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美、道德美

合集下载

孔子的美学观点

孔子的美学观点

孔子的美学观点
孔子的美学观点如下:
1、美是具有道德内涵的,道德是孔子美学的核心。

在孔子看来,美是“圣人之所以为圣”的根本,也是一切美的源泉。

2、强调人格美和行为美两个方面。

人格美是指人内在的美好品质;行为美是指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形态。

3、提倡中庸之道。

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中庸之道是调和各种审美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人格美和行为美实现的关键。

此外,孔子认为美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也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同时,孔子也强调美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论周敦颐美学思想

论周敦颐美学思想

论周敦颐美学思想周敦颐美学思想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关于自然美,道德人格美,音乐美学,文学美学的思想.关于他的自然美的思想.周敦颐主张以自然的勃勃到机为美.他对于自然生长的花草很喜欢,喜欢自然界的勃勃生机。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其著作《爱莲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爱莲说》集中展现了周敦颐的君子美学观,其具体的内涵概括而言可分为理学美、自然美和人格美三个方面。

周敦颐以莲花作为审美对象,表达了清静淡泊、和谐致远的审美情趣。

在周敦颐的理学思想中,其中一点就是主张以“静”为美。

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来借此表达君子在世俗之间心理状态的“宁静”。

君子的修养方式在于“主静”。

周敦颐在《通书·圣学》中提出:“无欲则静虚动直。

静虚则明,明则通。

”周敦颐为何喜爱莲花?周敦颐笔下所描述的莲花首先是没有欲望的,“无欲则静”,“静则明”,“明则通”。

由此看来,周敦颐所喜爱的莲花首先体现出来的实质上是一个关于君子道德修养的命题。

君子必须拒绝各种欲望的诱惑,方能进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理想境界。

这是身心的自我修养。

这种修养方式对于审美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花中君子,而周敦颐将莲花比喻为君子,二者都体现了同样的审美情趣。

审美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排斥各种欲望和贪念,进入一种无欲、忘我的境地。

而这种“无欲、忘我”的境地在周敦颐看来就是要达到“静”,从而才能获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进入一个明练、通达的世界。

周敦颐从小就对自然生长的花草很是喜爱。

他岁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据说,周敦颐窗前所长出的杂草常年不除。

周敦颐任其生长,常常在窗前欣赏草丛的蓬勃生气。

周敦颐的自然美学观以宇宙“化生万物”的思想为基础。

宇宙之中的气可生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

这就是宇宙赋予自然万物的无尽之美。

在此基础上,周敦颐的文学创作都充满着宇宙万物、自然生长的气息。

在周敦颐的作品中,多以幽静、清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作为审美创造对象,体现了周敦颐以自然为美的美学观念,表现出淡雅、质朴、洁净的美学特征。

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

(A)深厚积累(B) 宏约深美(C) 厚积薄发(D) 博纳厚积[分值:1.0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通过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教育课程(D)学校课程[分值:1。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B) 身心健康(C)生理健康(D)心灵健康[分值:1。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A) 小目标牵引(B) 大目标牵引(C)目标牵引(D) 以上都不正确[分值:1。

0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 显性(B)共通性(C)差异性(D) 隐蔽性[分值: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A)基础(B)目的(C)追求(D)以上都不正确[分值: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A)经络通畅(B)脉络贯通(C)全线贯通(D)厚积薄发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A) 劣势潜能(B)优势潜能(C)共性潜能(D) 个性潜能[分值: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B)文化底蕴(C) 文化修养(D) 社会积淀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社会地位(B)出身贵贱(C)文化高低(D) 文化底蕴[分值:1.011。

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生态美学视域下《孟子》的人格美思想

生态美学视域下《孟子》的人格美思想

生态美学视域下《孟子》的人格美思想《孟子》人格美思想以“仁”为理论基础,步步深入,构建了结构完整的修身体系,并蕴藏着深厚的生态美学思想。

人格美从强调自我内在修养出发,进一步发展为“亲亲”“仁民”“爱物”,完成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者间和谐整一的生态观念的过渡,论证了四者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层层递进、浑然一体的关系。

指出人与世界万物(包括自身)应建立起一种生命的共感,以达到一种和谐、平衡、共存的狀态。

标签:生态美学;《孟子》;人格美一、生态美学与《孟子》人格美内涵阐释《文史哲百科辞典》对人格做出这样的解释:人格解释为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统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

即个人以自我本体为基础,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达到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

那什么样的人格才能称之为美呢?《孟子·尽心下》记载:充实之谓美。

《孟子》指出“美”是“充实”,就是把仁义礼智的道德原则扩充到人的容貌形色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而“亲亲”“仁民”“爱物”,即通过“推己及物”的思维方式,对其他生命进行同性体察,为人类尊重他物提供情感动力,以确立人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存的心理基础,将人文关怀与生态关爱密切地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人与内部生命系统、人与外部生命系统的和谐共存。

二、人格美思想中个体生命系统的和谐《孟子》人格美思想透露出个体生命系统内部应保持一种和谐状态的主张(即人与自身的和谐),这个主张根植于孟子的“仁义”思想。

《孟子·离娄下》记载: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可见,“仁”是达到自我内在精神上生态性平衡的关键。

《孟子》将“仁义”内化为人的生态本性,表明了《孟子》注重道德的内在价值,强调自我内在修养的模式及方式,本文将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反求诸己”两方面来探析这种内在道德修养中所蕴藏的生态美学思想。

(一)自我内在修养的发展过程“浩然之气”是《孟子》独创的名词,在其中,孟子描述了自己精神修养的发展过程。

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

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

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理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理学不仅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而且蕴含着独特的美学意蕴。

本文将从朱熹理学的思想背景、主要观点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其美学意蕴。

一、朱熹理学的思想背景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当时,社会危机四伏,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朱熹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提出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之宗,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同时,朱熹也强调了“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主张用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二、朱熹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美学意蕴1、“理”与美的关系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美的本质。

美在于事物的理,美存在于事物的条理、秩序和规律之中。

这种观点突出了美的客观性和理性,强调了美的存在和价值取决于它所内含的“理”。

这种以“理”为美的思想对中国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中国的美学理论。

2、人格美与道德美朱熹理学注重人格美和道德美。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高尚的人格,注重道德修养。

他认为美在内在的精神品格而非外在的形象,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体现人格美。

这种对内在美和道德美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朱熹理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朱熹理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朱熹强调的“理”的概念提醒我们要注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其次,朱熹理学的人格美和道德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塑造理想人格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参照。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越来越精神世界的成长与提升,而这些正是朱熹理学思想所强调的核心。

再次,朱熹的“理”并非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冲突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寻求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从“三美看孔子的美学思想

从“三美看孔子的美学思想

从“三美看孔子的美学思想:孔子对自然美谈论的比较少,从他对自然美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美学思想中著名的比德观。

他对社会美谈论的是最多的,包含人格美、和谐美等等。

从其艺术美观中,我们可以得出其美学思想是在注重美与善结合的同时,更加注重善的方面。

〔一〕自然美观君子比德观在中国美学史上,自然界很早就进入了审美领域。

孔子对自然美谈得较少。

《论语》中有以下几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那么之。

〔《论语泰伯》〕。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孔子把奔流不息的水比作不以人的客观意志改变的时间的流逝,暗指人生的短暂,把耐寒的松柏比作顽强不屈的人格,把阔大的天比作尧的伟大功绩和良好品行,把灵动的水比作智者的敏捷,把高大稳固的山比作仁者的宽厚、稳健,把处于中心位置的北辰比作德政。

孔子的自然审美观三是天人合一的审美特征。

天人关系从哲学看论及客观之天与主观之天的关系,亦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主张天人合一无疑是强调主客观、主客体的统一。

审美主体所进行的对象并非是山、水本身,而是一种人化的山水,是一种作为审美客体来对待的山水,山水只有人化成审美客体,对知者、仁者来说才有审美意义,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在人与自然的具体关系上,孔子受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他的自然美观就是建立在这种哲学理论根底上的。

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切的、融洽的,而不是对立的;审美主体与自然是融合的,互相渗透的,而不是彼此疏离的。

他们都对自然本身的固有属性如色彩、形状等不重视,欣赏自然美就是欣赏的人自身修养,体验、把握人的生命律动。

孔子的比德观在本质上即人的自由与解放。

因此,他的自然美,最后的落脚点在人身上。

〔二〕社会美仁学思想从孔子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得知他对社会美的论述是最多的。

人格美定义

人格美定义

人格美定义
人格美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正直、善良、稳定、有内外美等方面的品质和特质。

一个具有人格美的人通常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勇敢正直、仁慈宽容等,并能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和睦相处。

此外,人格美还表现在具备稳定的情绪和情感控制,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在外貌方面,人格美也强调内在的美丽特质,如善良、智慧、勇敢等光芒从内而外的展现。

总而言之,人格美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美丽,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态度的体现。

郭小川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论析

郭小川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论析

郭小川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论析摘要:郭小川的诗歌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书写了世间美好的事物,使其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

人们读了郭小川的诗歌,能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找到信心和力量。

本文从道德美、人格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透彻的阐述,为郭小川诗歌的赏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思路。

关键词:郭小川诗歌审美教育论析美的艺术品之所以流传下来,被一代代的世人所吟诵,其实就是艺术品本身就具备了美的特质,诗歌亦如此。

郭小川的诗歌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用自己饱含深情的文笔歌颂了道德美、人性美、自然美和艺术美,使其诗歌蕴含着深远的审美教育功能。

[1]我们读过了小川的诗,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灵魂的感染;不仅能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更会让我们找到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一、郭小川的诗歌颂了道德美“道德美”是道德品质之花,是高尚情操的充分体现。

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成为表里如一的人,是道德美的重要标志。

道德本质与审美本质从根本上都是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发展有利的基础上,被评定为好的、善的、正义的、道德的、正能量的之类的行为,在审美关系中也必然是美的、崇高的。

诚然,艺术价值高的歌颂道德的传播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探究和轰动。

郭小川正是利用诗歌这门伟大的艺术歌颂了道德美,绽放了人的高尚情操。

[2]我们查阅他的作品,如《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把家乡建成天堂》《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祝酒歌》《大风雪歌》等都歌颂了勇敢勤劳、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如《祝酒歌》:“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醉酒哭天的是窝囊废;饮酒赞前程的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山中的老虎呀,美在背;树上的百灵呀,美在觜;咱们林区工人啊,美在内。

”“骏马哟,不用鞭催;好鼓哟,不用重锤;咱们林区工人哟,知道怎样答对!”“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喝三瓢雪水,绽万朵花蕾!”《祝酒歌》这些质朴无华、富有意蕴的诗句歌颂了林区工人战天斗地,甘愿奉献的职业道德,而这种职业道德在今天也正是我们所缺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美
人格美就是人的尊严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1、“兼容并包、思 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2、提出“美育代宗 教”说,践行自己的 “教育救国”方略。 3、大学生的“志 业”思想教育

4、
责任感和一校之长的风范
2、自强不息——刘伟—无臂钢琴师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 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 名言。 刘伟16岁学习打字;19岁学 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 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 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 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 ;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 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这个 中国男孩的奇迹。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 ,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某 名校的老师。2000年,胡忠 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 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 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 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 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 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 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 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 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 姆。

3、
中国枪王—何祥美 :
严于律己,敬岗乐业,奉献祖国
/ddmf_296/tp_ ddmf/201109/t20110921_332009.shtml
道德美
指道德行为、品质、境界的美,指一个人有一个 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道 德美的核心是善
中国传统道德义、礼、 智、信 四字:忠、孝、节、义 三达德:智、仁、 八德:忠孝 仁爱、信义、和平
1、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 12年支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