防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观察_范圣化

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观察_范圣化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3-6245.2009.08.040【疾病控制与临床】小剂量维生素D 注射预防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观察范圣化,徐进波,谢修娟,仲巍,张永飞【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维生素D 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效果。

方法 我院采取小剂量维生素D 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3年。

结果 观察组婴幼儿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5.01%)较对照组(11.17%)明显下降,而且没有发生中重症病儿。

结论 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 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维生素D ;佝偻病;发病率中图分类号:R 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45(2009)08-0635-02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o f L o w-d o s e I n j e c t i o no f V i t a mi nDt o P r e v e n t V i t a m i nDD e f i c i e n c y R i c k e t s E f f e c t F A NS h e n g-h u a ,X UJ i n -b o ,X I EX i u -j u a n ,e t a l .L i z h u a n g H o s p i t a l i nG a nY UC o u n t y ,J i a n g S u 22212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l o w -d o s e v i t a m i nDi n j e c t i o nt op r e v e n t i n f a n t s a n dy o u n g c h i l -d r e nl a c kv i t a m i nDr i c k e t s i n c i d e n c e .Me t h o d s I h a v eu s e di nh o s p i t a l s t o p r e v e n t l o w-d o s e v i t a m i ni n j e c t i o n s i n f a n t s a n d y o u n g c h i l d r e n v i t a m i nd e f i c i e n c y r i c k e t s f o r 3y e a r s .R e s u l t s O b s e r v e r G r o u p i n i n f a n t s v i t a m i n d e f i c i e n c y r i c k e t s i n -c i d e n c e (5.01%)t h a n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11.17%)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d e c r e a s e d ,b u t n o t i nc h i l d r e nw i t hs e v e r ed i s -e a s e .C o n c l u s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o w-d o s ei n j e c t i o no f v i t a m i nDi ni n f a n t s t o p r e v e n t v i t a m i nd e f i c i e n c yr i c k e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w o r t h y o f p r o m o t i o n .【K e y w o r d 】 V i t a m i n D ;R i c k e t s ;I n c i d e n c e作者单位:赣榆县厉庄中心卫生院,江苏省222121 儿童尤其婴幼儿“缺钙”问题一直受到儿童家长的关注。

14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4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由于日照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要 量增加等原因所致。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流行病学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发 生在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是6个 月以下的婴儿。
该病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 病率较高,可能与日照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 等高危人群也容易发生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 现
早期症状
神经兴奋性增高
宝宝容易出现易激惹、 烦躁、哭闹等症状。
睡眠不安稳
宝宝在夜间睡觉时容易 惊醒,睡眠质量差。
多汗
宝宝在安静状态下也容 易出汗,尤其是头部。
枕秃
由于宝宝头部与枕头频 繁摩擦,导致枕部头发
脱落,形成枕秃。
典型症状
01
02
03
骨骼改变
宝宝出现颅骨软化、方颅 、肋骨串珠、手镯、足镯 等骨骼畸形。
至窒息。
消化系统疾病
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 导致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等症状。
0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 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 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 方颅、肋骨串珠等。
实验室检查
血清25-羟维生素D降低, 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 酶升高。
0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
1 2 3
新型维生素D类似物的研发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研究者正在开发新 型的维生素D类似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 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者 正在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特 异性。

佝偻病治疗误区早期预防论文

佝偻病治疗误区早期预防论文

佝偻病的治疗误区及早期预防[关键词] 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病;预防[中图分类号] r591.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佝偻病也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全身性的钙、磷代谢异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

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家长重视,可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

经过20多年来临床观察,有些家长对佝偻病的治疗产生一些误区,现将佝偻病治疗误区及早期预防阐述如下:1 佝偻病的治疗误区1.1 不重视母乳喂养有些母亲为了保持体型且听说母乳中的钙、磷含量比牛乳低,就采用人工喂养,以牛奶作为主食,这是非常片面的。

她们忽视了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的特点;还忽视母乳中含各种免疫因子,可增强婴儿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婴儿发病率;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还能增进母婴感情,母乳喂养的婴儿即使患佝偻病也很轻微。

1.2 隔着玻璃晒太阳由于怕孩子着凉或住高楼等原因,多数家长都不愿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只是抱着孩子在室内,隔着玻璃晒晒太阳,这样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不能充分透过玻璃而进入人体的,因此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1.3 把佝偻病称为缺钙一些家长认为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存在。

只重视补钙,不补维生素d,或者不能正规补充,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孩子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孩子便秘,影响胃肠功能,造成孩子厌食。

1.4 预防佝偻病和治疗佝偻病分不清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用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正常上肢长骨X线
佝偻病上肢长骨X线
正常下肢长骨X线
佝偻病下肢长骨X线
③恢 复 期
以上任何期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和 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血生化改变 :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 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 至正常水平。

X线:治疗2~3周后出现不规则钙化线,骨 骺软骨盘逐渐恢复正常。
逐渐恢复正常

佝偻病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与生长板同时受损。 成人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则表现为 骨质软化症(Osteomalacia)。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发病情况: 季节:冬春 年龄:3岁以内,尤以6-12个月婴儿。
区域:北方高于南方,工业城市高于农村,
人工喂养高于母乳喂养。 预后:轻者预后良好,但罹患其他疾病,常 使病程迁延;重者易致骨骼畸形, 留有后遗症,影响生长发育。
低血磷
25-(OH)D3
1,25-(OH)2D3
低血钙
VitD的调节
VitD2,3
高血磷
25-(OH)D3
1,25-(OH)2D3
高血钙
甲状旁腺有以下的作用:
1.促进近侧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减少,血 钙增加。 2.抑制近侧肾小管对磷的吸收,使尿磷增加,血磷 减少。 3.促进破骨细胞的脱钙作用,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浓 度。 4.促使维生D的羟化作用,生成具有活性的1,25-二 羟D3,后者促进肠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应补适量钙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 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6月以内的小婴儿。
治疗
氧气吸入 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10%水合氯醛、 地西泮 钙剂治疗:10%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D治疗

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
佝偻病如果发生在儿童身上,对儿童健康成长有不少的影响,做好佝偻病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预防佝偻病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进行: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母亲在孕期里,需要加强营养,平时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同时也要注意适当晒太阳,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母奶喂养:母乳不仅含有抗体,能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同时,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被宝宝吸收,减少宝宝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3、适当晒太阳:晒太阳用于防治佝偻病既经济又有效。

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

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

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4、补充维生素D: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

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维生素D治疗儿童佝偻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维生素D治疗儿童佝偻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维生素D治疗儿童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 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070-01【摘要】目的:探讨肌内注射与口服维生素d治疗儿童佝偻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5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给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给药。

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儿童佝偻病的疗效。

结果:balp活性测定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肌内注射,330万iu/次或240万iu/次,2周后重复1次。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口服,每口服5000-10000iu。

1.3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种方式给予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

balp活性测定值≥250u/l为佝偻病,200~250u/l为可疑病例,<200u/l为正常。

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痊愈是指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症状消失;好转是指颅骨变硬、枕秃等减轻或消失;无效是指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症状,枕秃、肋外翻、手镯、脚镯等症状体征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的比较,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认为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与对照组balp活性测定值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alp 活性测定值<200u/l的患儿25例,200~250u/l的患儿2例,无≥250u/l的患儿。

治疗后对照组balp活性测定值<200u/l的患儿18例,200~250u/l的患儿7例,≥250u/l的患儿2例。

以balp活性测定值为指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浅谈美国儿科学会维生素D摄入量新指南

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浅谈美国儿科学会维生素D摄入量新指南

第7卷第6期2005年12月中国当代J乙科杂志ChinJContempPediatrV01.7No.6Dec.2005・临床经验・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浅谈美国儿科学会维生素D摄入量新指南向伟1,丁宗一2,郑维3,蒋湘玲1(1.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海南海口570311;2.北京儿童医院营养研究室,北京100045;3.美国芝加哥大学医院胃肠营养科,美国芝加哥60637)[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8—8830(2005)06—0530—03维生素D(vitaminD)缺乏性佝偻病(以下简称佝偻病)系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骨骼钙化不良而致骨骼病变,多见于婴幼儿,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1o。

研究表明在出现佝偻病典型临床表现之前,患儿可出现长达数月的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近年来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回升心J。

2003年4月,美国儿科学会提出了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摄人量新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基本点是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所有的婴儿、儿童、青少年每天维生素D摄人量不低于200IU,母乳喂养儿亦应常规补充维生素D,不推荐日光浴作为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的手段‘3。

1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的定义佝偻病是指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所造成的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营养代谢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系指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

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维生素D缺乏先于佝偻病的发生,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的最终阶段。

41;二是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仅影响钙磷代谢,而且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细胞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如影响免疫、神经、生殖、内分泌、上皮及毛发生长等。

维生素D不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是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结合而发挥作用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这是儿童常见病,占总佝偻病的95%以上。

这种疾病是由体内维生素引起的D缺乏导致全身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位,最终骨畸形。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由于发病缓慢,容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疾病。

一、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是本病开门见山的主要原因。

VitD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源性,从阳光波长296~310μm紫外线照射储存在皮肤基底层的紫外线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

另一种方式是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有VitD,如肝类含15~50IU/kg,牛奶3~40IU/L,蛋黄25IU但是在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紫外线照射后,麦角固醇可形成维生素D2(骨化醇,Calciferol)。

VD2与VD3人工合成对人的影响是一样的。

二、紫外线照射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如此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北方。

紫外线照射皮肤,你可以得到足够的东西VitD3。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其是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合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率高。

然而,紫外线在阳光下很容易被灰尘、烟雾、衣服和普通玻璃覆盖或吸收。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建筑较多,在一些地方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高层建筑的灯光和休眠生活都会影响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

三、其它因素1.生长过快,所需VitD也有很多。

因此,生长迅速的儿童容易患佝偻病,早产儿钙磷储备不足,生后生长迅速,如缺乏VitD,佝偻病很容易发生。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合适也会导致佝偻病。

如果人乳中钙磷比例合适,比例为2:1,易于吸收;虽然牛奶中钙磷含量高,但磷含量高,吸收率差,因此牛奶喂养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人乳喂养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D口服预防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22T16:23:33.3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作者:李银飞
[导读] 对临床采用维生素D口服对佝偻病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对临床采用维生素D口服对佝偻病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某院1内收治的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122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葡萄糖酸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维生素D3滴剂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磷酸酶活性测定值。

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8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明显,有
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儿磷酸酶活性测定值正常率为65.57%,观察组患儿磷酸酶活性测定值正常率为91.80%,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采用维生素D3联合葡萄糖酸钙片对佝偻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磷酸酶活性测定值,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维生素D;佝偻病;葡萄糖酸钙片
临床将佝偻病亦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婴幼儿时期较为多发,尤其2岁以内的婴幼儿,更是佝偻病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患有佝偻病后会对其自身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威胁。

对于佝偻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通过摄入较充足的维生素D。

为了对临床采用维生素D口服对佝偻病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本次研究选取了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122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122例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

所有患儿中,男患儿72例,女患儿50例,年龄1~24个月,平均年龄(14.38±4.41)个月。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法:临床采用葡萄糖酸钙片对本组患儿进行治疗。

葡萄糖酸钙片为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
H44023279。

使用方式为口服,1-4片/次,3次/d。

观察组患儿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费昂发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滴剂进行治疗。

维生素D3滴剂为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H35021450。

使用方式为口服,用量为1-2滴/d。

两组患儿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

1.3疗效判定
临床治疗效果:患儿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患儿颅骨软化、鸡胸、枕秃、肋外翻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减轻或者逐渐消失为有效;患儿上述诸多临床症状均无好转为无效。

磷酸酶活性测定:患儿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值<200为正常。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
由上表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的磷酸酶活性测定值正常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佝偻病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患有佝偻病的患儿,初期会出现烦躁、易怒、枕秃、夜惊、常摇头、多汗等诸多临床症状,患儿家长没能及时发现,没带患儿就医,患儿极有可能会出现方颅、手腕与足踝出现手镯和足镯、胸部会出现“鸡胸样”、下肢呈“O”形或者“X”形、骨质较为稀松、骨皮质变薄等[1]。

若长期不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患儿则会出现偏瘦、发育迟缓、贫血、手足易抽搐等症状。

导致小儿出现佝偻病的因素,主要为围生期的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其他疾病影响等。

患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所引发的佝偻病,会引发患儿提升的磷、钙等代谢发生混乱,进而导致佝偻病演变成为慢性的、全身性的营养性疾病[2]。

针对上述情况,患儿家长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发现之初便及时就医,避免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与身体健康。

此外,维生素D能够有效的促使机体骨骼钙化,加速其生长,促进牙齿健全,对于骨发育不全、手足抽搐症、骨质疏松等疾病均具有比较明显的疗效[3]。

对佝偻病患儿进行治疗,不仅应该重视对维生素D3滴剂的使用,更应爱保证婴幼儿的膳食较为合理与科学。

在日常生活当中,婴幼儿应当多摄入海产品、脱脂牛奶等含钙量比较多的食物,并且要适当的多晒太阳,加速对钙营养的吸收[4]。

通过上述多种治疗与预防方法,能够促使小儿在获取充足的钙质基础上,健康且快速的成长。

临床对于佝偻病患儿进行治疗,除了给予葡萄酸钙片以外,亦会辅以维生素D3滴剂。

维生素D3滴剂属于维生素D当中具有较高生物代谢率的一种活性物质,能够有效帮助人体进行钙质的补充,加速人体对钙营养的吸收,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葡萄糖酸钙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亦采用了维生素D3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8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患儿磷酸酶活性测定值正常率为65.57%,观察组患儿磷酸酶活性测定值正常率为91.80%,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维生素D3联合葡萄糖酸钙对佝偻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磷酸酶活性测定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使患儿恢复健康,加速成长,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峰,高武红,张丽红,等.维生素D滴剂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房,2014,03(46):4366-4368.
[2]许典粤.3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析与保健[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09(02):26-27.
[3]张会娟,鲁玉霞,孟丽.90例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05(19):2675.
[4]杨仙红.维生素D2对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05):60-61.
[5]朱玉英.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及治疗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7(15):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