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分水岭梗死完整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分水岭梗塞图示护理课件

长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监测患者的 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
自我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 调整、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长期护理
对于需要长期护理的患者,提供相 应的护理服务和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梗塞部位可分为前分水岭梗 塞、后分水岭梗塞和侧分水岭梗 塞。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 脑分水岭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病理机制
脑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动力 学异常,使脑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 易形成血栓,引发脑分水岭梗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
功能恢复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 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确保康复效果。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
预后评估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预后评估,了解梗 塞程度、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进行下肢主动运动,定期按摩下肢 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按摩受 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
心理支持与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脑分水岭梗塞图示 护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脑分水岭梗塞概述 • 脑分水岭梗塞的护理 • 脑分水岭梗塞的图示解析 • 脑分水岭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 脑分水岭梗塞的康复与预后
《分水岭脑梗塞》课件

技术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为分水 岭脑梗塞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跨学科合作
加强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之间 的合作,共同推进分水岭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分水岭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水岭脑梗塞是指脑内两条主要 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缺 血性损害。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前分水岭 脑梗塞、后分水岭脑梗塞和皮质 分水岭脑梗塞。
发病机制
01
02
03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下降或血流速度减慢 导致供血区边缘带血流量 减少。
微栓塞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 心源性栓子形成,导致远 端血管栓塞。
病因
血流动力学异常
由于血压波动或低血压状态,导致脑 部血流灌注不足,引起分水岭脑梗塞 。
其他因素
如烟雾病、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等, 也可能导致分水岭脑梗塞。
01
02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远端脑部血流 灌注不足,引起分水岭脑梗塞。
03
心脏疾病
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可导致 心脏内血栓形成,进而栓塞脑血管, 引发分水岭脑梗塞。
降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 血栓形成,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
针对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减少脑梗 塞的发病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脑 血管事件的发生。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 化斑块,改善脑部供血。
分水岭脑梗塞发生后,脑组织缺血缺氧, 引起神经元死亡和脑功能受损。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为分水 岭脑梗塞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跨学科合作
加强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之间 的合作,共同推进分水岭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分水岭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水岭脑梗塞是指脑内两条主要 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缺 血性损害。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前分水岭 脑梗塞、后分水岭脑梗塞和皮质 分水岭脑梗塞。
发病机制
01
02
03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下降或血流速度减慢 导致供血区边缘带血流量 减少。
微栓塞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 心源性栓子形成,导致远 端血管栓塞。
病因
血流动力学异常
由于血压波动或低血压状态,导致脑 部血流灌注不足,引起分水岭脑梗塞 。
其他因素
如烟雾病、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等, 也可能导致分水岭脑梗塞。
01
02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远端脑部血流 灌注不足,引起分水岭脑梗塞。
03
心脏疾病
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可导致 心脏内血栓形成,进而栓塞脑血管, 引发分水岭脑梗塞。
降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 血栓形成,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
针对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减少脑梗 塞的发病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脑 血管事件的发生。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 化斑块,改善脑部供血。
分水岭脑梗塞发生后,脑组织缺血缺氧, 引起神经元死亡和脑功能受损。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精美讲解培训课件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精美讲解
23
典型病例(二)
脑内型脑分水岭梗死 (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s)
零五零 三零一
男患,五三岁,零五年三月一日急性发病,仅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轻度 言语费力, 右侧肢体轻瘫.MRI呈典型de右侧脑内型分水岭梗死,呈多发 玫瑰花样脑梗死灶( multiple rosary-like infarcts)或雪茄烟样梗死 灶.MRA示左大脑中动脉闭塞, 不同意做DSA检查,三月一四日病情好转 出院.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精美讲解
28
典型病例(四)皮层后型及脑内型分水岭梗塞:
女患, 七四岁,有高血压病史二零余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 突发左侧
肢体活动不灵活一天入院,临床表现为脑腔隙综合征 (运动感觉障碍) ,左
侧肢体肌力三-四级. MRA示右MCA M一段主干闭塞(箭头),右大脑后动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精美讲解
10
脑分水岭区de部位及脑分水岭梗死de类型:
Old watershed infarct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精美讲解
11
脑分水岭区de部位及脑分水岭梗死de类型:
脑内分水岭区位于ACA、MCA和PCA与Heubner返动脉、豆纹 动脉以及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血de交界区.
diffuse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but no area of significant stenosis.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精美讲解
19
脑分水岭梗死de诊断:
First MRI (TP-一) obtained 八 hours after symptom onset: DWI showed right anterior and posterior borderzone infarcts (arrow) and a small right ACA cortical infarct (notched arrow); analysis of PWI showed prolonged rMTT matching the areas of restricted diffusion;MRA was normal. Follow-up MRI (TP-二) performed 八八 days later showed a left anterior borderzone infarct on T重二视-脑w分ei水gh岭t梗ed死精im美a讲gi解ng and normalization of rMTT20map.
老年分水岭脑梗死讲课PPT课件

管理慢性疾病: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 进行体检和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定期检查和筛查
筛查脑血管狭窄、动脉粥样 硬化等病变,以便及时干预 和治疗。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 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高危因素。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脑梗 死的先兆症状,如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等。
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降低老 年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
预防性药物和疫苗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 格雷等,用于预 防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他汀 类药物,降低血 脂水平,减少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 形成
疫苗:流感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等, 预防感染,降低 脑梗死的风险
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定期评估:在康 复过程中,定期 对患者的病情状 况和康复效果进 行评估,及时调 整康复方案,确 保康复效果最大 化。
心理和社会支持
心理支持:关注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安慰,帮助他们面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社会支持:鼓励家人、朋 友和社区参与老年人的康 复过程,提供必要的照顾 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关爱 和温暖。
手术效果:改善脑部供血, 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手术适 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
全。
其他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使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脑梗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机械取栓等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预防措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项目:共同 开展老年分水岭 脑梗死的研究和 临床试验
交流平台:参加 国际学术会议和 研讨会,分享研 究成果和经验
定期检查和筛查
筛查脑血管狭窄、动脉粥样 硬化等病变,以便及时干预 和治疗。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 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高危因素。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脑梗 死的先兆症状,如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等。
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降低老 年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
预防性药物和疫苗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 格雷等,用于预 防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他汀 类药物,降低血 脂水平,减少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 形成
疫苗:流感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等, 预防感染,降低 脑梗死的风险
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定期评估:在康 复过程中,定期 对患者的病情状 况和康复效果进 行评估,及时调 整康复方案,确 保康复效果最大 化。
心理和社会支持
心理支持:关注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安慰,帮助他们面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社会支持:鼓励家人、朋 友和社区参与老年人的康 复过程,提供必要的照顾 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关爱 和温暖。
手术效果:改善脑部供血, 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手术适 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
全。
其他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使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脑梗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机械取栓等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预防措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项目:共同 开展老年分水岭 脑梗死的研究和 临床试验
交流平台:参加 国际学术会议和 研讨会,分享研 究成果和经验
分水岭脑梗死PPT课件

皮质下型(即内分水岭梗死)可分为侧脑室旁融合型内分水岭梗 死confluent IWS (C-IWS)和单个型内分水岭梗死partial IWS (PIWS)。
ICA
狭 窄
粥 样
斑
块
粥样斑块伴出血
残留管腔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易致CWI。在严重的颈内动脉疾病中, CWI的发生率为19%~64%。
缺失 细小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若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或缺如,则易发生CWI。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与梗死的部位和梗死面积的大小有 关,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随着神经科学与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CWI的认识日益深入, 在病因病机、分型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等方面产 生了一些新的观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低血压
分
水
微栓子
岭 脑
梗
颅内动脉狭窄或
死
闭塞
血容量低
血流动力学异常
后交通动脉的解 剖变异
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供 血范围与机能区的关系
小脑血管的来源及分布范围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分布于小脑下面后部
基底动脉 (尾段) 小脑前下动脉
分布于小脑下面前部
(吻段) 小脑上动脉 分布于小脑上部
上动脉 上动脉
后下动脉
前下动脉
1.皮质前型
CWI的分型图示
位于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边缘区,额中 回附近,呈带状或楔形。主要表现为以上肢 为主的轻偏瘫及感觉异常,一般无面舌瘫, 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 可伴有精神障碍、 强握反射等额叶症状。
分水岭脑梗死
宿州市立医院
病例分享
患者牛某,女,59岁,退休。因“左侧肢体无力、言语欠清4天,加重2 天”2017年01月28日 18:00入院。
《脑分水岭梗死》课件

预防脑分水岭梗死的重要 性
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系统 损伤或死亡。了解预防措施是避免受到这种疾病威胁的关键。
脑分水岭梗死:原因和症状
血管阻塞
血液嗓门子不畅,血管内壁会 发生磨损,垃圾物质和胆固醇 会随之沉积,并最终导致血管 闭塞,造成脑分水岭梗死。
常见症状
瘫痪、半身不遂以及失语等神 经系统症状都是脑分水岭梗死 的常见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进一步减轻血压,但是这种方 法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实施,因为其高风险性。
预防脑分水岭梗死
1
生活习惯调整
饮食健康、避免暴饮暴食和滥用烟酒等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脑分水岭梗死。
2
药物预防
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抗凝药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等可以有效地预防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岭梗 死。
3
定期检查
为了尽早发现并诊断脑分水岭梗死,定期检查和保持身体健康可以减少风险。
结语
脑分水岭梗死的危害
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如果没有得到准确和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导致 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或死亡。
重视防范脑分水岭梗死的重要性
了解预防措施和诊治方法,加强日常保健和定 期体检是降低患病风险的关键,要重视防范脑 分水岭梗死的重要性。
危害程度
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有悖于心 愿的疾病,极有可能导致瘫痪 或死亡。
怎样诊断和治疗脑分水岭梗死
医学检查
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 脑分水岭梗死,并确定病情严重性。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指改进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饮 食调整和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和代谢过 程的自然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剂,以及药物血管扩张剂 等,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分水岭梗死的症状。
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系统 损伤或死亡。了解预防措施是避免受到这种疾病威胁的关键。
脑分水岭梗死:原因和症状
血管阻塞
血液嗓门子不畅,血管内壁会 发生磨损,垃圾物质和胆固醇 会随之沉积,并最终导致血管 闭塞,造成脑分水岭梗死。
常见症状
瘫痪、半身不遂以及失语等神 经系统症状都是脑分水岭梗死 的常见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进一步减轻血压,但是这种方 法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实施,因为其高风险性。
预防脑分水岭梗死
1
生活习惯调整
饮食健康、避免暴饮暴食和滥用烟酒等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脑分水岭梗死。
2
药物预防
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抗凝药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等可以有效地预防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岭梗 死。
3
定期检查
为了尽早发现并诊断脑分水岭梗死,定期检查和保持身体健康可以减少风险。
结语
脑分水岭梗死的危害
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如果没有得到准确和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导致 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或死亡。
重视防范脑分水岭梗死的重要性
了解预防措施和诊治方法,加强日常保健和定 期体检是降低患病风险的关键,要重视防范脑 分水岭梗死的重要性。
危害程度
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有悖于心 愿的疾病,极有可能导致瘫痪 或死亡。
怎样诊断和治疗脑分水岭梗死
医学检查
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 脑分水岭梗死,并确定病情严重性。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指改进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饮 食调整和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和代谢过 程的自然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剂,以及药物血管扩张剂 等,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分水岭梗死的症状。
分水岭区脑梗死讲课PPT课件

家庭康复: 指导家属进 行家庭康复 训练,提高 患者生活质 量和康复效
果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分水岭区脑梗死病例分享与讨论
06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 信息:年 龄、性别Fra bibliotek 职业等辅助检查
脑部CT或 MRI:观 察脑部病 变情况
脑电图: 观察脑部 电活动情 况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 中凝血因 子、血脂 等指标
心电图: 观察心脏 电活动情 况
血管造影: 观察脑血 管情况
脑脊液检 查:观察 脑脊液中 细胞、蛋 白质等指 标
分水岭区脑梗死的治疗
04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结:分水岭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经验,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凝、抗血小板、降压、降糖等药物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开颅手术等 康复治疗:进行语言、运动、认知等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病史:既 往病史、 家族史等
症状:头 痛、头晕、 肢体无力 等
诊断:CT、 MRI等影 像学检查 结果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等
预后:恢 复情况、 复发风险 等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症状 等
预后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复发风险 等
分水岭梗死ppt课件

分水岭梗死
定义
分水岭区脑梗死或称为脑分水岭梗死 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 处的脑梗死,多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交 界区。无论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还是临床特 征上来讲它都不同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核 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 也称之为边缘带脑梗死。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抽搐 智能障碍 精神障碍 性格改变 锥体束征阳性等。
分型
(1)前分水岭梗死: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的大边缘区梗死位于大脑凸面上矢状窦旁。 (2)后上分水岭梗死: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质边 缘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体后端的扇形区。 (3)后下分水岭梗死:大脑前中、后动脉共同供血的 顶颞、枕叶三角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4)皮质下分水岭梗死: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 交界的弯曲地带。 (5)幕下性分水岭脑梗死:小脑主要动脉末端的边缘 区。
病因
低血压:脑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而脑分水岭 区距心脏最远,最易受体循环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 的影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当血管截面积达到50%以上, 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若合并全身血压下降、 血液动力学紊乱或侧支循环不健全更易发生CWI。 血管微栓塞 :微栓塞引起的WI常位于大脑前动脉 和大脑中动脉交界处。微栓子包括心脏附壁血栓、 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癌瘤栓子等。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 :如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 ≥1m,则可保护脑灌注,避免发生脑分水岭梗死如 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或缺如,容易发生脑分 水岭梗死。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 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汁以保 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 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 小便的护理。 2、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如颈动脉 疾病和心脏病医源性低血压、水与电解质紊乱低氧 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定义
分水岭区脑梗死或称为脑分水岭梗死 是指发生在脑的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 处的脑梗死,多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交 界区。无论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还是临床特 征上来讲它都不同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主要位于大的皮质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核 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故而 也称之为边缘带脑梗死。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抽搐 智能障碍 精神障碍 性格改变 锥体束征阳性等。
分型
(1)前分水岭梗死: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的大边缘区梗死位于大脑凸面上矢状窦旁。 (2)后上分水岭梗死: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质边 缘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体后端的扇形区。 (3)后下分水岭梗死:大脑前中、后动脉共同供血的 顶颞、枕叶三角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4)皮质下分水岭梗死: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 交界的弯曲地带。 (5)幕下性分水岭脑梗死:小脑主要动脉末端的边缘 区。
病因
低血压:脑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而脑分水岭 区距心脏最远,最易受体循环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 的影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当血管截面积达到50%以上, 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若合并全身血压下降、 血液动力学紊乱或侧支循环不健全更易发生CWI。 血管微栓塞 :微栓塞引起的WI常位于大脑前动脉 和大脑中动脉交界处。微栓子包括心脏附壁血栓、 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癌瘤栓子等。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 :如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 ≥1m,则可保护脑灌注,避免发生脑分水岭梗死如 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或缺如,容易发生脑分 水岭梗死。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 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汁以保 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 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 小便的护理。 2、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如颈动脉 疾病和心脏病医源性低血压、水与电解质紊乱低氧 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病例2
5
病例分析
病例3:老年男性,因继发性癫痫入院,高血压病史,未 正规降压治疗。否认明确卒中样病史。神经科查体无阳性 体征。CT存在明显改变:右侧侧脑室前、后角片状,侧脑 室外白质条带状低密度病灶,无占位效应。 诊断:脑梗死 问题:如何具体分析梗死亚型?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治 疗细节?
6
7
横断面脑动脉供血区模板
29
皮质下上型WSI
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1
病例分析
病例1:51床,女,55岁,因头昏、呕吐1小时,晕倒1次 入院BP180/100mmHg,神经科无阳性体征,头颅CT正 常。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3级。予以安氯地平 10mg qd+依那普利5mg bid,5%GS100ml+硝酸异山梨 酯10mg ivgtt bid 8~10gtt/分。入院后20h出现右侧肢 体无力。查见右侧偏瘫体征、运动性失语。复查CT提示左 侧侧脑室前角外侧、侧脑室与皮质间片状低密度病灶(见后 )。
17
病因
卵圆孔未闭
房颤
心梗
颈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栓子来源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18
病因
缺失
细小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若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
或缺如,则易发生CWI 。
19
临床和影像分型
脑分水岭 梗死
皮质型 梗死
皮质下型 梗死
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上型 皮质下前 皮质下后 皮质下上 皮质下外 皮质下下
表现为偏盲、皮质性感觉障碍,偏瘫轻微,累积主侧角回 可出现Gerstmann综合征。
25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ACA
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
26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横断面脑动脉供血区
皮质前、后型分水岭梗死
27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冠状面脑动脉供血区
皮质前、后型分水岭梗死
28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ACA额叶梗死
豆状核梗死
8
临床解剖
脑表面动脉
深穿动脉
深部微血管
皮质动脉和髓质动脉
大脑皮质血管
脑表面血管
ACA、MCA和PCA皮质支的末梢分支遍布大脑半球表面,形 成广泛软脑膜血管网。由软膜血管网发出皮质动脉和髓质 动脉,穿入皮质,髓质动脉还到达皮质下髓质(白质)。
9
临床解剖
ACA、MCA和PCA交界处毛细血管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 ,为功能上的“终动脉”,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脑低灌注与微栓塞共同作用可发生 CWI,且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
12
病因
双侧性皮质前、后型CWI
脑循环在体循环中位置最高, 对缺血缺氧最敏感,脑分水岭 区侧支循环不丰富,易受到体 循环低血压及有效循环血量的 影响发生CWI。
晕厥、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降压药使用不当、 心外科手术及麻醉药使用不当 等均可导致低血压。
病灶位于额—矢旁区域(矢状位),从侧脑室前角到额叶 皮质(横断位),呈带状或楔形。
上肢为主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舌瘫,可 有情感障碍、强握、局灶性癫痫。主侧半球病变可运动性 失语。
24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2、皮质后型:占36.6%,此型最常见。病灶楔型,从侧脑 室后角到到顶枕皮质。
分为两亚型: 后上分水岭梗死:MCA与PCA皮质支的边缘区,梗死位于侧 脑室体后端扇形区。 后下分水岭梗死:ACA、MCA、PCA共同供血的顶颞枕叶三 角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梗死
梗死
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20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ACA-MCA
中央前后回上1/4
21
大脑外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22
大脑内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ACA-MCA MCA-PCA
大脑外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23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1、皮质前型:占16.5%,ACA与MCA皮层支分水岭区梗 塞,单独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很少见,大多与脑内分水岭 梗死并存。
15
病因
栓子 血栓
颈内动脉阻塞引起CWI的常见原因有血流动力学紊乱、来 自溃疡残端的栓子脱落及不健全的侧支循环。
16
ACA 附壁血栓
病因
脱落栓子
微栓塞:栓子来源于心脏附壁血栓、大动脉粥样硬化斑、 胆固醇结晶、癌瘤栓子等。
微栓塞引起的CWI常位于大脑前动脉ACA与MCA交界处 可选择性地进入与其管径适合的分水岭区软脑膜血管。
临床概念
脑分水岭:脑动脉(如ACA、MCA和PCA )交界处毛细血管 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
脑分水岭梗死: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与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脑分水岭 梗死的认识日益深入,在病因病机、分型与临床表现、影 像学特点及治疗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
10
临床解剖
PCT示左额叶颞叶MCA区CBF下降和CBV升高, MTT和TTP明显延长提示血流动力学异常
SPECT示ACA-MCA分水岭区低灌注
当脑血流灌注压过低或脑血流减少时,分水岭区域易发生
缺血性损害,导致分水岭脑梗死。
11
病因
体循环低血压、低血容量、颈动脉阻塞、微栓塞、血液流 变学异常及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是其主要病因,以前3 项因素为主,且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是最常见的原因 。
低血压引起的CWI常是多发WI(伴出血)
14
粥样斑块 ICA狭窄
病因
粥样斑块伴出血 残留管腔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CWI,多为一侧性,当血管横 截面积减少到50%以上时,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 易致CWI。在严重的颈内动脉疾病中,CWI的发生率为19% ~64%。
诊断:脑梗死
问题:如何具体分析梗死亚型?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治
疗细节?
2
入 院 CT
入院20h后病情加重CT
病例1
3
病例分析
病例2:60床,女,56岁,头昏痛伴左侧肢体无力麻木3天 入院。高血压病史,血压经北京降压0号、复方罗布麻片 控制不良。卒中前服用卡托普利25mg tid+硝苯地平10mg tid。查体发现右侧偏瘫和痛觉减退。CT提示:左侧侧脑 室前角外、前侧片状、点状低密度灶(见后)。 诊断:脑梗死 问题:如何具体分析梗死亚型?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治 疗细节?
病例2
5
病例分析
病例3:老年男性,因继发性癫痫入院,高血压病史,未 正规降压治疗。否认明确卒中样病史。神经科查体无阳性 体征。CT存在明显改变:右侧侧脑室前、后角片状,侧脑 室外白质条带状低密度病灶,无占位效应。 诊断:脑梗死 问题:如何具体分析梗死亚型?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治 疗细节?
6
7
横断面脑动脉供血区模板
29
皮质下上型WSI
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1
病例分析
病例1:51床,女,55岁,因头昏、呕吐1小时,晕倒1次 入院BP180/100mmHg,神经科无阳性体征,头颅CT正 常。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3级。予以安氯地平 10mg qd+依那普利5mg bid,5%GS100ml+硝酸异山梨 酯10mg ivgtt bid 8~10gtt/分。入院后20h出现右侧肢 体无力。查见右侧偏瘫体征、运动性失语。复查CT提示左 侧侧脑室前角外侧、侧脑室与皮质间片状低密度病灶(见后 )。
17
病因
卵圆孔未闭
房颤
心梗
颈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栓子来源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18
病因
缺失
细小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若同侧后交通动脉直径≤1mm
或缺如,则易发生CWI 。
19
临床和影像分型
脑分水岭 梗死
皮质型 梗死
皮质下型 梗死
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上型 皮质下前 皮质下后 皮质下上 皮质下外 皮质下下
表现为偏盲、皮质性感觉障碍,偏瘫轻微,累积主侧角回 可出现Gerstmann综合征。
25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ACA
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
26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横断面脑动脉供血区
皮质前、后型分水岭梗死
27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冠状面脑动脉供血区
皮质前、后型分水岭梗死
28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梗死
ACA额叶梗死
豆状核梗死
8
临床解剖
脑表面动脉
深穿动脉
深部微血管
皮质动脉和髓质动脉
大脑皮质血管
脑表面血管
ACA、MCA和PCA皮质支的末梢分支遍布大脑半球表面,形 成广泛软脑膜血管网。由软膜血管网发出皮质动脉和髓质 动脉,穿入皮质,髓质动脉还到达皮质下髓质(白质)。
9
临床解剖
ACA、MCA和PCA交界处毛细血管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 ,为功能上的“终动脉”,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脑低灌注与微栓塞共同作用可发生 CWI,且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
12
病因
双侧性皮质前、后型CWI
脑循环在体循环中位置最高, 对缺血缺氧最敏感,脑分水岭 区侧支循环不丰富,易受到体 循环低血压及有效循环血量的 影响发生CWI。
晕厥、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降压药使用不当、 心外科手术及麻醉药使用不当 等均可导致低血压。
病灶位于额—矢旁区域(矢状位),从侧脑室前角到额叶 皮质(横断位),呈带状或楔形。
上肢为主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舌瘫,可 有情感障碍、强握、局灶性癫痫。主侧半球病变可运动性 失语。
24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2、皮质后型:占36.6%,此型最常见。病灶楔型,从侧脑 室后角到到顶枕皮质。
分为两亚型: 后上分水岭梗死:MCA与PCA皮质支的边缘区,梗死位于侧 脑室体后端扇形区。 后下分水岭梗死:ACA、MCA、PCA共同供血的顶颞枕叶三 角区,梗死位于侧脑室三角部外缘。
梗死
梗死
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型梗死
20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ACA-MCA
中央前后回上1/4
21
大脑外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22
大脑内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ACA-MCA MCA-PCA
大脑外侧面主要动脉分水岭区示意图
23
皮质型脑分水岭区
1、皮质前型:占16.5%,ACA与MCA皮层支分水岭区梗 塞,单独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很少见,大多与脑内分水岭 梗死并存。
15
病因
栓子 血栓
颈内动脉阻塞引起CWI的常见原因有血流动力学紊乱、来 自溃疡残端的栓子脱落及不健全的侧支循环。
16
ACA 附壁血栓
病因
脱落栓子
微栓塞:栓子来源于心脏附壁血栓、大动脉粥样硬化斑、 胆固醇结晶、癌瘤栓子等。
微栓塞引起的CWI常位于大脑前动脉ACA与MCA交界处 可选择性地进入与其管径适合的分水岭区软脑膜血管。
临床概念
脑分水岭:脑动脉(如ACA、MCA和PCA )交界处毛细血管 吻合网往往呈带状分布,称为分水岭、边缘带或低压带。
脑分水岭梗死: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与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脑分水岭 梗死的认识日益深入,在病因病机、分型与临床表现、影 像学特点及治疗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
10
临床解剖
PCT示左额叶颞叶MCA区CBF下降和CBV升高, MTT和TTP明显延长提示血流动力学异常
SPECT示ACA-MCA分水岭区低灌注
当脑血流灌注压过低或脑血流减少时,分水岭区域易发生
缺血性损害,导致分水岭脑梗死。
11
病因
体循环低血压、低血容量、颈动脉阻塞、微栓塞、血液流 变学异常及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是其主要病因,以前3 项因素为主,且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是最常见的原因 。
低血压引起的CWI常是多发WI(伴出血)
14
粥样斑块 ICA狭窄
病因
粥样斑块伴出血 残留管腔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CWI,多为一侧性,当血管横 截面积减少到50%以上时,血管远端压力便会受到影响, 易致CWI。在严重的颈内动脉疾病中,CWI的发生率为19% ~64%。
诊断:脑梗死
问题:如何具体分析梗死亚型?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治
疗细节?
2
入 院 CT
入院20h后病情加重CT
病例1
3
病例分析
病例2:60床,女,56岁,头昏痛伴左侧肢体无力麻木3天 入院。高血压病史,血压经北京降压0号、复方罗布麻片 控制不良。卒中前服用卡托普利25mg tid+硝苯地平10mg tid。查体发现右侧偏瘫和痛觉减退。CT提示:左侧侧脑 室前角外、前侧片状、点状低密度灶(见后)。 诊断:脑梗死 问题:如何具体分析梗死亚型?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治 疗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