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范县老城更新策略研究
老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淄川马家项目为例

老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淄川马家项目为例摘要:随着国家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城市更新战略,城市更新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城市更新设计策略研究成为重要方向,本文结合实践案例经验,阐述老城区城市更新的设计策略方法,为城市更新方法研究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城市更新;更新策略;优化措施1.引言2021年3月5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城市更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城市更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布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解决城市发展中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大大提升城市品质,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城市更新定义及意义从定义上看,城市更新目前还没有公认统一的定义,城市更新进行较早的大城市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都给出其定义。
上海市:城市更新是在城市发展中,对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可持续改善的建设活动;深圳市:城市更新是指由相应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广州市:城市更新是指由相应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因此可概况的认为,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从意义上讲,城市更新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通过城市更新,可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不只是简单的旧城旧区改造,而是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阶段。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其内涵是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路径是开展城市体检,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目标是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省际边界小城镇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r——以范县老城为例

省际边界小城镇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r——以范县老城为例宋春娟【摘要】省际边界小城镇作为特殊的地理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镇的环境建设.位于鲁豫边界的范县老城受其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经济发展缓慢,社会资本薄弱,在环境治理中面临着生产生活污染严重、环保基础设施落后、城镇规划不科学等困境,在小城镇环境治理中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吸纳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4页(P36-38,55)【关键词】省际边界小城镇;环境治理;困境;行政边界【作者】宋春娟【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10.13358/j.issn.1008-813x.2016.03.11省际边界小城镇是指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省(区)交界线上或者交界线附近的城镇[1]。
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由于其自身发展基础薄弱且远离区域经济中心,内生“造血”能力有限,城镇化内在发展动力相对不足[2],往往会成为区域发展的“经济洼地”,除了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其在环境治理方面同样陷入尴尬境地。
然而目前学界对于省级边界小城镇环境治理的研究呈现两方面不足:一是研究成果较少;二是侧重于理论分析,缺乏具体场域下的微观透视。
本研究选取鲁豫边界的“飞城”——范县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该区域环境治理的困境,探讨切实可行的环境治理的发展路径,并提出科学的环境治理规划,以促进省际边界小城镇环境治理的研究。
1.1 “飞城”奇观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位于豫北与鲁西交界处,周边皆为山东省莘县樱桃园镇所辖,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店铺面也与樱桃园镇交叉相融,形成了“山东地里有个河南县,河南县里有个山东镇,山东镇里有个河南村,河南村里有山东户,山东户里住着河南人”的奇特现象,在地理学上被称之为“飞城”。
范县土地连片开发方案

范县土地连片开发方案一、项目背景范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市。
然而,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规划不合理,导致范县土地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效益有限。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范县政府计划进行土地连片开发。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土地连片开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范县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动范县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土地规划,进行土地连片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
•推行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增加农业设施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农业产业发展•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和优质农产品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
•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灌溉条件,修建灌溉渠道和水库,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
•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改善农村道路,并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心。
•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减少电力短缺问题。
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防止荒漠化和土地沙化。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四、计划实施1. 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目标:完成范县土地规划,进行土地连片整理,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修建灌溉渠道和水库。
预计用时1年。
•第二阶段目标: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预计用时3年。
•第三阶段目标: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
预计用时2年。
2. 资金投入根据初步估算,本项目总计需要资金5000万元。
其中,政府补贴资金3000万元,企业投资资金2000万元。
3. 实施机制本项目由范县政府主导,设立项目工作组进行具体实施。
工作组成员包括县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负责项目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
老城改造规划的不同模式探讨

老城改造规划的不同模式探讨1 老城改造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1 对老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首先,在老城改造的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采用推到重建的方式,造成了财力和物力的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城市的社会网络布局;其次,对老城的认识不足,认为是过去留下的烂摊子,在改造过程中采取了大面积拆迁的不正确做法;再次,在老城改造的过程中,突破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的要求,从而造成了城市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的不断丧失。
1.2 公共设施建设不健全老城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为了改变现状中不合理的城市结构,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设施,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然而,在实际的老城拆迁中,往往局限于有利可图的黄金地段,而一些较难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和急需更新的经济效益差的地段却无人问津,城市整体的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1.3 改造规划中对老城的历史文化格局缺乏尊重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部分老城原有机能和个性有所萎缩,一些老住宅区存在着严重的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经济萧条、社会问题增多等现象,这就容易使人们陷入对城市旧区认识上的误区:更新改造就是放开手脚清除这些“顽症弊端”。
加上强大的商业利益的推动,很多城市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不分良莠,一律大面积拆迁,整平土地重新建设的做法。
从而直接瓦解了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地方风情和薪火相传的生活方式。
同时市场化运作对高回报率的追求,屡屡突破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的种要求,导致城市历史格局、肌理的破坏和传统风貌的丧失。
2 老城改造规划的不同模式探讨2.1 开封老城改造——基于历史文化的改造2.1.1 开封老城区的现状开封是我国著名的七朝古都。
然而,目前开封市城区老化十分严重,城墙以内及城墙周边为老城区。
老城区道路狭窄拥挤,路面状况比較差。
一些规模性的低矮平房区占用了大量市中心的宝贵土地资源,使得市中心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极低。
又由于这些平房区紧邻市区内的一些文物景点,如果拆除,将会对文明景点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维护。
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途径研究

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途径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6)2.1 老旧小区概念界定 (7)2.2 适老化改造定义及内涵 (8)2.3 适老化改造的理论基础 (9)三、城市更新中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现状分析 (10)3.1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现状概述 (11)3.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2)3.3 典型案例分析 (14)四、城市更新中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途径研究 (15)4.1 建筑立健全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 (17)4.2 加强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 (18)4.3 提升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19)4.4 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20)4.5 跨部门协同合作与资源整合 (21)五、城市更新中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实施策略 (22)5.1 确立改造目标与规划思路 (23)5.2 明确改造任务与分工协作 (24)5.3 加强资金筹措与成本控制 (25)5.4 强化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 (26)5.5 建立评估机制与持续改进 (28)六、结论与展望 (29)6.1 研究结论总结 (30)6.2 政策建议与发展展望 (31)一、内容概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
适老化改造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途径,以期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明确适老化改造的目标和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出适老化改造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析当前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未来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围绕着旧城改造中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了传统街巷更新规划的原则、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借鉴历史文化,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价值和活力。
具体实施包括街巷的改造与更新,街巷宽度和交通规划的考虑,街巷景观与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
通过对人口、居住状况、商业和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对未来传统文化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旧城区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传统的旧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传统街巷更新是旧城区更新和改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里传统的街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
这些固有街面,无论是在人行道、建筑或在商业场所,已经逐渐变得陈旧、不适应当代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这些传统街巷既是城市的历史遗产,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其目的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也与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密切相关[1]。
(二)研究意义在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对城市景观、行人通行、道路结构、商业环境和社区氛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老城区更新策略研究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老城区更新策略研究胡成飞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 铜仁 554200摘 要 我国城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背景,应完成开发模式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化。
在城市开发中,首当其冲的一般是老城区。
由于老城区中各式各样的问题与较为悠久的历史传承,使得其在城市的开发中成为焦点。
在我国之前的城镇化建设中,对城市的开发主要依靠大面积的拆迁与重建。
这一做法虽然使老城区得以迅速改头换面,却也遗留下来大量问题。
因此,本文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重点探讨老城区更新策略。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老城区;更新策略Research on Renewal Strategy of Old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Hu Cheng-feiTongre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urvey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ongren 554200,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new background of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from increment to stock should be completed. In urban development, the first issue is generally the old city. Due to the various problems and long-term history inheritance in the old city,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s previou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has mainly relied on large-scale resettl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While this approach has allowed for a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it has also left a number of problem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newal strategy of old city.Key words perspective of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old city; renewal strategy引言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许多老旧的城区已不能够适应现在的时代,因此,就要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与更新,完成新旧事物的交替,促进城市的发展。
旧城更新中加密策略与泛住宅模式初探——以南丰十字街为例

旧城更新中加密策略与泛住宅模式初探——以南丰十字街为例梅卿;马雨萌;王歆艺【摘要】在旧城更新中,有序加密正逐渐取代大拆大建或无限扩张,成为旧城自我繁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该文通过分析城市加密策略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之一泛住宅模式,指出了城市加密策略在实现旧城更新中的重要性.结合在南丰旧城十字街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实践,针对其现状,提出了以垂直加建的加密策略为指导,融入商业功能的泛住宅为手段的旧城区更新方法,并为类似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5页(P112-116)【关键词】加密策略;泛住宅模式;旧城更新【作者】梅卿;马雨萌;王歆艺【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4作者信息梅卿,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通讯作者)**************马雨萌,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王歆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本科生城市旧城区的演进与变迁,是在当今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议题。
旧城更新,就是为了使旧城区恢复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故有活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1]。
当前中国旧城区更新的现状多局限于“彻底改造”或“完全不动”两个极端,导致旧城记忆的磨灭或是旧城的衰败与废弃。
因此,当旧城区在逐渐发生变化的时候,如何遵循前人的步伐,与已建成建筑之间发生联系,并在旧城中建立新的秩序与特征,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道路。
下面结合笔者在江西南丰十字街所做的尝试,来探讨如何运用加密策略和泛住宅模式,实现旧城区的有序更新。
1.1 城市加密策略的定义城市加密,字面意义即是增加城市的密度,若联系现代城市建设改造的手段,意即是增加建筑容积率,或者提高城市中某些地带的使用率,是一种帮助城市更新发展,活化城市的科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范县老城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范县老城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老城更新改造之路,以期提出科学、合理、可靠、经济的老城更新规划实施策略,从而引导范县老城从被遗弃的“包袱”走向物质形态、经济结构与功能全面更新的“复兴之城”。
关键词:老城更新;范县老城;策略
1 背景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位于豫北与鲁西交界处,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和郓城县相望,北依金堤河与山东省莘县接壤。
县境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42公里,辖区内总面积560平方公里,总人口50.21万人。
范县县城位于县域北部,以金堤河为界由范县新城区和老城区两部分组成,范县老城区位于金堤河以北山东省界内,是范县的历史变迁所遗留下来的老县城,是全国唯一一个县城位于省界外的县。
当地群众云:“山东地里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县里有个山东乡(樱桃园乡),山东乡里有两个河南村(金村和张扶村),河南村里有山东户,山东户里还有河南人”。
这是范县老城的一道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
2、老城建设存在问题
自1996年开始在金堤河以南建设范县新城区,老城的建设与发展处于长期停滞状态,造成老城经济发展缓慢、老城面貌脏乱差、老城居民生活质量差。
由于老城内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搬迁至新
城,导致老城内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用地闲置,建筑年久失修,一些单位用地长期出租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如何发展老城经济、提升老城形象,改善老城居民生活质量,盘活老城闲置建设用地,是范县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 老城更新评价因素
3.1 有利条件
3.1.1 区位优势
范县老城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两县交界地带,省道临商公路横贯南北,南北大街串联老城新城,交通便捷、商贸繁荣,距离新城不足4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范县的北大门。
3.1.2 商贸繁荣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曾经为县城驻地的历史沿革,老城至今商贸繁荣,人流物流高度集中,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交易十分活跃,为老城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
3.1.3 具有开发建设用地条件
土地是城市开发建设的基础,老城内有大量的闲置工厂、企事业单位用地,用地性质置换相对比较容易,用地指标不受国家土地政策限制。
3.1.4 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
虽然多年以来老城的发展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原有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学校、医院、商业服务配套较为齐全,便于进一步的开发改造。
3.2 不利因素
3.2.1 开发改造难度高,前期资金投入大
老城目前房屋破旧、建筑密集、道路失修、环卫市政和公共设施落后,整体面貌较差,要想改变这些状况,需要一定的拆建改造工作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3.2.2 现状用地权属复杂
现状用地权属复杂,牵扯到大大小小近百家企事业单位,有些土地被长期出租出去,有些土地是山东的,整体开发建设难度较大。
4 老城更新规划策略
针对范县老城的特点,提出以下针对性的规划策略。
4.1 拆建、整建、保护相结合
根据国内外老城更新的经验和实践,老城更新方式不外乎三种:拆建(再开发)、整建和保护,考虑到老城现状大多数建筑年久失修,应采取以重建为主(再开发),整建和保护为辅的更新方式。
对大多数低层住宅建筑和厂房,采取拆建方式,重新整合拆迁后地区的使用方案;对现有沿街质量较好的商业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以整建为主,修缮破损部分,改善建筑立面,整治广告牌匾;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以及名木古树,规划采取保护的措施,保留老城独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4.2 以点带片,以线带面,逐步实现老城更新
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快启动老城开发,有两种可行的方式,一是逐点开发,选择相对拆建容易的地块开发,投资少,启动
快,但容易造成挑肥拣瘦,发展不平衡;二是沿街开发,见效快,整体性较好,但拆迁难度大,容易造成“剥皮式”发展模式(沿街漂亮,内部破败),因此老城更新应采取点线结合方式,以点带片,以线带面。
以点带片:即选择几个容易启动的地块整体迁建开发,逐步连接成片。
以线带面:由于老城现有沿街商业建筑密集,商铺又是许多老城居民的收入来源,拆迁难度高,而非沿街建筑多为一层平房或院落,拆迁难度相对较低,因此可在现有道路之间的非沿街区域设置步行街,作为老城改造的突破口,带动两侧的商住开发,实现以线带面,逐步改变老城区面貌。
4.3 发展商业地产,繁荣商贸氛围
目前范县老城的最大优势就是商业繁荣,人流密集,从长远看,商业贸易仍是老城继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力发展商贸业,是提升老城经济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物质层面上,就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增加商业用地比例。
结合老城商业以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交易为主的特点,规划应设置集中的市场用地、商住用地,并通过商业步行街的设置来增加临街商业建筑的比例。
4.4 建设宜居社区
依托商业氛围和地价优势,发展房地产业,改善老城居民生活环境。
重视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建设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宜居居住社区。
4.5 提升老城形象
应重点加强老城商业中心、市场物流中心等公共建筑景观区以及步行路商住景观带的建设,增加多处公园绿地,提升老城景观形象。
5 老城更新实施策略
5.1 老城更新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老城更新应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老城更新改造建设。
5.2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要制订与老城更新有关的政策和技术标准来管理和约束老
城更新行为,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盲目性和投机性;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有利条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吸引多方投资;政府要加大对老城基础设施的投资,超前发展供水、排水、供电、通信、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改善老城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3 引入城市经营理念
老城更新要引入城市经营的观念,按经济规律办事,对每项旧城改造项目,都要从土地评估、土地分级着手,对土地增值、土地市场进行测算,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使老城更新改造工作建立在可实现的基础上。
5.4 引进公众参与机制
由于老城更新直接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老城更新要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走“民主化”的旧城改造之路。
政府要改变角色,
充分理解公众在老城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协调各方利益;应加强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公众参与,在商业利润和公众利益之间谋求合理平衡。
5.5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和执法
依法编制的老城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要严格遵守,一旦发现有违反规划的行为,行政主管部门就要坚决予以查处。
应加强老城规划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格查处违法建设现象。
作者简介:
马宁,男,出生于1979年7月,本科,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陈笛,女,出生于1993年12月,本科在读,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