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讨论

合集下载

湖北襄阳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分析

湖北襄阳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分析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几年,随着襄阳市开发区逐年递增,农业快速发展,地表水利用达到极限,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地下水开采。

然而,地下水是一种长周期的再生资源,乱采、超采将给当地水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结合实测水文数据,分析浅层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关系,分析计算年降水入渗系数,以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地下水补给状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襄阳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湖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襄阳市气候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无霜期250d;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919.6m m,多年平均蒸发量940.0m m,雨量分配极为不均,5~8月降水量占全年60%以上。

同时,襄阳市也是湖北省著名的“旱包子”地带,水资源十分短缺,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成为影响襄阳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襄阳市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空间及水动力特征,将地下水类型划分为4大类,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4.26亿m3。

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12年襄阳市地下水资源量17.66亿m3,见表1。

襄阳市各县(市、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见表2。

年降水量/亿m3143.35地表水资源量/亿m336.17地下水资源量/亿m317.66总水资源量/亿m340.46产水模数/(万m3k m-2)20.50亩均/m3600人均/m3729湖北襄阳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分析汪成刚(湖北省襄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襄阳441003)摘要:在水资源评价中,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湖北襄阳市降水对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分析雨前不同埋深条件下,次降雨与地下水位上升的关系,最终得到襄阳市多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关于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讨论

关于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讨论

关于降水入渗系数的测定方法的讨论陈晓成林高聪王楠052081班摘要:在水文水资源的评价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由入渗补给系数的定义可知,求得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关键为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补给量。

本文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流域平均降雨总量的测定方法和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测定方法,分别采用了平均值法、等雨量线法、泰森多边形法测定流域的平均降雨量,采用动态分析法(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前期影响降水量法)、区域水量均衡法和数值分析法测定降雨入渗补给量最终得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关键字:流域平均降雨总量降入入渗补给量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

由于降雨入渗补给量取决于某一时段内总雨量、雨日、雨强、包气带的岩性及降水前该带的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下垫面及气候因素,因此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即使同一地区,不同时段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也不尽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计算时段,确定相应的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补给量。

本文采取年降雨总量和年降雨入渗补给量确定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一次降雨首先要满足截留、地面产流及填洼等后才可能形成下渗,同时受包气带对下渗水量的在分配作用,只有下渗水量超过包气带最大持水能力时才能入渗补给地下水。

降雨雨入渗补给到地下水的水量即为降雨入渗补给量,用P r(mm)表示,则α=P r/P (1)α: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P r年降雨入渗补给量;P年流域内降雨总量由公式可知测定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关键为测定流域内的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总量。

一、流域内降雨总量的测定方法从理论上说,降雨两的空间分布可表达为:P=f(x,y)(2)p流域平均降雨量(mm);A流域面积。

P时段或降雨量;x,y地面一点的纵横坐标;可以利用下式来计算域平均降雨量:A dxdy y x f P A ⎰=),( (3)1、平均值法 利用多个离散的局部区域的降雨总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流域上的平均降雨总量。

对降雨入渗系数的一些新认识

对降雨入渗系数的一些新认识

对降雨入渗系数的一些新认识…一《书资源研究》第l8卷第】期(总第62期)l997年3月对降雨入渗系数的一些新认识三查韭'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蚌埠233000)摘要;f本文根据我们近几年的研完成果,对淮北地区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重新进行7综合分析尤其是在络水度的取值上,替出j一些新的成果.关键词塑蛾穰一,刖吾降雨入渗补给系数aI(区别于降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系统管理模型中常用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据参考文献",淮北地区的降雨入渗补给量占浅层地下水总资源量的96.8因此,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准确,合理.对地下水资源的计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地下水调节计算时,采用本文中修正的值,计算的结果更趋合理.二,的推求方法及原理某一时段内,aI是该时段内降雨人渗到地下水面含水层的补给量Pf与降雨总量的比值,即n一Pr/P=~(△)?Ah/P (1)式中:a一一降雨人渗补给系数;Pr一一时段内降雨入渗补给量(ro.m);P一一时段内降承总量<ram);△h——时段内降雨人渗引起的地下水位升幅值(mm);(△)——地下水位变幅带含水层的变值给水度.琏埋深而变化世仟外舒科研项目4水文地质粤翦部抒影响aI值的因素有:某一时段内降雨总量,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分布,地下水埋深,时段初包气带含水量的大小,土壤结构,植被等,因此,aI值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但对某一地区,由于土壤岩性和气候条件变化不太,影踊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地下水埋深,时段初包气带含水量的大小.目前,aI值的推求方法主要有: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法,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等.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是建立在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基础上的.对资料要求较高,一般较难以应用小塑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代表性不尽人意,一般只作验证性试验.目前,确定a.值的主要方法还是地下术动态资料分析法.用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计算值时,是从地下水位过程线中.选择无开采,无灌溉,无侧向补给的时段,井假定雨期蒸发甚擞,予以忽略,这样就可以根据时段内的降雨量及其对应的地下水位升幅值,由公式(1)求得根据淮北地区的降雨,气候和作物种植等特点以及实际应用的需要,计算值的时01,段可分为:灌溉年,6-9月,l05月,月,甸等另外,根据同掸的原理还可分析计算次降雨的值.三,几点新认识1,值的选取从公式(1)可看出,值直接受取值的影响:以前,我们在淮北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临泉,利辛,毫州等试验研究区的研究中对值有过许多分析计算成果,提出了的一般应用值,但没有考虑Ilg的时空变化在使用公式(1)计算值时,由于没有考虑值随埋深的变化,统一采用抽水试验等方法求得的值,该值是整个含水层给水度的平均值,即常值给水度.近两年来,据五道沟试验站筒测给水度成果,发现全层和分层给水度值有一定差异另外,使试验土体饱和的注水方式(人工降雨式和有压加水式)的不同, 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人工降雨洼水方式,水分在土壤中运动机制与天然降雨相类似,所以, 在计算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时,采用人工降雨注水方式的试验成果;计算开采量时,采用有压加水方式试验成果.所以,过去在计算值时,的取值偏大,进而计算值也偏大为此,笔者据五道淘试验站测筒给水度试验成果和对淮北地区潜水位变幅带含水层的岩性分析,综台出值计算时值选取情况如表1表l淮北地区%值计算时蛤水度取值表适时地区值水位变幅(m064~00308~l_5砂善黑土区0n3黄泛砂士区004~ll_1,452,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对%值的影响淮北地区.尤其是其北部.存在区域性地一18?下水位下降.这会影响到AH值.从而也会影响到值.但目前其量不大.可不予考虑,但如果随着地下水资源减少.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必须要考虑这一因素,否则求出的值是不可信的3,计算Pr时值的修正降雨是一个随机水文过程.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受降雨,地下水埋深,雨前土壤含水量等主要因素影响,因此,值是一个01之间的随机变量,其分布函数不易求出,一般只求出其数字特征值,如均值等.~般都是根据已发生的降雨过程求得,由于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值对当时当地的条件而言是较准确合理的.但用于别处, 由于影响因素时间上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差异.为此,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在计算降雨入渗补给量时,作了如下的变换:对于某一时段内的降雨入渗补给量n=P?Ⅱ (2)变换成下面的形式p—Pr吾?P………………………(3)r式中Pr——时鼹内降雨入渗补给量(ram)JP——时段内的降雨量(ram);P——时段内历年平均降雨量(ram);——时段内历年的均值.相应于P是较准确,合理的,但实际降雨常大于或小于,所以对要进行修正,D即乘上这个系数.据利辛纪五场,毫州城北f试验区的实地观洌,这种处理方式较符合实际情况.从理论上也有根据.如菜一时段内降雨量大.相应的补给条件要好.补给量也大.反之.则土壤水消退袂,补给地]:水少.据我们实地观测.一场P一10~30rnm的降水,在水平年或一般干旱年.对地下水都有定量的补给.而在镝旱的年份或旱季常对地下水没有补给综合成果主詈由于淮北地区除涝防渍工程的兴建.作验站1964~l995年的有关资料,分析计算了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及其它人为因素等影响.各月多年平均的值,列如表2.表2五道沟站多年,月平均F,成果表3568『垒年P(mm)55{)68.8l1I.52148lZ5Z801]Eo12o.17D29另外,还根据五道沟站,利辛,临泉及毫州,肖县杨搂站的多年系列资料,重点分析计算了1980--1995年的资料;同时,还结台利辛纪五场,毫州城北研究区1991--1995年的实际补给悄况,综台出淮北地区两个太的分区,砂姜黑土区.黄泛砂土区.多年平均不同时段的值,综合成果见表3.表3淮北地区不同时段芦,成果表时段F舟区时段说明(ram)灌溉章8751据五道淘c,c,,l2号仪的26年砂姜黑土区6--9月521.2资料及稠辛,临泉等地脊料丹析计10--5月355.0算的平均值,取0.03灌最率D.16据肖县杨楼1979—1995年及亳州黄茬砂土区6—9月4703O.18站资料仆析而得,0.04511]一5月320.4以上成果,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对待.矗磺滚i文一i我国被列为最贫水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提醒国际公众:到2000年,奎球各大洲九均占有水资源最低的是亚洲.只有3300m.奎球有27个国家将遭受缺水之苦.过分幸'j用地下水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中东及北非诸国,泰国,美国西部以及一些岛国.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nq.居世界第六,但^.均占有量权2340m.排第八八位.已被列入世界12个霄水国家的名单中(周簿萍辑j9?。

降雨入渗系数名词解释

降雨入渗系数名词解释

降雨入渗系数名词解释
降雨入渗系数是指降雨水分在地表径流和土壤中渗透的能力。

它是一个衡量土壤渗透性能的参数,用于描述降雨水分在土壤中渗
透的速率和程度。

降雨入渗系数通常用符号K表示,单位为长度/时间,常见的单位有mm/h或in/h。

降雨入渗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
土壤结构、土壤覆盖、坡度等。

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入渗能力,比如砂质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入渗系数,而粘土质土壤则通常具有
较低的入渗系数。

土壤含水量也会影响入渗系数,当土壤已经饱和
或含水量较高时,入渗能力会降低。

降雨入渗系数在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估算降雨产流过程中的入渗量,帮助预测洪水、地下水
补给量以及土壤水分补给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测定降雨入渗系数,
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水分循环和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和灌溉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降雨入渗系数是描述降雨水分在土壤中渗透能力的参数,它对于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降雨入渗对地下水补给的试验研究

降雨入渗对地下水补给的试验研究
入 渗 ,土壤 中不 同位 置的 土壤水 会逐渐增 加 ,而 土壤 水吸力则会 不断减 小 。在入 渗过程 中土壤水
式 中 :a 为年降雨 入 渗补 给 系数 ;P 年为 年 降 年 ,
雨人 渗补给 量 ;P 年为 年降 雨量 。
吸力 与土壤 水 含 量 的 变 化 是从 上 向下 逐 层 进行 的 ,并存 在两个 比较 明显 的变化过程 ,第一个 变
饱 和带水 量平衡 ,入渗 补 给量 由下式 确定 :
Pr P+ 卜一 — R— ET J — Q —Q ・ z d () 1
式 中 :Pr为人 渗 补 给 量 ;P 为 降雨 量 ;J为灌
水 量 ;R 为地 表径 流量 ;ET为 蒸腾 量 ; ( Q—
Q )d 为单 位厚 度 土壤 水 分亏 缺量 ;Z o : o为 亏缺
1 3 入 渗 补给的形成 条 件 .
1 概 述
降雨渗入 土壤非饱 和带 ,又从非 饱和带进 入 地 下水 的现象称作 人渗补 给 ,人渗补 给的水量称 作人 渗补 给量 。入渗补 给地下水 的过 程是大气水

入 渗过程 中 ,包气 带 土壤只有在 大于 田问持
水 量时 才能产生 重力水 补 给地下水 。通 过 土壤 非
l } 80
蜗 I 鳅j ) 警

。重
4 0
乏 0, 1 0
莲 鲫
《 【 0 】O
8 2 7 { 8 2 9 1 7 7 6 29 2 6 7 22 7 5

颗粒 较粗 的细沙组成 ,中间有不完 整 的亚 粘 土隔 水层 。该 区属于半 湿润 大陆性 气候 ,多 年平 均降
雨量 6 7 5 mm,年 降 雨 量 的 7 集 中. . 次 降 入 津补给 系 期 -- '- 4

北方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补给机制:以羊庄岩溶水系统为例

北方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补给机制:以羊庄岩溶水系统为例

北方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补给机制:以羊庄岩溶水系统为例康凤新;郑婷婷;冯亚伟;徐秋晓;刘彬涛;王义生;李传谟【期刊名称】《地质科技通报》【年(卷),期】2024(43)2【摘要】为建立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提高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精度,笔者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山东羊庄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开展了岩溶水均衡试验研究,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试验数据。

根据长期野外水均衡要素观测资料,推导出裸露型、半覆盖型和覆盖型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公式,建立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与降水量P和地下水位埋深D的相关方程,以及可调控的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系列,揭示了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与α变化机制。

结果表明:α随水位埋深D的改变而改变,每个降水量P段分别对应一个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_(max)和最大降水入渗补给量即补给极限G_(max),相应的水位埋深便是最佳水位埋深D_(critical)。

D>D_(critical)时,包气带截留量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α<α_(max);D<D_(critical)时,地表径流量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减小而增大,α<α_(max)。

不同的降水量段对应不同的D_(critical),降水量增大时,对应的α_(max)及D_(critical)也增大。

在任意水位埋深时,G_(max)为蓄满产流临界降水量与包气带最大截流量之差。

本研究解决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的关键科学问题,即揭示降水入渗补给机制、建立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降水量和水位埋深的定量关系,提升了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基础性研究水平。

【总页数】15页(P268-282)【作者】康凤新;郑婷婷;冯亚伟;徐秋晓;刘彬涛;王义生;李传谟【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岩溶地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相关文献】1.岩溶峰丛洼地区降水入渗系数——以寨底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2.湖南斗笠山煤矿岩溶裸露区降雨入渗的补给特征3.岩溶含水系统降水入渗补给研究进展4.岩溶裸露区降雨滞后入渗的一种宏观补给模式确定方法5.确定岩溶裸露区降雨入渗滞后补给量的一种新方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下水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问题的探讨

地下水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问题的探讨

地下水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问题的探讨
李晓春;樊福来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通过对冉庄水资源实验站蒸渗仪资料的分析,给出
(P+W<sub>100</sub>)超过田间持水量的降雨为有效降雨,这样的降雨才能入渗补给地下水。

对地下水深埋区入渗湿润锋面补给型进行了深入分析,求得了入渗补
给过程的滞后时间,整个入渗补给过程长达300天。

对P~P,~Z关系进行了分析,
发现年降雨量在300~400mm时入渗补给量小于6mm,有的年份入渗补给量为零。

建立了30日最大降雨与入渗补给量关系图。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李晓春;樊福来
【作者单位】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保定 071000;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
【相关文献】
1.地下水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过程分析 [J], 樊福来
2.地下水深埋区两类降雨入渗的对比分析 [J], 邱景唐
3.河北省山前平原深埋区降雨入渗补给的研究 [J], 邱景唐
4.华北典型地下水大深埋区潜水层垂向补给特征及其给水度 [J], 裴源生; 李旭东; 赵勇; 翟家齐
5.华北典型地下水大深埋区潜水层垂向补给特征及其给水度 [J], 裴源生;李旭东;赵勇;翟家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动态分析法分析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

利用动态分析法分析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

利用动态分析法分析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姚建【摘要】Precipitation is the main recharge sources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especially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recharge isa very important recharge,so that in the mountain area,the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recharge.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is a key parameter for calculating the infiltration recharge.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change law of permeability in precipitation recharge coefficient by using the dynamic analysis method.%降水是区域水资源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在水文水资源评价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中,降水入渗补给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给量,以至于在山丘区,其地下水资源量就是降水入渗补给量。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关键参数。

文章利用动态分析法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作了一些探讨。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动态分析法;规律【作者】姚建【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水文局,辽宁营口 1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1.1 降水入渗补给量降水通过地面进入土中的那部分水量,即下渗的水量,首先在土壤吸力作用下被土壤颗粒吸附保持,成为土壤持水量的一部分,其中一些还要以蒸散发形式返回大气,剩余的部分水量才可成为自由水补给到地下水中,即为降水入渗补给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降水入渗系数的测定方法的讨论陈晓成林高聪王楠052081班摘要:在水文水资源的评价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由入渗补给系数的定义可知,求得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关键为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补给量。

本文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流域平均降雨总量的测定方法和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测定方法,分别采用了平均值法、等雨量线法、泰森多边形法测定流域的平均降雨量,采用动态分析法(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前期影响降水量法)、区域水量均衡法和数值分析法测定降雨入渗补给量最终得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关键字:流域平均降雨总量降入入渗补给量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

由于降雨入渗补给量取决于某一时段内总雨量、雨日、雨强、包气带的岩性及降水前该带的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下垫面及气候因素,因此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即使同一地区,不同时段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也不尽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计算时段,确定相应的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补给量。

本文采取年降雨总量和年降雨入渗补给量确定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一次降雨首先要满足截留、地面产流及填洼等后才可能形成下渗,同时受包气带对下渗水量的在分配作用,只有下渗水量超过包气带最大持水能力时才能入渗补给地下水。

降雨雨入渗补给到地下水的水量即为降雨入渗补给量,用P r(mm)表示,则α=P r/P (1)α: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P r年降雨入渗补给量;P年流域内降雨总量由公式可知测定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关键为测定流域内的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总量。

一、流域内降雨总量的测定方法从理论上说,降雨两的空间分布可表达为:P=f(x,y)(2)p流域平均降雨量(mm);A流域面积。

P时段或降雨量;x,y地面一点的纵横坐标;可以利用下式来计算域平均降雨量:A dxdy y x f P A ⎰=),( (3)1、平均值法 利用多个离散的局部区域的降雨总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流域上的平均降雨总量。

∑==ni i i P a A p 11 (4) n 流域的计算单元数目;A i 第i 个计算单元的面积,i=1,2,3,...,n ;P i 第i 个计算单元的面积,i=1,2,3,...,n ;2、等雨量线法采用等雨量线离散化计算流域,假定相邻两条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并且假定两条等雨量线之间的降雨随空间呈线性变化,把相邻两条等雨量线代表的降雨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计算单元的降雨量。

i n i i i a P P A P ∑=-+=1121 (5) p i ,p i-1第i 条和第i-1条等雨量线代表的降雨量,i=1,2,3,...,n ;a i 第i 条和第i-1条等雨量线代表的降雨量,i=1,2,3,...,n ;n 等雨量线条数。

3、泰森(Thiessen )多边形法根据计算流域内雨量站网,以雨量站为顶点连接成若干个不嵌套的三角形,并尽可能使构成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然后对每个三角形求其重心。

利用这些三角形的中心,就可以将计算流域划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

则可利用如下公式i ni i a P A P ∑==11 (6)图一泰森多边形a i第i个泰森多边形即第i个计算单元的面积,i=1,2,3,...,n;p i第i个泰森多边形即第i个计算单元的雨量,i=1,2,3,...,n;n流域内泰森多边形的数目。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算术平均法和距离平方倒数法,在这里不一一举例了,如果读者赶兴趣请参考《水文学原理》(芮孝芳著)方法总结平均值法最简便,在流域面积不大,地形起伏较小,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采用该法精度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等雨量线法在理论上是比较完善的,但要求有足够大的雨量站网密度,而且对每次降雨都必须绘制等雨量线图,计算工作量较大。

泰森多边形法比较简单,精度一般也较好,但该法将各雨量站权重视为定值不适应降雨空间分布复杂多变的特点。

此外不论雨量站之间的距离有多元,中间是否有地形阻碍,该法一律假定雨量在站与站之间成线性变化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降雨入渗补给量及入降雨渗补给系数的测定方法降雨通过地面进入土中的那部分水量,即下渗的水量,首先在土壤吸力作用下被土壤颗粒吸附保持,成为土壤持水量的一部分,其中一些还要以蒸散发形势一处地面,返回大气,剩余的部分水量才可成为自由水补给到地下水中,即为降雨入渗补给量。

1、动态分析法在地下水水平排泄微弱的平原地区,降水后补给潜水的水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利用地下水自记水位计或其他仪器能准确测得降水后地下水位上升幅度Δh。

Δh和水位变动带给水度μ值的乘积大致等于降水入渗补给量,即Pr=μΔh。

当计算时段内有数次降水,则将每次降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幅度相加,再乘以给水度即可。

(1)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在一些平原区地下水侧流动较缓慢,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升幅完全代表了地下水含水层所获得的降水入渗补给。

因此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降水所引起的地下水升幅之和乘以给水度被年降水量除。

∑∑∆===n i iN i P u a i11i h (7)a 年降雨入渗系数; μ给水度; Δh i 第i 次降水引起的次水位升幅; N 全年降水次数; Pi 第i 次降水总量;N i 全年降水引起水位升幅的有效补给的次数。

(2)前期影响降水量法方法研究历次降水过程和补给,以及前次降水的影响。

首先计算次降水入渗量,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再换算成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前期降水影响量:∑-=1i t ai P k P (8)P ai 前期降水影响量(它包含反映了无效降水量和非饱和带土层含水层对次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k 影响系数,取值0.85-0.95,一般取平均值0.9;P i 本次降水量;P i-1前次降水量;t ——距本次降水的天数,可由本次降水向前推15~20天;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ai i i i P P h a +∆=μ (9)a i 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须将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换算成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计算公式如下:∑∑==+∆=N i aii Nii P P h a 11)(μ (10)符号含义同上。

2、区域水量均衡法在某均衡区的均衡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与消耗量之差等于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量,即μ∆H=aP+Q c +Q h(q)+Q h +Q db -Q k -E q +Q dr (11)μ含水层的给水度;∆H 地下水位变化量;Q c 侧向径流补给量;Q h(q)河渠及水库渗漏补给量;Q db 引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量;Q k 地下水开采量; Q h 地下水灌溉回灌量;Eq 潜水蒸发量;Q dr 冻溶水补给量。

3、数值分析法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可以用下列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tH t y x y H B H K y x H B H K x ∂∂=+∂∂-∂∂+∂∂-∂∂μω),,())(())(( (12) 其定解条件为:⎪⎪⎩⎪⎪⎨⎧Γ∈=Γ∂∂-Γ∈=∈=Γ=221100),(,),,()(),(),,(),,(),(),,(),,(1y x t y x q n H B H K y x y x h t y x H D y x y x h t y x H t (13)ω单位时间面积净入渗补给量;K,μ分别为入渗系数和给水度,其余符号同上。

利用各时段末地下水为及参数K,μ反求ω,然后在根据下式计算降雨入渗量:P r =ω-Q h(q)-Q h -Q db +Q k +E q -Q dr (14)符号含义同上。

4、利用观测孔组资料用有限差分法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以一个观测孔为中心,与周边若干观测孔可以连成几个三角形,以各三角形的每一边中点所作垂线,交点连成的多边形是观察孔的均衡区,选定Δt 计算时段内单位面积垂向补给量W(如下图)图二 观测孔均衡去划分∑=⋅-⋅-∆∆=ni iii il L h h A T t h W 1111μ(15) μ给水度;∆hi 中心孔在∆t 计算段内水位上升值;T 导水系数;∆t 计算时段;A1——中心孔均衡面积;i h 任一观测孔平均水位高程;1h ——中心孔平均水位高程;L 1i ——中心孔与周边任一观测孔的距离;l 1i ——中心孔与周边各观测孔连线中点垂线组成的泰森多边形的变长; 当计算期内有开采井时,上述计算公式右端应多加一项:∑∑==⋅=⋅m p mP p p p p L A Q A Q 1111)(βββαα(16)m 开采井个数;Q p 任一井抽水量;A 1中心孔均衡面积;p βαP 井与中心孔对边的距离;L β中心孔与对边的距离;p βα流量分配系数,βββααL pp =。

方法总结利用动态资料求取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注意的问题:Ⅰ.由于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多年循环和调节补给的结果,地下水资源不完全对应于每年的补给量,而是在一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周期内平均值的概念。

需要进行多年调节计算时,要采用相应频率的降水量数据。

年降水量小于400mm 以下,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将明显减少。

Ⅱ.计算时注意分离出非降水因素引起的水位升幅值,如由于河水灌溉引起的水位上升影响等。

Ⅲ地下水长期观测一般为5日一次,也有10日一次的情况。

在雨季,这样的间隔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影响较大。

如果有试验区的日观测资料,可以用日观测资料计算后对5日、10日观测资料计算结果加以修正。

均衡法计算的都是点上的年降水入渗系数,用到较大面积的计算分区时,会有差异。

结 论使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精度各不相同,同时试验设备先进,方法设计合理性也影响降雨入渗系数的精度,而其它方法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我们有时难于握水量转化中的某些要素,因而精度较低。

尽管如此,就大区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来讲,使用以上方法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和验证,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求解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方法。

参考文献:芮孝芳 。

《水文学原理》。

2004.08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P52--P54 刘廷玺,朝伦巴根等。

《规定时段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