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理工科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二是学生们对化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的时期。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1. 化学基础知识1.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周期表:周期性和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分类和特点1.2 化学键和电子结构-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结构- 共价分子的构造和形状:分子键角度、双键和三键1.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和平衡-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离子反应和电解2.1 阳离子和阴离子- 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一些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平衡和写法-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的检验和鉴定2.3 电解和电解质- 电解的定义和电解质的分类- 电解过程和离子在电解中的行为3. 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3.1 酸与碱的概念-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中和指示剂3.2 酸碱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中和滴定4. 氧化还原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特点- 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概念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数和电荷数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的失去和获得4.3 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和氧化酸-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质- 氧化酸的定义和特点5. 动力学和化学平衡5.1 化学平衡- 平衡状态和平衡常数-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浓度、温度和压强5.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和催化剂5.3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化学平衡的前进和倒转过程- 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总结:本文对化学高二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离子反应和电解、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内容。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一)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二)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1).①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②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③配合物的组成.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简结(三)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学习与坐禅类似,须有一颗恒心,静下心来,将心思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解决更多的考试困难。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期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爱好。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产生偏转。

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正极反应: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2H2+O2=2H2O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进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

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刻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物质与化学反应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化学物质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 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构成决定。

我们学习了元素的周期表,它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来排列的。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指的是原始物质发生变化,并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重排是不可避免的。

4.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关系我们使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和比例关系被准确地表示出来。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与能量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探索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热与热力学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力学研究了热与物质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我们通过学习热力学定律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反应焓与焓变反应焓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热效应。

焓变则是反应焓的差值,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三、化学平衡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平衡反应的条件。

1. 化学平衡的动态性化学平衡指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正反应同时进行,但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描述了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关系。

它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来计算。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影响平衡位置。

我们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来了解平衡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与中性物质酸碱与中性物质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他们在高二化学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我们学习了不同理论下的酸碱定义,包括阿涅里斯酸碱理论和布朗酸碱理论。

酸碱的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的电离、酸碱溶液的导电性等。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以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高二化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能。

下面是高二人教版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组成1.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1.2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能够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的物质。

1.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1.4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2. 化学反应2.1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2.2 反应类型:单质与单质的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3 摩尔计算: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质量,计算反应物的用量、生成物的生成量和剩余量。

3. 酸碱与盐3.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比例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3.2 pH和pOH: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或pOH值来表示,pH值越小溶液越酸,pOH值越小溶液越碱。

3.3 酸碱指示剂:用于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染料,如酚酞、甲基橙等。

3.4 盐的名称和性质:盐可归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不同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4.1 离子键: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4.2 共价键: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4.3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4.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受到物质的组成、化学键类型和结构的影响,包括颜色、形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5. 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取电子。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通过判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氧化态变大的物质为被氧化剂,还原态变大的物质为还原剂。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与分子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原子组合形成的物质。

3.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通过电子层和轨道表示。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相似性进行排列,便于研究和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1. 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式表示,如CO₂表示二氧化碳。

2. 酸和碱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酸的氢离子(H⁺)浓度高于水,碱的氢离子浓度低于水。

3. 氢离子和氢离子浓度氢离子是酸性溶液中的离子,氢离子浓度可以通过pH值表示,pH值越低表示酸性越强。

4. 离子化反应离子化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原本电中性的物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三、溶液的浓度与稀释1.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2. 稀释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减少溶质的浓度,使溶液变得更加稀薄。

四、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氧化与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六、化学能与能量变化1. 化学能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变化的能量。

常见的化学能包括内能、焓、熵等。

2.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会引起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酸性溶液导电以及与碱中和等特性,碱具有苦味、碱性溶液导电以及与酸中和等特性。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说到高二化学,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二化学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

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1干燥气体:
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只有不反应,干燥就能成。

2硫的物理性质:
黄晶脆,水两倍,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溶点一一二,沸点四四四。

(密度是水的两倍)。

3硫化氢的性质:
无色有臭还有毒,二点六,分氢硫,还可性蓝火头,燃烧不全产生硫。

(1体积水溶解2.6体积的H2S,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单质氢和硫,有还原性,可燃性,蓝色火焰)。

4苯的化学性质:
取卤硝,磺加烧。

5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碱水取,醇碱消。

6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7氧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8氯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9常用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氧、镁、钙、钡、锌,铜、汞一、二,铁二、三,碳、锡、铅在二、四寻,硫为负二和四、六,负三到五氮和磷,卤素负一、一、三、五、七,三价记住硼、铝、金。

(说明:以上八句歌谣,概述了236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包括固定价和可变价。

) 10盐的溶解性歌:
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