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属性的评价及其选择
企业会计计量属性

企业会计计量属性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作了重大调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计量属性制度。
现行制度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重新安排,一方面需要在会计实务中准确执行方可体现其优越性,而深刻理解计量属性的意义、特点是准确采用各种计量属性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所做的调整,在当前环境下又可能还存有某些缺陷,需要加以论证、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
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的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及种类诠释从理论的角度,会计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
不过,任何对象都有不同特性方面的量,我们通常指明某种对象的数量时,都是指其特定方面按特定条件计算的数量。
资产都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所以,资产的计量能够针对其自然属性也可针对其社会属性。
资产自然属性即物理特性方面,主要有重量、体积、面积、容积、包装单位、功能单位等;资产的社会属性即资产的价值属性方面,能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企业的任何资产都由支付一定代价而获得,又都最终用来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因而某一单位物理量资产所含的价值量,既可按其所费代价(成本)计算,也可按其可换入的经济利益(收益)计算,即资产价值量的计量有两种不同的计量属性。
现代会计的“计量”主要指价值量方面的计量。
成本和收益并不是资产价值计量属性的最后区分。
首先,无论成本角度还是收益角度的量,都存有于初始(取得时)、现时(持有期间某时点)、未来(未来存续期间)等特定时间条件中,按不同时间条件,计量属性可分为初始成本、现时成本、未来成本、初始收益、现时收益、未来收益;同时,无论成本量或收益量,能够按个别交易价格确定也能够按市场普遍价格(即“公允价值”)确定,而一项资产按市场普遍价格确定的成本一般又代表相同条件下的收益。
所以计量属性可进一步区分为初始个别成本(即“实际成本”)、现时个别成本(如“重置成本”)、未来个别成本、初始个别收益(如零售企业按售价确定的商品价值)、现时个别收益、未来个别收益(如“未来现金流量”)、初始或现时或未来普遍成本/收益(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评估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评估会计计量属性是指用来衡量和记录会计要素价值的基础。
常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和现值等。
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呈现和用户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
因此,评估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至关重要。
历史成本是一种常见的会计计量属性。
根据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企业将各项资产按其购买或者取得时的成本计量,并按照成本减值模型计提合理的减值准备。
这种计量属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能提供相对可靠的信息。
然而,由于历史成本无法反映资产在市场上的真实价值,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与实际经济状况出现较大差异。
相比之下,公允价值是一种反映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能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价值变动。
尤其是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衍生工具等市场流动性较高的项目,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更能满足用户需要。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较高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的不稳定性。
此外,现值也是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
现值计量反映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能更好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长期价值。
现值计量在评估投资项目、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然而,现值计量也存在困难和争议,如确定现金流量的可靠性、选择适当的贴现率等问题,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特点、产业环境、用户需求等多个因素。
并且,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应当在披露中充分说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和相关的假设条件,以便用户对财务信息进行恰当的解读和分析。
综上所述,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适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确保财务报表能够提供准确、清晰和有用的信息,企业应当综合权衡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会计计量属性,并在披露中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用户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准确评估和决策需求。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用来度量和记录财务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包括会计准则、企业的特点以及管理层的决策需求。
本文将探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1. 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现值计量和实际价值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是指以购入或建造时的实际发生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适用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上的买卖价格为基础进行核算,适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金融资产的计量。
现值计量是指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进行核算,适用于退休福利计划等长期负债的计量。
实际价值计量是指以某一特定指标或者评估模型所确定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核算,适用于无形资产等特殊情况的计量。
2.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的基本原则在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财务报表目标一致性原则:选择的计量属性应与财务报表的目标相一致,即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可比性原则:选择的计量属性应具有可比性,使得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财务信息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3)可靠性原则:选择的计量属性应具有可靠性,能够提供真实、公正、完整的财务信息。
(4)可衡量性原则:选择的计量属性应具有可衡量性,能够便于核算和计量。
(5)经济实用性原则:选择的计量属性应具有经济实用性,能够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获取相关的会计信息。
3. 不同情况下的计量属性选择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财务项目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形的计量属性选择示例:(1)固定资产:通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因为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相对来说是可以明确确定的。
(2)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为金融工具的价格在市场上是可以观察到的。
(3)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计量可能需要考虑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此可以采用现值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及选择

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及选择摘要: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被量化描述的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本文对六种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选择的理论基础及原则。
关键词:会计计量;计量属性;比较;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是指在会计实务中必须计量的财务会计要素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
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大相径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多元化,选择何种计量属性,从而形成能够达到会计目标的计量模式,是会计改革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迄今为止,会计上出现了 6 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
这六种计量属性的出现各有其历史背景和优缺点。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评价1.历史成本通常历史成本是针对资产要素而言的,是取得一定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所承担的义务。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币值不变为假设,以交易结果为依据,强调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能够真实、客观地取得经济业务的资料,容易被信息使用者接受。
其局限性为:第一,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物价变动明显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第二,利润的计算不够真实;第三,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缺乏逻辑统一性;第四,经营业绩和持有收益不能分清,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出现低估,难以真实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2.现行成本现行成本也称重置成本,指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取得相同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现行成本否定了币值不变,强调资产的持产收益。
现行成本有利于收益的正确确定和资本保全,便于信息使用者区分收益的口径,配比上逻辑一致,财务报表能提供现时信息。
其局限性为:第一,确定重置成本较困难, 无法与原持有资产完全吻合, 从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第二,报表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
3.现行市价现行市价指销售或假设销售某项资产可望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关于新会计准则计量属性的认识与选择

作者: 王鲁兵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股改办
出版物刊名: 金融会计
页码: 10-15页
主题词: 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过程 会计报告体系 计量单位 会计语言 资金运动经济业务
摘要:会计核算是运用标准化的会计语言,对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和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如实反映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其中,会计计量是在已确认经济事项应记录于会计报告体系后,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计量属性,确定所涉及会计要素具体金额的过程。
目前,除极少数币值急剧变动的国家和地区外,将计量单位确定为本国(本地区)的名义货币已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而计量属性则因其复杂性和多样化,使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选择和运用尚存在一定分歧。
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分析

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分析作者:王敏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1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强财务的科学性管理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财务会计是经济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重要特征,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析会计计量属性的内涵特征,探究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用规律,是促进会计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会计计量计量属性应用选择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向,推动了经济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创新。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对来说,会计计量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多种计量属性,不同的计量属性有着不同的应用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
针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进行分析,是优化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重要策略、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现代经济管理论认为,会计计量就是对会计要素按照货币量度进行量化的过程,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的过程。
一、会计计量属于一种价值计量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从会计角度来说,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基础。
会计计量属性,就是会计要素可用财务性是定量化的特性,也就是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特性二、会计要素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以货币单位实施的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
会计计量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会计计量模式的运行效率。
企业的资产、负债、产权、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都要经过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方法都要涉及会计计量属性问题。
;(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是企业的各种资产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费用进行核算的成本,具有可验证性特征。
物价变动明显状况下,历史成本计量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弊端。
(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相同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作者:徐侪胤来源:《企业导报》2016年第09期摘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交易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来反映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计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针对五种计量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企业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关键词:计量属性;信息质量;选择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四个环节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应符合可靠性、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等8项具体要求。
企业对外报出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自身所处环境和会计核算密切相关,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会计要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科学的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1]。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特征及局限性(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叫原始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要以交易时的金额来入账,强调的是过去时点的价格,一旦入账后,原始价格不得随意更改,更不会随着市场价格波动[2]。
事实上,资产或是负债都会受到经济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张或者下跌的时期,影响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在重置成本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的评价与选择

会计计量属性的评价与选择摘要:企业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会计信息,使会计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形成符合会计目标的计量模式,是会计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文章在阐述了多种会计计量属性概念的基础上,评价分析各自的优劣,权衡各种计量属性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实践中合理的选择与运用,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多元化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计量属性;相关性;可靠性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贯穿于财务会计过程的始终。
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其运行效率。
会计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会计计量在会计信息系统占有重要地位,探究会计计量属性,对于研究会计理论发展,把握当代会计发展方向以及更好的运用于实务具有重要意义。
1 会计计量属性有关概念和评价会计计量是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在某一计量尺度下确定并记录经济事项金额的一个过程。
其中,关键是计量属性选择,它是资产、负债等要素可从多方面计量的特性,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成本是实际支付的获取某项财物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其可稽核性使得会计平衡具有客观基础,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另外取得十分直接,成本低廉。
但是,它会因物价变动失去可比性,同时受到衍生金融工具和知识经济的冲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重置成本是指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它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规避价格变动引起的虚计收益,从而客观的评价企业经营情况。
但是,重置成本的确定较困难,使信息的可靠性下降,受物价变动的影响,使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出现问题。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后的净值。
它能反映预期变现能力,可以合理反映经济变化及资产实际利用状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但应用条件高,需要有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依赖性强,成本较高,可靠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