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实验》专题十一鲁教版知识精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化学实验》专题十一鲁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专题十一

二. 教学目的

1. 掌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一般要求

2. 熟悉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掌握常见实验推断题的“题眼”

三.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基本步骤

四. 知识分析

专题十一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的要点

1.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1)充分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

例如:鉴别NH4NO3、K2SO4、(NH4)2SO4、KNO3四种白色固体。

其中检验NH4+的特征反应是利用NH4+和OH-反应,检验Cl-的特征反应是利用Cl-和Ag+反应,检验SO42-的特征反应是利用SO42-和Ba2+反应,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选用Ba(OH)2溶液作为检验这四种盐的试剂。

(2)确定检验操作顺序要“先简后繁”。

例如:鉴别NH3、Cl2、O2、N2、CO2、NO2等六种气体。

一观颜色,将Cl2(黄绿色),NO2 (红棕色)先检出。

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将NH3检出。

三用点燃法,将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棒复燃的O2检出。

四用试剂,把剩余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其中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余下的是N2。

(3)按“先活后惰”的原则确定物质检出的顺序。

例如:将己烯、己烷、苯、甲苯四种无色液体进行一一区别。

其中己烯最活泼,甲苯次之,己烷最不活泼。

所以在鉴别时,应先将最活泼的己烯用溴水将其检出。

其次用KMnO4(H+)溶液将甲苯检出。

最后用硝化反应将苯检出,最后剩下的就是最不活泼的己烷。

2. 对检验反应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

(2)反应要在适宜的酸碱度、浓度和温度下进行。

例如:检验Fe3+的反应需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否则会因Fe3+水解而影响检验效果。

(3)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

例如:检验SO42-的存在可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其目的就是要消除Ag+、SO42-、CO32-、SiO32-等的干扰。

(4)尽量选用选择性高的反应。

例如:检验Fe3+可使用的反应很多,但通常选用SCN-来检验Fe3+的存在,其主要原因除反应快,现象明显外,反应的选择性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 检验的基本步骤

(1)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试样的外观主要指试样的状态和颜色。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可大致划定可能的物质范围。如试样是蓝色晶体,就可大致判断试样是铜盐晶体。

(2)先设计好基本的操作步骤。

(3)准备好试样,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首先应取少量试样配成溶液。按步骤对试样进行检验,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4)分析处理实验的现象和数据,得出科学正确的检验结论及结果。

(5)若未达到实验的目的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4. 物质检验的注意事项

(1)不可以在原试剂瓶中直接加入检验试剂,应取少量溶液加入试剂进行检验。若检验的试剂是固体,一般需先用蒸馏水溶解。

(2)注意检验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力求简明扼要。

宜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

先不用试剂,后用试剂;

先常温,后加热;

先进行焰色反应,后进行化学反应;

先分组,后各组鉴别;

先检验干扰离子,后检验被干扰离子等。

(3)对于“简答式”检验题,应写明步骤、具体的操作方法、现象,最后写出结论,必要时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的描述要到位;回答现象时不可指明被检物质,应按物质的特征颜色、特征现象描述物质;用词要准确科学,如气体试剂要用“通入”,液体试剂要用“倒入”“注入”,固体试剂要用“加入”等;一般要多次取样以免先加的试剂对后加的试剂产生干扰(如题目有特殊要求除外)。

(二)实验推断题

有关物质检验的综合题型是实验推断题。实验推断题是以实验操作和现象为主体,推断具体物质或离子的题型,包括物质或离子存在与否的无机推断题和有机推断题。一些实验题的“题眼”。

(1)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

①Ba(OH)2与(NH4)2SO4

②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或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③可溶性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④硫代硫酸盐与强酸(如盐酸、稀硫酸等)

(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Al2O3、A l(O H)3、氨基酸、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等。

(3)既能与强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常见的物质有:

Al、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NH4HCO3、(NH4)2SO3、(NH4)2S、NH4HS 等] (4)在水中水解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质可能是:

Al2S3、Mg3N2、CaC2等。

(5)与水接触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有:

Li、Na、K、Na2O2、F2等。

(6)A物质加到B物质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又溶解,A.B可能分别是:

CO2与C a(O H)2、NaOH与铝盐、氨水(或氨气)与AgNO3、HCl与Na[Al(OH)4 ]等。

(7)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H2S、SO2、不饱和烃类、活泼金属、碱类等。

(8)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是Hg,非金属单质是Br2。

(9)有A B C转化关系的有机物必定是醇、醛、羧酸的关系。

(10)有机物与碱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一般考虑酯和卤代烃。

(11)水解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物质应是甲酸酯或糖类。

(12)特殊的实验现象: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呈苍白色的火焰,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2>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使酚酞试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氨气。

<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 。

<5>向一溶液中加入碱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进而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该溶液中必定含有Fe2+。

<6>遇SCN-显红色或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或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是Fe3+。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是I2。

<8>在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体是卤代烃,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接触产生白烟的物质可能是浓盐酸或浓硝酸。

<9>遇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可能含有Ag+或SO42-。

<10>遇盐酸生成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g+、SiO32-、S2O32-。

<11>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H2S,与H2S 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可能是:Cl2、O2、SO2、NO2等。

<12>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气态产物一般是Cl2或O2,阴极气态产物是H2。

<13>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或SO2,非气态物质可能是次氯酸盐NaClO、Ca(ClO)2、氯水、Na2O2等。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A. 苯、酒精、硝基苯

B. 食盐、烧碱、硝酸铵

C. 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 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碳

解析:只用水鉴别物质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密度、水溶液的颜色、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等进行分析,对选项A,苯浮于水面,酒精与水混溶,硝基苯沉在水底;对选项B,烧碱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食盐溶于水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对于选项C,蔗糖溶于水得无色溶液,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得蓝色溶液,碳酸钙粉末不溶于水;对于选项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碳都是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溶于水后的种种特征变化。

例2. 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