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盆地中上侏罗统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合集下载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是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

其中生界烃源岩是油气勘探中的重点。

本文从烃源岩的特征和指示油气勘探方向两方面,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生界烃源岩进行了分析。

一、烃源岩的特征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侏罗系晚期的长垣组和灵魂山组。

这些烃源岩主要是以有机质丰度高的黑色泥岩和泥灰岩为主。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质丰度高长垣组和灵魂山组的有机质丰度普遍高于2wt%。

并且,这些烃源岩以黑色泥岩为主,具有较高的含油气性能。

2.成熟度高区域内烃源岩的成熟度普遍高于 1.2%Ro。

这种高成熟度表明,这些烃源岩已经处于高成熟状态,对生气和生油的贡献较高。

3.有机质类型单一长垣组和灵魂山组主要以陆源植物为主,属于C3植物。

因此,烃源岩中的有机质主要是以陆源植物残体为主,具有单一的有机质类型。

二、指示油气勘探方向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的特征,为其指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依据烃源岩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石油勘探方向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与成熟度分布较广,其中很多地区已经进入到生油峰期。

因此,对于这些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强石油勘探。

此外,对于烃源岩类型特殊、成熟度较高的地区,特别需要进行石油勘探。

2.气藏勘探方向根据烃源岩成熟度的特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更容易形成天然气。

因此,初步判断该区域石油气比可能偏向气,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长垣组。

因此,对于盆地海相烃源岩成熟度较高,且含气性高的地区,应加强天然气勘探。

总之,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的特征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未来的勘探中,需要结合烃源岩的特征来指导勘探方向,进一步发掘该区域的油气资源。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勘探区,其中生界烃源岩是该区石油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该区生界烃源岩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指示意义。

生界烃源岩的特征1.地质时代生界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纪系。

其中,下白垩统的烃源岩分布最广,是生油潜力最大的单元之一。

2.岩石类型生界烃源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泥岩和炭质泥岩,也有少量煤系烃源岩。

3.有机质类型生界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以藻类和藻类残骸为主,还有一定量的陆生植物残骸。

这些有机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下,可以形成丰富的烃类。

4.热演化程度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较高,主要处于成熟期和过成熟期,是成熟生油岩的典型例子。

生界烃源岩在油气勘探中的指示意义1.烃源岩发育区生界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可以指示潜在的烃源区。

研究发现,下白垩统的烃源岩沉积最广,发育最好,是该区域烃源发育的主要区域。

2.生烃能力生界烃源岩的成岩演化程度与生烃能力密切相关,在勘探中可以通过生烃反应指标(如干酪根稳定同位素)判断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生油潜力。

3.油气富集区生界烃源岩是石油勘探中的关键环节,其指示的石油勘探方向主要在靠近生烃区的烃源岩下方,即烃源岩的富集区。

例如在下白垩统烃源岩下,靠近 paleo-high 带的低阶储层组合是一个较好的勘探目标。

综上所述,生界烃源岩是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石油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分布特征、成熟度和生烃能力等信息可以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指示。

在未来的勘探工作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该区域的生界烃源岩特征和勘探方向,为全面开发该区域的石油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黄骅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岩石化学特征

黄骅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岩石化学特征

黄骅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岩石化学特征谷俐;戴塔根;范蔚茗【期刊名称】《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年(卷),期】2000(21)4【摘要】通过对渤海地区黄骅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典型的岩芯取样、岩相及全岩分析 ,并结合K Ar法测年、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主要岩石类型有新生代老第三纪玄武岩、中生代晚白垩世玄武粗安岩、中生代晚白垩世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和中生代早三叠世英安岩。

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的主量元素丰度呈双峰分布 ,从老到新 ,火山岩主元素中SiO2 减少 ,Fe2 O3、FeO、CaO、MgO、TiO2 、P2 O5、MnO有所增加。

新生代玄武岩可能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晚白垩世玄武粗安岩源自玄武质组分亏损和受到富集改造的岩石圈地幔 ,晚白垩世及早三叠世长英质火山岩可能源自地壳组分的部分熔融。

【总页数】8页(P365-372)【关键词】中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黄骅盆地【作者】谷俐;戴塔根;范蔚茗【作者单位】中南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P59【相关文献】1.渤海湾黄骅盆地晚中生代一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构造体制转换 [J], 张超;马昌前;廖群安;张金阳;肖敦清;付立新;王连训2.藏北羌塘地块新生代火山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及下地壳性质的约束 [J], 赖绍聪;秦江锋3.囊谦盆地新生代钾质碱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孙宏娟;邓万明;张玉泉4.塔河油田火山岩的层位归属、火山岩岩石学与岩相学特征 [J], 罗静兰;翟晓先;蒲仁海;何发歧;赵会涛;俞任连;周家驹5.贝加尔裂谷带通京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益龙;周汉文;Лабац кая;严溶;曾广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黄海盆地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北黄海盆地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李文 勇
国 土资源 部 广州 海洋 地质 调查 局 , 5 1 0 7 6 0
内容 提 要 : 以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 、 运动学特征为基础 , 探 讨 了北 黄 海 盆 地 的 构 造 变 形 样 式 及 动 力 学 演 化 过
程 。研 究 表 明 , 北 黄 海 盆 地 的 构 造 变 形 包 括伸 展 构 造 变 形 、 挤 压构造 变形 、 扭动 构造 变形 以及反转 构造 变形等 , 北 黄 海 盆 地 发 育 的 区域 动 力学 背 景 即 是 以 区域 拉 伸 作 用 为 主 、 且叠 加有水 平挤压 作用 以及 相关的扭 动作 用 , 并 由此
海中、 新 生代 盆地属 于 断陷 型盆 地 , 其 构 造变形 机 制 复杂 , 动 力学 演化过 程 漫长 。
1 地 质 概 况
北黄 海 盆 地 位 于 中朝 板块 东 南 部 , 属 于 胶 辽 地 块 和 朝鲜 北部 地块 上 发育 的中 、 新 生代 含 油气 盆地 , 总体 呈 NE走 向( 图 1 ) ; 历 经 多期 构 造 运 动 ( 李 廷栋
究成 果 。
群 以及 中央隆起 、 中西 部 隆起 等 6个 二 级 构 造 单 元
和 2 4个三 级构 造单 元 ( 李文 勇等 , 2 0 0 6 a ) , 坳 陷 内发 育 湖相 、 三 角洲 相 中、 新生代地层( 包 括 上侏 罗统 一
下 白垩 统 、 始新 统 、 渐新 统 以及新 近 系) , 最 大 沉 积 厚
度达 8 0 0 0  ̄8 4 0 0 m, 隆起地 带仅 发育新 近纪 地层 。
盆 地褶 皱 、 断裂构造 均十分 发育, 以 正 断 层 为 主, 其 次可 见平 移 断层 和 逆 断层 ; 按照展布方向, 可

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Ab t a t:De n i g o he d t ft e n w i a d g sr s u c ss r e he s bsde e h so y a tu t r l sr c pe d n n t aa o h e o l n a e o re u v y,t u i nc itr nd sr c u a e o u in o rh Yel w a b sn a e e h tc l n y e n t s p p rb s d o e bre ic s in o h v l t fNo t lo Se a i r mp a ia y a a z d i hi a e a e n t i fd s u so n t e o l l h
(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 与资源学院 ,北京 1 3 .中国科学 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10 8 ; .国土资源部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东 广州 003 2 504 4 160;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506 170; 10 8 ) 0 0 3
摘 要:依据最新油气资源调查资料 ,在简述北黄海盆地 区域构 造特征 的基 础上 ,重点 分析 了盆地 的沉降 史与构 造演化 特征 。研究表 明:( )北 黄海 盆地 的基本 沉降 曲线 型式为 7段折 线状 ,其 中晚侏罗 世 、早 白垩世 、始新 世 、渐新 世 、 1 新 近纪为 曲线下 降段 ,代表盆地 5幕较 明显 的沉 降 ;晚 白垩世一古新 世 以及中新世 早期 为 曲线 上升段 ,反映盆 地的抬 升剥蚀 。( )盆地沉降作用 自中生代至新生代总体 由东 向西 迁移 ,东部坳 陷 以中生代沉 降作用 最为显 著 ,中部 坳陷 主 2 沉 降期 为始 新世 ,而西部坳 陷的快速沉 降主要发 生在 始新世 ,并一直持 续到渐 新世 。 ( )盆地构 造演化 大致可 划分 为 3

北黄海盆地上侏罗统烃源岩测井评价

北黄海盆地上侏罗统烃源岩测井评价

第24卷第6期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 &GAS FIELD2017年11月doi: 10.6056/dkyqt201706003北黄海盆地上侏罗统烃源岩测井评价刘金萍\简晓玲\王改云\杜民\王嘹亮\成古2(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5#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北黄海盆地构造热机制与成®效应”(41302100)摘要北黄海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盆地内®源岩厚度巨大,但钻井取心较少,测试样品有限,难于对该区的®源岩条件作出整体评价。

文中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利用!lo g!技术,根据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考 虑岩性组合的差异,建立了适合研究区不同岩性组合的2种有机质丰度测井解释模型,获得钻井剖面上连续分布的总有机破质量分数信息。

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上侏罗统®源岩发育,上部J3SQ2层序中®源岩厚度50~300 m,坳陷中心 总有机破质量分数大部分高于1.5%;下部J3SQ1层序中9源岩厚度50~200 ,,总有机破质量分数0.5%~2.0%。

2套层序中9源岩总有机破质量分数均表现出由坳陷中心向四周降低的特征。

整体上,研究区上侏罗统®源岩以中等®源岩为主,具 有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邻近生®中心的构造带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9源岩;测井评价;上侏罗统;北黄海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1+15 文献标志码:ALogging evaluation of Upper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 North Yellow Sea BasinLIU Jinping1, JIAN Xiaoling1, WANG Gaiyun1, DU Min1, WANG Liaoliang1, CHENG Gu2(l.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Guangzhou 510075, China;2.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Abstract: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exploration, in which the thickness of the source rocks is considerabl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overall evaluate the source rocks conditions with the limited core test samples.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emical test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on logging curve, two TOC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odels for different lithology combination were built using Alog !technology.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th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in the drilling wells were obtai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source rocks in J3SQ2 ranges from 50 to 300 m. Major TOC contents reach 1.54 in the depression center. The thickness of source rocks in J3SQ1 ranges from 50 to 200 m and the TOC contents range from 0.54 to 2.04. From the depression center to the surrounding, TOC contents decrease gradually. In summary, the Upper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can be considered as medium source rocks and hav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So the targets close to the main "hydrocarbon kitchen] can be the favorable targets in the further exploration.Key words:source rock; logging evaluation; Upper Jurassic; North Yellow Sea Basin0引言北黄海盆地是发育在华北地台上的中、新生代小 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近海勘探及研究程度均较低 的一个含油气盆地&1'4],其邻区已有油气发现&5'6]。

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011年10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1,No.5第31卷第5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Oct.,2011DOI:10.3724/SP.J.1140.2011.05073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李慧君1,2,张训华1,2,牛树银3,于开宁3,孙爱群3,张建珍3,陈超3(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3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石家庄050031)摘要: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前印支期基底之上的陆相断陷盆地。

简要概述黄海盆地特征,分析盆地沉积建造特征、构造演化阶段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的形成机制。

认为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形成与演化,使黄海地区的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幔枝构造形成—区域伸展断陷。

黄海盆地是东部盆岭区的一部分,其形成受华北东部地幔热柱演化的制约。

关键词:幔壳运动;地幔热柱;幔枝构造;伸展构造;黄海盆地中图分类号:P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1)05-0073-061 问题的提出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的高原转变为华北东部盆-山耦合格局。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构造演化和黄海海域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表明,黄海盆地是华北地幔热柱演化的一部分,是在前侏罗纪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总体讲盆地形成过程多变,区域构造演化较为复杂,很多地质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1]。

本文从地幔热柱—幔枝构造的视角,简要分析黄海盆地地质特征、盆地演化过程,进而探讨盆地的形成机制。

2 黄海盆地的基本特征黄海盆地包括北黄海盆地和南黄海盆地,总体上是一个发育在前印支期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直到第四纪初约1.70Ma才发生海侵,黄海开始形成,晚更新世末海平面上升至现代海岸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37);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油气专项)项目资助作者简介:李慧君(1965—),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物理与地质构造科研工作,E-mail:lihuijun2001@sina.com.cn收稿日期:2010-12-30;改回日期:2011-06-19. 文凤英编辑位置。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

参 考 文 献
[ 1 ] 龚建明, 陈建 文 , 李武 , 等. 利 用 低 层 大 气 和 海 底浅 表 层 沉 积 物 间 隙 水 烃类 检 测 方 法 预 测 北 黄 海 盆 地 含 油 气 远景 [ J ] . 中 国海
上油气 , 2 0 0 6 , 1 8 ( 2 ) : 1 0 7 1 1 0 .
征[ J ]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 0 1 0 , 3 O ( 3 ) : 9 7 — 1 0 4 . [ 6 ] 龚建明, 温珍河, 陈建 文 , 等. 北 黄 海 盆 地 中生 代 地 层 的地 质 特 征 和 油气 潜 力 口] . 海 洋地 质 与 第 四纪 地 质 , 2 0 0 0 , 2 0 ( 2 ) : 6 9 — 7 8 . [ 7 ] 蔡峰. 北 黄 海 盆 地 基 本 石 油地 质 条件 分 析 [ J ] . 海洋地质 动态 ,
1 9 9 8, 1 4 ( 4 ): 7 — 1 0.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 (1 ) Th e r e a r e t wo s e t s o f ma i n
s o u r c e r oc ks i n t h e d e pr e s s i o n,i . e .M e s oz o i c Mi d —
( 3 )东部坳 陷 主体 部 位 中 、 上侏 罗统 烃 源 岩 现
今 的热 演化 程度 均 已进入 生 烃 门限 , 具 备 一 定 的生
油气 能力 , 具 有 良好 的 勘 探 前 景 。
L i u J i n p i n g ’
W a n g Ga i yu n 。
Du Mi n ’
Wa n g Li a o l i a n g ’ 。 Li u Zhe nh u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对北黄海盆地 X 井钻遇中—上侏罗统暗色岩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 X 井钻遇中—上侏 罗统暗色岩组中有 2 层火山岩,以夹层产出;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且两层火山岩 Na2O 含量差别较大,下层是 钠质流纹岩,上层是钾质流纹岩−英安岩;2 层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稀土元素配分型 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具微弱铕异常;Rb,Sr,Ba 和 K 等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 素以及和 Hf 和 Zr 等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富集,Ti,Nb 和 Yb 等难溶元素呈现较强亏损,且(w(Rb)/w(Yb))N>1, 岩浆具有地壳物质属性; Nb 和 Ta 相对亏损, Ba 相对富集,岩石具有火山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 w(Ti)/w(Zr)−w(Ti)/w(Y)岩石成因以及 w(Nb)−w(Y)和 w(Rb)−w(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形成于 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或弧后伸展环境。下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深时深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受幔源 物质混染,Na2O 质量分数高;上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浅时浅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Na2O 质量分数低。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中—上侏罗统;火山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构造背景 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3)01−0223−10
第 44 卷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3
北黄海盆地中—上侏罗统火山岩岩石地球 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王嘹亮 1,沈艳杰 2,程日辉 2,许中杰 2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 广州,510075; 2.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130061)
收稿日期:2012−01−13;修回日期:2012−03−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2074,4103085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09CB219306) 通信作者:沈艳杰(1981−),女,黑龙江望奎人,博士,讲师,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研究;电话:0431-88502620;E-mail: shenyj@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Middle—Upper Juras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WANG Liaoliang1, SHEN Yanjie2, CHENG Rihui2, XU Zhongjie2
(1.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510075, China; 2.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China) Abstract: Middle-Upper Jurassic Dark sandstone and mudstone rock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layers of volcanic rocks interbeded in Middle-Upper Jurassic Dark sandstone and mudstone rocks revealed by Well X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The volcanic rocks are Calc-alkaline series and acidic rocks.The lower layer is the sodic rhyolite while the upper layer is potassium rhyolite-dacite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Na2O and K2O.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of these volcanic rocks are similar: Light REE elements are rich,and light and heavy REE elements are not singificantly fractionated.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the Right Type with weak Eu abnormality. Incompatible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such as Rb, Sr, Ba and K and incompatibl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such as Hf, Zr are enriched, but the hardly contain elements such as Ti, Nb and Yb have large loss with (w(Rb)/w(Yb))N>1, which suggests the source magma comes from crustal materials. Clear relative losses of Nb and Ta, and relatively rich of Ba indicate that these volcanic rocks have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canic arc. Petrogenesis analysis of w(Ti)/w(Zr)−w(Ti)/w(Y) and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 analysis of w(Ti)/w(Zr)−w(Ti)/w(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