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我国的中药及其制品屡有农残超标等因素而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对中药的国际声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瓶颈”之一。

中药中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现状

1农药残留的危害

药用植物中经常施用的农药主要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和拟除虫菊酯类等.有机氯农药在食物链中有极强的富集作用,在人类和动物的脂肪组织内长期积累容易引起慢性中毒;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易产生极性中毒,有时严重危及生命。中药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为患者及体弱者所服用,且服用时间长,更易造成蓄积中毒。

中药中农药残留物的来源:一是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杀虫、杀菌、除草或调节植物生长而喷施的农药或其它农作物喷施农药后残存土壤环境中,药用植物通过根,叶等器官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二是药材在加工、储藏过程中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而喷施的农药或药材所接触的其它物品而沾染的农药;三是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农药残留。

2.中药材的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分布

中药中农药残留研究现状:我国对粮食、蔬菜、水果、酒制品等中的农药残留早已有限制,有限量规定的农药有21个品种,待批准和检测方法,中药在这方面工作虽有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未建立限量标准。

农药残留分类:一种是以农药的作用分为杀虫、杀菌、除杂草。另一种是以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分类,即有机类、有氮类、有机磷类和其它拟除虫菊酯、无机盐化合物等,对于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多以后者分类。

有机氯类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OCPs)属于神经毒物和实质脏器毒物,可致癌,是一类高效广谱杀虫剂,我国20世纪50~70年代曾广泛使用,由于其残留量大,毒性大,污染性强,造成农田严重污染,1983年我国停止了有机氯农药的生产,1984年停止使用。有机氯类农药较难降解,在环境中的残留半衰期为数年,最长可达十年,因此在农残研究中仍受到重视。药材中有机氯农药的检测,目前主要有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以及五氯硝基苯(PCNB)和艾氏剂(Aldrin)。

这类农药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大,残效期长,易在脂肪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目前仍然能在中药材中检出该农药。

由于有机氯农药的极性较低,因而选择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作为提取剂,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混合溶剂来提取.常用的溶剂有正己烷、丙酮、石油醚、二氯甲烷、乙腈等。提取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提取方法:超生、振荡、匀浆、搅拌、索氏提取.净化也大多采用传统的磺化、柱层析、夜夜分配、固相萃取法等。磺化法是把浓硫酸与提取液直接混合,可除去色素,脂肪等杂质,方法简便,适用于六六六,滴滴涕等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柱层析法常用的吸附剂有弗罗里硅土、硅胶、氧化铝、硅藻土、活性炭或其混和物等。在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中最常用的柱填料为弗罗里硅土。传统的液-液分配不能单独作为一种净化方法,常和磺化或柱层析联用来达到净化目的。近几年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加速溶剂萃取(ASE)、微波辅助加热萃取(MAE)、固相微萃取(SPME)等新技术在中草药及其

制剂有机氯类农药残留分析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使得样品前处理向着更为简便、快捷的方向发展.。SFE基本上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简单快速,能选择性地萃取待测组分并将干扰成分减到最小程度,能实现操作自动化。ASE的萃取过程在高压和较高的萃取温度下完成,使萃取速度和效率得到提高.。SPME是利用涂有吸附剂的熔融石英纤维吸附样品中的有机物质而达到萃取浓缩的目的,具有无溶剂、使萃取、浓缩、分离和进样一次完成的特点。有机氯农药分子结构中大多含有多个氯原子,对电负性大的元素且具有高选择性的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具有较高的响应,灵敏度可以达到pg级.故有机氯农药一般使GC-ECD进行检测.

有机磷农药

一般认为有机磷农药化学结构中多有酯键,不稳定,在药材中残留情况较少,但在有机氯杀虫剂已经长期停用,有机磷农药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使得有机磷农药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许多国家的检测重点。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杀虫剂,不仅用于水果,蔬菜等作物,而且用于中药的种植.

有机磷农药与残效期长的有机氯农药相比,药效高,在环境中的持效期短,但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易产生急性中毒,有时严重危及生命。虽然一些具有高毒的有机磷农药已经被禁用或限用,但是不科学使用和滥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机磷农药的检测一般使用高选择性的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和氮磷检测器(NPD),对于一些简单的基质,提取液不需要进一步净化.常用的提取液有丙酮、二氯甲烷、石油醚、乙腈或混合液.对于比较复杂的基质同样经过液-液分配、柱层析,固相萃取等净化处理。

15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胺磷、速灭磷、甲拌磷、氧乐果、二嗪农、乙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甲基异硫磷、水胺硫磷、喹硫磷、稻丰散、乙硫磷)。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是一类具有良好杀虫效果的广谱性农药,在农作物种植与中药材栽培中被广泛使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有机氯农药受到禁用或限用,大量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使得产生抗性的昆虫品种日益增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得以推广使用。氨基甲酸酯类同有机磷农药相似也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果残存于中药中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危害.但是目前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中药中的研究较少。

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采用GG法测定常发生严重吸附和分解,因此常需要衍生化后测定或用HPLC法进行测定。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是一类具有良好杀虫效果的广谱性农药,在药材种植中披广泛应用,具有高效、毒性中等的特点,对同翅目、鳞翅目等害虫有良效。然而它存有一定的异构体,这就导致了建立其多残留测定方法的困难性,关中药材中残留量检测的研究很少。

其它低毒类农药

往往属于低毒、低残留类农药,因而在中药中的残留研究很少。目前我国中药农残检测的重点仍在有机氯类农药上,其它类农药残留还没有相关规定;对中药中其它类农药残留的研究和关注也远远少于有机氯农药;从现有文献检测的个别品种看,其它各类农药残留往往也在中药中出现。

3.中药中农药残留物的去除

研究发现,生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在烧煮、水煎后溶液中的浓度也比实际惨量低的多。另有研究表明,中药水浸出物中农药残留量大大降低,一般可降低90%左右或更高;此外,药材经过发芽、炒炙、蒸煮等不同炮制过程后,其农药残留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显著的可减少50%左右。

4、中药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中药中的许多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与农药相近,干扰测定,同时农药残留物的量数痕量级。另外,农药的品种繁多,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所有这一切均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气相色谱法:是农药残留测定的主要手段之一,检测灵敏度高,最小检出量一般可达pg 至fg级,检测极限已由ppm提高到ppb或ppt级。

(1)ECD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2)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3)氮、磷检测器(NPD)

现阶段色谱毛细管柱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分离效果,加之计算机的应用,人机对话等,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农药残留的占70%,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农药残留的测定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是与气相色谱方法互补,是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难挥发的、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而用GC分析测定可能发生严重的吸附和热分解现象。用HPLC测定分析条件较温和,现常用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分析测定。

薄层层析法,分光技术,电化学技术、核磁、中子活化等均可应用于农残测定,但未能广泛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无机盐农药,选择性强,林敏度高且简便迅速,AOAC 方法均被作为经典方法。

5.中药中各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选择及方法建立

建立的方法依据待测农药性质和样品种类进行选择,一般可分为四步:

5.1 试验前的预准备

溶剂的纯度要高。由于农药残留量分析师一个从样品提取、净化,测定痕量农药的过程,对溶剂的纯度要求较高,目前市售试剂杂质较多,影响测定,故在使用前均须进行二次蒸馏。

5.2样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提取

样品农药残留提取,实际是将痕量农药富集度并分离杂志的过程。要求首先可能完全地提出样品中所含农药成分,其次较少提出共存干扰物质。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综合考虑,选择提取方法。震荡提取,索氏提取器热回流,超声波提取、溶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对症选择。

5.3 净化

样品经提取富集后出去干扰物质。手段:(1)柱层析;(2)液-液分配法;(3)磺化法;(4)低温冷冻法;(5)吹蒸发;目前常用的是(1)-(2)-(3)法,其中柱层析法应用较多,磺化法则适用于测定含有机氯的样品。

5.4测定

应根据待测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仪器测定条件、实验参数,所建的方法检出限应低于农药残留限量1-2数量级,同时用标准物质对其方法进行验证及方法学考查。

6.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标准制定

农药残留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组成的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定期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下的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的要求对农药的可接受的日摄入量及最大残留限量值进行评价,FAO专家组负责制定农药残留限量和分析方法,考虑农药在动植物体内的代谢数据、环境影响、使用方式,并估计依据GAP可能引起的最大残留水平;WHO毒理核心评价组负责评价毒理和相关数据,CAC基于评价的数据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WHO农药毒性研究通常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和腐蚀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经口,经皮)、两代的繁殖试验、两种动物的致畸试验、致突变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致癌试验、以主要代谢物和途径而进行的代谢研究(吸收、分布和排泄)、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变态过敏试验、致毒机理研究等。通常MRL的确立方法如下:

(1)在特定使用条件下(GAP),施有农药的作物,其农药残留量标准是根据受控农业残留试验确立的;

(2)采用适宜的消费者摄入模式,可以估算出在最恶劣条件下的农药残留理论每日最大摄入;

(3)农药毒理学试验数据可用于确立ADI。通常这种方法包括寻找在在敏感物种上测得的“无可察觉副反应水平”,然后除以适宜的安全因子(通常默认为10×10,即考虑人和动物的种间差异10倍的安全系数和不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10倍的安全系数),确立(ADI )。

(4)如果按照(2)法估算得出的消费者对所有食品的农药残留日摄入量TMDI低于按照(3)法计算得出的ADI,那么将依据(1)法确立的残留量定为MRL。如果计算得出的吸入量高,那么要对(1)法所给出的条件进行修改以降低相关食物农药残留的标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相关农药就不能用于这种作物,其MRL值也难以确定(有效值为零)。

研究农药残留不光分析原始化合物,更主要的是抑制其代谢产物量。联合国粮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PR)对农药残留量有明确规定,世界各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都有严格的限量标准。对我国中药出口,西方进口国(地区)均按营养食品进行检测。

我国中药农药残留量限度标准研究工作、现阶段仅仅建立各种农药的检测方法学方面研究,“十种中药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就是在重点解决前述几类农药残留测定的方法学问题,所建立的部分有机氯测定方法已被收入2000年药典附录试行本,推广应用。

7中药农药残留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和标准制定都落后于国际水平,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7·1标准总量不够,覆盖农药品种过少,未成体系

从我国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等地的中药看,已有相当的其它类别的农药品种被定为监测对象。截至2003年欧盟标准植物药(herb)项下各种检测污染物已达162种,各大类农药都有涉及。而中国药典、绿色中药标准中均只规定了3~4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及限量标准,对其它类农药并无规定。

7·2缺少以危险性评估为基础,制订中药农残限量标准的科学依据CAC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是建立在各国农业生产执行GAP的条件下,根据可接受的日摄入量并且综合分析世界各地区的消费习惯,以危险性评估为基础。世贸组织(WTO)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定》(SPS)中,也强调各国可以基于

危险性评估所得出的科学结果和适当的健康保护水平制定自己的食品安全措施。而我国缺少与农药残留标准制订有关的毒理学和社会学调查研究,较少开展农药残留危险性评估工作,以往制订各项相关限量标准多是从检验合格率上考虑,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时拿不出符合国际要求的相关科学依据。

7·3标准制定相对滞后,缺少对相关农残数据的系统检测和监控CAC农药残留标准体系重要的一环是不断根据新的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和毒理评价结果不定期对MRL值进行评价分析、修改完善。FAO每年出版食品农药残留评价报告两份,其中残留报告一份、毒理报告一份,另外还出版JMPR种植和植物保护报告一份。这是一个动态修改的过程。美国、欧盟成员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有农药残留监测项目,多年调查市场上各种产品中农药残留动态。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相关农残数据的系统检测和监控工作,对中药中农药残留的污染现状未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因此导致我们现在监测和重视的农药品种其它国家已弱化,而国际上新提出的控制对象我们还很少有相应的办法。

7·4中药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落后,未能关注国际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经常采用先进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所用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药残留检测的定性能力和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和检测覆盖范围,目前国外已发展出可以同时检测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系统,美国的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DFG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其中GC-MS检测239种,HPLC-Fluor检测12种)。而我国不仅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且从以上文献可知,我国当前的中药农残分析方法研究仍以气相或液相色谱配不同的检测器为主,较少采用各种色质联用技术,研究仍然集中在个别品种中药中的某类农药的检测方法研究,尚没有中药中农残全分析研究的报道。

我国应积极开展对于国际标准的研究工作,参与国际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CAC农药残留评价和毒理学分析等有关工作,开展与农药残留标准制订有关的毒理学和社会学调查研究,开展农药残留危险性评估工作。为制订相关标准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我国中药生产贸易的实际情况,加快中药农药残留标准制定、修改工作的步伐,根据危险性评估结果尽快科学、合理地制定既符合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又能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生产者利益的标准,逐步建立科学完备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中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评价机制,使中药农药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确保残留管理工作正常的开展,准确把握我国中药农残的污染现状,并及时掌握国际上的农药残留研究动态,从而适时做出相应政策和标准调整。加紧中药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对国内检测方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改善检测设备,重视国外先进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制定我国的官方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农药残留监测要求。

8控制中药中农药残留量的建议研究措施

8.1 建立绿色药材生产基地

“药材生产基地”是指生产者以某种形式组织在一起专门从事药材生产,达到相当规模且形成一定优势的药材生产区。近两年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药材基地建设热潮,许多大型制药企业纷纷斥资建立自己的药材基地,如扬子江药业集团已先后在江苏、邳州、宜兴、内蒙建成银杏、黄芪种植基地。建立绿色药材基

地,应在道地药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优良品种,并在最适宜生长条件的区域种植,研究并推行规范化种植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建立科学合理的采收加工制度。

8.2 农药残留量限度标准的研究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收载了一套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GC法检测法,但要求不全,仅有少数几个药材品种的限量标准,需要近一步完善。首先要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种药材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普查,然后根据普查结果,参照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我国对蔬菜、茶等作物的农药允许残留量,制定出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中成药的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量(MRL),使得中成药的农残量控制有法可依,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8.3 合理使用农药

市场上的农药很多,但要有根据的进行科学的选择,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有不同的杀菌剂。使用不当,不仅会使农残量大大增如,而且达不到杀虫目的。除了要选择合理的农药品种,还要掌握合适的使用时期,在对杀伤害虫最有力的虫龄阶段进行防治,在收获前一定间隔时间内禁止用药。为了兼治多种病虫害,有时需要对不同的农药进行混用,混用农药间不能产生拮抗或降解作用,不使用增毒显著的混用配方。

8.4 中药材的抗病虫害品种的研究

目前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这种方法不仅危害人类,而且污染环境。现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使植物自身获得抗病虫害的能力已成功的应用在农作物上,如果能把它运用到药用植物上,使药用植物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就不再需要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农药,中药材将会成为低农残、高质量的绿色药材。

9 小结

做为中医药发源地的我国,中药材、中成药的出口额只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左右,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之—就是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中药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就必须现代化,而农药残留量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中药原料种植生产基地,严格实施GAP规范化管理,制定出符合药用特点的中药材、中成药农残量限量标准,。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5345.7亿元增长至2688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9.7%;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

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至1699.9亿元,CAGR为27.6%,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全年利润增速高于8类子行业利润增速。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随着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B、行业挑战产业升级空间几许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中药材价格上涨:防控生产盲目和种植过剩

韩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附件2 韩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根据医药法第44条第1项之内容,将对生药(包括韩药、韩药材,下同)及其萃取物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作如下公告: 1、适用范围 (1)生药,但是不包括矿物生药、动物生药以及附表1中的生药 (2)生药的萃取物(浓缩剂、浓缩液以及酊剂等),但是事先对生药进行过检测的情况下该步骤可以省略 2、适用对象农药以及允许标准 (1)生药中允许的农药残留标准如下: (2)个别生药中允许的农药残留标准如下

(3)对于有检出记录的生药适用的农药残留标准如下

(4)附表2中的生药请参照“食品的标准和规格”,按照食品公典第3、对食品的一般通用标准以及规格的第6、标准以及规格的适用范围中的第3)、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以及第5)、人参的农药残留标准进行执行。 (5)上述(1)-(4)中未涉及的农药被检出的时候,暂时按照以下方法判定适量与否: A.欧洲药典(EP)“pesticide residues”项的标准(附表3) B.关于其他被检测出农药的适量与否,首先将残留量和有关的生药服用量进行比 较,根据下列计算公式算出结果并进行了危害评价之后,由食品药品安全厅厅长进行判定。 ADI*M MDD*100 ADI:有关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取量(mg/kg/day) M:成年人的平均体重(60kg) MDD:有关生药的每日服用量(kg) (6)生药萃取物(浓缩剂、浓缩液以及酊剂等)适用的农药残留标准按照前文(1)项执行。 3、根据对象农药的不同,各自按照下列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敌草胺(Napropamide)、DDT农药(P·P-DDT农药、O·P-DDT农药、P·P-DDE 农药、P·P-DDD农药)、狄氏剂(Dieldrin)、腈菌唑(Myclobutanil)、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六六六(BHC)(α、β、γ以及δ-BHC农药)、联苯菊酯(Bifen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对嘧菌环胺(Cyprodinil)、啶虫脒(Acetamiprid)、三唑锡(Azocyclotin)、艾氏剂(Aldrin)、安杀番(Endosulfan)[包括α、β-安杀番以及硫丹硫酸盐(Endosulfan sulfate)]、异狄氏剂(Endrin)、灭螨猛(Chinomethionat)、克菌丹(Captan)、五氯硝基笨[Quintozene(PCNB)] 、百菌清(Chlorothalonil)、戊唑醇(Tebuconazole)、甲抑菌灵(Tolylfluanid)、三唑醇(Triadimenol)、三唑酮(Triadimefon)、氟菌唑(Triflumizole)、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二甲戊乐灵(Pendimethalin)、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噻唑膦(Fosthiazate)、腐霉利(Procymidone)、哒嗪硫磷(pyridaphenthion)、咯菌腈(Fludioxonil) 1)装置: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NPD检测器、质量分析仪(MSD检测器)] 2)试剂和试液 A)溶媒:残留农药实验专用品或者与之相当之物 B)水:蒸馏水或者与之相当之物 C)弗罗里硅土(Florisil):填充有弗罗里硅土(1g)的Cartridge(容量6ml) D)助滤剂:Celite 545 E)标准原液:将各农药的标准品溶于丙酮按照100mk/kg进行配制 F)标准溶液:将各标准原液溶于丙酮按照一定浓度进行混合稀释配制 G)其他试剂:残留农药实验专用品或者特供品 3)实验溶液的配制 A)萃取:将试料(500-600g)仔细粉碎后,取5g加入水40ml,放置4个小时(可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R&B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国家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残留标准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一、中国: (一)中国药典(2010版) 药典对植物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要求( ×10- 6) (二)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 适用范围:药用植物原料及制剂的外经贸行业品质检验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重金属总量≤20.0 mg/kg。 铅(Pb)≤5.0 mg/kg。 镉(Cd)≤0.3 mg/kg。 汞(Hg)≤0.2 mg/kg。 铜(Cu)≤20.0 mg/kg。 砷(As)≤2.0 mg/kg。

农药残留限量: 六六六(BHC) ≤0.1 mg/kg。 DDT ≤0.1 mg/kg。五氯硝基苯(PCNB) ≤0.1 mg/kg。 艾氏剂(Aldrin) ≤0.02 mg/kg。 二、香港:(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一册) 表1:药材中重金属限度 三、澳门:(技術性指示第02/2003號) 重金属种类上限 砷(无机) 每日1500.00微克 镉(水溶性) 每剂3500.00微克

铅每日179.00微克 汞每日36.00微克 重金属种类上限 砷 5.00 ppm 铜150.00 ppm 铅20.00 ppm 汞0.50 ppm 四、新加坡:(1995年药物决议(禁止销售及供应)(修正案))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铅(Pb)≤20 mg/kg。 汞(Hg)≤0.5 mg/kg。 铜(Cu)≤150 mg/kg。 砷(As)≤5 mg/kg。 镉(Cd)≤5 mg/kg。 五、马来西亚: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铅(Pb)≤10 mg/kg。 汞(Hg)≤0.5 mg/kg。 砷(As)≤5 mg/kg。 六、泰国: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适用范围:草药原料及产品 铅(Pb)≤10 mg/kg。 镉(Cd) ≤0.3 mg/kg。 砷(As)≤ 4 mg/kg。 七、韩国: 重金属限量(药品安全厅公示第2005-62号): 1、植物性生药: 铅(Pb)≤5 mg/kg。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因而,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也就突显出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自然也越发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 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

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三)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四)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五)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行业分析)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

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18.60%增长到2004年的26.10%。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1.2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7.7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样本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中国的中药及其制品屡有农残超标等因素而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对中药的国际声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瓶颈”之一。 中药中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现状 1农药残留的危害 药用植物中经常施用的农药主要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和拟除虫菊酯类等.有机氯农药在食物链中有极强的富集作用,在人类和动物的脂肪组织内长期积累容易引起慢性中毒;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易产生极性中毒,有时严重危及生命。中药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为患者及体弱者所服用,且服用时间长,更易造成蓄积中毒。 中药中农药残留物的来源: 一是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杀虫、杀菌、除草或调节植物生长而喷施的农药或其它农作物喷施农药后残存土壤环境中, 药用植物经过根, 叶等器官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二是药材在加工、储藏过程中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而喷施的农药或药材所接触的其它物品而沾染的农药; 三是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农药残留。 2.中药材的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分布 中药中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中国对粮食、蔬菜、水果、酒制品等中的农药残留早已有限制, 有限量规定的农药有21个品种, 待批准和检测方法, 中药在这方面工作虽有研究, 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未建立限量标准。 农药残留分类: 一种是以农药的作用分为杀虫、杀菌、除杂草。另一种是以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分类, 即有机类、有氮类、有机磷类和其它拟除虫菊酯、无机盐化合物等, 对于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多以后者分类。 有机氯类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OCPs)属于神经毒物和实质脏器毒物,可致癌,是一类高效广谱杀虫剂,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曾广泛使用,由于其残留量大,毒性大,污染性强,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 加入WTO后,中药的国际贸易将以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目前,国际上虽然尚无植物类中药的国际标准,但是FAO和WHO均制定了食品、蔬菜及茶叶重金属的允许摄入量和农药残留限量。美国、欧盟及传统出口中药的东南亚地区均对中药提出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并有提高的趋势。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以环保标准为基础的绿色认证制度日趋盛行,“环保标签”在许多情况下变成贸易壁垒。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及长期施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加之对农药的盲目选择,施用时间和剂量等达不到技术要求,导致目前药材普遍存在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中药及其它农副产品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建立适合我国产品质量的标准以适应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世界各国在制定相应的植物药产品质量标准中也多参考我国的中药标准,因此,制定绿色标准也可以影响世界,达到对我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相对有利的局面。由外经贸部制定并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已于2001年07月0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进出口质量标准,也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绿色标准,对推动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确保植物药进出口品质,有着重大的历史性意义。 一、中国大陆 (一)中国药典(2010版) 药典对植物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要求( ×10- 6)

(二)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 适用范围:药用植物原料及制剂的外经贸行业品质检验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重金属总量 ≤20.0 mg/kg 。 铅(Pb ) ≤5.0 mg/kg 。 镉(Cd ) ≤0.3 mg/kg 。 汞(Hg ) ≤0.2 mg/kg 。 铜(Cu ) ≤20.0 mg/kg 。 砷(As ) ≤2.0 mg/kg 。 农药残留限量: 六六六(BHC) ≤0.1 mg/kg 。 DDT ≤0.1 mg/kg 。 五氯硝基苯(PCNB) ≤0.1 mg/kg 。 艾氏剂(Aldrin) ≤0.02 mg/kg 。 二、 香港(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一册) 表1:药材中重金属限度

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中药作为我国优秀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在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养生调理等方面有很显著的疗效。然而,农药残留问题近年来成为中药用药安全最大问题,与消费者用药健康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此次试验建立了同时检验中药材中六六六(甲体六六六、乙六六六、丙六六六和丁六六六)和滴滴涕(p,p`-滴滴伊、o,p`-滴滴涕、p,p`-滴滴滴和p,p`-滴滴涕)共计八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C)检验分析方法,各项检验指标良好,对农药残留做出了有效检验。 标签:中药材;六六六;滴滴涕;檢测 中药材做为我国特有的治病、保健药品,现如今已经发展到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并深受喜爱。因此人们对中药材的安全性要求也同时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农药残留的问题尤其成为人们热议且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农药残留时间较长,对人们的使用安全具有一定影响。为保护人民身体的健康,对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农药种类繁多(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等),其化学性较为相似,且多数存在同分异构体,因此,对于化学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发生保留时间相同或相近的现象。以下为经过多次实验操作,结合国家标准及农业部相关标准等,建立两套相对较为完好的检验方法。 1 标准品与试剂 甲体六六六(批号:GBW(E)060081 来源:中国计量院),乙体六六六(批号:GBW(E)060082 来源:中国计量院),丙体六六六(批号:GBW(E)060083 来源:中国计量院),丁体六六六(批号:GBW(E)060084 来源:中国计量院),p,p`-滴滴伊(批号:GBW(E)060104 来源:中国计量院),o,p`-滴滴涕(批号:GBW(E)060103 来源:中国计量院),p,p`-滴滴滴(批号:GBW(E)060105 来源:中国计量院),p,p`-滴滴涕(批号:GBW(E)060102 来源:中国计量院),甲苯(批号:M219-4 来源:进口MERDA),60~90℃石油醚(批号:UN2130 来源:进口MERCK) 2 仪器 Trace 1300气相色谱仪(Thermo Fisher仪器股份有限公司),ECD检测器(Thermo Fisher仪器股份有限公司),TG-1701MS色谱柱(60m·0.32μm·0.25mm)(Thermo Fisher仪器股份有限公司),TG-5MS色谱柱(30m·0.32μm·0.25mm)(Thermo Fisher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3 标准溶液的配置 精密量取甲体六六六、乙体六六六、丙体六六六、丁体六六六、p,p`-滴滴涕、p,p`-滴滴滴、p,p`-滴滴伊、o,p`-滴滴涕标准品,用甲苯稀释一定倍数,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加至亿元,CAGR为%,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着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

我国农产品和中药材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应对方案

我国农产品和中药材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应对方案 因为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中药材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我国农产品和中药材农药残留现状形势十分严峻。故《中国药典》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了一系列的农药残留的检测项目和方法,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提出并实施以来,对规定的菜品种检测13种高毒高效的农药残留,并参照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等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了使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果菜,各级相关部门和菜农应把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关口。国家应在相关领域投入大量的经费、人才从事相应的工作,为研发出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而努力。此外,还要提高农产品的种植者的环保意识及知识水平,从生产环节开始抓起,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为我国未来有良好的用药环境和产品提供安全保障。 标签:农药残留,中草药,农产品,应对方案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农药残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农药是目前世界农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生产资料之一。据统计,全球由于病、虫、草、鼠害等各种非自然灾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1 /3,如果停止用药或用药严重不当,1年后将减少收成25% ~40% (与正确用药相比),2年后将减少40% ~60% 以致绝产[1]。因为单纯追逐经济效益的增长,导致了严重的农药残留。中药材数量品种的增长和增多也带来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2]。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和中药材中大多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而受阻碍,成为这两项产品出口的最大阻碍[3]。 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中药材的农药残留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比如各种中药材中的重金属总量和砷含量;对甘草、黄芪中有机氯类农残规定了限量指标[4]。《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中药材生产基地的水质质量、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标准做出新规定,其中植物药水质质量必须达到农田灌溉水要求(GB-5084-92.)[5]。因此,建立健全相关的检测技术方法和高素质的检测人才队伍是当下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多种色谱方法已经被用于不同基质农药残留的检测,但目前多见关于食物、土壤、饮用水等方面的研究报道[6 ~10],有关中药材方面的较少[11-12]。目前农药残留先进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合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合法等等[3]。 据长期对果蔬农药残留测定,叶菜类蔬菜含农药较多,如菠菜、小白菜、韭菜等,而番茄、辣椒、葱等受农药污染略轻。根茎类蔬菜因长在土壤里,如萝卜、马铃薯、洋葱等含农药量最少。外表光滑的水果农药污染较轻,而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果蔬易沾染农药。为了使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果菜,各级相关部门和菜农应把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关口。 一、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进行正规采购和监督流程,严禁假冒伪劣产品入市。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植物医院Z hiwuyiyuan 中药是一种具有治疗疾病、滋补身体功效的特殊农产品,随着其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使得目前的野生药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于是多数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各种类型的农药,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了中药材农药的残留问题。中药材农药的残留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对那些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农药,一定要严格控制其残留量。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对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近年来农药残留检测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逐步建立了各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迄今为止,国内正式颁布的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标准与实际使用的农药材品种相差很远。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有机氯农药,其他类型的农药残留研究的较少。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多种类型农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概述,以期对现实生活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主要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等。 1薄层色谱法(TLC 根据被分离的化合物在溶剂间的分配情况不同,或对于吸附剂的吸附情况不同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主要用于定性分析。 2气相色谱法 用气体作为移动相的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固定相是固体的,称为气固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的则称为气液色谱法。这种检测方法是农药残留测定的主要分析手段,可进行中药中农药的多残留分析。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气相色谱的理论,高压输送流动相,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适合于分析热不稳定和强极性农药及其代谢产物。 4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利用某些流体(例如CO 2 在超临界情况下能够增强某些物质的溶解性而实现农药残留的检测,这种方法的分析速度较高。 5免疫分析法 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抗体与抗原之间发生反应,依靠比色来确定农药残留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可准确定性定量,适于现场分析。 6生物传感器检测法 利用生物物质(如DNA、酶、蛋白质等作为识别元件,将生化反应转变为物理、化学信号,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7其他方法 毛细管电泳法、酶抑制法、近红外光谱法等。 检测方法不同,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效果也不同,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农药的不同性质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检测技术的原理,或将多种技术并用(如气质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等,不断探索出新的检测方法。

医疗药品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加入WTO后,中药的国际贸易将以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目前,国际上虽然尚无植物类中药的国际标准,但是FAO和WHO均制定了食品、蔬菜及茶叶重金属的允许摄入量和农药残留限量。美国、欧盟及传统出口中药的东南亚地区均对中药提出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并有提高的趋势。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以环保标准为基础的绿色认证制度日趋盛行,“环保标签”在许多情况下变成贸易壁垒。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及长期施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加之对农药的盲目选择,施用时间和剂量等达不到技术要求,导致目前药材普遍存在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中药及其它农副产品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建立适合我国产品质量的标准以适应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世界各国在制定相应的植物药产品质量标准中也多参考我国的中药标准,因此,制定绿色标准也可以影响世界,达到对我中药产品国际贸易相对有利的局面。由外经贸部制定并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已于2001年07月0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进出口质量标准,也是我国中药的第一个绿色标准,对推动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确保植物药进出口品质,有着重大的历史性意义。 一、中国大陆

(一)中国药典(2010版) 药典对植物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要求(×10-6)

药用 植物 及制 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 适用范围:药用植物原料及制剂的外经贸行业品质检验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重金属总量≤20.0mg/kg。 铅(Pb)≤5.0mg/kg。 镉(Cd)≤0.3mg/kg。 汞(Hg)≤0.2mg/kg。 铜(Cu)≤20.0mg/kg。 砷(As)≤2.0mg/kg。 农药残留限量: 六六六(BHC)≤0.1mg/kg。 DDT≤0.1mg/kg。 五氯硝基苯(PB)≤0.1mg/kg。 艾氏剂(Aldrin)≤0.02mg/kg。 二、香港(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一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