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病-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抗体免疫缺陷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为什么要预防抗体免疫缺陷病? 经济负担
频繁的医疗干预和住院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 济负担。
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如何预防抗体免疫缺陷病?
如何预防抗体免疫缺陷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适度锻炼和充足睡眠,提高自 身免疫力。
均衡的饮食对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抗体免疫缺陷病?
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整体预防策略很重要。
谁应关注抗体免疫缺陷病? 医疗工作者
医生和护士应提高对抗体免疫缺陷病的认识,做 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专业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提高公众的警觉性。
谁应关注抗体免疫缺陷病?
政策制定者
政府应重视免疫缺陷病的公共卫生问题,制定相 关预防政策。
政策支持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研究的发展 。
及时识别和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抗体免疫缺陷病 ?
为什么要预防抗体免疫缺陷病? 影响
免疫缺陷病可能导致患者频繁感染,影响生活质 量和生存率。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
为什么要预防抗体免疫缺陷病?
公众健康
抗体免疫缺陷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影响整个 社会的健康水平。
提升公众对该病的认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感染症状
如果出现反复感染、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健康检查
在定期体检中如发现免疫功能异常,应及时咨询 专业医生。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方案 。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家族史
有免疫缺陷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免疫功能评估 。
这类疾病可能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影响个体抵抗 感染的能力。
第十一章-免疫缺陷ppt课件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 获得性免疫缺陷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医学领域。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免疫缺陷病分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的或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该类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根据所
• 此外,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在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 间的差别很大。柬埔寨、缅甸和泰国15岁至49岁的人中艾滋病感 染率超过1%。到2000年底,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成年人和儿童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为60万,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为580万。印度 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这一 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二。
免疫缺陷病特征—— 感染
•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 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吞 噬细胞和补体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脑膜炎和脓皮病 等。
• 细胞免疫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 原虫等引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吞噬细胞缺陷病 包括吞噬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通过组织移行至炎症
部位、吞噬已调理的颗粒和在胞内杀死摄入的微生物四个 步骤。 • 补体系统缺陷病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除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所致的爱滋病外,更 常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从病原学分析可归成两类: • 其它疾病过程中合并的免疫抑制 • 因治疗其它疾病而合并的免疫缺陷
基因的转录 调节病毒mRNA的表达,为gag和env基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免疫缺陷病分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的或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该类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根据所
• 此外,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在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 间的差别很大。柬埔寨、缅甸和泰国15岁至49岁的人中艾滋病感 染率超过1%。到2000年底,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成年人和儿童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为60万,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为580万。印度 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这一 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二。
免疫缺陷病特征—— 感染
•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 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吞 噬细胞和补体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脑膜炎和脓皮病 等。
• 细胞免疫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 原虫等引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吞噬细胞缺陷病 包括吞噬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通过组织移行至炎症
部位、吞噬已调理的颗粒和在胞内杀死摄入的微生物四个 步骤。 • 补体系统缺陷病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除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所致的爱滋病外,更 常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从病原学分析可归成两类: • 其它疾病过程中合并的免疫抑制 • 因治疗其它疾病而合并的免疫缺陷
基因的转录 调节病毒mRNA的表达,为gag和env基
免疫缺陷病课件

预防感染:通过预防接种,提 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调节剂: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免 疫缺陷病
骨髓移植:用于治疗某些严重的免疫缺陷 病
基因治疗:用于治疗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接种疫苗:定 期接种疫苗,
病原体检测:检测病毒、细 菌、真菌等病原体
免疫功能检测:检测免疫球 蛋白、补体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基因检测:检测免疫相关基 因突变或缺失
影像学检查:X光、CT、 MRI等检查,观察器官病变
情况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观 察组织病变情况
早期诊断和治 疗:及时发现 并治疗免疫缺 陷病,避免病
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感染 源:避免接触 可能携带病毒
的人和动物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饮食、 运动、睡眠等
定期体检:定 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定期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免疫增强剂、抗生素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饮食、 睡眠、运动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避免接触感染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病毒、细菌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焦虑和紧张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 食、睡眠、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 细菌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2023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 缺陷病
目录
• 免疫缺陷病概述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治疗与预防 • 免疫缺陷病的流行病学与现状 • 展望未来
01
免疫缺陷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 全或后天损伤而导致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功能缺陷,进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对免疫缺陷病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有助于评估免 疫系统的状态和找出病因。
02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抗体缺陷
01
02
03
常见症状
反复感染、败血症、肺炎 等
原因
抗体产生不足或缺乏,导 致免疫力下降
治疗
使用免疫球蛋白、抗生素 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精准医疗
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疫苗研发与接种策略
未来的免疫缺陷病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差异和精准性,根据患者的基因型 、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免疫调控机制,发现新的免 疫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将为开发新 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疫苗研发的进步,未来的疫苗接 种策略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更好 地预防和治疗免疫缺陷病。
干细胞移植
将健康的干细胞移植给患者,以重建免疫系统。
预防与疫苗接种
预防
对于有遗传倾向的家庭,应在孕期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计划,为免疫缺陷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接种相应的疫苗。
05
免疫缺陷病的流行病学与现状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 缺陷病
目录
• 免疫缺陷病概述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治疗与预防 • 免疫缺陷病的流行病学与现状 • 展望未来
01
免疫缺陷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 全或后天损伤而导致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功能缺陷,进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对免疫缺陷病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有助于评估免 疫系统的状态和找出病因。
02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抗体缺陷
01
02
03
常见症状
反复感染、败血症、肺炎 等
原因
抗体产生不足或缺乏,导 致免疫力下降
治疗
使用免疫球蛋白、抗生素 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精准医疗
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疫苗研发与接种策略
未来的免疫缺陷病治疗将更加注重个 体差异和精准性,根据患者的基因型 、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免疫调控机制,发现新的免 疫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将为开发新 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疫苗研发的进步,未来的疫苗接 种策略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更好 地预防和治疗免疫缺陷病。
干细胞移植
将健康的干细胞移植给患者,以重建免疫系统。
预防与疫苗接种
预防
对于有遗传倾向的家庭,应在孕期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计划,为免疫缺陷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接种相应的疫苗。
05
免疫缺陷病的流行病学与现状
(医学课件)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免疫缺陷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诊断
免疫缺陷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 断。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类、抗体检测等。对于一些罕见 的免疫缺陷病,可能需要基因检测来确诊。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缺陷病概述 • 免疫缺陷病的类型 •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 免疫缺陷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免疫缺陷病概述
定义iciency Diseases,简称IDD)是 指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先天或后天发育不全,导致免疫功能低 下,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02
免疫缺陷病的类型
发病原因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通常由其他疾病、感染、药物等因素引起,而 非遗传因素所致。
常见病因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使用、营养不良等。
症状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症状可能包括容易感染、反复发作的感染、 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
治疗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营养和免疫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细胞因子治疗
通过补充患者缺乏的细胞因子,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基因治疗
基因替代疗法
将缺陷基因替换为正常基因,以纠正免疫系统的缺陷。
基因修饰疗法
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将缺陷基因编辑为正常基因,以纠正免疫系统的缺陷。
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对于某些免疫缺陷病,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免疫系统 的负担。
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
双语第十九章免疫缺陷病ppt课件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 发育不全,如先天性无丙种球 蛋白血症、共济失调性毛细血 管扩张症等。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后天因素如感染、药物、 肿瘤等引起的免疫系统损害, 如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等。
免疫缺陷病的常见症状
反复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细菌、 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01
02
03
环境污染
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 染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 酗酒、不规律作息等可能 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
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 抑郁等可能对免疫系统产 生不良影响。
03
免疫缺陷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加强免疫系统保护,避免接触感 染源,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免疫缺陷病的认识, 推广预防知识和技巧。
治疗方法与药物
治疗方法
根据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等。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病,使用相 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等。
建立支持性社区
为免疫缺陷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患者康复和心 理健康。
政策倡导与合作
倡导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免疫缺陷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 促进相关政策和资源的落实。
THANKS
感谢观看
方法。
探索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02
研究免疫系统与各种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发现新的预
防和治疗策略。
免疫缺陷病的遗传学研究
免疫缺陷病总论及护理PPT课件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缺陷病患者易发生自 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
临床表现多样性
不同类型免疫缺陷病临床 表现各异,需结合病史、 体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 行诊断。
02
免疫缺陷病的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接种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免疫缺陷类型和程度,制 定个性化的预防接种计划,提高免疫 力。
发病机制与病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 基因突变引起,具有遗传 性。
感染与免疫损伤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由病 毒、细菌等感染引起,导 致免疫系统受损。
药物与免疫抑制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 物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抑 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
反复感染
免疫缺陷病患者易受各种 感染侵袭,如细菌、病毒、 真菌等。
免疫缺陷病总论及护理 ppt课件
• 免疫缺陷病概述 • 免疫缺陷病的护理 •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 免疫缺陷病的预防与康复 • 免疫缺陷病研究进展
01
免疫缺陷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免疫缺陷病定义
指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 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 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 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特殊护理
隔离保护
对于易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保 护措施,减少外界病原体的接触。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 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确保药物 疗效的发挥,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 应的发生。
03
免疫缺陷病及检验PPT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部分免疫缺陷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具有遗传 性。
药物与环境因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对免 疫系统造成损害。
感染
某些病毒、细菌等感染可引起免疫系统受损, 导致免疫缺陷。
免疫细胞凋亡与自噬异常
免疫细胞凋亡与自噬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缺陷。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反复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等。
风险。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 营养物质,增强免疫系统的功
能。
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 接触病原体,降低感染的风险
。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免疫缺陷病的早期症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与药物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病, 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免疫
球蛋白替代疗法等。
据。
细胞免疫学检验
细胞免疫学检验是诊断免疫缺陷病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检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了解 患者的免疫状况。
常见的细胞免疫学检验包括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细胞因子的检测等。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可以帮助了解T细胞、B细胞等细胞亚群的活性及数量,而细胞因子的检测则可以了解患者 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详细描述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在出生时即存在胸腺发育不全,导致T细胞产生不足,影响细 胞免疫。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且病情较重。此外,还可能出现其他免疫相关的问题, 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主要是通过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疗法来重
建结词
这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病,影响B细胞和 T细胞功能,导致抗体和细胞免疫均受损。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 支持,帮助其克服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III
Blood
CD 34
CD 7
BM
CD 7 CD 71
CD 1 CD 4 CD 8 CD 7 CD 2 CD 3
Thymus
CD 3 CD 4 CD 2 CD 5 CD 7
CD 3 CD 8 CD 2 CD 5 CD 7
CD 3 CD 4 CD 2 CD 5 CD 7 CD 38
CD 3 CD 8 CD 2 CD 5 CD 7 CD 38
诊 断:CD40L基因突变分析可以确诊。
治 疗:IVIG能有效防治感染,HSCT可能根治。
3、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缺陷:
dGTP堆积,杀伤淋巴细胞,T细胞杀伤 明显。
三、联合免疫缺陷(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ID) 4、Wiskott Aldrich Syndrome(WAS):
临床表现: 外周血T、B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但NK活性 正常或增高。生后2-3个月即可发生严重感染。
2) ADA缺陷(Adenosine Deaminase Deficiency): 发病机制: ADA基因突变,ADA缺乏引起嘌呤旁路和甲 基化旁路的中间代谢产物dATP和S-腺苷同型 半胱氨酸(S-Adenosyl Homocysteine)堆积,抑 制T、B细胞增殖和分化。 临床表现: 多数早年发病,往往招致严重感染而死亡。
(2) 1)X连锁T-B+SCID :
(3) 基因定位:Xq13.1的IL-2R r链基因突变
(4) 临床表现:早期反复而严重感染及发生GVHR,血中
(5)
T细胞数缺乏或明显减少,B细胞数正常或
(6)
增高,血清Ig减少。
(7) 治 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实验中)。
(8) 2)常染色体T-B+SCID: (9) 基因定位:T细胞内激酶Jak3基因突变。 (10) 临床表现及治疗:与X连锁T-B+SCID相同。
恢复。 诊断:临床表现、出生时无胸腺、低钙惊厥、病毒感染等。 治疗:防治感染、手术矫治、移植。
三、联合免疫缺陷(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ID)
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
(1) T细胞缺陷,B细胞正常SCID(T-B+SCID):
免疫缺陷病-教学课件
免疫缺陷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汤永民
基础知识复习(1)
一、免疫器官和免疫相关细胞成分 1. 中央免疫器官:骨髓 (B淋巴细胞发育场所) 胸腺 (T淋巴细胞发育场所)
2. 外周免疫器官:脾、扁桃体、淋巴结 (执行免疫
功能时免疫活性细胞
(immunocompetent cell )的免疫
四、免疫功能紊乱: 1. 功能过高 (变态反应) 2. 功能过低 (免疫低下) 3. 无功能 (免疫缺陷)
五、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1. 原发性:先天性,遗传性; 主要发生于婴幼儿。 2. 继发性:恶性肿瘤,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药物, 放射线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3. 获得性:HIV感染 (AID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心脏畸形(Cardiac abnormalities):法四、大血管转位 面部异常(Abnormal facies):眼距宽、鼻梁开坦、小嘴 胸腺发育不良(Thymic hypoplasia) 腭裂 (Cleft palate) 低钙血症 (Hypocalcemia) T细胞免疫缺陷:轻。且随年龄增长,可能有部分功能
发病机制:不明,B细胞Ig基因表达及Ig合成分泌无障碍, 可能与T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Ig下降,但程度较轻。与XLA不同,本病通常 散发,男女发病率相当,主要见于年长儿和成 人病例。临床上以反复感染为其特征。
诊 断:需排除其他PID如XLA等。
治 疗: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可减轻感染程度。
一、抗体缺陷(续):
(五)B细胞及其分泌的Ig: 1. IgM:胚胎12周时已能合成IgM。IgM不能通过胎盘,正 常新生儿脐带血中IgM的含量极低。IgM增高,提示宫内感 染。
2. IgG:胎儿自身产生IgG的能力差,但由于IgG能通过胎 盘,故新生儿血循环中的IgG来自母体。胎龄小于32周的早 产儿,血清IgG含量较低。通过胎盘从母体传递给新生儿的 IgG于于6个月内已全部消失,而婴儿自身产生IgG从3个月 时才逐渐增多,故生后3~4个月时,血清IgG降至最低点。 IgG亚类:IgG1, IgG2, IgG3, IgG4。 3. IgA:新生儿及婴幼儿分泌型IgA极低,易感染。 (六)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 binding protein): 天然抗感染 因子,早产儿含量低,易感染。
晚发病例症状轻,可活至成年。
三、联合免疫缺陷(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ID)
2、高IgM综合征(hyper IgM syndrome, HM):
发病机制:T细胞CD40配体(CD40L)基因突变,不能 与B细胞表面CD40结合而活化B细胞进行 Ig亚类转化。
临床表现:70%为X连锁遗传,30%为常染色体遗传 。临床发生严重感染。IgM明显增高,其 余Igs降低。
:
发病机制:Xq12.3-22上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tk) 基因缺失或突变,B细胞发育障碍于 Pre-B细胞阶段;
临床表现:男孩发病,女孩携带者。患儿出生后612个月发生化脓菌感染,Ig(G、M、A) 极度下降,IgG <200mg/L, IgA < 100mg /L, 外周血B细胞极少或缺如(<5/1000淋 巴细胞)。
三、联合免疫缺陷(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ID)
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11q13
immunodeficiency, SCID)(续)
(2)T、B细胞均缺如SCID (T-B-SCID): 1) RAG-1/RAG-2缺陷: 发病机制:病变基因位于11p13,编码VDJ重组酶RAG1/ RAG2发生突变,使TCR和B细胞SmIg的VDJ 重组发生障碍。
一、抗体缺陷(续): 2、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0 0.5
1 2 3 4 5岁
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本病,btk基因检查 确诊。
治疗:丙种球蛋白终生替代以及防治感染。根治依赖 干细胞移植。
一、抗体缺陷(续):
3、选择性IgG亚类缺陷
(selected IgG subclass deficiency):
原发性免疫缺陷分类(续)
非特异性机制: 补体缺陷(4%) 吞噬功能异常(6%) 定量性异常:粒细胞减少症 定性性异常:C3a和C5a缺乏 Chediak-Higashi综合症 Lazy Leukocyte 综合症 慢性肉芽肿病(CGD) 黏附相关糖蛋白缺陷: iC3b 受体(CR3)
LFA-1
p150,95 (三者共同拥有95kd的β亚单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大多病因不明,与遗传和先天 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多种多样而复杂。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分]
特异性免疫缺陷:
抗体缺陷(50%): 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婴儿型X-性连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ruton型) 常见变异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common variable
agammaglobulinemia) 选择性IgA缺乏症 伴有高IgM的X-性连免疫缺陷病 IgG亚类缺陷症 T细胞缺陷(10%): DiGeorge 综合症 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BFU-Mk BFU-E
CFU-M
Pluoripotent stem cell
Lymphoid stem cell
CFU-GM CFU-G
Pro-T
Pro-B
?
RBC
M
E
Plt
Baso
T
G
NK B
T cell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CD34 Stem cell
Stage I
发病机制:不明;
临床表现:化脓菌感染,国外IgG1缺乏者多见,且 IgG1下降时,常伴有总IgG下降; IgG2缺 陷者伴有IgA缺陷;我国儿童以IG3缺乏者 多见。
治疗: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及积极防治感染。
一、抗体缺陷(续): 4、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CVID)
应答场所)
3. 免疫细胞及其成分:
T淋巴细胞: IL-x, 淋巴因子等
B淋巴细胞: 抗体
NK细胞:
穿孔素(perforin), 颗粒酶B
单核/巨噬细胞:IL-x, 抗原决定簇的处理及递呈
树突状细胞: 抗原递呈
中性粒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
补体成分: C1~9
Totipotent stem cell
CFU-GEMM
candidiasis) 嘌啉核苷酸磷酸化酶(PNP)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30%): SCID (包括ADA缺乏),也称Swiss型无丙种球蛋 白血症
伴抗体异常合成的细胞免疫缺陷病(Nezelof氏综 合症) Wiscott-Aldrich 综合症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
1、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nfant transient hypoglobulinemia)
月
0 0.5 1 2 3 岁
病因:不明,体质性有关?
临床症状:易感染期延长至3-4岁,呈自限性;
治疗:防治感染,给予IgG制剂。
一、抗体缺陷(续)
2、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 XLA, Bruton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